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盗墓史记-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应现象七:战事不利军卒盗墓一样有报应从中国盗墓史上来看,如项羽、曹操这样,以军人身份出现的盗墓者很大,破坏性极大,即便到现代,军人盗墓也不乏见。如民国时期盗掘清东陵的首犯孙殿英,时为国民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为什么军人盗墓现象较多?与其胆大,不迷信有不少关系。
  《太平广记·墓冢二》(第390卷) “张绍军卒”条,丙午年间,江南的军队包围留安,但军里纪律涣散,士兵心不在打仗上面,却到处挖坟掘墓,寻找财宝,上司管也管不住。监军使张匡绍手下有两个士兵,盗掘了城南一座坟墓,得到一只椰子壳做的杯子,献给了张匡绍。并告诉张,当时打开棺材时的情形,墓中没有什么珍宝,就这个杯子。但有一绿衣人躺在墓内,就如活人一样,因害怕没敢动。意外的是,等到这两名士兵回到驻地时,绿衣人竟然已经坐在那里了,一天出现了好几次,令人讨厌。当时人认为这兆头不吉,过了一两天,这两名士兵全都战死了。
  此故事出自北宋时志怪小说《稽神录》,原文是这样的:丙午岁,江南之师围留(明抄本“留”作“晋”)安,军政不肃。军士发掘冢墓,以取财物,诸将莫禁。监军使张匡绍所将卒二人,发城南一冢,得一椰实杯,以献匡绍。因曰:“某发此冢,开棺,见绿衣人面如生,惧不敢犯。墓中无他珍,唯得此杯耳。”既还营,而绿衣人已坐某房矣,一日数见,意甚恶之。居一二日,二卒皆战死。
   
                  
报应篇 为何盗墓者多不得好死(4)
  军人虽不迷信,置生死于度外,但仍不能免其遭死亡之灾。上面“张绍军卒”的故事,似乎就是这种意思。从现代来说,盗墓的军人也都没有好的下场,盗清东陵的孙殿英、王绍义,一个病死狱中,另一个被判刑枪毙。
  报应现象八:回头是岸唐盗墓者杨遇春免遭惩罚盗墓会遭报应一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反映,里面有劝诫之意,“回头是岸”。
  这种劝诫的社会效果还是有的,因为害怕遭报应,不少盗墓者收手不干了,有的还把盗来的财宝送回墓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善报”中,不再盗墓者就会免遭惩罚。
  《太平广记·墓冢一》(卷389)中记录了一个叫杨知春的盗墓贼,把盗来的东西送回墓内后,又主动向官府自首,结果避免了人身意外。这事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开元年间。当时有一具千年僵尸,因坟墓崩塌而得以复活。僵尸复活后,也不吃饭,喝水吸风就能生存,时人称他为“地仙”,也有人叫他“狂人”。僵尸经常在吴、楚、齐、鲁一带出没,知道地下什么地方埋藏有金银财宝。
  有两个盗墓贼根据地仙所言,组织了10个人在濠寿一带盗掘古墓,杨知春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他们在盛唐县地界盗掘了一座叫“白茅墓”的古墓,挖到一丈深时,看到墓穴中有四间墓室。东室全是兵器,弓、箭、枪、刀齐全;南室全是丝织品,中间梳妆台上全是上等布匹,上面有块牌子写着,“周寿王所赐锦三百端”。下面一隔,全是金玉宝物;西室全是漆器,就像新一样。
  “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俨然如生。绿发稠直,皓齿编贝,秾纤修短中度,若素画焉。衣紫帔,绣袜珠履,新香可爱。以手循之,体如暖焉。玉棺之前,有一银樽,满。凶徒竞饮之,甘芳如人间上樽之味。”
  喝了墓中的酒后,盗墓贼开始搜抢墓中锦缎宝物。女尸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个玉环,盗墓贼都争着去抢摘。杨知春劝同伙不要摘了,已搞到了不少财宝,不要再为一只玉环再抢了。同伙并不理会他,其中有一个盗墓贼情急之下,竟然用刀将女尸的手指砍了下来,断开处竟流出赤豆汁一样的血来。杨知春觉得这样太不应该了,就多说了同伙几句,结果被同伙怀疑不可靠,担心他泄密。大家使使眼色,准备把他杀掉。
  这时候怪事出现了,同伙举刀时,忽然互相间似乎都不认识了。九个人自相残杀了起来,结果全都死去。杨知春认为这是墓主显灵,赶紧将盗来的财宝送回墓中,并用土草埋后离去。随后杨知春到官府报了案,说明了盗墓的情况和经过,官府及时派了二十多个人去修复了这座古墓,但墓志铭却始终没有找到。
  结论:“报应”,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显然,在盗墓者身上出现的这些“遭报应”现象,并不可信。
  除了上述的一类报应方式,“天打雷劈”也是一种民间常说的惩罚手段,如《子不语》中的“雷诛王三”(详细本书《奸尸篇:盗墓者奸弟媳尸后遭到严惩》)。这些故事,不少出自志怪小说、传言野史,本身就是虚的,真实性打折,合理的解释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有文学的虚想成分。
  报应是民间对恶人的一种咒骂。如,广川王刘去的所谓“发冢”之后左脚生烂疮报应一事,便值得怀疑,史上并不见记载。但从史书上看,刘去确实是一个恶人。《汉书·景十三王传》(卷53)记载,刘去年少时就是一个实足的流氓,生性暴虐。其祖父刘越多次劝他少做坏事,可他始终不学好,最后连家也不回了,时常在外过夜鬼混。十四五岁时,家里让他跟老师学习《易经》,因为老师多次劝谏惹他不高兴,竟然暗暗派手下人去刺杀老师父子。在饭桌酒席上也没有一点正行,喜欢让女戏子赤裸全身坐在他大腿上,以此取乐。这还不算,其对待身边妻妾的方式,比盗墓更令人发指。
   
                  
报应篇 为何盗墓者多不得好死(5)
  刘去身边的姬妾众多,只要他认为某女人对他不忠,便会用残忍的手法进行制裁。史书上记载的手法有:一是“生割灌铅”,“去缚系柱,烧刀灼溃两目,生割两股,销铅灌其口中”;二是“肢解烹煮”,“置大镬中,取桃灰毒药并煮之”;三用棍捣戳阴道,“椓杙其阴中,割其鼻脣,断其舌”;四令女人脱光衣服,将烧红的铬铁共灼赤身裸体的女人。另外,还有针刺手法,“不服,以铁针针之,强服”。在施暴的同时,刘去还逼着身边的其他姬妾在旁边“观摩”,“召诸姬皆临观,连日夜靡尽”。可以说,刘去疾是个无恶不作之徒,先后如此这般被他杀害的如花似玉美女有16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被赐自杀。如果要说有报应,这应该是真正的报应了!
  实际上,所谓的报应是不存在的,即使真的因为盗墓而发生意外事故,也应是一种机缘和巧合。但是,报应不存,恐惧会永存心底!
   
                  
盗墓史记 第四部分
勘舆篇 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1)
  晋人郭璞著《葬书》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
  风水与坟墓,一直是连结一块的。
  过去,人死后要请风水先生(堪舆家)择卜墓址,如果葬到了风水宝地,可保子孙兴旺发达、官运享通,永世荣耀。如果葬到真龙天子穴,那就不得了了,要出皇帝了。虽然风水一说涉嫌迷信,但古人就是相信。
  所以,古人最怕祖坟遭挖,犯了风水大忌。偏偏,盗墓上的“挖祖坟”事件不绝。
  寻找风水宝地挖坏了自家祖坟古人对祖坟的看护相当认真,新坟也要三年守孝。在今天看来,这是古人讲孝,是对长辈的尊重。但古人却认为,这事关家运和风水,不可粗心大意,坟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
  《白下锁言》(卷5)称,“芮氏兄弟皆诸生。庚寅,其祖墓上石楠树,百余年物也,为守墓者盗伐,项气大伤。其年,父子三人皆病卒。”仅仅是祖坟上长的一棵百年石榴树,被守墓人盗伐,便惹下了家破人亡的惨剧。此事太蹊跷了,并不可信。
  也有人因为过于贪图“风水宝地”,而坏了祖坟风水的。
  《子不语》(卷3)“介溪坟”条,严介溪为其妻欧阳氏卜葬,召门下风水客数十人,嘱曰:“吾富贵已极,尚何他望?只望诸君择地,生子孙能再如我者而甘心焉。”诸客唯唯。未一月,有客来云:“某山有穴,葬之,子孙贵寿,与公相埒。”介溪命群客视之。一客独曰:“若葬此,子孙虽贵,但气脉太迟,恐在六七世后耳。”俱以为然。介溪买成。开穴,中有古坟墓志,摩视之,即严氏之七世祖也。介溪大骇,急加封识。然自此严氏大衰,且籍没矣。此事严后裔名秉琏者所言。
  严介溪老婆死后,本想给她找一块风水宝地,以保将来子孙能像他一样大富大贵。便找来门下几十个风水先生,为他卜择宝地。有一个风水先生不到一个月就给他找了一块宝地,严介溪让大家去看看,一起参谋一下,大家都说这块地好,缺点是要过六七代后才能大发。严介溪相信此说,便买下了这块地。但在掘挖墓穴时发现了一块墓志,仍知是严家七世祖坟。严介溪大为吃惊,赶紧让人把土埋上。但为时已晚,地气外泄,严家从此败落了。
  这种因为寻找风水宝地,把自家的祖坟挖开的,实属巧合,偶然之下,把风水也弄坏了。
  相信祖坟有“王气”称帝被斩传说,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韩信,随便葬母就葬到一块风水宝地上,便有了后来的官运享通;明太祖朱元璋葬父,坟址正好选到了龙运真穴,故而有朱姓277年江山。
  中国正史上这样的文字很多。《后汉书·袁安传》(卷45)记载,在汉武帝刘秀当皇帝时做过成武令的袁安,葬父时经神人指点,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从此富贵,“初,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安为言其故,生乃指一处,云‘葬此地,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于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
  意思是,做太尉的东晋名将陶侃,早年出身寒微,当年家里办丧事时,家里有头牛丢了。陶侃出去找,在路上遇到一老人。老人告诉他,牛睡卧在前面的污水塘里,如果亲人在此安葬,将来会当大官。老人又指了附近的另一座山,称“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陶侃往老人所指的污水塘,家里那头牛果然卧在那,陶家遂下葬于此。
  陶侃的事情见于《晋书·周访传》(卷58),原来陶侃把另块次一点的风水宝地,告诉了好友周访。周访父亲死后便葬于那里,后来周访果然当上了可得俸禄二千石的刺史,三代显贵。
  也有不相信风水而掘祖坟的事情。西晋名将羊祜是中国历史难得的一位军事人才,不只善打仗,为官也清廉,“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
   (该书籍由红糖粽子整理发布,更多好书尽在 未知部落 wzbl)
                  
勘舆篇 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2)
  有擅长风水术的相墓者告诉羊祜,羊家祖坟有“帝王气”。这可不得了,如果让当今皇帝知道了,全家还不遭殃?但相墓者说,“若凿之则无后”,但“犹出折臂三公”。为了避免祸害,羊祜还是把祖坟给掘开了。后来,羊祜果然从马上甩下来,把膀臂折断了,虽然地位显赫,但没有儿子,断了香火。
  羊祐不贪祖坟上的“帝王气”,保全了自己的身家。也有因为相信祖坟葬在龙穴而惹来祸害身亡的。南北朝时,浙江人唐宇之生于风水世家,祖上给自已留了一块风水宝地,断定子孙中将出皇帝。唐宇之信以为真,惑弄人心,招兵买马起义,攻陷了富阳城称帝。称帝后,一定按规制办,还在儿子中设置了太子。朝廷闻讯,立即派遣禁军征讨,刚一交手,唐宇之便被斩杀了。
  《南史·虞玩之传》(卷47)原文记载如下,“富阳人唐宇之侨居桐庐,父祖相传图墓爲业。宇之自云其家墓有王气。山中得金印,转相诳惑。永明二年冬,宇之聚党,遂陷富阳。至钱唐僭号,置太子。贼遂据郡,又遣僞会稽太守孙泓取山阴。时会稽太守王敬则朝正,故宇之谓可乘虚而袭。泓未知部落至浦阳江,而郡丞张思祖遣浃口戍主杨休武拒战,大破之。朝廷遣禁兵东讨,至钱唐,一战便散,禽斩宇之。”
  不过,也有相信祖坟的风水好,而如唐宇之那样起事,当上皇帝的。
  南北朝时宋始主刘裕就是这样,刘裕的祖坟在今江苏丹徒境内,时名为冯恭的风水先生相过之后,认为有“天子气”。《南史·宋本纪》(卷1)记载,“皇考墓(刘裕祖坟)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恭者,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