《世界百部名著简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家人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阿巴贡却要昂赛米老爷代儿子赔偿偷他的钱。
  克雷央特听说父亲在控告瓦赖尔偷钱,赶快跑来对父亲说:“别难受啦,我的父亲,也别冤枉好人啦。您的事我已得着消息;我来就是为对您说,如果您准我娶玛丽亚娜,您的钱就可以回到您手里。”原来,钱箱是拉弗赉史先前在盯梢后想法弄出来,给克雷央特作为交换条件的。
  昂赛米老爷也劝阿巴贡成全这两对年轻人的亲事。阿巴贡想了想,要昂赛米老爷担负两桩婚事的费用,还要给他做件新衣服在办喜事那天穿,这才在钱箱和爱情中放弃了爱情。
  昂赛米老爷带着儿女,快乐地回家去看自己的妻子。
  阿巴贡说:“我,我要去看看我亲爱的箱子。”
  【说明】
  《吝啬鬼》是莫里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668年。剧情借用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金罐子》,写高利贷者阿巴贡爱财如命的吝啬可笑。阿巴贡放债,儿子举债;儿子爱上的穷姑娘,又正是阿巴贡的意中人。戏剧矛盾尖锐突出,它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戏剧性的情节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因其形象刻画的真实深刻,阿巴贡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87、白鲸
  经典名著
  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创作于1851年,小说描写一位捕鲸船长在在海上捕鱼时,不慎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他发誓要找到白鲸。船长航行了几乎整个世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白鲸。于是,船长命令船员们靠近白鲸叉死它,船员明知九死一生但不得不服从船长的命令,他们叉中了白鲸,受伤的白鲸凶狠地冲向他们的鱼船,鱼船被撞得粉碎,船上的人除一人死里逃生外,都与白鲸同归于尽了。
  小说中称霸海洋的白鲸被写成一种强大可怕的、对人怀有敌意又难以制服的怪物。它是人类难以摆脱并深受其害的人间罪恶的象征。小说描写了捕鲸的艰难和捕鲸工人的智慧和勇敢,很有现实意义,有浓重的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小说扑朔迷离、欲辩难言的意境在20世纪30年代引起欧美文学界强烈反响,成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者风采
  梅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和诗人。青年时代当过水手,在长达四年的海上生活中,品尝了捕鲸船上的艰难与困苦。在南太平洋航行期间,他在一个海岛上的土著泰比人中间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初创作的小说《泰比》和《奥穆》都是以他的经历见闻为基础,描写异国风土人情的作品。作者把未开化的、未被近代文明玷污的人们的纯朴生活同资本主义的文明相互对照,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后期的代表人之一。作品带有一种神秘和悲观的色彩。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白鲸》所表现的神秘和悲观的浪漫主义色彩引起当时欧美文学界很大的反响,并因此被尊为美国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家。
  银屏再现
  本片根据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巨著《白鲸》改编拍摄。片中主人公亚哈由美国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饰演。
  捕鲸船船长亚哈被一条叫莫比·迪克抹香鲸咬断一条腿。为了复仇,他利诱威逼船员们不顾一切地去追捕白鲸,既不顾船员们的生命安危,也不顾陆续出现的凶险以及袄教徒的不祥预言,他们像发疯似的在大海上与白鲸周旋恶斗,最后终于击中白鲸,他的捕鲸船也被狂怒的白鲸掀翻,船员们葬身海底,亚哈本人被缠结的捕鲸绳绞死,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死里逃生,成为悲壮故事的叙述者。
  88、情感的迷惘
  经典名著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精巧的结构、细致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的情节、出色的景物描写,以及优美的语言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茨威格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影响,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本书所选的六部小说《枷锁》、《情感的迷惘》、《象棋的故事》等,体现了茨威格小说的风格和特色。他在作品中对人性的弱点和缺憾给予谅解和宽容,对弱者表示关注和同情,对法西斯破坏人类文明和摧残人的精神的行径加以抨击。
  作者风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茨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银屏再现
  影片《情感的迷惘》根据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大学生罗朗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进行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学术研究。凯勒教授毕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关于莎翁的文章。教授的妻子阿娜曾是他学生中惟一的女性,教授与阿娜为了掩盖谣言而结合。在罗朗的一再坚持下,教授同意与罗朗一起完成关于莎翁的文学著作。在这期间凯勒教授与罗朗之间关系的发展已超出了师生的情谊。罗朗又与阿娜发生了不可抗拒的恋情。多年以后罗朗旧地重游,讲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89、你往何处去
  经典名著
  《你往何处去》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反映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罗统治时期,罗马的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斗争,揭示基督教徒殉道的主题。尼罗为了欣赏大火,便下令焚烧罗马城。事后,嫁祸于基督徒,大肆搜捕,并把他们押到斗兽场供猛兽啮噬。暴君下令将基督徒黎吉亚公主裸体缚于牛角上,然后令勇士威尔史与牛搏斗。青年将领维尼裘斯飞身进入斗兽场,呼吁市持正义,保全公主的生命。在市民的一片鼓噪声中,尼罗不得不答应。事后,他仍秘密搜捕基督徒彼得。彼得在逃离罗马的途中巧遇基督。他跪在地上问道:“主啊!你往何处去?”基督答道:“因为你离开我的子民,我现在要到罗马重竖十字架去。”彼得明白基督的启示,遂返回罗马,不几天,就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临刑前,预言罗马将大乱,尼罗必诛,基督教必昌。小说歌颂了基督徒彼得的勇敢、乐观的殉道精神。作者把罗马帝国颓废时期的社会描绘得淋漓尽致,把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与征服多神教的情景写得恰如一幅图画。作品获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译成30余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在各国上演,影响深远。
  作者风采
  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波德拉斯地区一个小贵族家庭,曾在华沙大学语文系学习。1872年,以李沃斯特的笔名在《波兰报》上发表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一鸣惊人。1876…1879年,赴美采访。回国后发表通讯集《旅美书简》和《为了面包》、《灯塔看守人》等短篇小说,揭露美国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和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体现了作家进步的义思想。从80年代起,他转向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写有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反映17世纪波兰人民抗击异族入侵的斗争,使读者看到历史上波兰人民的决斗、战争,充满着希望的呼声,起到唤醒沉睡的民心和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还写有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前者反映古罗马多神教与基督教的斗争;后者描写15世纪初波兰贵族耳曼十字军骑士团的入侵,赞美了波兰和立陶宛人民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精神。1905年,以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有“波兰大仲马”和“语言大师”的美称。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主要作品在国内外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影响深远。
  银屏再现
  罗马皇帝尼罗在位时,指挥官维尼裘斯将军对丽吉亚王国在罗马的人质丽吉亚公主一见钟情,尼罗遂将丽吉亚赏给维尼裘斯,未料丽吉亚却是基督徒,她不能接受维尼裘斯以征服和屠杀一统天下的观念,两个人在心灵上无法沟通,丽吉亚便离开了他。
  为追回丽吉亚,维尼裘斯将军来到了基督徒秘密集会处,聆听了彼得关于基督的说教,回程时遇到了到丽吉亚时,虽然此时两人已相爱但维尼裘斯对基督教的精神仍感迷惑,他回皇宫时碰上疯狂的尼罗为建尼罗之城而焚烧罗马城,维尼裘斯将军赶回火场,救出丽吉亚,并率领民众突围。难民涌入皇宫,皇后嫉妒维尼裘斯将军对丽吉亚的爱,怂恿尼罗将焚城之罪嫁祸基督徒,将捕获的基督徒或喂猛狮或钉十字架或烈火焚烧,圣徒彼得亦被钉上十字架,但所有的基督徒均高唱圣歌。维尼裘斯将军当场揭发真相,引起民众激愤,迫使尼罗自杀结束了自己暴行。
  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经典名著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风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
  茨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银屏再现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根据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本片是一部充满了精巧构思和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场面的作品。例如,在一个沉寂的维也纳夜晚,当年轻的斯蒂芬偷偷摸摸地把一个妓女带进他的寓所时,14岁的丽莎在楼梯平台上可怜地巴结他的场面;她母亲搬走后,她从火车站回来,为的是最后看一眼她所钟情的人或是听一听他的声音的场面;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郎时,她耐心地处理在雪地里希望能得到他顾盼的场面;以及当她离开丈夫时,最后一次去献身于她所爱的惟一爱人时,她为他买了一大把白色花的场面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化场面,叙事与抒情、表意密不可分地融合在镜头语言中。
  奥菲尔斯相当卓越和独到的导演手法,使两位主角的表演放射出宝石般的光泽,以致含蓄而又层次丰富的表演风格和谐而多变,达到了令人赞赏的完美程度。美工师亚历山大搭制的古老维也纳的街道和内景是那样真实、准确,摄影师弗兰克的摄影机对光与影进行的处理是那样富于创造性,又那样细腻,正是所有这一些工作,才使本片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精品。 

  9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