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个人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年砍柴个人文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子说过,“刚者易折,寿者多辱”。上世纪六十年代垂暮之年的周作人在日记里重复了这句话,这是他回首一生的感慨,假如他和他哥哥差不多时间死去,今天历史的评价将会如何呢?而汪精卫在写完“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后就义又如何呢?

  鲁迅死得真是时候,在风雨欲来中死去,披着“民族魂”的旗帜下葬。而一个刚刚经历二万五千里颠簸,在西部贫瘠的山沟里歇脚的政党,多么需要一面文化上的旗帜呀,而同情共产主义的鲁迅是再何适不过的,这个政党十几年后成为地球上人数最多国家的执政者。机缘巧合成就了鲁迅死后无限的哀荣。早死的鲁迅,真的是一种幸福,想想他几个弟子解放后的经历我就不寒而栗,他器重的胡风成为第一块靶子,然后是冯雪峰、萧军等人,玉碎香消于香港的萧红没有赶上这番劫难,倒是福气。

  其实,身前身后的鲁迅都是寂寞的,真正走进鲁迅世界的人有几个?在神坛上风光,难道是鲁迅所愿意的?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愿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鲁迅永远是一个过客,一个艰苦的、总在跋涉、就如《非攻》里墨子那样的苦行者,他的选择是,“呜呼呜呼,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考运与文凭有感凡妮的《文凭呀文凭》

  (起9K点9K中9K文9K网更新时间:2004…3…21 19:17:00  本章字数:3651)

  不知考试是谁发明的,这个人简直和造字的仓颉一样牛B,能让一个大锁套住几千年的世人,让多少人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考试历史也是文明史中特别值得夸耀的主打内容。科举史、八股文足以傲视群雄。印度、埃及古则古矣,但没有八股取士的历史,至今让中国国粹主义者瞧不起。

  现代的国人有几个没经历过考试?除非他没进过学校门。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职称考试、资格考试、出国考试,。。。。真是活到老、考到老。

  因为有悠久的考试史,所以从古到今,士子们格外迷信考运,每每大比之年前,魁星庙的香火格外旺,至今在高考前,北京文庙都会有大批学子及家长前来祈福。管你满腹才学,考运不好,也只能成为秋风钝秀才,受人奚落。左宗棠数次考进士,都名落深山,如果不是另外一个落第秀才洪秀全造反,湘军趁势而起,左文襄公恐怕终老山乡,只是个教几个蒙童的私塾先生而已。像黄巢、洪秀全这些志高运差的人,屡考不第,就扯起了造反大旗,如果魁星关照黄、洪,也许他们会成为庙廓之臣。

  我经历的考试也是无数,本人的考运一直不错,越是重要的考试越能超水平发挥。从入学发蒙开始,二十多年来经过的重要考试,几乎没有不通过的。实际上不仅是考运气,而是考本人在多少年的考场烽烟中摸索出一套窍门,大凡考试,不管科目、题型与类别有何区别,但考试的规律总是差不多,完全可以触类旁通。但具体是哪些窍门,好像很难行一条一条的总结,就好比禅宗传道,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

  我第一次考试好像是默写拼音字母,我一个不错地得了百分,回家后母亲犒劳了我一个鸡蛋。也许是开张得不错,日后魁星高照。

  大概是初中吧,学校要选拔一名学生参加乡里作文竞赛。班上一名同学平时作文字斟句酌,不像我写作文很快,绝不再次修改,因此他作文成为范文当场朗诵的次数比我多。开始确定他参加,后来老师又争取了一个名额,让我们俩一起参加。在限定的时间内作命题作文,他就不如我了,他写那真心喜欢的文章很不错,不如我哪怕再混账的作文题目也能揣摩命题老师的原意,认真写下去,当然说谎话是必不可少的。后来他在第一轮就被刷掉了,我从乡、到县、地区、省,都获奖,最终获得了全国初中作文比赛的三等奖。这在山村中学可是件大事,从此我“考”名远扬,至今回老家时,乡里的老人家还能津津乐道,拿我的“考场辉煌”教育他们的孙子。

  1986年中考,当时农家子弟初中毕业,成绩好的都想考中专,好早点吃国家粮,扔掉锄头把。我也参加了中专考试,顺利被某师范学校录取。我得哥哥当时已经上大学了,他不主张我读中专,于是我就进了高中。前年我在北京碰到一个同行,是同一地区的老乡,一叙乡情,敢情是当年中考的年兄。他的“考功”更高,当年是地区中考的状元,被同一所师范学校录取,不过他去读了,后来回家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再后来不堪乡村清苦,参加自学考试拿上大学文凭,再考上清华的研究生。他苦笑说“我比你走了许多弯路。”但只要武功不废,他还是照样考了出来。

  高二时,我已经到了只慕少艾的年龄,暗恋班上一名女生。暗恋女生和喜欢文学总是相伴而生的。和几个人搞了了诗社,疯狂地写诗,最后在高二期末考试时,在全班60人里面列第40。这下着急了,高三是只得老老实实温习功课。不过我从来不学有的同学,轻重不分,花极大的精力去背高尔基的原名是“阿里克谢马克什莫维奇”之类的东西,而是把自己所学的梳理一下,恶补那些生疏的内容。然后全部精力用在如何应付各类题型上面。语文的阅读理解如何做,古文如何应付,各类作文如何写。英语的语法题、词汇题有哪些种类,数学考试最后面几个拉开分数的综合题可能是哪类题型。。。。。。说白了,整个把自己训练成一考试机器,让自己熟悉在各类地形下的攻坚战。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成为全班第十名,这会心想考个专科应该有点把握。高考一点点临近,我们班许多种子选手都睡不着觉。那年是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风波刚刚过去,考试好不容易顺利进行,而且传说当年的招生名额将大量减少,竞争更加残酷(后来果然如此,文史类减少了一半,所有的新生当年进校首先是军训)。当年的作文题是:一位同龄人即将参加高考,准备报考他酷爱的历史专业,而他的父母让他考经济或法律类,你作为他的朋友,如何写信安慰他。这正中我的下怀,我平生爱历史,好在父母是农村的,对孩子选择专业根本不干涉也没办法干涉。我首先给他说,父母劝你考经济类专业,是因为爱你,希望你过得更好,你应该理解父母。但是自己应该坚持自己的只想,只要诚心和父母交流,父母会理解你的。然后大谈李时珍父母当年不让他学医,彭丽媛父母不让她学艺,当时他们走出了自己的路。再讲到学历史的重要性,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遍地狼烟。敦煌卷子出土后,只能成为斯文。赫定、伯希和等西方历史学家掠夺的史料,国家贫困时,才会出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那样的伤心史,而今天在gcd领导的新中国,史学才会重放光彩,因此新史学需要年轻一代投身于其中。反正是一篇起、转、承、合的当代“八股”,有点替圣人立言的意思,再加上自己苦练过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通篇字迹工整清秀。所以一考完语文,我就知道ok了,后来在最薄弱的数学、英语考试中,发现出的题和自己考前训练的非常相似,更是心中有底了。

  那年高考我放了一颗卫星,成为全县的文科第一名,进了一所名牌大学。

  进了大学后,我以为考试将离我很遥远了,可是还得考、考、考,当然比起高考就是小儿科了。每个任科老师,只要听他三、四节课,基本上就可以推测出他的出题风格,然后照听过这些老师课的师兄咨询咨询,考前再借mm们的笔记看看,就绝对能拿高分。所以大学四年我是几位旷课协会的常任理事之一,但不耽误应付考试,拿奖学金。

  大学毕业时,论文知道老师对我论文非常欣赏,这篇15000多字的本科生论文后来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也算我们系一件大新闻。指导老师让我报考她的研究生,但我厌倦了读书和考试,愿意早点去社会上混,便婉谢了她的一篇好心。

  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后,谁承想还是得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在一家国有企业干了两年,正碰上国家部委首次在社会上公开招考公务员。我凑热闹跟着一般人报了名。当时给老版当秘书,干得还不错,所以对跳槽也不是太执著,对公务员考试根本不上心,连一本公务员考试专用书都不买,更谈不上复习应考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大早,窗外下着雨,我都不想去考试了,这时我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媳妇来窍敲门,死活让我去考试,我说我什么也没准备呀,她说你不得浪费报名费,交白卷也得去考试。

  一考试,觉得题目也没什么呀,全是综合文史、政治知识和能力测验。考完后二十天,通知我笔试过了。但好玄呀。当时公务员资格考试除总分有一个录取线外,三门科目都得及格,而我一门刚刚61分。据此我认为自己的考运不错。在后来某部委5:1淘汰率的面试中,我面对5、6个考官根本没当回事,对他们大侃二森现象(当时正出了孔繁森和王宝森两大“典型”)的启示。再后来我进了那个部委后,当年一位面试的考官、一位热心的阿姨对我说,本来你的条件不好,个头矮、长得也没其他几个英俊,就是因为人事司长听完你的对答,力排众议录取了你。

  最有意思的一次考试是前两年的计算机职称考试。要按照提供我们的书面蓝本,用word作一个完全一样的文件。我怎么也做不好目录与索引。最后一琢磨,监考老师要求每个考生考完后,利用局网将自己的卷子发到指定的公共文件夹中,我试着去开公共文件夹,my god,文件夹竟然没有密码,我毫不犹豫打开已经交上去的试卷,找了做得最好的一份拷贝,然后改成自己的名字和号码,再故意增添点小错,然后删除机上的某些信息,再发到公共文件夹中。这样的考试自然顺利通过。

  文凭和考试,是不可分的,文凭大多靠通过考试获得。但最近好像考试已不是获得文凭的不二法门,有钱和有地位,不必通过残酷的考试,照样可以拿到文凭。我在某部委的一位领导,初中毕业后就参军,可他现在通过在职学习,已经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可就这位法律硕士,分不清省高法和最高法的区别,给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函时,写成“某某省最高人民法院”,被指出错误后,还振振有词说,“省高法咋不是省最高人民法院呢?”成为一个经典笑话。

  当我身边的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时,有时也想,还凭一个本科文凭混世界是不是寒碜点,动过再去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的念头,可想到那几万块没人买单的学费就牙痛。再说了,好些读在职研究生的人,让我给他写论文提纲,或者给他选论文题目,我一想,几万块就去买个研究生文凭?赶时髦加入满街的硕士、博士大军,又有什么意思呢?

  媳妇学乐羊之妻的“停机德”,常常劝我天天向上,对我说:“你的考运那么好,那么能应付考试,为什么不去考个在职研究生?”我回答说:

  “吾岂好考乎?吾不得已而为之。”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从一纸空文之禁放条例看立法的草率

  (起0H点0H中0H文0H网更新时间:2004…3…21 19:17:00  本章字数:1505)

  从去年开始,春节期间北京的近郊甚至市区时时想起爆竹之声。马年春节时,我所住的楼房后面因为放鞭炮使干枯的草坪燃烧起来,而今年,时至正月初八,我的耳边仍然不时回响起爆竹的响声。

  1993年北京市通过《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来,北京连续十年禁放。然而这两年越来越有回潮的迹象,尤其是除夕之夜,小区的四处贴着“遵守禁放规定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之类的标语,而旁边,大人小孩喜滋滋地点燃了烟花爆竹。放的人太多,警察和居委会老太太也没办法,你总不至于把这些人全拘起来吧。

  在“法不责众”中,由北京市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似乎成了一纸空文,法律的权威与严肃性、政府的信用和威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无论这部地方法规有多少缺陷,但既然没有废止,它就应该得到遵守。禁放规定被破坏,实际上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一种缺失——规则的弱化,它对社会的伤害是极大的。

  但当我们再回头来看看禁放规定出台前后的情形以及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