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正筑基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家真正筑基法+-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玉伟 
  由于人们对气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世气功始终停留在养生与保健方面。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已经很“高深”,属“上乘功法”了,但对玄门羽流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养生小术罢了。离修真的门径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功友们在修炼中更上一层楼,真正体会气功的最高层次“道”的妙境,笔者愿将一己之得奉献给大家,作为练功的参考。 
  丹功修炼,须明顺逆。顺即顺天道,逆即逆天行。顺天道即筑基,包括炼神、炼气、炼精的三种实功,乃后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还丹以上的层次,包括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进入气功神秘的殿堂,必须经过筑基一关。下面具体谈谈筑基中的三炼实功。 
  —、筑基炼神 
  张紫阳曰:“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具体炼法:室内练功,须选光线适中、通风无干扰为最好。后净手、净口、净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秽气。另自做二尺见方、一寸半厚软垫一个,做为静坐用。室外炼功,须选空气清新、并且避风无干扰的高地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坟场。因在坟场内炼功,如功力不深,坟场阴秽气太重,可能出现各种幻景,有碍炼功。并自做护法宝圈一个:中药房买雄黄64克,均匀地装入64个小布袋中,用黄布3寸宽,12尺长,使宽度对折,缝成筒状,并把小布袋装入筒内,两头缝上,即成一个圈。炼功时座在圈内,以避虫毒。 
  自然端坐后,即取心法口诀:手掐子午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净心片刻,收神光,观鼻端白,待白茫茫时,暝目,上注日月天罡(两眼与天目成“品”的上口处),用意须轻。片刻,天罡处即有气旋,渐忘却,入虚空。 
  如杂念纷纭,可用以下四法:1、斩念法:待念刚生,立即忘却,使其无法连续;2、顺念法:如旧念未消,新念又起,无法斩断时,可顺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游,久之念尽,即无念也;3、紫阳以事炼心法: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之皆然,久而自静;4、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听亦不听,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筑基炼气 
  吾师有云:“筑基炼气乃炼呼吸之气与内气。炼呼吸气又称调息,属后天中的后天气。而内气包括营卫之气和丹田元气,总称后天气。”故炼气当先调息。 
  1、调息:张三丰曰:“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跻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与神,凝气穴之中也。” 
  伍冲虚曰:“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无气,而至有为。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行,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说。” 
  张紫阳曰:“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闭息与息定,因内气已生,已脱出调息范畴,下一步可行运气之法,促其法轮自转: 
  2、运气:《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以脐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通八脉:晚清丹师赵避尘所传的通八脉地,简单易行,在筑基炼气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三、筑基炼精 
  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具体功法: 
  1、心法口诀:接炼神之法,四门紧闭(即眼不观,鼻不嗅,口不言,耳不闻),万缘不动,一意守中,久之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持此无念,静待,忽觉心花怒放,周身稣快,万缘净尽,心地空明,此时有一虚灵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须引动,自然下潜北方极幽之地,此地在阴跻一脉,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阳产矣。 
  2、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3、补漏:吾师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后天形体,需谨防梦中走丹。即睡梦中无我无相,忽一震而醒,自觉阳物壮起,此乃真阳初动,后天精气旺盛标志,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长存也。“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压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脐下,右手剑诀(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处横纹,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抵尾闾,吸提阳物,意注丹田。几息后,阳物缩,鼓巽风三十六通(逆呼吸),运坤火(性光下凝),产至宝注黄房(精化气收入中宫),渐忘却,入虚空。 
  又法曰血河车:静坐,忽觉丹田气旋,鼓荡,并上冲心府,须用意引归丹田。再上,再引,久之其上冲之力渐大,可引归丹田后,斜下尾闾,循脊椎内侧上升至玉枕内侧,斜上泥丸宫(天目内三寸一虚无圈子),轻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法轮:如丹田气壮,下冲铁门关(尾闾),并有刺痛感,可引此气循督脉黄道上行至命门。为防气弱无力冲破上二关,可引此气从命门进入丹田,再到脐中,循任脉下行至会阴,轻提肛,至尾闾,如循环36圈,再从丹田到命门、尾闾、会阴、脐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气河车:如上所行,觉丹田气足,有气循黄道上升,可引此气直撞二关,从玉枕斜上泥丸,静守,此阳气自然化做一股清凉之气从身体正中直下丹田,后封固(即轻守丹田一会)。 
  以上几种方法,虽有导引成分,然入手筑基必须有为而作,故紫阳《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也即是这个道理。 
  四、行功效验 
  炼功须知行功效验,以此为凭,并参照身体反应,可知自己进入何种层次,是否筑基完成。 
  前为修复功程,自觉百病皆愈,精力充沛,犹如脱胎换骨。 
  后为调补功程,有以下效验:在行动期间,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日赋万言而不疲。形体见有:精足现于牙,齿则健全,气旺现于声音则宏亮,神全现于两目则有光,并且白发复黑,面如童颜,步×娇健如飞。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滚盘旋,百脉尽开,阳物兴起次数特勤。此时药源活泼,水质清真,即可转入上乘仙功——还丹功程。 
  五、须懂修道常识。 
  1、收功后,可引丹田气遍布四肢,后收回丹田,此乃古经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静坐而产生的经脉失调,四肢酸麻无力。 
  2、若头晕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睁两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气几口即愈。 
  3、若乱引气运行,丹田跳动,气散入百脉游走不定时,五倍子磨粉和盐调糊敷脐上,放松入静即可,或用散气法只守涌泉穴。 
  4、若炼功伤神而至失眠者,可两脚相互摩擦涌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热者,乃意念过重,虚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从头流到足心,反复多次即愈。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声,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补虚治疲劳, 
  “嘘”字消满解腹胀;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烦躁应念“呵”, 
  关节酸疼“嘻”来医。 
  综上所述,可见仙家筑基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但具备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验、注意事项、修炼场地、纠编方法等等,这也是区别一般气功的,如果我们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只从养生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它是万法的总纲,不愧是中国气功的最高层次。

补亏正法秘传——(补亏、活子、活午、活子午采法) 
  三阳道人 
  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至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其法:可预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气蒸入。室中务要明暗得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忍风耐日,最能伤太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窗开闭,须看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也。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乃于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关心,腰带裤带,均须解放。内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宽畅适体,勿使里扯牵缠。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绛宫,令定。(绛宫在心窝下。医书名膻中,乃在两乳胁人字骨下中心软处。)万缘澄寂,勿令念起。复出片时,心气溶融和平。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散。)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玉枕乃脑后骨也。) 
  泥丸在头正顶前七分,玉沈乃脑后骨也,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左右有两穴,左名膏,有名肓。范业师云:“婴儿于胎中,此处本通。后因胎足出产时,七窍顿开,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寒。孰知此间正是我韧来时旧路。乃自有此身以后,住世数十年,利名碌碌,劳瘁不辞。独于此间,永远屏绝,更不回首一顾。哀哉!须知此窍能通,百病不留。孝子慈孙,孰不愿其亲体强健,而独于此道,辟曰老氏?兹有指为异端邪说,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不共为之,而有益无损,不碍儒宗正教,不伤伦理纲常。又奚必论其老氏与不老氏乎?” 
  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众多愈善。气壮者五六日,气衰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且加肫痛。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热之火,送串入于两腰,即觉两腰辘辘跳动。察其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 
  阴跷在谷道前,肾囊后,空地正中央处,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茎尽根处。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但查医书《内经》,张紫阳之言可据。 
  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我只不理他。又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遗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即张紫阳所谓“阴跷一动,百脉皆动”,故有此景象也。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