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酒都不能找他喝!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真理。

    新婚之后,按照习俗,要随同新娘子一起回一趟娘家。

    陈飞的娘家有点牛逼,是当今圣上。所以当他去宫内的时候,别提有多老实。

    随着临川一起去拜见过韦贵妃以后,陈飞没有意外的被李世民拉去谈心了。

    谈话的内容从最开始的夫妻和睦上升到了国家大事。李世民又一次提醒陈飞,三天以后要出发去高句丽边境制造武器,反正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大抵是想榨干他最后一丝余热。

    陈飞此刻忽然想给自己两巴掌,要是当初李世民来找到他的时候,自己不要手贱拿出地雷这玩意多好?害得自己又要“被发配边疆”,受苦受难。

    与老丈人“促膝长谈”两个时辰以后,陈飞灰溜溜,臊眉耷眼的回到了自己家中。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孙得义准备出远门的行李。

    家中的人也知晓他的行程安排,老爹闻言只是叹了口气,并未多说。

    临川却拉着陈飞,眼泪吧嗒吧嗒的。“太过分了!父皇太过分了!怎么老是把你派到边境那么危险的地方去!不行,我要找父皇理论!让他派别人去!”

    陈飞无奈叹了一口气,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眼神忧伤的一塌糊涂,“这个。。。。。。。不能怪你父皇。”

    “那怪谁?”

    “怪我自己嘴贱呐!”

    临川。。。。。。。。。。。。

    “我要和你一起去!”刚安抚了临川,又跳出了燕云儿,将刀往陈飞面前一放,语气里是一股不容置疑的味道。

    我去,你这又是哪一出?

    “北方民风彪悍,你去太危险,我要随着你一起去!路上有个照应!”

    “云儿,你就放心的呆在家里吧,尹兄会和我一起去的,而且我也有些保命的手段,你不用担心。”

    “不行!我就要一起去!”燕云儿态度很坚决,而且按着刀的手在颤抖,看的陈飞眼皮直跳。

    “不行!你不能去!”

    “为什么?给我一个理由!”

    “理由就是你太漂亮了,我不舍得你去北方吹风沙!好了就酱紫,再吵打你屁股!”

    燕云儿。。。。。。。“流氓!”

    (本章完)

第822章 攻守战(上)()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婚后的“幸福”生活,李世民就赶鸭子上架,将自己的女婿一口气撵到北方与高句丽交接的边境去。也不知道这个当岳父的到底对自己女婿有多大仇,说撵走就撵走了。

    此去北方边境,陈飞就带了尹平,随身部曲二十名,朝廷侍卫三十名,共五十余人一齐出发。

    因为并不是要他上阵打仗,所以也不必带太多的侍卫,而且到了边境以后李世民会有所安排,另有他人来负责他的安全。

    至于燕云儿,最后还是说服不过陈飞,将其留在了家中。

    倒不是陈飞不想带着她去,只是。。。。。。他刚与临川成亲,出远门的时候却带着燕云儿,李世民会怎么想?不琢磨着把他废了算陈飞输。就是不知道二女同在屋檐下,会不会有什么摩擦。

    算了,就算有摩擦也不是他现在能左右的,陈飞也索性不去想这些事,安心的上路前去北方。

    再说北方边境的战事。大唐强势插手高句丽与新罗的战事,使得交战的双方不得不停战陷入对峙。

    而大唐强势进驻高句丽的领地,两万大军居北朝南,军营摆出三角驻扎阵型,可攻可守,令高句丽踹踹不安。

    更让高句丽君臣感到糟糕的是,他们的使臣在大唐碰壁,交涉无果,反而遭遇了一系列白眼,与大唐和平协商退兵的计划宣告破产,眼见协商无望,高句丽也渐渐的失去了耐心。

    虽然大唐兵强马壮,双方不论是国力还是兵力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但是大唐长久屯兵高句丽的国土上,令军民上下同仇敌忾,一致对大唐产生了不满,国内抵抗大唐的情绪日渐高涨。

    大抵是二十多年前,隋朝对高句丽发起的三场大规模战役最后都以隋朝失败告终,由此给了高句丽人很大的勇气,自认为凭借恶劣的天气与地理环境可以无惧唐军的攻势。

    于是在双方对峙了一个月,长安的使臣传来消息,交涉无果之后,高句丽的君王终于忍耐不住,召集麾下的将军,研讨如何将唐军驱逐出境。

    尤其是位于长安的使臣传来后续的消息,称大唐此时疲于用兵,国力空虚,更是给高句丽的君王吃下了一粒定心丸,下定主意要驱赶掉境内的唐军。

    高句丽君臣密谋之后的第三天,一只五千人组成的军队试探性的朝大唐最前端的军队驻地发起了进攻。

    唐军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主将不敢贸然行动,只是组织军队被动的防守,凭借要塞与高句丽军队周旋。

    双方都只是试探性的交手,并未打出真火,其他两个驻地的唐军赶到后,高句丽的士兵撤退。

    双方损伤兵力不过百,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唐军并未放在心上。

    但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对于高句丽人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首先,他们从正面了解了唐军的战斗力,对方的战斗力很强,就算是防守,也是组织的有板有眼,双方交战,伤亡比例差不多是二比一,唐军占有极大的优势,如果对方发起进攻,几乎不敢让人想象。

    其次,唐军似乎真的不能随意出兵,他们都主动上门挑衅了,唐军居然只会被动的防守,根本没有要进攻的架势,足以印证使臣传回来的消息是正确的,唐军只能被动的防守,不会轻易的发起进攻。

    这就给了高句丽人反击的希望。虽然双方的战力不对等,但是可以发挥他们的本土优势,利用兵力以及其他方式弥补啊!

    于是在三日之后,高句丽抽调兵力四万,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着唐军的三处营地忽然发动进攻。并且安排兵力切断了唐军的粮道。算算日子,唐军也快到了补充粮草的日子。高句丽为了驱赶唐军,也算是费尽了心机。

    起初唐军并未在意高句丽军队的进攻,在交战了一刻钟以后,领军的将领忽然发现对方不是开玩笑,而是与他们玩真的,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马安排斥候去别的大营通报,请求援助。

    不幸的是,其他的两个大营也遭遇了相同的情况,自顾不暇,跟别说发兵救援。

    而高句丽军队也狡猾的很,他们知晓正面作战不是唐军的对手,因此他们尽量避免正面的交锋,而是利用弓箭,抛石车等远程武器对大唐的营地进行打击,消耗他们的兵力,以起到后续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胜利的作用。

    巨石将唐军的营地砸的七零八落,营帐被毁,外面防守用的木栅栏被砸穿,防御工事几乎被毁,士兵没有屏障可以躲避巨石,只能抱头鼠窜,祈祷霉运不要降临自己的头顶。

    更要命的是,在攻守进行了两天以后,唐军的意志被消磨的差不多的时候,另一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给了唐军沉重一击。

    那就是。。。。。。。没粮了!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见得粮草在一场战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没有了粮草,士兵就得饿肚子,饿着肚子了,士兵就没有士气,没有士气,打仗必然凉凉。

    唐军押送粮草的三百辎重部队在进入高句丽地界的时候被伏击,粮草尽数被截断,因此前线部队的粮草一下子吃紧,所剩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十天。

    十天之后,阵营将陷入断粮的危机,而在阵营外面还有数万高句丽士兵虎视眈眈,抛石机,弓箭不断的朝他们营地放射,死伤惨重。所以到底是撤兵,还是继续死守,成了领军将领所面对的难题。

    撤军,可以保证士兵的伤亡减小到最小,但是朝廷那里必然不会轻易绕过自己,丢官帽是轻的,弄得不好还要被问斩。

    但若是不撤军。。。。。。这仗也没法打啊,粮草都没了,兵力又不足,那还打什么?

    唐军将领纠结了一日,最后做出了一个令高句丽意外的决定,他们突围了!不过不是突围后撤,而是率兵突围,解救另外两个陷入包围的阵营,欲要合兵一处再作打算。

    高句丽将领一时未察觉对方的意思,居然被对方突围成功,重整兵力,朝着东边的营地驰援而去。。。。。。。

    (本章完)

第823章 攻守战(下)() 
    唐军一支部队放弃原有的营地,带上装备粮食以及伤兵,冲击高句丽军队包围圈的时候,高句丽将领还以为唐军是突围后撤,所以并未过多的阻拦,任凭他们离去。

    谁知道唐军突围以后并未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后撤至边境外,而是忽然改道,往唐军东边的阵营驰援而去。

    由于三个阵营原本就相差的不远,相互之间隔了十里路,成三角形相互为犄角依托。突围的军队不过用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赶到了东边的阵营。

    在高句丽军队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组织阵型,从后方猛然发动偷袭,擒贼先擒王,五千余士兵兵锋直指对方中营。

    高句丽的将领做梦也没有想到军队的后方突然杀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而且对方来势汹汹,直接朝着大营来。高句丽将领几乎来不及做任何的反应,只有匆匆抢夺一匹战马,在贴身侍卫的掩护下仓皇而逃。

    东边阵营内的唐军注意到了对手的情况,趁着对方大乱的时候,立马组织兵力发起了反击。

    这一下子,把高句丽的军队彻底打的懵逼了。后方不知道哪里忽然杀出来了数千英勇的军队,个个能以一敌二,前方原本躲在营寨里不敢出来的唐军忽然杀出,现在他们腹背受敌,乱做一团的时候,悲剧的发现他们的将领居然不见了!

    原本军队就被前后夹击,呈不利的态势,现在有没有将领指挥,士兵们如同无头苍蝇,更本不知道该如何迎敌。

    一支没有指挥,乱做一团的军队,对上两支憋了一肚子火,继续发泄的虎狼之师,解决自然是十分悲催的。

    万余高句丽士兵成了待宰的羔羊,不是趁乱逃跑,就是被唐军就地诛杀,根本不给你投降的机会,遇到高句丽的士兵,抬手就是一刀劈砍想下去。

    这一仗打了一个多时辰,高句丽士兵近乎伤亡殆尽,只有千余散兵出逃,可谓是一边倒的屠杀,伤亡极其惨重。

    唐军取得胜利之后,粗略清点了一番缴获的物质,就调整了军队,两支部队合为一处,向着西边的阵营急行军,驰援而去。

    再说高句丽,大将军得知唐军使诈偷袭了他们东边的军队,造成巨大的伤亡以后气的哇哇叫。

    生气过以后,大将军也恢复了冷静,判断出唐军下一步的意图,直接放弃东边阵营的士兵,重新调整部队往唐军西边的阵营驰援而去,意图在唐军的西阵营决一死战,分出个高下。

    西边阵营的唐军喝高句丽万余军队还在进行攻防战,殊不知双方的军队都已经调兵遣将,往这边聚集而来。

    下午时分,唐军的万余军队先一步感到西边阵营,没有休息,立马组织了兵力进行反击。

    幸运的是,这支高句丽军队的将领早已得知了东边发生的战事,知晓唐军往这里赶来,并且可能会偷袭他们。

    因此早已做好了相应的部署,等到唐军赶来的时候,正好落入了他布下的圈套。

    虽然阻挡不了唐军多久,但是拖到援军前来救援还是没有问题的。

    唐军遭到了伏击,进攻受阻,知晓对方还有援军回来,也是拼了命的反击,双反陷入了拉锯战,但是很显然,唐军的进攻步伐要快得多,高句丽就快坚守不住。

    激战小半个时辰,双方都伤亡惨重,正当高句丽军队快要支撑不住,打算放弃的时候,重新集结的两万援军堪堪赶到,杀入唐军的侧翼,令唐军猝不及防之下吃了一个大亏,只有撤回营地防守。

    这一次,高句丽军队占据了上风,在唐军西边的阵营外集合近三万士兵,与营地内的一万三千余唐军对峙,不管是人数还是气势上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何况,高句丽是铁了心要将唐军驱赶出边境。在接下来的几天,数次发起大规模进攻,意图彻底摧毁唐军的防线。

    实际上,唐军也确实快坚持不住了。

    一来对方的兵力优于他们,在人数上吃了一个大亏。

    二来,他们的营寨都是用木头扎起来的,并不牢固,巨石一砸就碎,根本没有遮挡的地方。防御工事几乎等于零,面对敌人凶狠的进攻,实在是招架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即将面临断粮的危机。没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