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主江山-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罢,余将军,姚某拜托您一件事。”姚世安见说斩刑。越加的情绪低落。再也没了狂妄和傲气。低声下气的请求余阶道。

    余阶见姚世安转了性了,心里了然。就像自己曾经说的,有恃无恐,是这些贪官污吏无耻恶心的根源。一旦有人收拾他们了,让他们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平时这些吆五喝六,盛气凌人的玩应们,都得变小绵羊。就像当初史弥远似的。第一次上朝,搞宋宇,折腾宋宇,那叫一个牛逼。可哪天宋宇掉个个,把他给压在了脚下,那他立马变懦夫。带着这个想法,余阶白了姚世安一眼“:说吧,何事?”

    姚世安见余阶准许,不好意思的叹了后气说道“:哎。。。。。。还请余将军保证,不会剐了姚某。。。。。。”

    “:余某做不得主,这得去大理寺去宣判了。”余阶一口否决了。随即也不再多话“:王兄弟,带兵上前拿下这些人吧。不分男女,一并押往临安受审。有人胆敢反抗,就地格杀勿论。”

    “:小弟领命。”王坚大声领了命,随即招呼身后兵丁,一涌而上,将满金库的男女全都押了出去。尤其是姚世安,别看会武功,可没了兵马依仗,他现在耷拉着脑袋也就不懂啥叫还手了。权利,比蛮力高的真不是一点半点的。话说余阶这道命令,直接把姚世安的妻妾一块算进去了。这回可好,本来余阶是要放过那些姑娘们的。也就是不将他们诉诸于律法。不用蹲班房。现在呢?他们爱财,不愿舍财。余阶也不劝他们。干脆一并蹲班房去吧。改造好了再出来。省得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廉耻。

    见此间事了了,孟珙开口道“:余兄弟,川蜀已经平定,孟某打算带兵回荆湖了。”

    “:孟兄弟现在就要走?这才刚打下城池啊。你我兄弟二人还没有把酒夜谈呢。”余阶一听孟珙要辞行,一脸不舍得说道。尤其是把酒夜谈,这可是姚世安当初的要求。余阶可是恶心的要命。现在对孟珙提这个。彻底印证了话不投机半句多是啥意思。

    “:你我兄弟之间的千言万语。不都是君子之言吗?你懂,我也懂,又何必非要日日熬在一起?”孟珙拱了拱手,笑着继续辞行道。

    余阶见孟珙去意已决,也不再挽留“:孟兄弟,既然如此,余某也不再久留你了。。。。。。你我兄弟这一别,怕是想要再见,难了吧?”余阶说到这里,颇多伤感之意。可见余阶是个性情中人。

    就在这时,传令兵来到了两人面前“:报!将军,成都府来信。”

    余阶见说,忙拿过信打开来观看。而孟珙也没急着走,静静的等着余阶看信。看样子,他对信中的内容也感兴趣。而看信得余阶脸色更是几次变换。先是惊恐,又是焦虑,更是不敢置信。最后转变为了欣喜。

    孟珙在一旁看余阶看一封信能有如此多的表情变换,更是好奇得紧。在余阶放下信后,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余兄弟,谁来的信?是不是皇上?信里说了什么?”

    “:正是皇上。”余阶先肯定了孟珙的猜测。紧接着,将宋宇书信的内容讲了出来。话说宋宇这封书信就是在金国发来的。将自己在金国的经历,以及与金国合作的事宜,一字不差的交代给了余阶。而信中更是名言。大宋几乎所有骑兵,都会交到他的手上。让他余阶快点灭了姚世安。在粮草全都运往金国凤翔后,他也带兵北上,去凤翔和完颜陈和尚的金兵会和。至于粮草明细,宋宇早在另一封信里交给给了临安调度部。这事不归余阶管。所以也没提。

    除了这些,宋宇在信里还说,这次要打的是蒙古。为了一战功成。助战的荆湖的孟珙就不必回去了,到时他们兄弟两个会负责凤翔的一切事宜。至于他宋宇,则会在汴京方向出发。最后和他余阶会师西夏都城中兴府外。

    讲完了这封信的内容,余阶笑着说道“:孟兄弟,宋金已然联合,咱们要北上和各强胡一争天下了。想起来都激动不已。为了这一天,咱们可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啊!到了今日,方才将最后一个烂人绳之于法。而且更加欣喜的是,皇上让你我兄弟二人都在川蜀一线,到时提兵北上。你我兄弟二人并力杀贼,岂不快哉?”

    “:哈哈哈哈。。。。。。”孟珙听了余阶的话,笑的几乎合不拢嘴,只见他眼中充满了兴奋之意“:余兄弟,总算等到这一天了,就让这天下,见识一下你我兄弟的力量,让这些北方强胡,体会一下我华夏民族的愤怒吧。。。。。。”

第五十八回 西夏的混战 蒙古的实力() 
宋宇十分成功的,让完颜守绪一脚把奴才们都踹到了一边。将自己捧为了至宝。完颜守绪上道,这也让宋宇下定决心要赌一把。赌的就是他完颜守绪在蒙古灭亡之前不会坑自己。

    话又说回来。两国既然已经联合。那为何不去快点救援西夏呢?要知道蒙古和西夏正打的不死不休呢。宋金如果快速行动,一则能够避免蒙古得到两国联合的消息,二则蒙古在西夏还站不稳脚跟,易于击破。这可以说是很棒的一个时机。

    可宋宇想说。这样根本不切实际。战争,尤其是古代战争。更加是非蒙古人的古代战争。讲求的是耐心筹备。兵粮马匹,甚至是士卒的操练。还有宋金两国士兵的磨合。这都是准备。而像这样的准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可不是眨眼工夫的事。换言之,如果不准备就仓猝出兵,那将会是一件很被动的事。

    为什么南宋时期的端平入洛和韩侂胄的北伐都失败了?有人说是没有马匹,还有人说是宋国将领素质不行。更有人说是南宋朝廷主战意志不坚定。总之很多说法。可要让宋宇看来。主要问题这些人都没说。啥是主要问题?粮草和军资器械的筹备,兵卒的站前操练调度协调等。这些东西可是最重要,却往往被人忽略的存在。

    端平入洛,中不中蒙古人的奸计暂且不提。就光宋国先锋跳进蒙古圈套以后,还没打,就没了军粮这一件事,就暴露了宋国的无能。像是后世,你如想发动一场针对同等体量大国的战争。你要先干什么?当然是调兵遣将,筹备军资器械了。首先就是石油,和重工业的准备。没有这个准备,你还想打仗?那不是玩么?

    同样的道理。古代战争得贮备什么?马匹。粮草。军械。毕竟一场针对同等体量大国的战争不是闹着玩。动辄一打就是数年的时间啊。站前没有准备,你能撑得下去?

    反过来再看蒙古。这个国家摆明了就是一个外挂国家。他不需要为这些做任何精密准备。像是马匹。蒙古人和马,几乎就是伴生关系。没有马的蒙古人,那能叫蒙古人?没了蒙古人的马,那能叫蒙古马?

    马匹不用着急,军械更不用着急。蒙古在击败花剌子模之前,手里拿的家伙,大部分是从金国人手里抢的。这活难度可不高。像是蒙古人早期遇到的金人,往往是一打就拉稀,一拉稀就将手里的家伙扔了,抱头鼠窜逃命了。蒙古人都是从地上白捡。打败了花剌子模之后,蒙古有了大量的奴隶来打造军资器械。这才步入了从白捡,到自主生产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蒙古人中,充斥着大量中亚民族的官员的根本原因。这些人说白了就是蒙古人最早的御用劳力。运气好的,蒙古人让你当个官那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忽必烈时期的阿合马,主管财政。就是回回人。至于回回人到底确切指哪一个民族?在古代,通常泛指信奉*教的民族。也就是中西亚的民族。

    除了马匹军械不着急,剩下的就是粮草了。蒙古人的军队组织,其实就是原始的放牧聚落组织。他们打仗,就是一个游牧部族的放牧迁徙。赶着牛羊马匹打仗。移动的补给。而且是没有路途长远限制的移动补给。只要有水草,人就饿不死。蒙古人则燃马粪,喝马奶。这种补给方式,直到蒙古人灭了金国以后,才开始改变。逐渐将补给方式从游牧,改成了向北地各民族收取赋税。

    除了移动补给。蒙古人还有抢掠补给。走到哪抢到哪。这一方面加速了被抢国家的灭亡,另一方面也让蒙古人得到补给,是一条两全其美的,但是声名狼藉的补给方式。

    说到这里,估计都了然了,蒙古在古代战争中,拥有无法比拟的后勤优势。更加恐怖的是,蒙古人还有骑兵优势。要知道,骑兵一直到二战时期都是一股令人头疼不已的突袭力量。直到轻装甲大规模杀伤,快速反应部队大行其道之前,骑兵,都没有真正的替代者出现。

    除了骑兵优势,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骑兵战术优势。蒙古人的骑兵可不是死磕的骑兵。他们深谙遇到劲敌一打就散,劲敌休息,我频繁袭扰。你抄起家伙再打我,我再散。你一休息我又来的不要脸战术。就这么硬生生的拖死你。金国可是被这种不要脸战术玩的要死要活的。

    三峰山会战。一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蒙古四万,金军十五万。蒙古还是没有补给的远距离迂回突袭。是借道宋国,绕过金国重镇潼关的战略行动。这场战斗,蒙古的将领是托雷亲自上阵。金国是骁将完颜合达和完颜陈和尚等。战斗一开始,没怎么打,蒙古就一哄而散了。金国见此开始扎营。可接下来发生的事,金国彻底崩溃了。

    你一吃饭,蒙古人就来打。你一反击,蒙古就散了。再吃饭再打,在反击再散。数天之后,金军直接完蛋了。饭都吃不上,睡觉更别提了。最后是跑的跑,不跑的饿的半死的躺一地。这仗已经没法打了。最后金国几个主要将领,只能率部突围。

    这种战斗方式,可不止蒙古人会用。要说打仗,华夏民族一直是别人的祖宗。三国时期陆逊就曾用这招狠狠玩了一把刘备。一路的建营寨。还没等刘备一路推城拔寨深入吴国腹地,蜀国士兵就累得半死了。这就是疲敌之计。战国时期吴国灭楚,用的就是这招。而吴国灭楚,也开创了小国灭亡大国的一个奇迹。

    小国要想灭亡疆域庞大的大国,如果考虑战争选项的话,首选就是疲敌。不断出兵袭扰大国的边陲地区。让大国频繁征调主力疲于奔命。几年下来,在大的国家,也能被小国耗死。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蒙古,是有华夏民族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一个外挂到令人恐怖的存在。团结的内部,优秀的有梦想的将领。先进的无师自通的骑兵战术。以及几乎零补给的优势。成就了一个战无不胜的蒙古。

    宋宇面对这样一个恐怖的对手,准备半年的时间,真不算过分。要知道,战争一开打,除非一方服软,否则停不下来。不准备,一旦开打,你将不会再有准备的时间。话说宋宇这边消无声息的开始给蒙古挖坑。蒙古在大宋和金国备战的这段时间都干了啥?

    这就和历史重合了。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制定了一个顶级优秀的战术。并亲身实行。首先蒙古军由河套地区南下。攻打西夏北部重镇兀拉孩城,轻松夺取后,没有继续南下,而是调转方向,向西攻打黑水城。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他不会轻率的把自己军队给开进西夏腹地。他会先打下西夏的周边,最后由外到内,将西夏困死在都城中兴府。

    拿下黑水城后,成吉思汗挥师向南,和西夏主力进行了首次交锋。贺兰山之战。完胜。之后成吉思汗挥师向西,和由中亚过来的大将阿答赤会师。双方再次举兵向东,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西夏的北和西绕了一个大大的半圆,最后才由西向东,直插西夏都城。

    这之中还有个小插曲,在攻打灵州时,西夏曾将全国的主力都调去增援。由大将嵬名令公带领。不过成吉思汗等的就是这个。双方一场激战。西夏主力全灭。主将嵬名令公都战死了。

    至此,西夏在没有有生力量了。宋金要是来救,那就是救了一个壳子,没兵了,就是个政权象征罢了。要是宋宇他们不来,那西夏就是都城保卫战了。因为现在的西夏全境,就剩一个都城了。

    在历史上,打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金国参战了。成吉思汗会率领主力南下,去追击西夏残余势力和搞金国。自己儿子托雷会继续围困中兴府。而成吉思汗在南下的路上,会病死金国境内六盘山。请注意,成吉思汗不是死在西夏,在灭西夏的时候,死在了金国。

    剩下的就是成吉思汗着名的遗书了。满满的仇恨。就跟希特勒似的。不得不说,成吉思汗这小子内心里除了仇恨,别的装的真是不多。早年成吉思汗的奋斗经历,成长经历,都是仇恨。俺巴孩汗被金国人钉死在木驴上他仇恨,父亲被毒死他仇恨,自己的婆娘被别人睡了好些年他仇恨。兄弟扎木合联合十三个部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