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商-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收购静海建总45%的股权。随后邀集海建总的各方债权人,以极其强势地姿态,抛出重组静海建总的方案,不仅要债权人减免一部分静海建总地一部分债务,还从各债权人手中再度筹集重新启动世纪城项目的巨额资金。一举扭转静海建总的绝境。虽然世纪城项目还没有开发第二次开盘预售,但是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静海建总的股价从历史最低点上扬了五倍。
  受ST星湖重组消息的影响,拥有同一控股股东的静海建总开始大幅上扬。
  与此同时,联合投资进行工商变更,将联合投资完全置于联合持股委员会的控制之下。陈氏家族基金会控制联合投资持股委员会18%的股份,注册地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联合林氏基金会,控制联合投持股委员会51%的股份
  在此之前,联投以换股的形式并购徐建在天星湖将近20%的股权建成为陈氏家族基金之外的联投持股委员会第三大股东;联投同样以换股的形式并购张承禄在静海电气12%的股份,他们与张碧菌。思明等管理层一共持股委员会21%的股份
  郭德全家族也将他们原先在秀水阁、后来整合到四季集团的
  股份与联投的股份进行置换,成为联合持股委员会的一员。星湖业控制的四季集团的股份也借ST星湖重组之机,划归到联投、和黄、东都的名下。
  三家组建新博青龙湖开发集团,将在新博市除硅业之外的基础设施与房地产项目都划归青龙湖开发集团,青龙湖开发集团以陈至立为首,除了新博市之外,还负责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虽然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依旧是东部的一线城市,但是中西部地区的二线、三线城市在国家调控日趋严厉之时,相形之下,却藏着更大的发展机会。
  在世人纷纷猜测联合投资真面目之前,联合投资主动的调整财务层次与结构,将庞然身姿抖擞着显露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家控制ST星湖、四季集团、静海电气、静海建总等四家上市公司的庞大集团,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公告里,人们还可以看到联投名下的其他产业。包括联合证投、联合创投、联合新能源、新博硅业、青龙湖开发集团等实体地资产规模,还包括早在五月初东都、和黄、联投三家联合成立的通海港运集团。
  一直以来在媒体面前躲躲闪闪的联合投资一下子水落石出的站出来,给证券资本市场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地。
  在静海电气、ST星湖、四季集团之中,东都、和黄所握有的股份仅仅列于联投之后。三家联合起来的股份牢牢控制着这三家上市公司。特别在联合证投与联合创投的资本金结构里,东都、和黄与联投一样,都是主要投资人。
  和黄早在零四年,就将注册地由省城变更至静海。
  仅管一时还得不到更详细的资料,但是不妨碍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这三家注册地同为静海市静南区南港镇的企业事实是同为一体的大型实体,他们早在静海市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紧密的财团关系。
  东都旗下拥有橡胶制造、微电子、纸业等大型集团,和黄这些年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在通南修建静通高速、静通复轨铁路缺乏资金引进民营资本之际,和黄都输出大量地资金。此时的和黄拥有静通铁路27%,静通高速31%。静池高速21%的股份,这次三家筹建及海港运集团也是由和黄牵头,供筹措近二十亿的资金从国立海运集团手中收购通南远洋海港这个还在开发中港口的51%的股份
  仅计算联合投资在其控制地四家上市公司地股权市值就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值,只要ST星湖复盘后的价格不跌破前期低位,联合投资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的资产总值就超过一百多亿,这还是在证券资本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从四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关联交易。联投潜在水面下的资产也若隐若现。有些经济媒体与分析人士比较倾向于一个观点,认为一直名不经传的联合投资与他地合作伙伴们(东都、和黄)实际控制着至少六百亿的庞大资产,在这一部分资产中,联投至少直接控制着将近三分之一的资产,在这个财富意味权力的世界里,联投是当之无愧的新贵。
  坠落,深渊似地悬崖仿佛没有尽头,灵魂被漩涡似的异物吞噬着……
  沈在星陡然从噩梦中惊醒,抹了一把脸。一手地汗,发现妻子陆冰倩不在身边,晨光从薄纱窗帘里透进来,沈在星坐在床头,直待惊魂稍定。才披衣下楼。妻子陆冰倩坐在楼下大厅的沙发上,头仰靠在沙发靠背上。闭着眼睛,身上盖着一张报纸。
  由于空调的缘故,室内感觉不到室外的炎热,沈在星在妻子身边坐下来,想跟她说梦的事情,却发现无从说起,或许是内心的恐惧使然。
  “你起来了……”陆冰倩睁开眼睛,这些天来精神上的折磨让她的眼睛有着掩藏不住的疲态。陆冰倩将报纸摊开,递到丈夫沈在星的面前,“证监会通过 ST星湖重组的方案,ST星湖今天复牌,证券报特意划出一个版面来刊发ST星湖的专题,上面有一篇介绍联合投资的文章,比我们收集来的资料还要详尽……”
  沈在星接过报纸,粗粗的看了一遍,说道:“联合投资是ST星湖的最大股东,但是ST星湖的董事长却是由和黄的骆益同来担任,看来这篇文章的推测确实有所依凭……东都、和黄实际与联投是一体的,实力不弱啊!”
  “这样也好,要是对方没有一点威胁,我拿什么说服董事会的成员……”陆冰倩声音低哑,“ST星湖的重组,已经威胁到沈氏地产在省里的地位。我看静海那伙人的野心也
  不小,组建青龙湖开发集团,也是看到中西部二线城市房地产业倔起的时机,跟沈氏地产的西进战略势必会起冲突……”
  “但是T星湖只能算潜在的威胁,还没有直接妨碍沈氏集团的利益,只怕董事会未必同意向ST星湖动手……”
  “为什么不同意?”陆冰倩杏目一睁。一抹寒光闪过,“静海市政府从零三年就对地方楼市进行调控,零三、零四年,静海楼市地增幅远远低于其他东部城市,但是静海市这两年度的经济增长却没有落下。国内都在叫嚣楼市泡沫。你我心里都清楚,只要国内经济维持高速增长,所谓的楼市泡沫就一天不会破灭。相比其他地区所谓的楼市泡沫,静海市的楼市简直就是酝酿泡沫地温床,我想稍有眼光的炒房热钱都会密切关注着静海楼市的动向,就算ST星湖不会成为沈氏地产的威胁,董事会的某些人只怕也不想放过这次狩猎的机会……”
  “你是想推动炒房热钱涌入静海,搅乱静海楼市……”
  “炒房热钱涌入静海,静海楼价飞涨,得益最多的不是当地的那些房地产商吗?”沈乐扶着楼梯下来。他刚刚站在转角口,听到父母刚才的议论,听到这里,忍不住出声,“你到底是狙击联投,还是帮联投?”
  “商战有如国战。击溃联投系这么大的势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地,”陆冰倩耐心的解释道,“联投这些年来,一直躲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却是一个扎根在静海的隐形财阀,根据我们收集来的资料,这个隐形财阀在省里有着极深厚的政治人脉,在静海市地地位更是其他外来财团不能比地。没有奇策,根本不可能动摇联投的根基。联投的根基是什么?这些资料你也看过了,在联投发迹史上,都是谁在背后大力推动?天星湖成立于九九年,而九九年,耿一民启动静海新城建设。耿一民九九年筹备南港投资集团负责南港新城的建设,而天星湖几乎承担南港新城一半的开发任务;和黄零零年推出檀山公寓之时。时任副市长的刘青山适时启动府青河北岸市政扩建工程;星湖零一年收购天润、静安两座烂尾楼启动鹏润家园项目,升任常务副市长的刘青山适时启动碧晴巷改造计划;零三年,刘青山提出两年内彻底解决省城烂尾楼问题,而星湖实业在此之前连续并购九个烂尾楼项目,成为省城烂尾楼解决方案最大的赢家;零四年,静海市政府换届选举,柳叶天意外跳票胜出,原静海市市长张权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天星湖置业选择此时,大举从南港新城项目转移阵地,先揽下中央商贸区的开发权,随后联投入主静海建总,获得世纪城地开发权。赵增出任通南市委书记半年时间,联投收购西伏新能源,组建现在的联合新能源。赵增推动北山风景区的改扩建项目,当时的秀水阁,现在的四季集团静海分部,入主北山宾馆,筹建通南首家五星级酒店、后又成为北山泽鹿国际狩猎基地,在零二年,又扩建北山度假山庄。赵增先后推动静通高速、静通复轨铁路、通南远洋深水港口等大型项目地建设,而和黄先后入股这些大型项目。而在通南远洋深水港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之际,联投、和黄、东都三家组建的静海港口集团拆资二十亿,收购通南远洋深水港51%地股权,明里是建设规模更大的二期工程,但是却缩短一期工程所需的投资周期。这一切的背后都说明什么,联投不是单独的联投,而是密密麻麻的一张网,要击溃联投,首先要将这张网撕烂!”
  “但是……”沈乐从没有接触过商业上的事,想法难免简单一些,他心里却更担心别的事,“他要是揪住春江的事情不放,我们怎么办?”
  “镇定些,”陆冰倩脸色有些难看,“侦讯阶段就要结束,马上就要一审了,相信他们手里没有什么证据。他真要借用春江事件向我们发难,无非是凭借联投的政治资源,利用上层对春江市乃至西疆省施加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打乱他们的步骤。零四年,柳叶天跳票获选市长,是相当敏感的政治事件,之所以没有在静海市引起政治地震,在于那张网十分密实,省里有人替他顶住压力。柳叶天当选静海市长之后,为了获得政治声誉,更为严厉的调控静海楼市,从今天看来,柳叶天貌似坐稳了他的市长之位。但是在国家调控政策日益严厉,一度是楼市调控明星城市的静海市的楼市却出现剧烈的震荡,你认为柳叶天还能不能坐稳他的市长之位?如果静海市的楼市崩坏,引起群愤民怨,会不会有人重提去年柳叶天跳票事件?这便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 
 
 
 
  
第十部 第二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联投财务结构经过这次调整,对于外界,也变得更加透明。林泉耍手段,明里他本人只控制着联投少量的股份,但是联投的总资产,已在公众与媒体的面前浮现出大体的轮廓,证券报等相关媒体甚至明确推判联投控制的资产规模达到六百亿。
  舒经昆坐在沙发上,看着证券报对联合投资的专题报道,摊到舒雅面前:“都是真的,联投真有这么多资产?”
  舒雅撇撇嘴:“差不多吧,现在媒体估算还是很准的。联投的事我也不大问,都是一堆数据,好无聊的。”
  舒经昆指了指舒雅,笑着没说什么,舒雅平时嘴很紧,舒经昆只知道准女婿手里有钱,没想多到这种程度。虽说陈氏家族基金请他代为管理,但是他所能管理的只是家族基金注入的一亿资金,联投挂在陈氏家族基金名下的股权,不关他的事,他也晓得要守自己的本分,不会胡乱的去过问。
  联投之上的财务结构搞得这么复杂,外界都纷纷猜测林氏?;联合基金会到底是什么角色,像舒经昆这些知道林泉创世史的人,都晓得这不过是林泉一贯玩的烟雾弹,舒经昆怔怔的在那里坐了一会儿,抬头又看了看女儿,叹了一口气,说道:“有些事看上去是极好的,但实质又算不上好,你性子这么野,倒不晓得是好是坏。”
  “爸,你说什么啊?”舒昆奇怪父亲的口气。
  “没什么,”舒经昆放下报纸,“林泉是不是有两天没到我家来吃饭了?”
  “这两天他都不在静海,没准今天回来。”
  “快给他打电话。他来吃饭的话,还得提前准备。”
  舒雅白了她爸一眼,不屑的说:“至于吗?没见过岳父这么巴结女婿的。”
  “你怎么说话地,”施素兰打了舒雅一记,“你爸关心你们还有错了?”
  舒经昆眯着眼笑。有这样的女婿,巴结一下又何妨?舒林两家要结成亲家,订婚仪式打算请耿一民主持,舒经昆在局里受到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五十六岁,还是副职,就算顶正也没有多大意思,反而落下以势压人的话柄,林家跟以前的陈家不同,都是爱惜名誉地人。林铭达的做法赢不得别人的赞同。但是风骨却不能不让人佩服。舒经昆没有起心眼将张达赶下去,安心的做他的副局长,这些时间还要将空闲下来的余暇放到陈氏家族基金里。张达再不会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