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爹,我娶了临川公主以后,咱家是不是皇亲国戚了?”

    “是。”老爹点点头。

    “那咋们是不是得注意点?你好歹也是公主殿下的公公,陛下的亲家,您觉得在外面说这些话合适吗?要是传出去,丢的是陛下的脸面。陛下若是因此发怒,连累的还是我们陈家。陛下能给我这一切,自然也能收回,爹,如今不比以前,一言一行都要三思啊!”

    陈飞这么一说,老爹顿时惊醒,他虽然喜欢得瑟,但还是知道一切都要以儿子的仕途为重,仔细一想,若是真的那么招摇,还真的有可能给儿子惹来祸端,于是连连点头,称再也不说了,陈飞这才放过他。

    不然他还真的怕老爹嘚瑟过头了,无故惹来祸端。

    陈家张罗准备着婚事,朝廷却是张罗准备着北方边境的战事。

    出兵高句丽一事事关重大,容不得马虎,也着急不来,否则容易重蹈前朝的覆辙,朝堂上的所有人都很清楚,前朝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所以现在每一步方案的制定,都要经过大臣们的探讨,推敲以后才下令执行。

    李治提出来的只是一个粗略的方案,具体怎么去施行,其中还有很大的门道。

    就单说运粮一事吧,看上去简单,操作起来却有很大的门道。

    比如要考虑到去年哪个地方粮食丰收,剩余几何,储备粮食丰富与否,要征调多少粮食,征调粮食以后怎么运送,陆运还是水运,怎么运送比较快捷一些,粮食中途会不会受潮坏掉无法食用,该怎么保存等等,都需要经过大臣们仔细探讨,拟出数种方案以后才能下令执行。

    运输条件落后的年代,一个简单的运送粮草都显得复杂无比。

    李治也全程参与其中,他是计划的提出者,自然也被特别允许全程观摩。

    他也没让李世民失望,参与计划中不断的虚心向各个大臣请教问题,对于李治虚心学习的态度,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好评,稳稳的刷了一波存在感,李世民也为此高兴不已,特意封赏了李治。

    陈飞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摸着下巴坏笑,“嘿,这小子还挺聪明啊,知道刷存在感,不过。。。现在还不是太过于张扬的时候,我得提醒他,让他低调一些。。。。。。。”

    接着,他让人备马,走出大门,不再装病,出发长安前去找李治。

    (本章完)

第808章 唐军南下(上)() 
    等到李治出来是在傍晚,之前他一直在兵部,工部,户部之间忙活,陈飞也没去打扰他,等到忙完了,直接在衙门口堵住,且二话不说,用一种蛮横的方式将他劫上了马车,打包带走,找了家酒馆谈事。

    “哎,累死我了,子诚兄,快让店家上一壶好酒,我要好好放松下。”李治一遍揉着肩膀一遍嘟囔道,换来陈飞一个“降龙十八掌”。

    “啪!”

    “哎呦!”李治捂着额头喊叫道。

    “小孩子不许喝酒!”陈飞严肃的指正道,就是指正的方式有点。。。那啥。

    “切,还不是一开始你让我喝的?”李治不由的鄙夷。

    陈飞一想,好像最开始还确实是自己怂恿李治喝酒的,理亏,只能强词夺理。“反正小孩子不能喝酒,不准喝了。”

    李治。。。。。。“不喝就不喝吧,话说回来,你不是装病嘛?怎么跑出来了?”

    什么叫装病?这叫合理避世!小孩子真不会说话!啧啧。。。。。。

    “天气不错,刚好出来走走,顺便给殿下提个醒。”

    李治顿时端正了身子,“子诚兄请讲。”

    恩,小屁孩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夸奖。

    “殿下,臣今日前来就是想给你提个醒,现在你的两位哥哥可都在盯着呢,殿下切记不要高调,低调行事,莫要让他们惦记上,心存顾虑。要知道,继承皇位的顺序排下来,去除他们两个,剩下的可就是殿下你了。而且你在朝中也没有什么根基,要是这时候被他们惦记上了,事情可就麻烦了,咋们之前的那一套可就行不通了。”

    陈飞这么一说,李治顿时紧张起来,“啊?那我该怎么办?父皇让我参与战事准备,我总不能中途退出吧?”

    “很简单,像我一样,装病。”陈飞说的轻描淡写,李治却紧紧皱起了眉头。

    “这。。。恐怕不行。子诚兄,我与你不一样,你装病了没人来查你,我要是装病了,父皇让太医来一看就识破了,这。。。这不行的,行不通!”

    “呃。。。也是。”陈飞挠挠头想了一会儿,忽然盯着李治,嘴角露出了一抹坏笑。

    “子。。。子诚兄。。。你要干嘛?笑的这么阴险?”不知道为什么,李治看到陈飞的笑容就有点心里发毛,没有原因,纯粹是自然反应。

    “嘿嘿,殿下,既然不能装病,那就只能委屈殿下真的生一次病了。”

    “要。。。要怎么生病啊?”李治心里不详的预感愈发浓烈。

    陈飞露出了恶魔般的微笑,“很简单,现在天气多变,殿下脱了衣服出去走上一遭,晚上回去再洗个冷水澡,明早起来一准儿染了风寒,绝对真的不能再真!”

    李治。。。。。。。。你怎么不折腾死我算了?

    第二天一早,当兵部开始正常工作准备战事的时候却发现李治没有出现,起先大家各忙各的并没有在意,直到过了午时,李治还未出现,这就让兵部的人有点坐不住了。打探之下才知道李治昨日沐浴以后吹了风,感染了风寒,在家养病。

    于是李治病倒了的消息迅速的在朝堂上流传出去。李世民放下手头的政务,带着太医前去探望了一次,据随从的宦官透露,晋王李治这次患的风寒似乎还挺严重的,高烧不止,卧病在床不能下来。小公主为此哭了半天,别人劝也劝不住,李世民千哄万哄之下才把她哄住了,让人抱走去休息。

    随后赶来探望的还有太子和魏王,当两人看到卧病在床,脸色发白的李治之后,不约而同会心一笑,似乎心中放下了什么,脸色都愉悦了很多。

    两人分别上前,假惺惺的做作安慰了李治一番,关照他要好好养身子,千万不要被政务累垮,并且打着包票,不要脸皮的说到剩下的一些活儿就交给他们了云云。

    李治虽然身体难受的厉害,但是太子和魏王的话还是清清楚楚的落在了他的耳朵里。

    故意生病遭罪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演这一出给太子和魏王看,听到两人话语的时候李治差点没哭出来。

    这罪没白受!

    李治稍感欣慰,但要说开心那是假的,因为。。。。。。谁特么感冒谁知道!

    李治病倒了,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国家的机器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的生病而影响整体的运行。就算是李世民病倒了,下面的大臣依旧会挑起整个国家的运作。

    所以各个准备已久在进行。

    十天以后,朝廷的命令下达传递到河北道。河北道驻军听从朝廷的调兵军令,从各处抽调,聚集兵力共两万,在范阳集合,军队整顿完毕以后,大军开赴前往高句丽的边境,按照预想的计划做准备布置。

    又过了十日,唐军在边境集合完毕,遂又分成三部,分别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往下挺近,结成“品”字形,三个军队相互依托,一路南下,驱赶遇到的高句丽百姓,并且与对方的军队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结局自然不言而喻,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如大唐,人数上又呈现碾压的局势,自然是一路败亡,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忘南边逃去。

    唐军在前行了五十里以后止住不动,军队安营扎寨,筑造防御工事,似乎打算在这里开拓长久的营地,抢占高句丽的地盘。

    高句丽的君王得到唐军南下的消息以后,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紧急召集大臣研讨如何应对唐军。

    因为唐军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嚣张跋扈的东。突。厥被灭了国,不可一世的薛延陀部落被歼灭在渭水河前,北方民族尽数臣服。

    西域三十六国组成二十万大军进犯大唐,结果死伤十余万,大败而逃,三十六国皆派出使臣前去大唐跪舔,态度好的不得了。

    加上之前数不清的胜利,唐军无敌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高句丽君王的脑子里。

    现如今,这支令人恐惧的唐军进驻到自己的领地,而且排兵布阵,一副要南下吃透我们的样子,高句丽君王怎能不着急?都快急的哭出来了!如果唐军真的南下,他将会是腹背受敌,情况非常不利!

    (本章完)

第809章 唐军南下(下)() 
    两万唐军分成三部,入同三把锋利的刀子,直挺挺的插在高句丽国王身上距离心脏仅仅几公分的地方。

    似乎只要唐军稍微一发力,就会刺透心脏,给高句丽致命的一击!

    在这之前,高句丽对唐朝的态度一直是不友好的,或许是没有与唐军交过手,或许是因为距离长安太远,对李世民没有所谓的敬畏之情,又或许是从之前中原地带一次次进攻高句丽无果,故此让高句丽下至民夫走贩,上至王公大臣都错误的认为唐人不过尔尔。

    大家都是一双肩膀扛一个脑袋,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当前段时间唐军展现出他们变态的战斗力以后,高句丽才逐渐的收起了他们的自负,还是正视自己的对手。

    仔细一研究,发现这个国土面积超出自己不知道多少倍的庞然大物,实力上也是。。。。。。超出了自己不知道多少倍。

    要是真的打起来,自己不被灭国就该烧香拜佛了,更别说能保持现在的国土。

    这不,唐军一有动作,高句丽国王就被吓得不轻,召集大臣们商讨怎么应对唐军。

    商讨了一天一夜,也不见得有多么好的办法,无非就是停止南部和新罗的交战,收拢兵力,主要将兵力布置在北方抵抗唐军的主力。

    现在这种时候,绝对不是嚣张的时候,该收敛的必须要收敛。

    所以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第一个下达的命令就是停止与南边新罗的交战,将南边的军队抽出一半,调回北方,做防御工事,随时准备应对唐军的攻击。

    至于南边占领的新罗国土。。。。总共也就三座小城池,高句丽选择直接放弃,军队全部撤出新罗的国土。

    相比这三座小城池,自己的国土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高句丽的君臣还是认得很清楚的,所以非常干脆,非常果断的放弃了在新罗占领的城池。

    高句丽军队撤退以后,反应过来的新罗军队立马乘胜追击,一路畅通无阻收复失地,正当他们追击到两国原来的国界,打算更近一步的时候,却遭受到了高句丽军队的殊死反击,爆发了惊天动地的一战。

    在这场边境的攻守战中,高句丽与新罗共计投入三万兵马,厮杀了三天三夜,大小战斗爆发十余次。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况非常激烈,不知道倒下去了多少士兵,只记得战争结束后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尸体。

    这一战没有分出结果,双方因为损失惨重,以停战告终。

    在战后的伤亡统计,三万兵力,最后拼杀的合起来不足八千士兵,其余不是死亡就是重伤,可见这次战役的惨烈。

    不管怎么样,经过这场惨烈的战役,南边的新罗不会再随意冒犯北上,高句丽也重新布置了兵力,己方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平静时期。

    但是表面上的平静并不意味着私底下的平静。

    高句丽君臣不断寻求解决此事的办法,他们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去唐军的阵营,企图谈判。

    遗憾的是,唐军的高层将领一律不见高句丽使者,谈判的幻想。。。破灭。

    但是高句丽并不死心,搞不定唐军的将领,那就换一种方式,他们派遣使臣不远千里使唐,带上贡品清淡与求和书信,意图说服李世民,让李世民退兵。

    而另一方面,新罗也加紧派出使臣,一方面加紧与大唐的联系,不断向李世民示好,俯首陈臣,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断的想办法运送一些物质给唐军,意图与唐军打好关系。

    就连本来打算看好戏的百丽也坐不住了,效仿两国,派遣使臣向唐王示好。

    原本朝鲜半岛三国鼎立的局面,因为大唐横插一脚出现极大的不平衡,现在的情况不是拼谁的士兵强壮,也不是拼谁的粮草储备充足,而是拼谁与大唐的关系好。

    大唐帮谁,谁就占据了主动,因此大家都将焦点放在了千里之外的长安。

    长安呢?长安最近很忙,新罗等地的使臣还在半路上,不过他们却要统筹整个战局。

    粮食已经开始征调,一些必须的军需物资也已经开始往北方运送。

    甚至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