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罗和高句丽?”陈飞一摊手,无奈道:“你们找我也没用,我不是礼部的官员,只是恰好路过而已,不过你们是不是搞反了,这种事情不是应该先去四方馆找你们新罗使臣,让后再想办法面见陛下的嘛?”

    几个新罗汉子面面相觑,随后赫然朝陈飞拱了拱手,“多谢大人提醒,小人心中太过着急,一心只想着面见天可汗,忘了要先面见使者大人,多谢大人提醒。”

    “恩,不客气,该干嘛干嘛去吧,别堵在这里。”陈飞随意的挥挥手,给几个新罗人指了一个方向,见到他们离去以后心里感到无比的满足。

    “原来做好事心情会这么舒畅,阿弥陀佛,看样子有必要日行一善,多积攒点阴德。”他暗自叨咕了一会儿,抬腿打算上马车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什么,僵在了原地。

    “大人?怎么了?为何不上马车?可还有什么事没有交代清楚?”孙得义见陈飞状态有些不对,在一旁好心的提醒道。

    陈飞木然转过身,眼神空洞的盯着孙得义,“老孙,刚才我和那几个新罗人说话你有没有听到。”

    “听到了一些吧,怎么了?”

    “他。。。他们刚才是不是说请求陛下出兵,协同新罗一起对抗高句丽?”陈飞的脸色有点难看。

    孙得义摸摸脑袋,回想了一下,点点头道:“是啊,怎么了?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嘛?”

    “卧槽!当然有关系啊!如果陛下同意的话,岂不是又要打仗了?一旦打仗,按照前几次的惯例我铁定跑不了啊!这婚都没结,居然又要上战场?不行!绝对不行!”

    陈飞这么一说,孙得义也着急起来,抓耳挠腮直跺脚。“是嘞,这可怎么办啊?总不成将定下的良辰吉日往后推吧?而且一听到出征,老爷一定又该着急了!大人你是不知道,上次你去陇右的时候,老爷有多担心,最初的几天几乎茶饭不思,人都消瘦了一大圈。”

    “不行!必须要先一步准备,晚了就来不及了。”陈飞匆忙钻上马车,吩咐道:“老孙,先回家,然后出门给我请个大夫。。。。。。。请那种认钱不认人的大夫。”

    “找大夫做什么?”孙得义疑惑道。

    “笨啊!从今天开始我生病了,风寒,要休要个十天半个月才好!”

    孙得义恍然大悟,对陈飞倾佩不已:“大人真乃神人也。。。。。。”

    (本章完)

第802章 指点(上)() 
    当天晚上,一回到家陈府就闭门谢客,宣称陈飞病了,在回家的路上吹了冷风,感染了风寒,经过大夫的诊断,近几日都不能下床,需要静养。

    与公主的婚事全都交给管家孙得义处理,陈飞需要好好养病。

    也就在第二天,新罗使臣当朝求见李世民,正式递交新罗女王的求助信,说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请求李世民出兵。

    李世民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当即拍板决定要发兵高句丽,与新罗共击之。

    显然,这是李世民一时冲动的决定,自然遭到了当朝文武百官的反对,发兵的事情暂未顶多,需要从长计议。

    陈飞虽然在家中告病,但是对朝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是清楚的很的,因为他有一个“小眼线”。

    “子诚兄,你既然没有生病,又为何要装病在家呢?是为了逃避不和我姐姐成亲嘛?好啊!我要告诉姐姐和父皇去!”李治原本听到陈飞生病以后还以为他真的生病了,火急火燎的从长安城赶来探望他,结果发现陈飞并没有生病,而是活蹦乱跳的在家中休息,当即就被他抓了个现行,嚷嚷着要去临川还有李世民那里告状。

    陈飞对此大感头痛,心里咒骂了孙得义一万遍。不是说了闭门不见客,怎么还把这个小祖宗给放进来了?

    孙得义见陈飞的脸色不对,哈哈一笑,脚底抹油。。。溜了、

    “该死的孙得义!”陈飞恨恨的跺跺脚,抓狂无比,但是看到李治还是焉了,就像是做坏事被抓到的小孩一样,心虚无比。

    “殿下有何事?”陈飞无精打采的招呼李治坐下。

    “咦,你怎么知道我是有事来的?”

    陈飞白了李治一眼,就像是看二傻子似的。

    李治到底年龄小,经历的少,比较单纯,很快就忘了陈飞假装生病的事情,而是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给陈飞听。

    “就因为这事儿啊,我估计商讨到最后还是出兵。”陈飞扣扣鼻屎,满不在乎的说道。

    李治好奇心瞬间就上来了,端坐,虚心问道:“还请子诚兄请教。”

    “殿下请看地图。”陈飞取来一张地图铺平展示在李治面前,指着高句丽说道:“殿下觉得高句丽像什么?”

    “像什么?”李治皱眉盯着看了一会儿,疑惑道:“像。。。像。。。像什么?”李治又迷茫的将问题抛回给了陈飞。

    陈飞气的在李治头上敲了一记,指着地图强调,“像肉啊!像一块到嘴边的肥肉啊!你看我们大唐的边境像不像是一张嘴,将高句丽这块肥肉死死咬住?”

    李治仔细一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咦?还真的挺像那么回事,好像真的是一张嘴咬着一块肉,子诚兄的心细,治钦佩万分。”

    恩,小屁孩虽然笨了点,但是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不骄不躁,值得培养,陈飞很是受用。

    “高句丽就像是嘴边的肥肉,任谁看到这么一块肥肉放在嘴边都会睡不着觉,日日夜夜惦记,殿下,你说对否?”

    李治点点头,“恩,有道理,所以父皇也是这么想的?”

    “是,陛下一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多考虑就答应出兵。因为在这之前,陛下一直缺少一个出兵的理由,不想冒着天下大不韪,贸然出兵,但是此刻既然新罗女王来求援了,陛下也有了出兵的理由,所以想趁此机会攻下高句丽。只不过。。。。。。陛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大,朝中怕是有许多大臣竭力反对此事。”

    “对对对!”李治连连点头,“子诚兄说的很多,朝中确实有很多大臣。。。不对,几乎是所有的大臣都反对,父皇为此气的罢免了今日的朝会。”

    “很正常,想想前朝是怎么灭亡的就能明白大臣们的一片苦心,这是为了劝阻陛下,莫要劳命伤财,像前朝那样挥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国力。”

    “可是。。。”李治盯着地图奇怪道:“高句丽就这么小个地方,按理说攻打下来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大的薛延陀部落都被我们灭了,为何对这个小小的高句丽无可奈何呢?”

    李治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求助陈飞。

    陈飞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和他们探讨过这个问题,正好今日也与李治探讨下。

    将来迟早有一天李治会登上历史舞台,开创属于他的天下,陈飞想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培养李治,将他培养成一个考虑周全,做事深思熟虑的明君,而非一个懵懵懂懂,只知道享乐贪玩的废柴皇帝。

    当然,从目前李治的底子来看,应是一块非常不错的璞玉,值得好好栽培。

    “殿下,不妨好好想想,想想北方薛延陀部落,西域三十六国,高句丽新罗等国家的差别在哪里,如果想明白了,答案自然就知晓了。”

    陈飞以诱导的形式发问,李治盯着地图上的几个地方,陷入了沉思。

    见李治小眉头紧皱,但却没有想出个所以然,陈飞又说道:“殿下,好好想想我们与这几个国家交战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李治依旧皱眉沉思,许久,才伸手指着北方原薛延陀部落的疆域道:“北方民族机动性强,作战靠一股冲劲,往往是仰仗骑兵,一轮冲锋将我们的战阵冲的七零八落,平原交战很难抵挡,但是弱项就是攻城和防御,一旦骑兵没有冲破战阵,反被围困,骑兵的战斗力还不如一个步兵,等待他们的只有战败逃亡。

    至于西域。。。西域虽然骑兵和步兵战力都强悍,可是输在战场上乱打一气,缺乏优秀的将领指挥,士兵之间也没多少配合,他们作战多像土匪,乱杀一气,遇到我们只能落荒而逃。”

    陈飞听了微微点头,分析的还算不错,不过还是没有抓住关键点。

    “至于高句丽。。。。。。论平原交战不如薛延陀部落的骑兵,论混战不如西域小国,他们。。。。他们似乎战力比较平稳。。。。。。呃。。。。。。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高句丽,前朝对他们发动的战事因为前朝皇帝的暴政荒废,所以不好判断。”

    陈飞微微摇头,笑了笑:“殿下,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高句丽的优势不在于其他,在于他们有充足的粮草供给!”

    (本章完)

第803章 指点(下)() 
    “充足的粮草准备?”李治懵懂的眨眨眼,表示不太理解,“子诚,为何是粮草供给?虽然我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可是高句丽似乎战斗力并没有多么厉害,和粮草又有什么关系?只待我大军开拨,必然能攻下高句丽的都城!”李治对唐军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诉说起来满眼都是小星星。

    陈飞苦笑,历史上高句丽还真的是灭亡在李治的手里,不过在这之前,李世民也两次征讨高句丽,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恶劣的天气加上对方拥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坚固的城池,凭此与唐军打了长久的攻坚战,最后唐军忍受不了恶劣的气候,先后两次无奈退兵。

    高句丽不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有城墙作为掩护,通常是随着羊马的迁移而迁移,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不过就跑,没有东西吃了只能杀羊宰马,所以草原上的民族一旦对外作战,要么顺风局一路通杀,要么就是逆风局一退到底,很少有打的胶着难舍难分的。

    而西域的国家天然的地理环境不允许他们储备大量的粮食和水源作战,所以在持久力上面也稍逊一筹。

    但是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和大唐一样是农耕国家,拥有大片的良田,拥有坚固的城池。

    一旦战争爆发,他们拥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况且高句丽的气候条件恶劣,十月到来年的三月都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七八九月份又多雨,道路多泥泞,于战事不利,真正能发挥唐军战力的只有四五六三个月,短短三个月,想要攻下粮草充足的,防御坚固的国家,无疑是很有难度的。

    而且唐军还是从全国各地凑过来的,要行军几个月,时间和粮草消耗上都很厉害,战事如果一旦拖延,必然会将陷入不利的局势,只能无奈撤兵。

    如果硬要打下去,很有可能重蹈前朝的覆辙。

    所以高句丽能抵抗唐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有多么的厉害,完全是因为他们因靠粮草,城墙撑住了唐军的一波波进攻,等到唐军后继无力退兵了,自然也宣告了他们的胜利。

    所以要想顺利攻下高句丽,就必须要想办法应对这种情况。

    陈飞向李治细细说道了其中的原因,李治没怎么接触过战事,似懂非懂的点头听着,到最后,他向陈飞提了一个问题,“子诚,既然你说攻打高句丽这么困难,那如果我们用你制造出来的武器呢?霹雳火和大炮可以攻下对方的城池嘛?”

    “这。。。”陈飞挠了挠头,历史上唐朝没有出现霹雳火,大炮这类先进的攻城武器,所以这些武器投入战斗后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无法预料的,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唐军一旦动用了这类武器,对付高句丽这样的小国来说几乎是没有压力,别说是高句丽,要是条件允许的话,在全世界横着走都没问题。

    “应该会有奇效,不过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霹雳火虽然改良过,但依然怕水,在大雨天很影响它威力的发挥,还有大炮,比较重,雨天道路泥泞很难运输,而且大炮非常怕水,一旦被于淋湿了就容易哑火。。。哦,哑火就是打不出炮弹的意思,所以高句丽处于雨季的时候利用这两种武器。。。有一定的风险,避开雨季或许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陈飞稍微分析了一下运用霹雳火和大炮可能遇到的风险,换来李治崇拜的眼神。

    “子诚兄,为何你总是能思考的这么周全?发现你每一次都能把问题分析的很透彻,大家想到的没想到的你都能注意到,而且每次都给人。。。给人一种。。。面面俱到?不对,应该是走一步算十步的感觉,就感觉是三国时蜀国军事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面对李治的崇拜,陈飞唯有苦笑,“殿下高估在下了,我能想到这些完全是因为霹雳火和大炮是我自己发明的,而且在松州会战的时候吃过一次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