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十三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十三岁- 第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多倒真想买一样东西,但这东西,现在许婧一个人肯定买不起。

    她想买房。

    比起后来疯狂的房价,千禧年这座城市的房价堪称良心。这时候,一两万块钱就能买到一套房改房,商品房还是新生事物。市中心的房价一平方米不过二千多。呵呵,十几年的时间,翻了二三十倍啊!

    许多跟许爸还有许婧、许宁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势必要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到了以后如果乡下拆迁的话,多一个户口在家可以多分一套房子的。

    不知道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打动了家人,最后大家将决定权交到了许婧手上,事关她的前程,她自己说了才算。许婧抛了三回硬币,还是游移不定。

    许多一看这样不行啊,她又不能将她姐拉到几年后去看看再穿回来,只好撺掇许爸打电话给他在市公安局当政委的战友。内行人说内行话,听听他的意见总没错。

    上辈子许爸一直到许多快上大学时还陆续跟以前的战友有了联系。这一回大概是暑假里头的同学聚会迈出了第一步,许爸没有那么多心里藩篱,痛快拨出了这个号码。

    两人先是寒暄了一会儿。战友顾左右而言他,跟许爸分析了半天利弊,就是不给个准话。许多急了,偷偷跟她爸打手势。她爸听完指示,转回头就一句话:“你痛快点儿告诉我,要是你,转不转?”

    战友犹豫了一下,给出答案:“要是我就不转,但是……”

    “好了,不用但是。不转后面就是有什么我也不可能怪到你头上。我决定了,不转。”

    许爸开的是免提,许婧也听到了。她也咬咬牙一跺脚,认了,不转了,八千块钱呢!

    许多说了打算在市卫生学校周边买套房子的事。许爸一拍脑袋:“对啊,买了房子把婧婧的户口落进去,不是比‘农转非’更保险么。现在谁还稀罕国家口粮啊。”

    说干就干。许爸立刻开始寻找房源。市卫生学校在城市边缘,周围最大的小区就是市里一家机械厂的职工住宅区。许爸托了人帮忙打听,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是机械厂的房改房,七十个平方,一口价五万。

    许多听到价钱时眼珠子差点儿没瞪出来。

    许爸以为她嫌贵,他也觉得房主心太黑。这人刚办下房产证才不到一年,听说花了还没一万块,转手就是五倍,也太黑了。

    许多心道,不黑,真心不黑,这房价大大的良心。再迅速计算一下,也还好,划下来一平方米七百多块钱。她当初上高中时,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区里头,一套六十平方的房子也就六万块。这中间还隔了两年呢。

    许爸有些犹豫,觉得这房子地段偏了点儿,价钱也不便宜。关键是家里目前没什么存款,交了三个孩子的生活费,加上原本给许婧准备的农转非用的八千块钱也才一万二。

    许多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这地段偏僻,几年后,这座城市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起点站就在附近。许多在医院工作时,到市卫生学校参加过执业医师修养的培训,清楚地铁口的选址。

    她跟许爸分析,现在城市正在大搞建设,这座城市高校众多,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里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这房子买了即使不住,放着也升值。况且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不换成实业而摆在银行里头,实际上是在贬值。

    许婧也心动。学校虽然强制要求学生住校,但边上不远就有个窝,感觉肯定不一样。她痛快地表示,她那四千块钱可以全部掏出来凑房款。

    这样目前能拿出来的钱就是一万六,还有三万四的缺口。

    买房这件事,许多却不想让许妈知道。

    她当初跟许宁前后脚买完房以后,按道理说两个孩子身上都背着房贷呢,许妈应该心存隐忧,圣母程度减轻一点才对。

    可是许多也说不清楚许妈是怎么想的,她神奇地无视了银行贷款这座重山,将圣母行径发扬光大。她一个八百年都没联系的远房表姐哭两声生活艰难(人家儿女双全且有退休工资),她就主动掏出两百块钱给人。同时还抱怨给许婧家的宝宝买基围虾花了五十块钱呢!

    三姐弟给她的生活费她必须要克扣下来补贴娘家,然后还会不断抱怨物价上涨厉害,孩子们给的钱太少了。许多姐弟后来不愿意再跟外祖家多来往。许妈每到三节两寿都要以他们的名义给钱,一人一次五百,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儿女,我替你们给了。三个孩子怎么可能让老妈去出这份钱,只得捏着鼻子还给她。更别提孩子们孝敬的东西了,鲜少有进许家人嘴巴里头的份。

    许多说了自己的担忧。许爸先是迟疑:“应该不会吧,你妈不是不分轻重的人。”

    许宁轻轻地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算了吧,我妈只要一碰上她娘家人的事,我们就都是外人了。”

    许爸沉默了。

    外公出院回家后,亲戚朋友们过来看他。有不明所以的人夸他有福气,儿子孝顺,主动带他去体检,早早发现了胃溃疡严重了就立马开刀,不然跟那个谁谁谁一样转成癌症了,那真是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外公就咧着嘴笑纳了别人对他的羡慕。外婆跟许妈陪在旁边也是一副有荣与焉的模样。舅舅、舅妈笑逐颜开地招待亲友。李媛跟李强彩衣娱亲。真心是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啊。

    许爸说许妈怎么能这样,明明是他们家多多再三提醒才能发现的。为此孩子还受了冤枉,被她打了两回。

    许妈却满脸委屈:“啊!又不是我讲的。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多讲的。我还能抓着一个个强调是我女儿发现的问题吗?这又不是什么好事。”

    许爸被自己的老婆气得不轻。

    许多却要阿弥陀佛,功劳她半点儿不敢碰,别一有事就往她头上赖就行了。

    亲戚们当真一无所知?算了吧,活过一回的许多心里头跟明镜一样,不过是跟他们家相比,舅舅有钱有势,讨好他自然更加有意义。

    家里的存折不能动,少了四千。那八千块钱的农转非费用,许妈因为一直照顾外公,完全不知道去向,所以能拿来买房。许多贡献了自己重生以来的全部存款,一万二。

    她上辈子原创的故事基本上已经全部掏空,而且投稿的第一家杂志稿费真心是业界高标杆,此后没有一家杂志的稿酬能赶上它家。

    要不是她一个小孩子没办法搞定买房子的事,她真心不想暴露自己的存款。比起父母,她对许婧跟许宁的信任度更高。

    许爸看到这张□□时也是一愣,然后叹了口气道:“以后的钱,你自己收好。别跟你妈讲。”其实说完他就明白了,这个二女儿怎么可能告诉她妈。恐怕连自己,她本来也没打算讲吧。

    剩下的钱,许爸想到了贷款按揭。他跟许多、许宁两姐弟商量了,这套房就写在他们大姐名下。

    “你俩放心,爸爸一碗水端平。先给你们大姐买房,因为她年纪最大,而且你们姐姐是为了你们才放弃读高中,上完卫校直接出来工作。爸爸想先帮她攒点儿保障。至于你俩,不着急,慢慢来,一个一个的来。”

    许多心道,亲爹啊,后面房价的疯涨速度,你会崩溃的。

    不过许多跟许宁都没有意见。许多是从来都不认为其他人有义务买房子给自己住。许宁则是觉得他一个男孩子,应该为家人拼搏的,哪里能占姐姐的便宜。

    没等到开奖日期,许多先发了笔小财。她投出的稿子获用了,只是选用她稿子并非她投的那家。

    跟稿费单子一起过来的是编辑的信,言曰她的稿子他看了,很喜欢,但是跟他们报纸风格不协调。刚好他同学在一家故事杂志工作,正缺故事稿件用,于是未经她同意,就将这篇稿子给他同学的杂志用了。一是稿子实在出彩,他不忍心弃稿,二是那家杂志社的稿费是他家报纸稿费的四倍。所以他自作主张了,请她原谅云云。

    许多囧囧有神地看着这封信,心道这位编辑还真是……难得。稿费单子她前世今生还是第一次拿,以前投稿都是留银行卡号,稿费直接打到卡里头去。许多看着稿费单子挺新鲜的。稿费是八百块钱,千字两百的标准,编辑将她五千字的稿子精简了一些(一道寄过来的还有样刊,许多特意数了字数)。许多相当满意,就是十几年后这稿费标准也算是实体杂志里头排名靠前的了。看来十几年的工夫,涨得最厉害的还是房价,其他的,呵呵。

第584章 发怒的黑背()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许爸也觉得有些麻烦。女儿的同学做这种事,还被女儿撞破了,搞不好后面会难以收拾。这个同学肯定不想许婧泄露她的秘密。她干这个,三教九流肯定有认识的,到时候她找人威胁女儿甚至折腾出更严重的事情就麻烦大了。

    许多一时间也没什么好主意。抢先一步将这事撕扯开了; 捅到学校那里去。表面上看是一了百了了,但把人逼上了绝境,说不定本来没杀心也要起杀意了。倒不如开诚布公地跟那个陈雪坦诚心意,她的事,跟许婧无关。许婧不会告诉别人,她也别许婧找麻烦,否则撕扯开来,她也得不到好。

    只是这些只能等卫校开学后再说了。

    晚上洗漱完毕,姐妹俩躺在一张床上。许婧还有些惴惴不安,像是自言自语一般:“我大概看错了吧。陈雪家挺有钱的; 吃的穿的; 在我们班是头一份。她应该不差这个钱吧。”

    许多翻了个白眼。首先,陈雪家境如何并不能单纯从她吃穿用度上得出结论; 因为钱的来路她们都不清楚啊。其次,有钱人家的女孩就不会运用原始资本了吗?非也!**是个无底洞。当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能满足她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时; 道德底线不堪一击。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中学女生□□案; 有哪个女孩是家境艰难的。

    “先别想这些了。人家怎么过; 跟咱们都没关系。”许多翻了个身; 把头埋进被子里; 声音听上去有点儿闷闷的,“等开学以后找陈雪谈一次,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你就当没看见,她也别找你麻烦;否则你也不怕她。咱们一家人都看到了呢。她肯定想捂住,不敢上升到师长层次。”

    第二天,谁也没提起昨晚的事。表姨夫开车带大家到当地一个挺有名的湖边去野餐。

    一开始许宁以为是埋土造饭那种,还相当期待,偷偷跟两个姐姐说要不要做叫花鸡。

    结果到了以后才知道,食物都是准备好了的熟食,等到饭点铺开一大块餐布,大家围坐着吃就行。

    东莞的旅游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方开始推进,此时湖泊的人工痕迹并不太重,还保持着大致的野趣。周围环境卫生不错,没有随地乱丢的垃圾。湖水清澈,因为气候关系,湖边并没有草木凋零的萧索,反而带着欣欣向荣的生气。

    豪豪被放下来,在铺着的餐布上打滚,内翻的马蹄足分外显眼。许多看着他活泼的笑脸,于心不忍,她有种冲动想要上前抱起孩子好好检查一下双脚。可惜表姨夫很快又将他抱了起来。表姨也把餐布收叠好,放进了手提袋里。

    因为到的早,此时湖上的烟雾未散去,太阳露出半张脸,晨曦下有水鸟婉转啼鸣。这一刻,时间仿佛是停滞的,清晨与黄昏,日升与日落,构成了两幅相似的图片,瞬间悄然重叠。

    许多想到出差时去江西南昌,登上那座著名的滕王阁。王勃留下了千古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中时学《滕王阁序》,语文老师说的一段轶事。王勃早夭后,魂魄盘旋于岳阳楼不散,时时念叨这两句。有一书生闻之,奚落:“算了,你这两句也不怎么样。多了两个字,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没有“与”跟“共”,岂非更简练?”王勃的鬼魂羞愧退去。当时班上同学都笑,许多却到现在都觉得,不能少,少了这两个字意境就被完全破坏了。

    很多时候,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举重若轻地决定了我们的心绪。

    太阳渐渐升起,晨曦暖阳总会打败落日余晖。烟雾缓缓散去,又是鸟语花香的天堂。离湖不远的地方,有小片散落的梅花林。离着足有十米远,都能闻到梅花冷冽的清香。许宁背课文:“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许多有点囧,她记得这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梅花魂》。只是现在背这个,总有点儿怪怪的。

    幸而许宁也只背了这一句,就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梅花的形态来,他寒假作业里头还有好几篇作文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