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美西(音)的《当代中国小说和短篇小说(1949—1974):书目提要》 用途很广。包括更多的书目提要材料的书是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会为 1979 年底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准备的《六十年文艺大事记(1919—1979)》。 陈若曦的“民主墙与地下刊物”则提供了一份1978—1979年间地下文学的细 目。《中国当代作家小传》和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学家的昨天》则是两本有 助于研究的传记辞典。
  两部关于当代文学史的主要的新著,已由几个大学的学者组成的写作组 编纂而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以后部分)和吉林人民出版社分别出 版,书名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两卷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已由北 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林曼叔等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的 内容截止到1956年。在夏志清的《现代中国小说史》中,作者对大陆的一些 主要作家没有表示同情。科林·麦克拉思的《现代中国戏剧》中的后几章, 提供了自1949年以来这一时期的有价值的资料。而一本更早、更详细的研究 成果是赵聪的《中国大陆的戏剧改革》。杰伊·莱德的《电影》一书主要讲 的是1949年以后的电影。朱莉亚·林的《当代中国诗歌》是对大陆诗人的研 究。
  有关评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张钟主编的《当代文学概观》、《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选讲》(1980年整理收集),以及有关毛以后时代的新作家的《文学评论丛刊》第10集(《当代作家评论》专集)。夏志清在《新文学的 传统》中对当代台湾作家提出了个人见解。何欣的 《中国现代小说的趋兆》 也包括了台湾小说。叶维廉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论》和尉天聪主编的《乡土 文学讨论集》则是两本重要的评论论文集。
  历次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已经汇编成评论性的论文集。较早的见西里尔·伯 奇编的《中国共产主义文学》。较近年代的著作包括:沃尔夫冈·库宾和鲁 道夫·G。瓦格纳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批判文集:1978年柏林会议论文 集》;邦尼·麦克杜格尔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俗文学和表演艺术(1949 —1979)》,文章来自1979年在哈佛举行的会议,以及杰弗里·C。金克利编 的《毛以后:中国的文学和社会(1978—1981)》(是1982年在圣约翰大学 举行的会议论文选)。1979年在得克萨斯大学举行的关于台湾小说的会议论 文收集在珍妮特·L。福洛特编的 《台湾的中国小说》中。
  一些论文对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形式也进行了探讨。亚罗斯拉夫·普 鲁赛克的《解放后的中国文学及其民间传统》是对早年使用民间形式创作的 一种有益研究。D。W。福克玛的 《中国的文学教条与苏联的影响》和默尔·戈 德曼的 《共产党中国的持不同文艺见解者》两书都记载了50年代的主要争 论。黄胄的《共产党中国的英雄和坏蛋》分析了主流小说的重要作品,而迈 克尔·戈茨的“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工人形象(1949—1964)”是一篇未发表 的论文。迈克尔·S。杜克的 《繁荣与争论:毛以后时代的中国文学》则分析 了最近的作品。关于作家个人的最出色的研究是梅仪慈的《丁玲的小说》。 理论家姚文元 (“四人帮”成员)则是拉斯·拉格瓦尔德的《作为文学评论 家和理论家的姚文元》的主题。第十二章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1949—1982年)台湾作为1885年后中国的一个省的10年历史,在《剑桥中国史》(第 11卷)中作了评鉴,对精力充沛的、主张现代化的巡抚刘铭传(1885—1891 年)领导下的台湾税制改革和西方化建设项目作了详细介绍。作者K。C。刘教 授和R。J。史密斯教授引用了威廉·M。斯派德尔、郭丁一(音)、伦纳德·H。D。 戈登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关1949年以前的台湾历史的第二手英文资料 是:詹姆斯·W。戴维森的《福摩萨岛》;W。G。戈达德的《福摩萨》;乔治·W。 巴克利的《殖民地的发展与台湾的人口》;以及乔治·H。克尔的《福摩萨》; 薛光前编的《现代台湾》涉及到1949年以前的台湾历史。谢觉民的《台湾— 厄尔巴—福摩萨》(1964年出版),虽然现在过时了,但仍不失为一本出色 的地理学著作。
  日本从1895年以后统治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台湾1945年以来的历史 当然受日本统治时期的影响很深。《剑桥中国史》没有涉及日本殖民主义统 治下的台湾,这可以理解,但也令人遗憾。《剑桥中国史》没有一卷追溯20 世纪初叶中国人在日本帝国范围内的生活经历。虽然近数十年来日本对其帝 国的研究已拓宽了,使用了许多材料,问题也讨论了,但比较而言对这个问 题的研究还不够。中国历史学家应该从中找到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位研究1895—1945年时期台湾的主要学者是拉蒙·迈尔斯,他写了不 少关于台湾作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以及台湾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农业经济的 文章。此后又由他和马克·R。皮蒂编了一本专题论文集《日本殖民帝国(1895 —1945)》,还有14位撰稿人参加编写,皆来源于1979年的一次研讨会。 这本论文集主要讨论如何集中探讨日本的动机、管理、经济动力以及关于朝 鲜和台湾的历史编纂工作,但是若干章节提供了不少资料,并引用了已发表 的关于台湾历史几个特殊方面的材料。请参见陈青直(音)写的第五章(“帝 国的警察和社会控制系统”);陈以德写的第六章(“统一帝国的尝试”); 塞缪尔·何保山(音)写的第九章(“殖民主义与发展:韩国、台湾和广东”); 敏行沟口和有三山本写的第十章(“台湾和朝鲜资本的形成”);以及拉蒙·H。 迈尔斯和山田三郎写的第十一章 (“帝国的农业发展”)。一部开拓性的专 著是帕特里夏·楚鲁米写的《日本在台湾的殖民教育(1895—1945)》。
  收录了636条1945—1979年间出版的有关台湾内容的文献目录,请参见 1980年第3期《台湾近代史研究》杂志。英文出版物请参见J。布鲁斯·雅各 布斯、琼·哈格和安妮·塞奇利合编的《台湾:一本包罗万象的英文出版物 文献目录》,布鲁斯·雅各布斯为其写了引言。
  对 1949年以来台湾发展的研究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研究相比 较,成果要少得多,虽然台湾大部分课题的研究资料更丰富,更容易得到。 欧洲和日本学者很少有人对台湾产生兴趣,这个领域全由美国学者垄断了。 而且,美国学者的成果高度集中在美国对华政策因美国与台湾的关系而造成 的难题上。
  研究台湾的作品题目,除美—台关系外,就是台湾的经济发展。由于经 济建设上的成功,台湾被视为一个样板,为了可能将其经济政策应用到其他 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对其进行研究。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约瑟夫·A。亚格尔写 的一份见识广博的研究报告 《台湾的农业改造:农村建设联合委员会的经验》。1950—1979年间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不准进入中国大陆,他们只得去 台湾作实地考察,并发表了许多著作。70年代台湾的诗歌、小说引起了比较 文学学者越来越多的注意。比较而言,对台湾军事部门及政治演变的基础性 研究,就几乎等于零了。另外一个被忽视的方面是自中华民国失去了在联合 国的席位,并与大多数国家断交后台湾对外关系的情况。
  研究台湾的重要原始资料来源,是台湾当局和省政府各机构发表的数量 众多的出版物。最有用的刊物包括:《中国年鉴》(政府新闻署);《统计 年鉴》 (预算、会计、统计总署);以及《台湾统计资料册》(经济计划与 发展委员会)。台北国民党总部也发表有关国民党的资料。报纸很多,特别 是《中央日报》(国民党党报)、《中国时报》(私营)以及《联合报》。
  《中国时报》与《联合报》在美国有中文版。政治刊物如《时报周刊》、《八 十年代》、《深耕》以及《黄河》等,刊载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当前政 治形势的分析与看法。由于作者不得不回避敏感的问题,如蒋经国的接班人 问题、对北京的政策问题,政治分析发表以后还必须采访台湾消息灵通人士 加以补充。无以数计的经济、文学及其他专题的期刊,皆垂手可得。
  美国对台政策方面的原始资料有《美国对外关系》丛书的中国卷(现已 出到1957年)、 中国白皮书》(1949年,斯坦福大学1968年以上下两卷 重新发表),以及每月一期的美国《国务院公报》。国会不时举行对华政策 听证会,提供了很珍贵的材料,特别是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和众议院对外 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可资使用的回忆录有:哈里·S。杜鲁门的 《面临 决策的一年》 (1955年)、 《考验与希望的岁月》(1956年);迪安·艾 奇逊的《欣逢肇始》(1969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受命变革(1953 —1956)》(1963年)和《缔造和平(1956—1961)》(1965年);小阿瑟·M。 施莱辛格的《一千天》(1965年);西奥多·索伦森的《肯尼迪》(1965 年);以及罗杰·希尔斯曼的《推动一个国家》(1968年)。《纽约时报》 和《华盛顿邮报》是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华盛顿特区国会季刊公司出版的《中国与美国的远东政策(1945—1967)》(1967年)和《中国与美国的外 交政策》(1973年)包括了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的总结,使用非常方便。986986 香港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和《亚洲华尔街杂志》周刊经常刊登有关台湾 的文章。《远东经济评论年鉴》和《亚洲概览》每年1月份和2月份发表的 年度调查文章,皆对台湾上一年的发展情况作一总结。《中国季刊》和《亚 洲研究杂志》有时也刊载关于台湾的文章。
  《人民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台政策和对美国的台湾政策发表看 法的原始资料。最重要的社论和政府的政策声明用英文登在《北京周报》上。 华盛顿特区外国广播信息处出版的《中国动态》则是最重要的英文资料,内 有中国广播内容的译文。中国杂志如《世界知识》、《国际问题研究》等刊 登关于台湾和美国对台政策的文章。北京办的香港报纸,如《大公报》和《文 汇报》亦是如此。
  全面探讨台湾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关系史的书几乎没有几本。最全 面的要属拉尔夫·N。克拉夫的《岛国中国》(1978年)。丘宏达编的《中国 与台湾争端》(1973年)以及《中国与台湾问题》(1979年),包括了台湾 早期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的章节,并汇集了很有价值的文件。以上这三本书 都特别强调了美—台关系。詹姆斯·熊(音)等编的《台湾经验(1950—1980)》
  (1981年)摘录了许多书和文章里的有关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文化价值、教育、社会状况、法律与正义,以及防务政策等问题。乔云万 (音)编 的《台湾的未来?》(1974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台湾,而维克托·H。 李编的《台湾的未来》(1980年),包容了美国华人的一场辩论,对台湾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关系的看法五花八门。
  关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美—台关系书籍,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福 斯特·雷亚·杜勒斯的《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外交政策(1949—1969)》; 罗斯·Y。凯恩的《美国政治中的院外援华集团》;威廉·J。巴恩兹编的《中 国与美国:寻求新的关系》;鲍大可的《对华政策:外汇决定》和《美国武 器出售》;拉尔夫·N。克拉夫、罗伯特·P。奥克斯南和威廉·瓦茨合著的《美 国与中国》;杰罗姆·科恩、爱德华·弗里德曼、哈罗德·欣顿和艾伦·S。 惠廷合著的《台湾与美国的政策》;理查德·穆尔斯廷和莫顿·阿布拉莫维 茨合著的《重新制定对华政策》;前驻中华民国大使卡尔·L。兰金的《在中 国任职》;邹谠的《金门纷争:毛、蒋和杜勒斯》;拉蒙·H。迈尔斯主编的《两个中国》;埃德温·K。斯奈德、A。詹姆斯·格雷戈尔及玛丽亚·张霞(音) 合著的 《与台湾关系法和中华民国的防务》;罗伯特·L。唐恩的《重大的忧 虑》;威廉·金特纳与约翰·F。科帕合著的 《两个中国问题》。J。H。卡利基 的《中美危机的模式》剖析了1954—1955年和1958年在沿海岛屿的对抗。
  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分析,请参见尼尔·H。雅各比的《美国对台湾的援助》; 陈诚的《台湾的土地改革》;沃尔特·盖伦森编的《台湾的经济增长与结构 变化》;约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