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大明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界大明帝国-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倪岩这倒是冤枉朱鸿信了,他和地主之间确实是没有什么仇怨。

    只不过,朱鸿信要行那易鼎之事,就必须制造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大夏国从根本上出现裂痕。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便是最显而易见的矛盾。这个矛盾,遍及整个大夏国。

    而有了这个裂痕,他就可以从中浑水摸鱼,同时师出有名,而且还能得到数量最多的底层农民的支持。

    朱鸿信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

    大夏国东西横亘一万七千多公里,南北延绵六千八百多公里,放在地球上来说,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想要完全依靠武力推翻,即便他有些系统的帮助,恐怕也得几十年的时间。

    而在这样广袤的土地上,遍地都是地主,他们是这个世界势力最庞大的一个阶级。然而与之对应的,数量上更加庞大的,便是底层的农民阶级了。

    这些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农民起义,便表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是愈演愈烈了,朱鸿信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真的是傻子了。

    不过,朱鸿信虽然和地主没有仇怨,但他却非常不喜欢地主这个阶级,或许是因为他是从地球穿越而来的缘故。

    他知道,地主阶级不早一点铲除掉,那么他的领地想要发展起来,就只是痴人说梦。这些吸血鬼,吸走的不仅仅是百姓的血汗,同样也是朱鸿信的利益所在。

    铲除了地主,他才能毫无阻碍的在自己的领地大展拳脚。如今看来,效果很是不错。以最开始清理地主的蒙仓县为例,蒙仓县人口大约六十万上下,以往每年能够收取的税收很大一部分都进了地主的口袋,真正能够到手的不过才区区十几万两银子。

    而现在分田到每一户人家后,当时是按照一个人八亩地的标准分的,而正常年份,一亩地平均可收割粮食大约300斤,也就是2。5石,八亩地便是20石,按人口60万计算,足足就有1200万石。百分之十的税收,就可以收到120万石的粮食,按照现在粮食的均价,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大米,就是足足60万两白银。当然其中肯定有其他一些损耗,但四十万两肯定是跑不了的。

    而朱鸿信能够收取这么多的税负,同样,百姓也比以前,也要好上太多了。

    一个五口人的普通家庭,按照一个人每天两斤粮食计算,五个人一个月的消耗是300斤,一年是3600斤,也就是30石粮食,而五个人四十亩地一年的产出便有100石,扣除10石的税负以及一年的口粮,也有60石的剩余,一年就可以余下30两白银。不仅不会再挨饿,而且一年两年的灾年也不怕了,还可以换银子购买其他的东西。

    不过整个蒙仓县当然是不可能60万人口,都去种地的,要不然用不了两年,粮价就崩盘了。

    那么这样综合起来一看,地主从中间每年捞取的财富,绝对超过百万两之巨,这还只是一年的结果。所以地主这个东西,朱鸿信是不管有多大的阻力,也是要坚定的铲除的。

    这些都是题外话,却说这倪岩听到范文芳的话后,郁闷了好一会儿,然后才开口说道:“朱鸿信现在还在消化他新得到的地盘,估计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肯定是腾不出手来的,这段时间我会招募工匠,尽可能的打造更多的弓箭。而你,便要好好训练这20万大军,这是我们最大的依仗。”

    范文芳点点头然后说道:“这个请倪伯父尽管放心,对于训练士兵这方面,我肯定是不会懈怠的。”

    “嗯,那就好。”说完,倪岩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脑袋。

    有句话叫做不当家不知道茶米油盐贵,上次3万人的军队,不过是小打小闹,但这次20万大军,就不一样了。

    单单每个月的饷银就有四十多万两银子,还没算粮食、衣物等的消耗,在加上打造兵器以及弓箭的成本,这头一个月他就要开出去八九十万两银子。

    好在这些钱不是他一个人出,这次在地主军责任名单上签字的地主,不算一些小地主,中大地主就有一百多家,这八九十万两白银看似很多,但平摊到这么多地主身上,也就是毛毛雨了。还是那句话,有钱,就是任性。或者说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呃,不过好像这话也不对,比如这次招募新学党打造火枪一事,他们虽然开出了很高的价钱,但大部分都没搭理他们。

    如今的杭浦县,已经成为了地主对抗朱鸿信的大本营。至于说为什么他们不去依靠官府,除了府城接连两次大败,让他们不敢把全部希望押在府城身上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这个可以说是历史原因。那就是在以前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最后是官军紧守府城等待援军,而下面的一些县的地主都被匪军抢劫一空。

    所以,自那以后,地主对于官军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不信任感,因而倪岩振臂一呼,这些地主便应者云集,就不怎么奇怪了。

    ……

    自从上次朝会过后,上官荣便感觉到了一丝危机。

    而后来太子亲自去城外工部的工坊视察火枪,更让他觉得如坐针毡。

    促成这一切的源头,便是丹靖府里的那个那股叛军的首领——朱鸿信。若不是他的火器军队打的官军大败而归,太子肯定不会重新重视起新学党来。

    对于这个朱鸿信,上官荣始终觉得似乎有些蹊跷。据说他还不到二十岁,是个名副其实的少年。但又能在丹靖府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着实让人觉得有些可疑。

    以前上官荣还没有认真看待过朱鸿信,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去关注。这次等他把朱鸿信各方面的资料放在一起好好捋一捋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

    那就是这位少年英雄的年纪,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巧合了。结合十多年前的那一场他精心策划的风波,这个朱鸿信很有可能,就是当初下落不明的朱广德的那个儿子。

    想到这里,似乎一下子什么事情都能够解释的通了,他猛的一拍脑门,暗怪自己之前没有太过关注这件事,以至于现在才发现。

    年龄方面,当初朱广德下狱的时候,他的儿子也才刚满一岁,如今过去了十六年了,不正好是十七岁,和资料上说的不到二十岁,很是契合。

    同时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朱鸿信能够拥有这么多的火枪。很可能便是当初朱广德留下的后手,好让他儿子长大以后能够东山再起的资本。

    最重要的一点,上官荣记得当初自己的人,从陪都一直往西北方向追到丹靖府的青河县,才失去他们的踪迹的,而朱鸿信正是从青河县蹦出来的,这样一对比,已经可以百分百确定,这人就是前任内阁首辅朱广德的儿子了。

    想到这里,上官荣不禁对当初负责追击的那些人感到不满起来。就因为这些人的一点疏忽,导致十多年后,他上官荣即将失去目前最鼎盛的地位。

    而且这个朱鸿信如今的势力越发壮大,等他翅膀硬了之后,肯定会来找他报仇。

    确实,上官荣想的不错。因为朱鸿信,已经在策划这件事情了。

第95章 柏亦回家() 
此时青河城都卫府书房里面,朱鸿信正在秘密召见柏亦。

    没错,就是上次带九公主回来的侦察营里的那个班长。这个人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有些不着调,但实际上却是胆大心细。从他能够不动声色的认出九公主,并带她们回青河城,就能够看出来。

    此时柏亦正在为被朱鸿信单独召见而激动,他很早就加入了朱鸿信的军队,同时也是当初朱鸿信在青鹿村下游农庄里收留的第一批难民。当时他们一家逃难到青河县的时候,已经是山穷水尽了,幸好是朱鸿信的农庄收留,否则肯定会出人命。

    所以他一直特别感激朱鸿信,从后来加入军队后,便一直努力训练。由于训练刻苦,被选入了都卫司下属的侦察营。虽然不是他最想进的警卫营,不过他也知足了。警卫营贴身保护朱鸿信,侦察营就相当于朱鸿信的眼睛,提前发现危险,也算是在保护朱鸿信。

    而他此时的年纪也不过才十八九岁的样子,人年少的时候,最是崇拜英雄。朱鸿信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丹靖府迅速崛起,虽然算不得英雄,但也能说是一个传奇了。若仅仅只是这样,那么朱鸿信也只是能让柏亦微微有些景仰罢了。

    但朱鸿信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清理地主,给底层百姓划分土地。这就让柏亦非常的敬佩了。所以朱鸿信现在在柏亦的心中,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大偶像。

    正常人见到偶像会怎么样呢?我想激动的满脸通红算是很正常的吧。柏亦自制力还算不错,现在只是激动的有些手足无措,并没有一上来就胡言乱语。

    对这个侦察营的班长,朱鸿信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同时这个人对自己似乎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所以这次这个重要的任务,朱鸿信才会交给他来做。

    看到他坐在下面有些浑身不自在的样子,朱鸿信不由得微微一笑:“柏亦,上次你是如何看出那个人就是九公主的?”

    听到朱鸿信问起正事,柏亦慢慢地平静下来。

    伸手挠了挠后脑勺,柏亦悄悄回想了下当时的情况然后说道:“回大人,当时我们在出发前往九尧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九公主遇刺失踪的消息,而她们出现在九尧山的时机正好和九公主遇刺的时候相吻合,同时他们一行人的打扮也都很别致,特别是那五名护卫,一看就知道是皇室的禁卫军。不过最终确定她是九公主的,还是她腰间的那枚精致的玉佩。”

    听了柏亦的话,朱鸿信暗自点了点头。

    “对了,不知道你的家人在农庄如今生活怎么样?”

    说起这件事,柏亦脸色明显又激动起来。他站起来对着朱鸿信抱了下拳然后说道:“还得多谢大人收留,如今我们在农庄有房子、有田地。没有了地主压迫,过得非常的舒适。”

    “哈哈,那就好。我看你胆大心细,做事有进有退,现在我有个任务需要你带人去完成,此行路途遥远,恐怕短时间内没有机会回来,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朱鸿信哈哈一笑,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柏亦一脸的郁闷,他说道:“这个,我是肯定愿意接下大人交给我的任务,不过还是请大人先明示一下是什么任务吧。”

    朱鸿信点了点头说道:“我需要你带人去盯着陪都朝廷的内阁首辅上官荣,保证他不会在我光明正大的到达陪都之前跑掉。”

    听了朱鸿信的话,柏亦有些微微的惊讶,倒不是因为对象是权倾朝野的大官,也不是因为任务地点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陪都。而是因为朱鸿信口中所说的‘光明正大’四个字。

    不过他也没有多想,而是直接点头说道:“大人,这种事情对我们侦察营的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我保证能够完成任务,那个什么上官荣,绝对会在陪都乖乖的等着大人到来。”

    朱鸿信相信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应该不算难事,只是盯一个人而已,算是他们侦察营的拿手好戏。

    “好,那这两天好好准备一下,然后便带着你的这个排启程前往陪都。步枪携带不便,同时在陪都容易暴露,这次你们每个人携带两把手枪就足够了。”朱鸿信吩咐道。上次柏亦立功后边被直接升为侦察营排长。而且朱鸿信让他带这么多人过去,也不仅仅是监视上官荣。

    “对了,这次之所以让你带这么多人前往陪都,除了监视上官荣之外,你们还要负责收集陪都里面一切有用的信息,重要的消息及时给我送回来。”

    这样重要的任务能够交给他,柏亦觉得这是朱鸿信对他的看重,当下也不迟疑,而是重重的点头说道:“大人放心,柏亦一定不辱使命。”

    起身走到柏亦面前。朱鸿信伸出右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你只管好好在陪都为我效力,你的家人在农庄肯定衣食无忧。”

    “如此,便多谢大人照看。”柏亦挺直身躯严肃的说道。

    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下后,朱鸿信继续说道:“此去陪都路途遥远,你们人多,一起的话容易暴露,最好乔装成普通百姓,分批前往丹靖城,从丹靖城乘船,顺着漳水可一路直接到达陪都。后面的事情,想必你们自己能够安排。我就不多说了。”

    柏亦点点头抱拳说道:“大人所言,属下明白了。”

    “好,回去好好准备准备,过几天挑个日子便出发吧。”

    “是,大人,那属下就告退了。”

    见朱鸿信点头,柏亦便转头离开了都卫府。

    回到侦察营的驻地后,柏亦迫不及待的召集了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