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主江山-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树林去了。这要是没有人告密,鬼才信呢。再加上你那小兄弟这些天不归。忙啥呢?不回来。只能有一个可能,他去降了蒙古。一直在和蒙古讨价还价呢。”

    好吗,这还没打仗呢,就有人开始拱火,制造内部矛盾了。彭义斌听了这片面之词,却未轻信,摇了摇头“:俺这小兄弟可是皇族的娃娃。不可能投降吧!”

    “:怕只怕他年轻经验不足,更兼血气之勇,为了急于立功,一头扎进了蒙古人的埋伏,被包围了。那到时候投降不投降,由得了他?彭将军可别以为这是玩笑话。这可是我长期合作蒙古交战,总结出来的经验啊!蒙古人颇善收买我大金的将领。所以每次出城开战,我都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中了蒙古人的用间之计啊!”武仙话也是收不住了,开始向彭义斌抖搂自己这些年来总结的经验教训。

    彭义斌见武仙如此的不相信赵葵,眉头皱成了川字。要说别人不知道赵葵是个啥人,那他彭义斌和赵葵相处这么久,能不了解?赵葵这毛小子,虽说急性子,霹雳火。可心眼着实实在。淮东战败李全后。还是有些贪官污吏把守的城池,或是绿林草寇占据的山头在淮东作怪。彭义斌是一手交给了赵葵。

    赵葵呢?雷厉风行,指挥麾下轻骑开始了第二次横扫淮东之旅。一番猛冲猛杀之下,短时间内吧淮东的散碎势力一扫而空。本事着实了得。话说这期间好些贪官污吏都有行贿过这猛赵葵,这是淮东尽人皆知的事情。更有甚者,送美女送金山银山。可这些依旧打动不了赵葵。为啥呢?因为赵葵这小子他不稀罕这个,她追求的是别的东西。至于是啥?总之不是权利。这是彭义斌已经确认过的事实。

    咋确认的?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话说赵葵这小子的便宜老师,也就是只挂着名头的郑清之,属于史弥远一党。有这层关系,那淮东,甚至是大宋各地的官员纷纷写信,要求赵葵这个有些兵权的人站出来反对宋宇,淮东的官员多是想让赵葵先搞死彭义斌,做了一把手再起兵。有些不害臊的,直言,拥护他赵葵做皇帝。

    这些人可不是少数人,几乎大宋所有没有被宋宇撸掉官位的,身上有屎的人,都曾给赵葵写过信。倘若赵葵响应了这些人,那将是一件让宋宇十分头疼的事情。要知道,宋宇那时正在南邦鏖战呢。后边起火了,宋宇还能潇洒的了?

    但赵葵这小子在淮东安定下来以后,竟然直接将这些书信,秘密的交给了彭义斌。。。。。。这玩笑开的真是太大了。当时彭义斌接到手里这些书信,整个人懵逼了。心想这小子这是要干嘛?是要煽动自己,一起参与这见不得人的勾当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是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彭义斌吓坏了,赵葵却笑着对彭义斌说了一席话“:这些祸国殃民的贼,都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刑法!不杀,不足以振我大宋之雄风。看到淮东百姓,虽然依旧因为战乱频繁,过得艰难。但却因为没有贪官污吏而满面笑容的样子,我赵葵,绝不会与皇上为敌。因为与皇上为敌,就是与天下人为敌啊!”

    说出了这席话,赵葵还提起了自己那个被养在猪圈里的老师郑清之。对于郑清之,他倒不是说郑清之不该如此,而是说郑清之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愿意拿自己的功劳折抵。哪怕是现在身上的官衣脱下,也希望他彭义斌向宋宇说句话,放出他来。

    彭义斌平生最佩服君子这类人了。话说彭义斌从赵葵身上,总能感觉到宋宇的存在,至于为啥,彭义斌搞不明白。或许是两人都长得帅,更或许,他俩所信仰的君子之风,让他俩言谈举止更为相形的原因吧。总之彭义斌是答应了赵葵,给谢道清上了折子。而谢道清在朝堂上一商议,所有人也都觉得合情合理。所以便放出了猪圈里罪责比较轻的文人们。至于那些个不像文人的人,自然继续呆着了。

第七十一回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好些人都要求先把赵葵的官给下了。以防万一。也就是说赵葵的忠心,很有可能换来驴肝肺。谢道清对这主意却是十分不赞同。认为人家既然交出来了,那就是公然挑明,自己是站在朝廷一边的。倘若让这样的人受委屈,那朝廷以后也就没法做人了。这和弄死岳飞,真是没啥区别了。。。。。。

    有了谢道清的坚持,那赵葵自然没事了。不过他也和那秦钜似的,成了淮东立功将领中,第二个有功不受禄的主。这件事让彭义斌郁闷不已。曾经写信给谢道清,希望他稍微赏赐点啥,意思意思。但却没了结果。也好歹这俩人都是君子,对封赏没有追求,不然。。。。。。

    接下来朝廷一群人商议了一遍那些拥护赵葵的人该如何处置,这事倒是雷厉风行,少时拍了板。对于这些想造反的。先从将领搞起。搞完将领,在搞当官的。但不搞正在为宋宇输送粮食的东南各路,以防动摇根本。所以宋宇在泉州,才有了那样一番经历。大宋这一抓人,官员是下去一大批。搞得谢道清半年之内开了三次科举,考了都记不清几次武科。提拔了大量的新人填充空缺。朝廷呢?经此一变更有钱了。。。。。。

    话题转回来,如此好的机会,赵葵都不要。这可是当皇帝的机会。还是近一半的大宋官员在拥护他。他能贪恋权利?钱权美女都不要,那就是最后一个选项了,这小子和彭义斌一样,要民族,要荣誉,要行自己的君子之风。这就是关了前三个选项的人,最后剩下的选项。

    而这也是他彭义斌所了解,所看得起,称呼赵葵小兄弟的原因。现在武仙的话,在彭义斌心里,就是泼脏水。眨眼间彭义斌吧武仙这小子看透了。心想这就是个挑事的。唯恐天下不乱。仗还没打,他的贱毛病就犯了。这样的人,心眼指定烂到家了。

    心里想啥,彭义斌也没说出来,只见他白了武仙一眼“:武将军之言,是不是太过了?”

    “:看看,我就说我不说。你非让我说。现在我成了搬弄是非的小人了是吧?得,算我放了一个屁,你爱信就信,不信拉倒。不过话说回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将军你若是不信,那就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吧。”武仙好像事先有准备似的,见彭义斌不信,双手一摊,一脸无辜的说道。好像他是站在大义一边,彭义斌反倒成了小人似的。

    彭义斌见他叨叨起来没完了,好像自己将要吧宋金两方带入沟里去的样子。撇目视之“:哦?那武将军倒说说,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

    “:不出我所料,这赵葵去则去矣。那对咱们而言倒是没什么大的损失,顶多被对方摸清了底细罢了。不过若是去而复返,那必定是要助蒙古人赚开城门诈我!”武仙现在越来越危言耸听。言语直接把赵葵说成了妥妥的贼人。

    “:哦?照你这意思,俺这小兄弟若回来,你都不打算放他进城了?”彭义斌见他没什么证据,就直接把话说死了,从撇木改为了怒色正视。显是对武仙有了意见了。

    武仙眼见彭义斌袒护自己的下属。也是来气了“:彭将军,兵者,诡道也。多长个心眼,会保下你的命。就算你不在乎自己的命,你总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吧?为了一个将领,你确定要拿全城所有人的生命冒险?”

    别说,武仙这句话,还真把彭义斌这小子给说到点上了。彭义斌历史上咋死的?开篇就说了,这小子信错了人,把奸邪小人给放自己军队里边了。仗才一开打,奸邪小人就造反了,妥妥的坑死了彭义斌。话说这跟头,莫不是要让彭义斌跌到赵葵身上?

    “:俺那小兄弟现在还没回来呢,你就把人三言两语说成投敌了。这是不是太武断了?为将者,若是不能善待下属,相信下属,那有何面目做一军之长?”彭义斌针锋相对。果断把话头挑向了辩论。不过彭义斌可不懂啥叫辩论,他也就是实话实说罢了。

    见两人越吵越急,大有撕破面皮的劲儿头。一直老好人的仆散安贞憋不住了,开口劝道“:两位将军,蒙古人才来了这么点,你们就要打起来了?这不是儿戏吗?在两位将军大发虎威之前,能不能听本将说两句?”

    “:仆散将军,大宋将军这是要坑咱们,若不制止,必将为祸!”武仙见仆散安贞开口,果断将话头转向了他。意思很明显,是要拉他支持自己的想法。

    彭义斌爽朗之人,没心没肺。不懂啥叫拉拢。更不懂啥叫见缝就钻。对于武仙的小心眼子,彭义斌看在眼里,却是十分的不削。彭义斌不说话,仆散安贞就已经在心底里暗暗敬佩他心胸敞亮。人比人得死,这还没有证据,就胡说八道的武仙,被仆散安贞一眼就看扁了。不冲别的,就冲他还没有证据,就这么在宋国将军面前胡说八道,冤枉人家爱将这一件事,仆散安贞就意见大了去了。不过仆散安贞可不是糊涂人揣着糊涂账。他也是个了解武仙的人。知道这小子自己不争气,把别人也往坏处想。十足的坏心眼子。

    心里明白,嘴上不说。毕竟这种话一旦出口,那就是要对着干的节奏了。所以他现在并没有急着回答武仙。也没给他脸色看,而是表态道“:两位将军说的都在理。确实值得好生思量一番。可话说回来,赵葵小将军可还没回来呢。当务之急,是这队蒙古骑兵要如何对付啊。咱们不如在这队骑兵上多费些口舌,等到赵葵小将军回来后,真假,本将自然能让他现行。”

    “:如此甚好。”彭义斌铿锵有力的答道。

    武仙却像是受了委屈的,找不着仗势的小媳妇,绷着个脸,不愿答应。见他这么不给面子,仆散安贞微怒说道“:武公莫不是有意见?”

    “:岂敢,岂敢。”武仙贱毛病又犯了。

    “:没话说了,那自然最好。”仆散安贞见武仙没有咬死嘴,这才松了口气。随即看向了城下的蒙古骑兵。话说这时候的蒙古骑兵已经散开了。正在分散搜索。还和城墙保持着一定距离,很明显是为了防备城上的弩石攻击。老练得很。

    要说真定城,或是说古代的城池,都是十分讲求环保的。中国古人心中,人最高的思想境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造成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城池,还是街道,亦或是民居,都会大量植树。让树与自己朝夕相伴。这真是很美的一件事。后世农村大多保留了这些习俗。家家户户院子中必定会有一两棵树。已达到古人对自然与自身平衡的追求。

    古代的城池和村庄,只要从空中鸟瞰,就会发现是隐没在树林之中的。周边则大部分是耕地。但耕地并不大量吞噬树林,小范围的树林依旧存在。树林的消失,是在大炼钢铁运动以后的事。在此不做过多解释。毕竟咱这是正儿八经的黄粱一梦。。。。。。

    真定城的周边,就十分的符合古代城池的这种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城池周边虽说没有大片的森林吧,但小块的树林子还是不少的。宋国的伏兵,就是分片藏在了树林子里。

    蒙古人的骑兵刚开始不敢进树林,都是在树林周边晃悠。想要搞出来点名堂。可他们真是白忙了一场。可见这些伏兵十分的靠谱,没有瞎咋呼的。更没有内奸。这都要归功于彭义斌的功劳。对于金国的兵马,彭义斌这小子是一万个信不过,嘴上虽不说,但每每有了重要事宜,他彭义斌必定不会让信不过的金兵去做。这不,伏兵全是宋国兵马。金兵,则是护卫城池的主。

    对于彭义斌这种安排,说实话,金国这俩主将都是一拍即合。心想他彭义斌这就叫傻,本来是自己金国的战争,他却吧自己的兵将扔出城去送死,自己还不赶紧答应?所以彭义斌这不信任的要求一提出,俩狐狸是一拍即合。仆散安贞和武仙,可见没一个是好东西。彭义斌跟这俩不实在的奴才混在一起,此战还真是看着挺玄乎的。

    城上三人看蒙古骑兵散开了寻找,都是心道不好。武仙更是嘴快的说道“:诸位,看到没?这些蒙古人明显是得到了情报。知道咱们的伏兵不值得很分散,还很隐蔽。所以他们才下如此大的气力寻找。若是换了以往,蒙古人定然不会如此细心的寻找伏兵。”

    一见他又提起这事,彭义斌眉毛直抖“:你这王八犊子。三句话离不了泼脏水是也不是?”

第七十二回 听不听由你 我还是要讲() 
武仙这句话,直接把彭义斌的嘴给堵死了。还真别说,武仙确实没提赵葵的名字。表面上看,是彭义斌神经大条了,太护短了。这种护短心态,给人的感觉,让彭义斌顿时红了脸,觉得很没面子。尴尬的哼了一声“:哼俺说不过你,算你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