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用艾条施灸治疗,先灸右侧的行间与大墩穴10分钟,次灸右侧的液门与关冲穴2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可近可远以病人能够感到温热适宜为度。温灸之后当时复诊脉,觉得右寸口尺部的“紧小”脉象,较前有所松缓。

如以上艾灸法每日一次,治疗三天后,该患者右睾丸的疼痛、肿胀逐日减轻,左右阴阳的紧脉象也逐日转化成缓象,最后经服一剂通经散寒行气利湿的中草药而收功。处方:土茯苓20克,制川乌5克玄胡、乌药、青皮、川牛膝、炒橘核、川楝子、各10克,桂枝9克,白茯苓15克。一星期后随访,患者自告全愈。

(四)例四

赵××,女,57岁,朝山香客。于1992年7月7日夜诊。

症状:患者在道协旅社睡眠之后突然发生腹痛难忍,心胸不安,继而上吐下泄。

脉候:诊得左右脉口的关、寸二部动脉往来明显,唯独两尺部涩滞少脉;诊右人迎的动脉尺大而寸小,左人迎的动脉寸大而尺小。乃阴阳气机运动失常而乱于肠胃、故表现以上脉症。

从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取穴用针法施治:取左右公孙穴、左右天枢穴;取右侧的人迎穴、左侧的足三里。共留针25分钟而诸症消失。静息10分钟复察阴阳动脉、两脉口与两人迎之寸、关、尺三部的脉象正反往来运动均衡。次日随访,患者言:经针疗后诸症好转,仅泻过一次而愈。
(五)例五

魏××。男。12岁。住河南省新乡市。1995年8月16日就诊。

症状:左侧面瘫,口向右歪,左眼闭合不全并流泪,饮食舌不能随意灵活。经本地医治三月有余疗效不佳而前来武当道教诊所求医。

脉候:左右脉口三部的动脉往来和平,右人迎的动脉亦和,独诊得左人迎寸部的动脉:大而坚强有力,显三倍的现象。经云:“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证明病症与脉象都显现于左侧的上部。

即采取用针刺法以祛病邪,兼服“牵正散”为辅佐医疗。针刺左侧面部的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在得气的同时即行泻法出针。出针时随即用中指弹针眼五至七下、令针眼流出一滴血为宜;或用手指挤压针眼出一滴血,若见流出的血色紫黑可令出二、三滴血以泻病邪。每天针疗一次,经过五次用泻针法调治其各症基本消除,仅外观上只略有一点歪斜。复察左人迎寸部动脉其,大而坚强的脉象消失并趋向平衡。

经日:“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今据左人迎寸部动脉的坚实脉象而取治左侧面部穴位,用泻针疗效甚速,由此可以说明古代圣人们对脉口人迎之阴、阳经脉的正确认识及运用。

经过二月后其患者的父亲前来相告,回家后七天左右面部的歪斜已恢复正常。

(六)例六

崔××,男,18岁,道教徒。干1984年9月20日初诊。症状:四年前因患黄疸肝炎后而留下后遗症,历经四年多来常有心热烦躁,左胁下满、时而腹痛,多汗口渴喜热饮,舌质深红苔微黄,大便正常,小便黄色。经过多方治疗无效而请我医治。阴、阳脉候:滑数,均呈一倍的动脉现象,唯独诊得左脉口之尺部、滑数有力;右人迎之尺部、滑数有力。断定左侧的肝经有蕴热,右侧的胆经有余热。采用用泻针法调治,先取左侧的太冲穴;后取右侧的阳陵泉与丘墟穴。针后静息10分钟复查患者的阴、阳动脉,其左脉口之“尺部”、右人迎之“尺部”的滑数有力脉象均有减退。按以上用泻针刺法调治五次,患者感觉诸症悉除。复查患者左右脉口、左右人迎的脉象,其阴阳四处的脉波往来和平。

针灸治病体会

贫道多年来在用针灸治病的实践中,定要根据阴阳脉象的盛衰现象,来作针灸施治的补、泻依据。故脉象独盛之部、当是实邪处;独衰之部、即是虚弱处。

治疗实邪当用泻针法治疗,调治之后静息片刻,(约10分钟左右)应复查其“盛坚脉波”、如有减退现象为有疗效。经云:“泻者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若诊得依然像未经针调之前的“盛坚脉波”、为设有疗效。如果其病邪太甚,通过用针调治后、在当时复查脉象较以前减轻,但到次日查脉、症,依然复反如前亦为有效,乃病邪太甚之故,持久执行泻盛调治、则病邪必然衰退。所以调治实邪,必须治疗到其症、脉不再复炽并达到阴阳和平为全愈。

治疗虚弱处:应用补针法治疗,经调治之后,当复查其“虚弱脉波”、如有增强现象为有疗效。经云:“言补者必然若有得也……”若经调治后、其“虚弱脉波”依然如故为无疗效。如果某阴、阳经气虚甚,通过调治之后,在当时复查脉象有增强现象,但到次日查脉、症,依然虚如前亦为有效,乃该经太虚之故,持久执行补虚调治脉症必然恢复健康。故治疗虚弱处,定要调治到其脉、症不再退化、并且充足为全愈。所以用针灸调治虚、实等病,就没有一定之规,而是以愈为度。

用针灸法调治“虚弱的经脉”,又必须辨清:是阴经虚则阳经盛;是阳经虚则阴经盛。才可采用针灸法以补虚泻实来调和阴阳经脉。针疗时应遵古训,先补充其“虚经”、后泻其“盛经”以和之。如果诊察患者的阴、阳脉象双方平均下降衰退,即不应当采取针法施治。经云:“阴阳形气具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故阴阳经气双虚的病人,当用“甘温药品”以补充阴阳气血;若强加于用针刺法治疗,易导致昏针或不良后果。

(七)例七

熊XX,男,29岁,住公安县红专三队。于1979年8月19日就诊。症状:两天前起病,右侧乳下肋间内部疼痛,吸气时疼痛更甚。其饮食及大、小便均如常。

脉候:诊得右脉口及右人迎的动脉、升降往来均衡。左脉口动脉的往来也比较和平,仅感到寸部微显浮象,左人迎寸、关二部的脉象也不太盛,唯独诊得“尺部沉大有力”。经云:“别于阳者知病处”所以在脉诊诊断中、凡是显现独特脉象之部位为患病之处。今患病者的疼痛在于“右侧”,其病脉现象却在于“左侧”。遵照古圣人的教导,用“右病取左”的“巨刺法”调治:针刺左侧足三里穴,采取“透天凉针法”泻之,针完患者的疼痛捎失。静息10分钟左右,复察患者左人迎的“尺部动脉”沉大有力之脉象消失转和。越三日走访患者,病未再发。此病例脉、症特殊,仅取一穴而愈,实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此症若不诊查人迎脉、便难诊断病在何经,更难采用“巨刺”治法。由此可见诊察人迎脉的重要性。

(八)附:针灸调治小结

以上病例,有的是多年前,我初发现“十二经脉”机理时,在缺乏现代医疗设备的条件下,采用土方土法按“十二经脉”的道理针灸施治,其它的病例,疗程期短。治法简要、易于记住,也是贫道在临床中所迂见的普通病例。因依据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来调治患者的左、右、上、下、阴、阳偏差,所以皆获良效。

多年来我在临床上所治百、千、万计的病人,其中有许多是疑难病证,因以“十二经脉”的阴阳正反机理作总纲而灵活化裁治疗,多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调治疾病良效无比。

《灵枢·卫气篇》曰:“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所以贫道在临床上是十分遵从上古圣人的旨意而诊、疗疾病的,故十二经脉运行的道理对于症候、诊断、治疗都十分重要。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探索经验,用针灸治疗疾病不赞成墨守陈规的取穴处方,应该依据十二经脉的“阴阳运动现象差别”而拟定出随机应变的灵活取穴方案。认为诊察到“十二经脉”的机变,其法亦变,才契合真切的诊疗规则。总之,要与人体之内的阴阳运行机能相协调就能获得良效。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 …》  二十一、推拿按摩病例的逆顺调治及认识  
  
    
(一)例一

罗XX,女,72岁,住武当山,1995年11月23日就诊。

病症:患者因误吃食物而引起上吐下泄,兼腹痛、经用西药治愈,但其后三月内常复犯腹痛甚剧,腰不能伸,腰曲压腹痛苦呻吟,腹痛发作时不能食物,并常入厕、有便无便亦然,用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疼痛,但经过数日又发腹痛,其症状表现每次相同。

脉候:诊得两脉口的寸部有余而尺部不足,两人迎的寸部浮躁有余而尺部不足,阴、阳两方脉波的宽窄度相等,凭脉搏的表现,证明正运有余、反运不及。

采取用按摩逆治法调整阴、阳气机。先取下肢左、右内侧的足三阴经,从膝至足内踝由上及下、用推、摩手法着重点按“三阴交穴位”,并相继握着患者的大姆趾用摇扯法以疏导经气(以上法先取右后取左),次取上肢左、右外侧的手三阳经,由肘关节到腕关节用按摩手法从上及下、并按点合谷、后溪、外关等穴位(先取右后取在)。

如以上用按摩手法施行25分钟反复运用了三遍后,该患者的腹痛大减。复诊察患者的“脉口、人迎”动脉其阴、阳、寸、尺之有余与不及差别已转变平均。次日患者的阴、阳脉象又有退化,连续用以上按摩逆调手法治疗三次,其患病者的脉、症全愈。追访三月未有再发腹痛。

《灵枢·小针解篇》云:“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顺逆盛虚也”。此病例,乃阴阳两方正运偏盛、返运不及而形成的腹痛疾病,通过利用按摩推拿施行以逆调的治疗手法,收效甚佳。可证明按“十二经脉”正负机理的逆、顺立法治疗十分正确。

《小针解篇》又云:“明知顺逆正行无问者”,是教导后世医者在脉诊诊断中、如果察明了“十二经脉”阴阳运动的“逆顺偏差”,即当正确的毫无疑问的去执行或逆治或顺治的医疗方法。所以经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由于人体“十二经脉”的内在正、负、盛、衰机能不可能在表面见到,唯有从“脉口、人迎”的正负脉波来诊察出它的盛衰现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去施行顺、逆的调治规则。

观有的前医对有关顺、逆、迎、随等医疗立言,多是根据“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之正运道理而立论,如果知道“十二经脉”还有反运机能、肯定就不会说出那种无立场的论点。按《灵枢·小针解篇》中论顺逆诊疗原则:是指诊察阴阳动脉的“顺逆”现象,必当先了解到阴、阳脉象的虚、实、顺、逆,然后才能决定出逆、顺原则的选穴配方。关于用按摩推拿治疗与用针灸治疗的诊、疗道理相同,所以如不通过脉诊的诊断而进行按摩推拿治疗、不当之处亦是难以避免的。

(二)例二

李XX,女,42岁,住武当山。于1996年9月5日诊。

症状:患者自述近半月以来,胸腔内不安、并觉有气聚结胸之感。头昏目眩,两目不敢向上看,如向上看即昏晕欲吐。喜静恶动,静卧于床症状减轻,但一起床即产生头目昏眩恶心欲吐。

脉候:诊得左、右脉口的脉波:两寸部皆现“涩象少脉”而关、尺两部的脉波明显,综合两脉口寸、关、尺三部的脉波、显出下宽上窄之象;左、右人迎的脉波:两尺部现“涩象少脉”而寸、关两部的脉波明显,综合人迎寸、关、尺三部的脉波、现出上宽下窄之象。因阴、阳脉波的宽窄度、及脉力平等,可证明阴阳两面无偏盛偏衰之弊。按左右脉口“寸部的脉涩”,可证明阴经之气阻塞于内而不能正运出外,故结聚于胸中;左右人迎“尺部的脉涩”,证明乃阳经之气充隔于外而不能正运下达,所以昏眩上冒。采取按摩推拿治疗法以调整阴、阳的经气。

治疗方法:1从右侧手三阴经脉、由肘至手采用摩法与推法、并按点鱼际、内关、劳宫等穴位;2其左侧手三阴经的调治与右侧相同。3从右侧足三阳经脉、由膝至足亦采用摩法与推法、兼用提拿解溪穴处,并按点阳陵泉、足三里、内庭等穴位;4其左侧足三阳经的调治与右侧相同。

如上法经过40分钟反复调治三遍,患者即感到各症减轻。随即复察脉象,两脉口的“寸部”、及两人迎的“尺部”之涩象有转变而脉波微增。按以上治法每天按摩推拿一次,经过五次调治其患者的诸症悉除而全愈。

关于用按摩推拿治法,亦可配合干针灸疗法之中,能相互起到协调阴阳经脉的作用。特别对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患者及畏针怕痛患者的治疗均十分适宜。对左、右、阴、阳经气不虚而又升降不平、或阴阳偏有盛衰的治疗也十分有效。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