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5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倒是打的一副好算牌。但是,长孙无忌恐怕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个“皇帝舅舅”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庇佑,而且自己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坚不可摧,一个小人,用一个小小拙劣的诡计,就把他打入了万丈深渊!

    而现在,这个把他推入万丈深渊的小人……就站在自己面前!

    陈飞看着许敬宗,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许敬宗被陈飞盯的毛骨悚然,总感觉陈飞似乎对自己有什么想法,心中有点不安,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大…大人?”

    “啊,没什么。”陈飞摆摆手,忽然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回过神重新审视许敬宗,良久,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

    “许大人啊,你老实和本官交代,你是不是……和长孙大人有过节啊?”

    “我……“许敬宗涨红了脖子,当场哽咽住,随后低下头,老老实实的承认了。

    “是,大人慧眼如炬,下官佩服,下官确实与长孙大人有一些……过节。“

    ”有什么矛盾?不妨说来听听。”

    “这……”许敬宗居然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这让陈飞感觉很……辣眼睛?

    “许大人如果当本官是外人,不方便讲的话,那么本官也不强求。”

    陈飞语气变的冰冷,许敬宗心里却是一惊,顾不得脸面不脸面,连忙开口道:“不不不,下官怎敢当大人是外人。只是……唉!罢了,大人既然想听,下官就说吧,都是些陈年旧事,也没什么说不得的。”

    “大人,当初我与长孙大人同处秦府旧部,玄武门事变后又同朝为官。虽然下官并没有多少功绩在身,但是也算是稳打稳扎安心做自己的事务,对长孙大人也是礼敬有加,也……也算是长孙大人的好友……”

    说到这里,许敬宗小心的看了陈飞一眼,见他没有异色,才继续往下说。

    “当年下官在长孙皇后入葬之时失仪,被陛下贬官。下官自问平日里对长孙大人做足了礼数,又是同出秦府旧臣,在长孙大人府外等了一天一夜,希望他能帮下官说上几句话,但是他却连见都不见,所以……”

    “所以这个梁子你们就算是结下了是嘛?”陈飞冷笑。闹了半天,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感情当初许敬宗也是长孙一派的人,没想到因为这事反而把两人关系闹僵了。这还真是一报还一报啊!从此也说明另一点,许敬宗此人气量极小,可千万不要得罪他!否则反咬你一口,怎么死都不知道!

    “许大人,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当时,逝去的毕竟是长孙皇后,是长孙大人的妹妹,你失仪一事,却是有点不妥。”

    许敬宗脸色一黯,以为陈飞会说他,不料陈飞忽然语气一转,“不过么……长孙大人的一些做法也确实又些不妥,咱们……可以合计合计。”

    (本章完)

第1041章 托孤() 
    时间已经是清晨,窗外透着蒙蒙亮的光芒。许敬宗躺在陈府外院的一间厢房里,一夜未眠。

    他外窗户外看了看,很快又缩回了脖子,长叹了口气。

    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前段时间又出了吴王叛乱一事,长安城守备非常严格,夜晚宵禁期间不得任何人走动,否则一律以谋逆罪处论。

    像陈飞这样的身份,从朱雀大街的程府走回自己同在朱雀大街的家,自然不会有士兵多说什么。但是许敬宗这样的,想要在夜间行走就不可以了,何况他的家还不在朱雀大街上。

    故此,昨晚他就留宿陈飞府上,睡了一宿,只不过,这一宿睡的不怎么好。

    因为他一直在想陈飞昨晚说的一些话的意思。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陈飞告诫他最多的一句话。细想之下,也还是有些道理。

    虽然现在长孙无忌行动频繁,但如今却是不是扳倒长孙无忌的最好时机。而且长孙无忌现在做的事情也不足以定他的罪,反而会引火烧身。

    用陈飞的话来说就是“欲使其破灭,必先使其膨胀!”

    许敬宗也是个聪明人,这句话的道理一点就透。同时,他又一次对陈飞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此有哲理的话从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子口中说出来,让人觉得……惭愧?

    不过正真让他昨夜失眠的,还是陈飞的另一翻莫名其妙的话。“颠覆长孙大人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你,而是殿下和一个女人。许大人,你我虽然是一派,不过我并没有过多的约束你,不过希望你记住,无论朝堂动向如何变化,你只需要跟在有生死决策权的人后面就可以了。”

    生死决策的人?许敬宗想了一个晚上,陈飞说的此人,应该就是当今陛下。但是总感觉他说这句话的语气怪怪的,似乎另有所指,这让许敬宗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陈飞是另有所指,还是就是那个意思。

    他想了足足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而且他总感觉陈飞此人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的谋略,似乎比一些在朝堂上混迹了一辈子老臣还要厉害,简直是一个小变态!

    按理,又这样厉害一个老大,他应该感到开心才对,但是许敬宗却开心不起来。他总感觉陈飞似乎对他有一点点戒备!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是说不上为什么,他能感觉得到。

    “或许是我多虑了吧。”许敬宗摇摇头,整理下衣服,起床推门出去……

    除了许敬宗,陈飞这几日还在暗中筹划一件事情——武则天!

    他想了很久,决定还是不要打压这个女人,因为他无法判断打压这个女人以后会发生什么,既然如此,不如送她一个天大的人情!

    在陈飞有意或者无意的引导下,武则天终于在后宫与李治相见,并且接触!

    李治原本对武则天就很有好感,但是两人身份有别,且武则天在不久之后被发配至夜幽庭,李治并不知道,所以当他再一次见到武则天的时候,欣喜异常,当即也管不了许多,顾不上礼仪,与武则天聊了起来。

    原本武则天还奇怪为何绿柳会在这个时候引她到这儿来,当她遇到了热切的李治,隐隐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而且,她也明白自己非常需要一次这样的机会!

    任谁都看的出来李世民快要不行了,自己不过是一个才人,之前还有过在夜幽庭带过几年的记录。运气不好,有可能陪葬帝皇陵墓,就算运气好,这一辈子也要活守寡(皇帝的女人别人不敢要)。她还年轻,她还有姣好的容貌,她还有太多的委屈与报复没有发泄出来,她不希望过上那样没有灵魂的空洞生活。

    因此,李治的出现无疑给她找到了接下去行进的方向。或许,她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

    陈飞?你这是在利用我,还是……别有用心?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情,武则天记下了!

    几天以后,临川回到家中看望玉儿和仙儿,同时,也对陈飞说出了她的不理解。不明白为何要安排武则天和李治见面。

    对此,陈飞只是笑笑,没有细说什么。因为事情发展到这里就可以了,接下来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李世民的病情似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两个月以前他还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走路,但是现在,他连走路都无法做到,必须有人时刻在身旁服侍。

    李世民似乎也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六月十号,他召见朝中的大臣,这些大臣绝大部分都是从秦王开始就跟随他的老臣,三十多年前大家都意气风发年少,三十年后,却都以迟迟暮已。

    李世民看着这些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老臣,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烁。他不知道这一次见面,会不会是几人的最后一次告别。

    这些大臣们也面露悲痛之色,几人亦臣亦友,相伴三十多年。一起开创了大唐盛世,如今却……

    有大臣在哭泣,为李世民祈福。如程咬金这样粗鄙的汉子,此刻也站在后面抹眼泪。

    李世民挥了挥手,制止了哭泣和祈福。他今日召集大臣们,不是为了缅怀伤感的,而是有要事要说。

    他的身体就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心中还有太多的放不下。放不下这世间的荣华富贵,放不下自己的儿子,放不下这大好的江山!

    今日会见这些大臣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沉重——托孤!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李世民对李治的表现非常满意,原以为懦弱的儿子终于能独当一面,且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病倒而闹出什么乱子。

    如此看来,把这大好的江山交给李治也不是错误的选择,只是他担心的是,李治还是年轻了一些,还有许多重要的政务需要来问询自己的意见,如果哪一天自己真的不在了,他又该去问谁?

    因此今日聚集这些大臣,就是为了能让李治将来能更好的做一个皇帝!为了大唐,有一个更强大的明天!

    (本章完)

第1042章 辉煌(上)()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十日正午,李世民的寝宫内,数十位大臣沉默的聚拢在李世民的床前,聆听他临终前的遗言。

    印象里,那个健谈,爽朗意气风发的陛下,说话从来没有这么拖沓过。

    似乎回首昨天,李世民还是当年三十出头的壮年,披甲带刀,神勇无比,带领着他们打下大唐的一寸寸土地,可是转眼间,他们的信仰却已经病老的躺在床上,连说话都费劲。

    此情此景,让这些老臣泪流涕横,内心的难受不可控制。安静的气氛中,时不时传来几声轻轻的啜泣。

    李世民说的很慢,很费劲。每一个站在这里的大臣他都有提到。似乎早就想好了该说什么,虽然他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但是思路依旧清晰。一番嘱咐下来,居然把大唐未来三年的规划都告知了大臣们。

    看样子这些规划造就在李世民的心中成行,只是苦于身体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操作。

    大臣们用心讲李世民说的每一个字记下。李世民拖着重病的身子,足足说了一下午的时间,最后讲的乏了,便也不再多说,让大臣们退去,又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睡了起来。

    三日以后,李世民单独召见了程咬金,李勣二人,至此,长安城的军防全部由李勣接手,而皇宫的守备则有程咬金接防。长安城全城戒严,如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律抓起来关进大牢,如有反抗,可先斩后奏!

    长安城进入了严打时期。命令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一个预感:恐怕陛下是真的不行了,否则不会搬出这样的命令!

    而李恪,在李世民的主动要求下,含泪开始为父皇准备后事。这位伟大的皇帝,已经开始准备告别这个人世间了!

    六月二十日,李世民召集了后宫的妃子,和这些曾经陪伴过自己的红颜知己道别,妃子们哭声一片,直到半夜仍不肯离去,依旧守候,陪伴在李世民身边。

    六月二十三日,外嫁或者在外就番的皇女皇子们赶赴长安城,李世民召见了所有子女,并给了他们最衷心的告诫和祝福。

    六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忽然提出来要在长安城走走。李恪马上为父皇安排车架。车架绕着长安城走了一圈,百姓们在街道旁跪了一地,他们感激李世民为他们带来的和平,带来的富裕,带来的荣耀,所有人都虔诚的跪在地上,为这位传奇皇帝送行。

    六月二十七日,李世民乘坐马车前往渭水河畔。曾经立下渭水之盟的地方,立下了一块耻辱碑,今日,李世民让人亲自削掉了半块耻辱碑。

    他站在被回去的碑石旁边,费力且嘶哑的大喊“大唐!没有耻辱!”

    身后的侍卫顿时跪了一地,红着眼喊道:“大唐!万胜!”

    李世民站在渭水河畔遥望北方。他放佛回到了二十三年前,回到了七年前,那个动荡不安的时刻!

    那时候,北方游牧民族是大唐最大的威胁,他们曾两度杀入到这里!但不同的是,二十三年前他们来不及抵抗,只能立下耻辱盟约。而七年前,北方游牧名族在这里被毁灭!

    到现在,北方大片的草原依旧安定,草原上的牧民已经渐渐认可了大唐,并且把自己也当作成唐人的一份子,学习唐人的文化。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西方,西域三十六国,如今也已经全部被评定,丝绸之路皆在掌控之中,且西域也像北方那样,渐渐同化成了大唐的一份子。

    再看东方,高句丽三国成了过往云烟,大唐东方的土壤连接到了最东边的大海………

    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美好了!李世民多么想看到有一天,大唐的舰队能够在海洋中所向披靡,征服一个又一个敌人!

    可惜,老天爷没有留给他那么多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