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派如G·盖兹达等人则连一条转换规则也不要。究其原因,无非是感到 

转换规则因个别语言而异,无法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是今天语言研究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于计算 

机,词汇研究取得了空前的准确性,语法分析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语义分析 


… Page 10…

则正在试验中。但是即使只是处理视觉和听觉材料,把两种材料彼此配合, 

计算机目前还远不如人脑;至于人生知识和社会知识方面,计算机比之人脑 

自然更相差悬殊。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使机器能象人那样思维,那样控 

制并使用语言。不过到目前为止,语言还只有人类能灵活运用。有人相信, 

语言终将为人类和机器所共有。可是这究竟是快要出现的惊人局面,还是遥 

远的憧憬,今后的一二十年将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楚的回答。 


… Page 11…

              2。改革和革新——当代教育发展的世界性浪潮 



      (1)10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概况 (1987) 



     资料来源:世界教育年鉴1980/90 

     学     校①世界知识年鉴1989/90 

     教育经费②本国货币单位 

      (2)当代教育发展的六大特点及趋势 

     于1985年召开的第39届国际教育大会发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每 

一个国家都涉及到教育改革和革新。面向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接新技 

术革命的挑战,改革和革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浪潮。这次改革和革 

新反映出以下六大特点及趋势。 

     ①大力发展教育被列为国策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教育迅猛发展,这种增长势头在发展中国家尤 

其明显,并将继续保持下去。 

     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办公室教育统计处统计,1960年至1982年,全世 

界人口从30亿增加到45亿,增长50%;同期,全世界正规教育的入学人数 

由4。55亿增加到9。3亿,增长104%;增长数中,发展中国家占86%。与 

1960入学人数相比,发展中国家增长2。43倍,发达国家 (据教科文组织统 

计办公室注,“发达国家”指欧洲各国、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以 

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余皆为“发展中国家”)增长1。31倍。 

     1960~1982年期间,世界初等教育入学人数从3。39亿增加到5。75亿, 

增长70%;儿童入学率从82%上升到94%。同期,发达国家初等教育继续 

实行普及,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小学入学人数只比1960年增长1%;而发 

展中国家增长 108%,使发展中国家小学生人数在世界小学生人数中的比例 

从1960年的63%上升到1982年的78%。 

     1960~1982年期间,中等教育入学人数从8309万增加到2。368亿,增 

长185%,增长速度是初等教育增长速度的2。6%倍。增长较慢的有欧洲及前 

苏联 (119%),大洋洲(106%)和北美洲(35%);而亚洲增长221%, 

非洲增长802%,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增长548%。 

     相对增长最快的是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从1960年1319万增加1982年 

4959万人,增长276%。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世界高等教育入学人 

数的60%,但这一时期,北美洲只增长212%,欧洲及前苏联增长195%, 

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亚洲则增长319%,非洲775%,拉丁美洲及 

加勒比地区948%。 


… Page 12…

     女学生占全世界总入学人数的比例,从1960年的42%上升到1982年44 

%。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女学生的百分比,分别从1960年的43%、41 

%、32%上升到1982年的45%、43%、41%。 

     1960~1982年期间,世界教师人数增长超过学生。整个趋势是,教师与 

学生的比例在缩小:初等教育师生比例平均从1∶30减到1∶28;中等教育 

从1∶20减到1∶18;高等教育从1∶14减到1∶12。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合格 

教师过剩。 

     发展教育被列为国策,国家首脑亲自过问。美国前总统里根授权教育部 

长建立“教育质量委员会”,限期提出美国中小学校教育的调查报告和改革 

建议。1983年4月美国官方提出了震撼全国的“美国教育危机宣言”—《国 

家处在危机之中》。1984年至1985年,公布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 

教育的潜力》的报告,同时,里根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关心教 

育事业,指出国家的力量取决于教育水平高低,并组织全国性会议讨论教育 

问题。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1983年底宣布了重建日本教育的建议,1984年8 

月中曾根建立了教育审议会,作为咨询机构,直属总理府领导。1985年7月, 

中曾根主持召开了“推进教育改革内阁会议”,强调指出:“单靠文部省搞 

教育改革是搞不成的,整个内阁都要行动起来”。前苏共中央继 1984年4 

月公布了《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之后,1986年6月,成立 

了以总书记为首的“学校制度改革委员会”,并公布了规划前苏联80年代以 

后整个国民教育发展蓝图的《中高等专业教育改革基本方针》。由此可见, 

各国将教育列为国策,最高领导人亲自过问教育,反映了国际教育事业的共 

同特点及趋势。它表明,忽视教育将造成重大的失策,发展教育已是一项“国 

家性”的任务。 

     ②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教育先行” 

     世界教育公共开支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越来越多 

的国家逐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教育方面的百分比。 

     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办公室以各会员国对其调查表的答复为基础,按当 

年市场价格所作的统计,全世界 (教科文组织统计注:以“全世界”和“发 

展中国家”名义统计的教育公共开支均未包括中国、民主柬埔寨、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黎巴嫩、蒙古和越南)国民生产总值从 1960年的 

14180。6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110010。5亿美元,增长6。8倍;同期,全 

世界教育公共总开支(据教科文组织统计材料说明,不包括来自私人财源方 

面的资金)从515亿美元增加到6276亿美元,增长11。2倍。教育公共开支 

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3。6%增加到5。7%。这一时期,世界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增长4。2倍,而人均教育开支增长7倍。1981年6276亿美元教 

育公共开支中,5358亿美元属于发达国家,918亿美元属于发展中国家。值 

得注意的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教育方面 

的百分比的趋势:134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共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从1960年的2。3%增长到1981年的4。1%,其中,把国民生产总值中4。5% 

或以上用于教育的国家,已从1970年19个增加到28个;把5。5%或以上用 

于教育的国家从1970年的29个增加到1981年的43个,34个发达国家中把 

国民生产总值5。5%或以上用于教育的国家已从1970年11个增加到1981年 

的19个。 

     按每生占有的教育公民费用算,1981年,发达国家平均每生为2272美 


… Page 13…

元,是1960年的8。6倍;发展中国家为221美元,是1960年的6。9倍。 

    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努力增加教育投资。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日益加速发 

展,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教育不仅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促进科技 

发展的功能,还有建设精神文明的功能,培养干部的功能以及社会智囊功能。 

因而,应将智力投资视为最好的投资。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教育投资已超过 

2000亿美元,在公共资金的支出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军事预算。美国教育经 

费的增长已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日本在1905年到1960年的55年 

中,国民收入增长了9。8倍,而教育投资竟增长22倍。日本学者说:“在我 

们国家里,不是工业和工厂首先发展,然后接着建立技术学校;而是首先建 

立技术学校以培养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发展工业和开办工厂”。据统 

计,美国教育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7。4%,前苏联为8。6%,英国6。4 

%,日本5。4%,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教育经 

费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十倍以上。因此,不少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要 

摆脱穷困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要舍得花本钱进行智力投资,并且把这比喻为 

 “穷国的经济学”。总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增加教育投资,正如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总结的那样:教育在全世界发展的共同特点正倾向于先于经济发 

展。 

     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时,同时进行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规划。世界各国的规 

划工作,多是经济规划与人才规划并重。日本在制定十年“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时,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训规划联在一起考虑,经过精确估 

算,尚缺17万名高级科技人才、44万名高中程度的初级技术人才,340万名 

技术工人,因此把“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目标,将 

开发“头脑资源”视为振兴经济的战略任务。十年中,高中的数目增长19。2 

%,学生数增长30。6%;高等专科学校增长2。16倍,学生数增长13倍;短 

期大学增长71%,学生数增长3。09倍;大学数增长55。9%,学生数增长1。25 

倍。不论是世界各国教育历史的回顾,还是当前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的正确性。 

    ③关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和革新已经成为世界性浪潮,受到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 

     第39届国际教育大会发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涉及教 

育改革和革新。面向本国的经济和发展,迎接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改革 

和革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浪潮,是很多国家面前的重要议题。 

     美国代表在会上散发了一份报告,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中”。报告发表 

后,在美国很快引起强烈反应,50个州纷纷采取措施,增加教育投资,提高 

教育标准,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新的 

教师培训标准等,以提高教育质量。4。5万个以上私人团体、公司参加了“支 

援一个学校”或者“当教育伙伴”的项目,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人员和 

技术援助。 

     1984年8月,日本成立全国教育改革临时咨询委员会,直接对总理负责。 

日本代表团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这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当前日本教育发展也 

面临不少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工业结构的改变,急遽的城 

市化和计算机化,人口中老年比例迅速增长,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众要求 

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教育本身数量有很大发展,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教育 

产生极大影响,如青少年犯罪增加,激烈的高考竞争,正规教育结构和体制 


… Page 14…

单一、呆板。因此,日本朝野人士都把这次教育改革与明治时期和二次大战 

后的两次教育改革相提并论,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以信息为中心的 

社会和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充满 

创造力和活力的国家”。 

     前苏联1983年6月由前苏共中央提出改革苏联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并 

发动全民讨论。据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在 

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报告,全国举行了130万次会议,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2 

亿。文件最后交前苏共中央全会和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讨论通过。文件决定, 

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普及普通中等教育的同时,普及职业教育,并使 

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逐步结合起来,最后合二而一,实现列宁设想 

的建立一种“统一”的,“面向劳动的综合技术学校”;加强职业教育和劳 

动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包括使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掌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