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6日 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 (鲍世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2年9月16日 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 (鲍世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划的人都要看这一本书。这个田园城市的出发点,就是向往要缔造一个具有城市和乡村共有的优点的,同时又避免两者缺点的,这样一种新型的社会城市。另外一个盖迪斯,他是一个生物学家,是一个社会的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个教育改革家,他的这本书叫做《演变中的城市》。他的贡献就是把生物方面的进化论的观念运用到城市方面来,把区域看作土壤,把城市看作一个植物,这个植物城市是在区域的这个土壤里面生长的,所以他非常强调要区域调查,最早推动区域研究、区域规划。他提出了生态问题,这是一百多年前就提出生态问题和城市进化的理论。另外他提出一句口号,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煤气和自来水,而且还要阳光和空气。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我们深思,给我们很多启发。但是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当他们提出这些非常富有理论性的这种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并没有为大多数的人认识。这个事情一直到二战前后的时候,大家才开始重视起来,他们两个的著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当时伦敦,大伦敦规划(叫)艾伯克隆比他来执行这个规划,他在执行的时候,把这两个人的这种理论吸取了他们两个人的理论。特别是关于周围地域,周围城市、周围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的这种思想,体现了城镇群的这种概念。那么后来又由盖迪斯的学生叫做孟福德,他们把这个前面两者,两个先驱者的理论来进行了研究、推广,使它流传得更深远、更广阔,那么我就说了,这个(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刚才我讲的是。那么现在一百年以后,在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城市化的进程也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提出山水城市,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是绝对不是偶然的。

  下面再讲一讲关于文化背景。一个讲讲中华民族对于山水有特殊的感情。为什么中华民族对于山水有特别强烈的意识呢?我想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就是中国的国土上有非常多的名川大山这个大家都知道。第二个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为主的民族,农耕文化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依赖自然。人们获得物质生存的资料多是跟自然山水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大家很可以理解。另外,第三我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是很多的,所以人们就把山水神当做神来祭祀。又譬如说我国的宗教、佛教、道教有一个特点,它的基本理论、它的理想境界、它的休息方式、教徒的日常生活都跟自然山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仙境实际上就是名山胜水的升华。所以大家有句话叫做“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寺庙都在深山(老林)里头就这个道理。那么儒家哲学的很多理论,也是跟山水的观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孔子有一句名言非常(著名)的叫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个是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家哲学的山水观。它把山水看作人格化。所谓“动观流水,静观山”人的精神品格对山水的这种爱好、这种感情也迥然不同,更不要说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十分重视山水环境对自己品德情操的这种熏陶了。第二我就讲讲中国古代的在城市的命名、选址和规划里边都非常突出这个山水文化。譬如说我们鞍山、牡丹江这些本身用了山跟水的这种名字,还有洛阳、丹阳、汉阳、江阴、淮阴,这个阴跟阳。譬如说都是山之南称阳,山之北称阴。水之南称阴,水之北称阳,都是跟这种有关系。还有辽源、济源、汉水、汉中、临海等等,都是跟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城市的选址首先也是考虑城市跟山水的关系。《管子》这部书里头有一句话“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里讲的就是城市跟山水的关系。很多城市,中国有名的一些城市都是靠近山水,在山水之间。有的甚至于把山水都包括在这个城市的里边。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描绘城市的特点的时候,也抓住了山水的环境。比如说,济南就叫做“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里就讲的大明湖、千佛山的一些关系。讲到济南泉城的这个特点。又譬如常熟,叫做“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就讲的与山的深到常熟城里边的这个情况。又讲到“七溪流水皆通海”就是这个常熟城里边有七条河,这个七条河就像琴弦一样,描绘地非常生动。又譬如像杭州西湖,就叫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非常生动地,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地来描绘了西湖的晴天的时候,跟雨天的这种景色。譬如说苏州,又讲到“万家前后皆临水,四槛高低尽见山”这个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这个水乡城市的这样的特色。这种例子特别多,可以说不胜枚举。

  第三个我要讲一下中国的这个文化。综合艺术的,艺术的综合性。譬如说我们的国画就不光是个绘画,它还是诗词、书法、金石这种综合体。又譬如说京戏,它是唱、念、做、舞,还有脸谱、服装、音乐等等,也是一个综合体。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讲到要色香味俱全。所以中国的这种艺术,都有一种综合性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们就讲了,山水城市要想把山水诗词、山水画和山水园林,把它融合到这种城市建设里边去,这个本身也是一个综合的艺术的这种思想。这里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下,就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里边都有八景、十景,我们把它叫做“集景文化”。譬如说西湖有西湖十景,所谓西湖十景,这个西湖十景里边都描绘了春夏秋冬、四时朝暮,白天的,傍晚的,阴晴雨雪,还描写了植物、动物,这种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十景八景也好,文人墨客、吟诗做画作曲提咏,还修建了亭台楼阁,修了碑勒石。所以把这种八景十景也看作一种综合的这种文化艺术。

  还可以讲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譬如说中国的端午节,都有划龙舟,赛龙舟这种(风俗)。各个城市、不少城市都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同样的划船比赛在西方就不是这个情况。西方是皮划艇就跟我们完全不同。大家看到那个国际的风筝节,我们中国人放上去的是蜈蚣啊、蝴蝶啊、燕子啊在上面栩栩如生地飞,可是西方(人)来放上去的都是几何形的这种风筝,这个就是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韵味,所以这种事情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想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一直有两个问题,他是非常关心,因为跟自己有切身利益的关系,同时也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什么问题?一个就是人体科学,一个就是人居环境科学。人们自从有人类以来就不断地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和研究,治病强身、发展预防医学、养身学,这个就是人体科学。另外一方面人从树上走下来,从山洞里面走出来,也一直在探索人们怎么样更好营造自己的生存的环境,就发展了建筑学、城市学和园林学,那么这个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人居环境科学,或者叫做建筑科学。这两门科学有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刚才不少专家都讲到这方面的问题,人们从狩猎、采集社会一直到农耕社会,再发展到工业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地提高,人口在不断地集聚,人们摸索出来城市这样一种人居环境模式。这个城市呢,创造了非常高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可以说是城市是最理想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但是并不是如此,也正是城市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的影响,这个刚才我给大家讲到了,可能大家也体会到,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这个城市,为什么大家觉得城市好?城市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这种可能,有非常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非常方便的生活、非常舒适的环境。但是,各种疾病环生,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因为人口的集中给各种疾病提供了土壤。所以,人们这个人口集中的历史也就是疾病增加的历史,这个不论是研究人体科学的,或者是研究人居环境科学的都是共同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就开始思索,应该是离开了自然又要返回自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创造速度是越来越快。由于竞争的激烈,人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物质文明的创造,而精神文明的创造是需要继承和积累的。人们不可能凭空创造出这个精神的文明。而近年来,我们由于生产力的高速的发展,我们不少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同样在我们的手里面被毁掉了,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可以说是空前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所以保护好历史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山水文化,强调山水环境对自身提高素质,陶冶心情的作用。养生方面重视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对养性方面又强调山水的作用,所谓“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所以,山水城市是现代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体现,是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的发展模式。谢谢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