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个人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年砍柴个人文集-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3年5月17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战争如何改变一个人———我兄长的故事

  (起7N点7N中7N文7N网更新时间:2004…3…21 19:54:00  本章字数:3357)

  (看到一位朋友转载纪念老山战斗的文章,忍不住想起我的兄长)

  我哥哥比我大6岁,由于是家里的老大,他一直是弟弟妹妹的崇拜对象。我认识的第一个字是他教的,我童年几乎所有的玩具也是他制作的。

  随着我渐渐的长大,我的性格和长相越来越和他相像,记得我小学五年级写了一篇作文,我妈看了,大惊:“是不是你抄袭你哥哥的作文?你哥哥你几年前就写过这样一篇作文”。——而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哥哥的那篇文章。后来我哥哥看了这篇文章说:“和我作文构思、遣词造句真是很巧合。”

  只有一种解释,同一血脉,同一生活环境以及哥哥对我的影响,决定着我的气质和思想酷似兄长。

  现在我们早已成人,然而两人的性格差别如此之大,连我妈妈都觉得奇怪。我性格狂放,好呼朋唤友,好谈天论地;而我的哥哥,变得性格沉稳,内敛静穆。

  我知道,这是职业和经历改变了我的兄长,他在老家读书时,也是我现在这样的性格。后来从军后,去南方边陲参加过半年的战争,目睹了战友的牺牲,目睹了敌人的死亡,经历了恐慌、愤怒、迷茫,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1983年秋天,高考落榜的哥哥决定去从军,——因为湖南高考竞争太激烈了,去了部队参加军校考试就没有地域的差别了。9月份,他经过体检、政审,顺利地成为驻扎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41军某部的战士。那时我刚念初中,放学回来,见到刚去县武装部送走哥哥的妈,正在哭泣。因为那时南方还是硝烟弥漫,广西、云南前线和越南的战争还在继续。79年对越战争中,我们县几乎每个乡都有烈士。我们大队书记的儿子参加了那场战争,部队都发来阵亡通知书了,3年后,两国交换俘虏,他竟然回来了,不过耳朵在战俘营里,被打聋了。

  这时候去当兵,无疑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可能上前线。由于我哥哥不愿意复读,加重家里的负担,坚持自己出去闯出一条路来。——“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在我们那里好像行不通,农村优秀子弟的出路不是上学,就是从军。

  去了部队的哥哥,开始还是书信不断,他成了炮兵部队的一名计算兵(好像是计算炮的角度弹道之类的),成为新兵中第一个入党的,不久当上了班长。。。。。。这一切,令父母非常自豪。我哥哥天生就是个好兵,身体健壮灵活,性格坚强仗义,书也读得不错,口琴和笛子吹得好。

  转眼到了84年秋天,突然一个月都没有收到他的信了,妈妈很着急,在家里嘀咕着“是不是上前线了?”当好不容易来了一封信,发信地址是广西龙州,我拿地图一看,是和越南相邻的边境县。他果然上了前线,信中也更多地说些什么,无非叫父母放心,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当兵上前线是很正常的。

  那半年,对我们全家来说,是最漫长的半年。没有书信,只能听收音机里播出前方的消息,我妈整天以泪洗面,我父亲也每天都在劝我妈:没事,有祖宗保佑,儿子不会有事的,而我和弟弟那些日子生怕惹妈妈伤心,每天主动干农活,作自己的作业,再也不敢调皮捣蛋。

  好像是85年4月,他们部队结束了战斗任务,回到原来的驻地。哥哥紧接着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以全师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石家庄一所著名的军校。接到喜讯,妈妈一年多的愁容终于换成了笑容。

  直到85年年底,哥哥从军校回家,我们全家算着他回来的日子,全坐在门前的晒谷坪里,望着对面的石板路。当哥哥的身影出现在对面山脊上时,我和弟弟,还有家里的大黑狗飞也似的向他跑过去。

  一别两年多,黑狗竟然还认识哥哥,一个劲地朝他摇尾巴。

  那个寒假,已经上高中的我,发现哥哥变了,没有以前的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总是那样沉默的坐着,来了客人,也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递一支烟,再就没有多话可说。问起他打仗的事情,他三缄其口。

  我高中毕业时,也想报考军校,替父母省钱。他写信回来坚决反对,对我说:“我当兵就行了,你还来当什么兵。考地方大学,那才是真正的大学。”

  1990年暑假,念完大一的我,跑到广西去看我的哥哥。当时他是个连长,还没有结婚。每天早上我还在被窝里的时候,他起来带着一百多号兄弟在跑步;傍晚的时候,吹响哨子,喊着口令,带着一队人马到食堂吃饭。他身体挺拔地站立着,一脸威严地看着战士。那股英武之气,让在大学校园里散漫惯的我很是佩服。

  因为我也长成男子汉了,那个暑假,每当他晚上有空的时候,他给我讲起84年年底那段烽火岁月。他说那半年的经历,一辈子都忘不了。

  在龙州县停了两天,进行休整。晚上睡在老乡的牛栏里。每人都剃光头,随身带一颗准备与敌人同归与尽的“光荣蛋”,以及用来包裹自己的白布。

  来到前线的第二天,和他一起从县武装部出发的同乡,就死了,而且死的很窝囊。到了84年,去南方前线打仗多半带有部队调训的意思,一拨拨轮着上,因此多是新兵弹子,而对面的敌人,则大多是久经沙场的兵游子。那天晚上,这位老乡从猫耳洞出去大便,哨兵听到有响声,问“口令”,他一紧张没有立即应答。哨兵就是一梭子子弹过去,接着一声尖叫。咕噜噜一个东西顺着山坡滚下来了。有战士对连长说,是不是自家的兄弟,咱们到山坡下面去看看〉连长说要是越南人过来偷袭,不是真中他们奸计吗?

  第二天天亮,他们顺着山坡下去,我哥哥看到了那位老乡,泡在一个水塘里。也许一枪并未致命,最后跌落到水塘里淹死啦。看着战友兼老乡那种死不瞑目的痛苦样子,哥哥说他第一次才明白战争真的残酷,下午还和这位老乡在闲聊呢。

  两个星期后,一个晚上哥哥和死神擦肩而过。另一个猫耳洞地战友把他和另一位同乡叫过去,拿出自己女友的照片给他两看。——欣赏战友妻子或女友的照片,是战士们的“精神牙祭”。几人一聊天,就到了深夜。战友说就在这个洞子里挤一挤吧。同乡答应了,我哥哥鬼使人差说,我的回自己的猫耳洞,这是纪律。等他第二天早上从自己的猫耳洞出来,得知他几乎就要“留宿”的猫耳洞晚上塌方了,几名战士全部牺牲。——对这一切,我哥哥说,只能归于造化。

  那年的除夕之夜,作为班长的他带领一名战士站岗(战时都是双岗)。神州大地,到处都是一派节日盛况,而对面的越南,同样过我们的春节。可边界线两岸,却是死一样的寂静,寂静中双方都藏着极大的杀机。和他一起站岗的是名新兵,壮族人。而越南也有壮族人。晚上快换岗时,他们听见山下面越南那一侧有人在哭诉。这位壮族新兵告诉我哥哥,那个越南人说的是壮语,他在儿子的坟头上哭,说中国的炮弹炸死了他的儿子。

  在双方炮击中,中越都有不少平民死于炮弹下面。我哥哥事后说,他不敢问那位壮族战友的心态,对面的人和自己是一个民族,这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我哥哥立的“三等功”是一次准确的炮击。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一个山坳里有十几名越南兵聚在一起吃饭,就把他们连队最佳炮手——我哥哥叫来,让他操炮。装弹,调整角度,开炮。准确无误,那十几个一下子被炮火炸成碎片。连长高兴的捶我哥哥的胸脯:小子,真的厉害。哥哥说当时觉得很自豪,战场上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每发一炮,就得打准。可后来在军校里面,老是想着,那边人可能一样和我是农家子弟,想进部队入党,爬个前程。就一炮,什么也完了。

  猫耳洞窝了几个月,等雨季来临后,大伙干脆脱得一丝不挂,大部分人都长了癣。等进了军校后,我哥哥身上的癣还没有好,入学体检时,大夫开始还说,有皮肤病还来上学。当知道他是从猫耳洞里出来参加考试的,质问立即变成敬佩。

  去年我去广西出差时,顺便看望了我哥哥。他已是一位中校团职军官了,我可爱的侄女也上了小学。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似乎使他变得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我对他说,如果当年你复读一年,不去当兵,应该也可以考上大学。当时你的生物、化学特别好,随便学哪个专业。你现在没准是青年企业家了。

  “人生哪有这么多的假设,我天生就是当兵的命,老天让我吃这碗饭就得吃下去。没转业前还得好好当兵。”他很是不屑于我的假设。

  我的弟弟在1991年高中毕业后也去四川当兵,后来读军校,走着和大哥一样的人生路,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的兄弟以及我们那块土地的男儿,为什么,总是和“军人”有着如此深厚的缘分。

  (2003年5月20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尊重每一个人是建设公民社会的基础———从抗击“sars”中北京人被歧视说起

  (起8U点8U中8U文8U网更新时间:2004…3…21 19:55:00  本章字数:1951)

  

  最近朋友给我发了条信息这样说sars:“先治广东有钱的,再治北京有权的”。另一位朋友则对我说,“建国几十年北京人终于尝到被人歧视的味道了。”

  广东人未必都有钱,北京人也未必都有权,大多都是一样的平民百姓。Sars肆虐,广东、北京这两个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确实有某种象征意义,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头羊”(广州是羊城,羊年最先爆发sars,真是太巧合了),一是中国政治权力的枢纽。Sars疫情流行以后,许多地方简直把北京人和广东人看成“洪水猛兽”, 躲避唯恐不及。“五一”节期间,有朋友开车准备去北京附近的农村游玩,在每个村口都被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挡住,我这位陷入“人民战争”之中的哥们只好打道回府。

  北京人或广东人被歧视直接原因是因为两地的sars疫情,但背后隐含的原因却不仅仅如此简单。实际上是国人对北京人长期以来“首都市民”优越感以及广东人“富人”心态的一种反弹与报复。是对政治暴力和金钱暴力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对一般百姓而言,是无意识的。

  专制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君臣文化”、“ 主仆文化”,人和人只有“主仆”关系而没有平等关系,因此极易造成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歧视,职业歧视、身份歧视、地域歧视就是这种糟糕的“主仆文化”的反映。为什么广东、上海、北京发达地区的人歧视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河南人、山西人?为什么城里人歧视进城的民工?就是因为前者有一种优越感。因为做过几朝的都城,北京人优越感更是分外暴涨,有句民谚:“北京人看所有的人都是下级,上海人看所有的人都是乡巴佬,广东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佬”,正是说明三地居民的“文化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基于政治权力、经济实力上的不平等。北京一个出租司机都敢瞧不起外地的县委书记,那是因为首都地位衍生出来的优越感已经浸染到每个胡同里面。

  这样的不平等使中国人尤其是一些北京人容易有这样偏颇的心态,看到外地人,我就瞧不起你,看到比自己牛的外国人,我就巴结奉承你。因此在北京、上海等地,崇洋的人格外多。

  这下北京和广东成为sars的重灾区,外地凭什么不对这两个地方的人“严防死守”?你们过去歧视我,现在轮到我来歧视你。你是有瘟疫的,你是不洁的,而我是健康的,干净的。歧视与被歧视换位,一些国人在“换位”中获得某种快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种种歧视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责怪北京等大都市居民是不公平的。这种歧视的存在实际上是制度在作孽。我们长期用户口、用限制迁徙、用暂住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用权力来分配资源,把首都及大城市建设得豪华大气,上一级政府可以无条件地支配下一级政府和百姓掌握的财富,而下一级政府特别是老百姓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那么就有了“损不足而补有余”现象,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繁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越来越凋敝。那么作为普通人,谁都想往大城市里挤,变成大城市市民后,便萌生出优越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