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田挠了挠头道:“算是认识吧,打过几个照面,但是生意上没有多大往来,所以也不是很熟,怎么了?”

    “哦,没啥,就是想让你和他去接触一下,让他给这些买粮食的弄点难处,比如粮食不够了或者涨价了之类的,当然,咋们也不是白让他做事情,给他相应的金钱补偿,必要的话可以相应的透露我的身份。”

    “可这是为什么啊?”王田顿时迷糊了,陈飞干的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嘛,这么吃亏的一笔账……他不会糊涂了吧?

    陈飞似乎是看穿了王田的心思,笑着解释道:“王田,别多想,我就是想恶心一下李恪,这小子在背后惦记着想阴我,那我也不能让他太好过咯,必须也要让他体会下被人阴的感觉有多么恶心。何况,粮草是大事,粮草出了麻烦,他自然会将心思放到粮草上,少点对我的注意也好。”

    瞧见陈飞恶趣味的笑容,王田顿时恶寒,心里默念道:有钱人真会玩!

    看见王田发愣,陈飞又道:“还有啊,李恪收集粮草,一定有不少人马要养活,从他收集粮草的规模来看,恐怕养的人马还不少,而且我怀疑长安城内只能算是小规模收集粮草,收来的粮草也只是堆在库房备用的,长安城附近周边的县市估计还有不少人在暗中收集粮食,我想请你也帮忙调查一下,不过事情一定要作的隐蔽,一旦被发现,也就意味着我要与李恪你死我活了!”

    王田也知道事情的严肃性,点点头认真道:“放心吧,我会办好的!”

    …………

    可怜的李恪,在背后被人阴了都不知道,这几天连续几个供应粮草的商行都出现了货源不足,需要补货,暂停出售的情况,这让他颇为恼火。

    暗中养着两万人马,粮草确实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假设一个人一天需要两斤口粮,那么两万人一天就需要四万斤口粮,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万斤。

    一旦粮草断了,手下的人马必定立即歇菜。

    虽说他明里暗里通过许多途径弄到了不少粮草,但是这些收购的粮草也必不可少。

    好在他还有些储备粮草,只要断货时间不长,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几天以后,让他奔溃的是,去收粮的手下来禀报,各个粮仓的粮食普遍涨价了,据说是湖广一带出现了灾情,粮食收成不好,所以粮食普遍涨价了两成。

    “两成!他们这些粮仓怎么不去抢钱?”李恪气的在屋内破口大骂。

    粮食涨价两成,量少一点倒还好,灾情年间,忍忍就过去了,但要是量大的话,可就真的是一场灾难了。

    很明显,对于李恪来说,涨价两成已经超出他的预算了。为了养活手下的士兵,他差不多将王府的全部收支,包括许多灰色收入都贴了进去,几乎没有什么余钱,现在好了,粮草一涨价,他差不多要破产了。王爷当穷酸到他这个份上的,估计大唐国内也没有其他人了吧?

    “殿下,在下以为,事情有些蹊跷。”一直站在一旁的杨清正忽然开口了,“几家粮商同时涨价,而且涨价的这么一致,实属少见。总不可能这些商家都在湖广一带进粮食吧?何况……他们就没有存货嘛?”

    李恪看了杨清正一眼,低沉道:“那你的意思是……有人背后捣乱?”

    “这……在下也不能肯定,不过事情必然有蹊跷。”

    “就算有蹊跷现在也没办法,我还不宜亮出身份去压迫这些商户,毕竟这些事都是暗中进行的。杨清正,你有没有其他办法?”

    杨清正想了想,苦笑道:“殿下,现在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去更远的外地收集粮草,要么……让圣母教再想想办法,看看能否多收点粮食。”

    “圣母教?”李恪想起冷月清就感到一阵头疼,这个女人软硬不吃,想让她替自己做点事情,恐怕还真有点难办。

    “先不找圣母教吧,他们也是暗中收集粮草,要是暴露了也不好,杨清正,你安排些人马出关去收集粮食,现在储备的粮食还够支撑一段日子,等你们回来应该来得及。”

    杨清正拱手道:“遵命!”

    杨清正去安排粮草的事宜,一瘸一拐的走了。李恪独自坐在屋子内,疲倦的揉了揉额头,陷入深深地忧虑中,他总感觉自以为计划的很隐蔽谋反一事,现在似乎不那么隐蔽……

    先不说陈飞与李恪的相互算计,今年十月份,金秋时节,李治在皇祖庙进行了太子授冠仪式。至此起,李治正式被立为太子,彻底断绝了那些“心有他数”的大臣的心思。

    李治被立为太子,最高兴的不是李治,不是陈飞,也不是程咬金,而是……李卓这厮!

    他非常庆幸自己跟着陈飞押对了宝,今后的日子,只要他脑子不范抽,必然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好歹也算是“从龙功臣”!

    这几天当属他最欢腾,一天到晚拉着陈飞喝酒,喝吐了回家被婆姨一顿抽,抽醒了继续喝,实在是大唐酒业的促进者。

    陈飞瞧见他这副样子微微摇头,李治被立为太子,对他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他的征途是全世界!

    抱歉,今天有点事,更新晚了点,待会儿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987章 苦等而来的机会() 
    正如陈飞所预料的那样,李恪欲图谋反,但绝对不是现在。早在几年前他就从冷月清那里得知李恪又谋反的心思,好些年过去了,他一点动作都没有,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极具忍耐的人。忍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粮食价格。

    这十天半个月下来,粮食商行在陈飞的控制下要么断货,要么涨价,可李恪就好像当作这些都没发生过似的,表面上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淡定的不要不要的,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陈飞每天上朝的时候看到李恪淡定的模样,又猜想到他暗地里恨的咬牙切齿还不知道是谁在捣乱,就忍不住想笑。

    当然,李恪每天回去都在为粮食头痛不已,也没有心思去对付陈飞。毕竟现在也不是谋反的时候,目前陈飞在他心里远没有粮食重要。

    贞观十七年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如果非要说一些大事件的话,似乎也就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可以拿得出手谈论一下。

    另外,陈飞的陈记商行越做越大,行业也涉及的越来越多,渐渐有了横跨亚欧的趋势,跨国集团?他们要玩大的!

    贞观十八年初,陈记第一支大型商队从长安城出发西行,计划穿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大陆的最西边。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商品,更是为了传播文化,并将欧洲的人土风情文化带回。为将来说服陛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做铺垫。

    李世民确实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但是海上丝绸之路也绝非一件小事,尤其是在这个航海不发达的年代,要穿过大海去那么遥远的一个个国家,听起了简直和天方夜谭差不多。

    何况……鬼知道那些国家存不存在,要是出了海以后发现根本不存在什么异域国家,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劳民伤财两边不讨好?说不得那个时候他的政治立场都非常危险,朝中有的是人想趁机把他踩下去。

    所以陈飞只好先自己组建商队出发前去欧洲,带回那里的异域风情以后,才有机会说服朝中的那些迂腐大臣。

    就当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吧!反正他有钱!

    陈飞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东边的朝鲜半岛却在为自己的地盘努力奋斗。

    今年春末夏初,高句丽与百济勾结,冷不丁的向新罗发起进攻。新罗没有准备,吃了一个大亏,连丢五城。

    不过新罗也不是什么善茬,一边偷偷拍出使臣向大唐求援,一边组织兵力发起反击。

    但总的来说,新罗的军事实力要不过高句丽与百济,被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守到王都附近才堪堪挡住进攻。战事就这么僵持下来。

    王都里的守卫拼了命抵抗,高句丽与百济两国联合一时之间居然攻打不下。

    何况后面攻下的那些城池还没安稳,因此联军也暂时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将新罗的王都围了起来,打算耗死新罗。一旦新罗王都被攻破,那么新罗彻底灭亡也不远了。高句丽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

    现在唯一令人担心的就是他们强大的邻居——大唐的态度。

    一旦大唐出兵援救新罗,那么高句丽与百济一定无法阻挡,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困境。

    得知新罗已经向大唐派出援军了以后,高句丽和百济顿时急了。原本两国是想将新罗王都围起来,慢慢耗死他,这样可以将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哪知道新罗居然这么不要脸,从战争一打响就去叫外援,算算日子,新罗的使者估计都快到长安了,这让他们不得不着急起来,这几天,玩了命似的进攻新罗王都,组织了好几次大规模的进攻。

    新罗士兵也奋死反抗,抱着国在人在的决心,与两国激战了一个月的时间,愣是没让对方攻下来。

    新罗女王从别处征调五万军队,想办法让军队打出了一道缺口运进粮草,摆明了要死守王都。

    高句丽和百济看到新罗这幅样子也只能干跳脚,久攻不下,他们也很着急,却又偏偏无可奈何。三个国家陷入了僵局。

    朝鲜半岛陷入僵局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在筹备粮草,调集兵力,欲要征服高句丽,百济。

    用程咬金的话来说,这叫“白送的地盘,不打白不打!”

    却是,这对于李世民来说确实是白送的地盘,高句丽,百济那么小个弹丸之地,面积加起来还没有大唐的一个道州大,天天杵在大唐的眼皮子底下闹腾,让李世民看了很是闹心,无数次想把他们纳入版图。

    可惜,上次新罗来请求出兵攻打的时候大唐正遭遇了几场大战,外加遇到了天灾人祸,国力入不敷出,所以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一次机会。这些年国力倒是修养过来了,足够挥霍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可惜没有好的借口出兵,所以也不得不忍下这口气。

    毕竟是大国,讲究的是面子,对外出兵也要占据一个“理”字,否则不等外面的附属藩国说什么,自己朝堂上的大臣恐怕就是第一个不同意。

    现在高句丽连同百济和新罗打起来,李世民真相高兴的大喊一声:“打得好!”就算新罗使臣不来求援,他也必然会出兵,美名其曰:“帮助友邦。”

    新罗就是大唐的友邦。一旦有了这个理由,谁能多说什么呢?凭借大唐现在的军事实力,打下高句丽和百济还不是像玩似的?

    于是李世民从河北道,河南道,江南道征集士兵五万,民夫三万,前往边境集合。且命令李勣为行军大总管,尉迟恭(终于轮到他了)为三军先锋,从长安城率领一万士兵,押送霹雳火,大炮,地雷等武器前去与军队汇合,增援新罗,且务必一举攻下高句丽与百济。

    命令发出的第二天,李勣等将军就赶往军营去征调兵马,陈飞也在军官之列,不过那天他并未去军营,而是独自一人进宫面圣,他与李世民说的一段话,将会彻底改写朝鲜半岛的历史!

    (本章完)

第988章 呵!皇帝!() 
    “子诚,你今日不去兵营,来这里做什么?”陈飞来找李世民的时候,他刚刚散朝回到宫中,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听见宦官禀报,说是陈飞求见,于是他只好召见。

    陈飞微微一笑,说出了今日的来由。“陛下,臣正是为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事情所来。”

    “哦?你有什么想法?不会是劝朕放弃出兵的吧?”李世民自己咧嘴笑了笑,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显然没怎么在意陈飞。

    陈飞见到李世民无所谓的态度有点无奈,上辈子的记忆告诉他,大唐虽然成功打下了高句丽和百济,但是最后却给新罗做了嫁衣,以至于后来朝鲜半岛诞生了一个极度自恋的民族,全宇宙都差点是他们的思密达。

    虽然这辈子大唐在他的发明下强的有点变态,但是也保不准新罗会不会在背后阴我们一下。毕竟长安距离朝鲜半岛光是直线距离就有一千七百多公里,若是走过去的话,起码两千公里,要走上一个多月,远水解不了近渴,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陈飞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杜绝这些意外。

    “陛下,臣并非是来阻止陛下出兵的,而是想和陛下商量一件事。您看,能否暗中聚兵于边境,延迟出兵?”

    “嗯?”李世民放下书本看着陈飞,意味深长道:“子诚,你这是何意?”

    “呃……陛下,您看,现在正是高句丽,百济强攻新罗的时候,照这个态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