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35-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军中央司令部对伊拉克战争指挥部副指挥布鲁克斯11日说,美英联军已摧毁伊拉克政府的领导和控制能力,并已控制了伊拉克大部分地区。他还展示了做成扑克牌状被通缉的55名伊拉克领导人的样本。布鲁克斯承认联军目前还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但他称:“我们相信(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4月12日,星期六。战争爆发第24天,上舰第34天,“小鹰”号出海第79天。天气:多云;风向和风力:西北10…15节;海浪:西北2…4英尺;天气:最高84度,最低74度;日出:05点18分,日落:18点03分    
    早上6点半,舰上响起“有人落水”警报,原来是有一名水兵真的跳进海里。不过,听舰长在广播里说,这名水兵很快就被人捞了上来。    
    据熟悉内情的人介绍,这名水兵大概是受不了舰上的苦,太想家了,才跳进海里。按他这种情况,他得在舰上的监狱里呆30天。航母上有一个监狱,给违反纪律接受惩罚的人住,根据情节轻重,少则呆一天、三五天不等,多则呆上个把月。    
    “小鹰”号航母战机停飞一天后,11日恢复了飞行。今天的飞行从上午10点半开始,计划到明天上午10点半结束。    
    海湾4月,舰舱里越来越闷热了。倏忽之间,在美国“小鹰”号航母上已经呆了将近一个月。11日,美联社记者苏里文、法新社记者伊安离开航母回国。除我之外,留下来的还有路透社摄影记者、美国《星条旗》报记者肯德拉和6名日本记者。    
    随着战争尾声的接近,“小鹰”号航母即将结束战斗任务离开海湾,返回日本横须贺母港。    
    美国海军司令、第5舰队司令基廷中将12日对新闻界透露,随着美国对伊拉克空袭活动的减少,美海军考虑在最近几天将允许“小鹰”号和“星座”号航母撤离海湾。    
    基廷说,“小鹰”号可能成为离开海湾回到日本横须贺母港的第一艘航母,但这有待于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做出决定。他说,部署在打击伊拉克范围之内的5个航母战斗群最近可能逐渐减少飞行架次。    
    事实上,“小鹰”号航母战机的飞行架次已从几天前的每天80架次减少到目前的每天50架次左右。    
    记者们在得知即将结束随军采访离开航母这一消息时多少有些意外。在12日上午的例行吹风会上,“小鹰”号的三位新闻官都到齐了。德瓦尔特上尉待电视室的门关上后,神秘地宣布,“小鹰”号航母即将离开海湾,所有随军记者必须在13日或14日下舰。他说,提早告诉你们这一消息是为了让大家早作准备,但不许对外透露,也不得报道。    
    在此之前,有许多随军记者已离开航母。近一个星期来,新闻官经常在吹风会上提醒记者,有哪位需要下舰,请提早24小时通知他们,以便安排运输机座位。三位新闻官也分别问过我,打算在舰上呆多长时间,准备何时回去等。    
    不过,随军记者们听了这一消息皆大欢喜。新闻官克莱策女士打趣地说:“看,大家看起来都很高兴。”本来,随着“小鹰”号航母战机飞行架次的减少,报道重点已向伊拉克地面战转移,舰上可报道的战况也越来越少,所有随军记者都有去意,有的已经准备离开,有的在等待总部的答复。    
    舰上水兵并不知道这一消息。3月12日,美国海军司令、第5舰队司令基廷中将已对新闻界透露,美海军考虑将允许“小鹰”号和“星座”号航母在最近几天内撤离海湾。舰上人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喜笑颜开,奔走相告。但在下午1点的广播讲话中,舰长帕克说,这些都是谣言,请大家不要相信,“小鹰”号并没有接到撤离的命令。    
    据德瓦尔特介绍,到12日为止,这一地区在美国海军采访的记者还有43人,其中“小鹰”号上9人是最多的。新到海湾的“尼米兹“号航母有6人,但只有一名是随军记者,其他5名都是临时采访的。“康复特”号医疗船和第六舰队管辖的地中海“杜鲁门”号航母等舰只上也各有一些记者。    
    他介绍说,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包括临时采访的在内,“小鹰”航母这次接待了大约400名记者,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有24人,是所有航母中接待记者人数最多的。它从3月4日就开始接待记者,是所有航母中接待记者最早的。    
    德瓦尔特认为,“小鹰”号这次之所以安排这么多记者采访,是因为:第一、它是美国海军中唯一长期部署在前沿的航母。不像其他航母,“小鹰”号在美国没有母港。国际媒体对它尤其关注。    
    第二、“小鹰”号航母的母港在日本横须贺,自然日本、台湾、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它的有更大的兴趣。    
    第三、1991年“小鹰”号参加海湾战争时,没有记者随舰采访,也没有什么有关“小鹰”号的报道。在阿富汗战争中情况也是如此。作为海军仍在服役的最老的一艘航母,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机会接近“小鹰”号。    
    德瓦尔特对随军记者“嵌入”美国海军采访、与参战官兵共同生活这种模式表示满意,并相信美国军方以后还会这样做。他说:“这不仅对公众有利,对新闻界有利,也对美国海军有利。”他对记者的报道工作和没有恩违反随军采访规定表示感谢。    
    他说,通过“嵌入式”采访,随军记者与海军官兵同吃、同住、同工作,并在舰上自由活动,得以有机会在这么近的距离内体验战争进程,观察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军事演习。这比短期采访给予记者以更宽的视角。很少有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体验美国海军的军旅生活,即使海军官兵的家属也没有这样的经历。记者在参加海军官兵活动的同时,也享有一些特殊的优惠,如不必穿戴装备参加防生化武器袭击和消防演习、不必参加每天上午8点到9点的全舰大扫除、不必把床铺整理的整整齐齐等。    
    他说:“你们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被放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与二战时等以前的报道大不一样,报道的内容是如此之多。‘你们是世界的眼睛和耳朵。’受众可以在电视上同时看到战场画面,记者的文章发出后,几分种内就可以在因特网上看到。”    
    德瓦尔特上尉的一通评论算是对“嵌入”式随军采访的总结。    
    作为随美军采访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记者,能够在前沿感受和目击这场战争,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与大多数随军记者一样,对于我来说,这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人生体验。在我离开“小鹰”号时,德瓦尔特上尉在飞行甲板上与我握手告别时说:“胡,你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随军记者,你改写了历史。    
    


第五部分再见,“小鹰”号

    布什11日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已不再掌权”,但只有当战场指挥官们说所有的目标都已实现时对伊战争才会结束。    
    美军方已于12日宣布,随着美国对伊拉克空袭行动的减少,“小鹰”号和“星座”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将于近日撤离海湾水域。    
    据美国五角大楼12日公布的最新伤亡数字,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已升至114人,此外还有5人失踪,7人被俘,至少399人受伤。    
    4月13日,星期日。战争爆发第25天,上舰第35天,“小鹰”号出海执行任务第80天。天气:多云,有雾;风向和风力:西北10…20节;海浪:南间东南2…4英尺;天气:最高80,最低73度;日出:05点17,日落:18点04    
    离开“小鹰”号    
    4月13日,我结束了在“小鹰”号航母35天的军旅生活,回到了美丽的海湾岛国巴林。    
    “小鹰”号航母即将结束战斗任务返回日本横须贺母港。作为离开“小鹰“号航母的最后一批随军记者,我们一行9人于13日下午乘坐美国海军C…2A“快轮”运输机离开航母。    
    飞机起飞时间是下午3点多,“小鹰”号航母新闻官德瓦尔特上尉要求记者们1点30分就携带行李到电视室报到。他为我们进行最后一次吹风时不忘强调,随军记者虽然离开航母,但军舰上的采访规定仍然有效,有些内容不得报道。    
    原来以为要在航母上住好几个月,因此带了许多行李。在航母上提着沉重的行李上下舰梯和在有阻隔的过道上行走十分困难。我们提早一个多小时到位于飞行甲板底下的一个类似机场登机口的舰舱办理登机手续。新闻官已经为我们预订了座位,大家只要拿着随军记者证确认一下身份即可登机。    
    C…2A“快轮”运输机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用于运输人员、后勤物资和设备的主要飞机,机上配备一名主驾驶、一名副驾驶、一名机长和一名机组人员。机舱有大约20个座位,记者占了将近一半。    
    尽管大型核航母海上自持能力很强,但一艘航母出海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它上面的约90架飞机和5000多名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的问题,像人员的调换、伤员的撤离、某些零部件和物品的急需等,这时,“快轮”舰载运输机就是最方便的运输工具了。    
    其它国家的航母一般是用直升机执行运输任务的,但对于美国拥有的重型航母来说,就需要航程远、速度快的固定翼运输机了。现役的美国C-2A型“快轮”航母运输机主由E-2“鹰眼”预警机改装而成。1964年E-2服役的当年,C-2也进行了首次试飞,两年后开始批量生产,现有39架在美国海军中服役。该机在舰上弹射起飞时最大载重量是4530公斤,陆上滑跑起飞时为68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574公里/小时,航程1930公里。该机型在运送人员时可载运28名。    
    穿上救生服,带上安全帽,背部和腰部都捆上安全带,记者们3点左右就在机舱里坐定,等待从航母飞行甲板上弹射起飞的感觉。飞机发动了约45分种,正当大家在闷热的机舱里昏昏欲睡时,机组人员大喊一声:“准备起飞!”。虽然带着防护耳机,但仍能听到螺旋桨的轰鸣声越来越大。飞机从甲板弹射升空时间为2秒半,我突然感觉身体急速前倾,幸好被安全带紧紧拽住。听别人介绍,飞机弹射升空时最好身体前倾,以免扭伤脖子,还有要闭上嘴巴,以免咬着舌头。    
    弹射起飞的程序是这样的。飞行员进入座舱,打开引擎,在完成飞行前的全部检查后,向穿黄衣的“射手”示意,便可以进入弹射的准备过程。甲板人员将引导飞机滑行,使其前轮位于弹射轨道的中心。当前轮驶过弹射滑块后,飞行员刹车使飞机停下来。然后工作人员用系留索把飞机固定在甲板上。系留索的强度非常之高,能把处于发动机全推力状态的飞机固定,并将在弹射的一瞬间由机械装置把它解开。然后,飞行员慢慢地松开刹车,使飞机向前滑行,把系留索张紧,并打开开关,放下飞机上的弹射牵引棒。甲板上的弹射操纵员会把弹射滑块和飞机的牵引棒连接在一起。这时飞机保养人员再迅速地对飞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    
    同时,弹射操纵员会根据飞机的起飞重量调整推动弹射器的蒸汽压力,并等待弹射指挥人员的弹射信号。当弹射装置拉紧且准备发射时,飞机上的飞行员会感到飞机有一向后蹲坐的感觉,收到这一“信号”后,他须马上把飞机引擎开动到最大推力状态。然后,飞行员再做一次机内检查,若正常后,用左手使油门保持最大状态并同时合上油门扼锁装置,保证在弹射加速过程中油门杆位置不变以使发动机的推力状态不会改变。准备工作做完后飞行员把头靠在座椅头枕上,否则弹射时的惯性会使头部向后猛撞,严重时会使飞行员昏迷。之后,飞行员便可向“射手”示意可以进行弹射。“射手”检查并认为一切正常后,命令弹射操纵员开始弹射。    
    “快轮”飞行了约45分种后平稳降落。飞机尚在滑行之中,尾部机门已徐徐打开,一股新鲜空气扑面而来,终于嗅到了陆地的气息了。闷在里面将近两个小时的约20名乘客,都舒了一口气。我与机组人员并排坐在最靠近尾部的一个位置,透过尾部出口可以看到远处停着几架海湾航空公司的客机。    
    飞机在跑道上再滑行几分钟后停住了。飞机尾部的坡形挡板降下后,大家纷纷脱下沉重的救生衣,摘下头盔。走下飞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美国军用直升机和3架海军C…2“快轮”运输机。原来,这一美国海军机场属于巴林国际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