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4-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4-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孝庄皇太后的义女孔四贞。


载不动许多愁:孝庄皇太后义女孔四贞驻防桂林

    孔四贞的父亲——定南王孔有德在顺治六年(1649)奉命携眷前往广西驻防。孔有德子嗣甚稀,年近半百只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女,一个是9岁的孔廷训,一个是8岁的孔四贞,他们都同父母前往广西。与其说是驻防,毋宁说是同各种抗清势力喋血而战。在当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还被抗清势力所盘踞,既有前明官员拉起的队伍,也有李自成的余部大顺军、张献忠的余部大西军,堪称是硝烟弥漫,战事犹酣。    
    建藩桂林 直至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初,孔有德在攻下严关后直逼桂林。当时的桂林实际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奉命驻守的南明将领在清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如鸟兽散,只有“留守”瞿式耜与特地赶到桂林陪伴瞿式耜的张同敝(明万历初年宰辅张居正之孙)在衙门内赋诗唱和,从容不迫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孔有德对视死如归的瞿式耜、张同敝竭力规劝道:“吾断不杀忠臣,何必求死?甲申闯贼之变,大清国为先帝复仇,且葬祭成礼,固人人所当感激者。今人事如此,天意可知。”但瞿式耜、张同敝宁死不降,甚至设法同南明将领联络,孔有德惟恐有失,遂在十二月中旬把两位南明官员处死。    
    顺治八年(1651)二月,孔有德奉命把藩邸建在桂林,于是前明靖江王府就变成了清定南王府。朱元璋在建国后封侄孙朱友谦为靖江王,驻藩桂林。朱友谦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市中心地区的独秀峰旁营建王府,经过12年的修建,殿阁楼台、亭榭轩堂应有尽有。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起又在王府外面用规整的青石建筑城墙。这样一座豪华而坚固的方圆三里的王府,在明清之际的动荡岁月已经数易其主,几经周折成为了定南王府。    
    在军营中长大的孔廷训、孔四贞兄妹突然有了一个固定的住所,而且是个他们从未见到过的豪华宽绰的王府,确实有说不尽的快感,他们真的认为这里就是他们永远的家。两个天真的少年哪里能体会到父亲心中的惆怅与不安。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不知愁滋味”。    
    疏请回师 孔有德在顺治三年(1646)就同大顺军交过手,大顺军同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联合起来在两湖掀起抗清高潮。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孔有德才利用南明军队内部矛盾接连攻克长沙、衡州、祁阳、宝庆、湘阴、靖州、沅州、辰州等地,收复湖南,甚至乘胜打到桂林城下。终因受阻于炮火,不得不退回。而当他在顺治五年(1648)凯旋回京后,湖南就又被抗清势力占领。    
    坐镇桂林的孔有德由衷感到战局变化莫测,自身承受着巨大压力:湖南依旧是南明军队出没的地区,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等地又一直受到大西军的威胁,桂林随时都可能遭到攻击。他实在不忍心让两个孩子过早地领受两军对垒时所散发出的血雨腥风。为此,他在顺治九年(1652)四月上疏朝廷,请求班师回朝:“臣生长北方,不习南方荒烟瘴气。每解衣自视,刀箭癍痕,宛如刻画,风雨之昔,骨痛痰涌,一昏几绝。臣子年幼,乞圣恩垂鉴。”然而,以顺治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在同南明势力的角逐中就是要依仗这些汉人王爷们,当然不会批准孔有德的班师疏请。    
    保住桂林不仅保住妻子儿女,也保住部将在广西血战的信心。因而孔有德从南北两路布置兵力,一方面派沈永忠以重兵驻防沅州,防止南明军队从湖南杀进广西;另一方面又派手下大将缐国安驻南宁、全节驻柳州、马雄驻梧州,以进为守,对付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


载不动许多愁:孝庄皇太后义女孔四贞城破家亡

    孔廷训、孔四贞兄妹在桂林王府度过了他们一生最美好、最快活的一年半时光。而发生在顺治九年(1652)的悲剧,却永远凝固在孔四贞的记忆中:那一年她11岁,顷刻之间她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女,连惟一的兄长也下落不明。    
    严关失守 正当孔有德的主力从河池向大西军的根据地贵州推进时,李定国却统兵10万北上,接连攻克靖州、武岗、衡州、永州。面对李定国的凌厉攻势,退守宝庆的沈永忠未经接战就撤至湘潭,紧接着宝庆、长沙陷落,致使湖南全省震惊。惊恐的湖北守将急忙布置堵截,然而李定国却调头南下,在攻下祁阳后便转向兵力空虚的广西,扑向桂林的门户严关。    
    严关建在广西兴安县城西部15里处,位于凤凰山与狮子山之间。在两山最狭窄的地方筑有城垣,长13丈,高16丈,厚2469丈;关门居中,内外额头都刻有“古严关”三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关门建有关楼。严关始建于何时,已经找不到记载,但在《广西通志》中明文写到:唐中叶以后,严关已经有重兵把守,关外的山石上还有宋明两代的石刻。宋代范必大曾以严关为题写下流传久远的诗句:“回首瘴岭已无忧,尚有严关限北州。裹饭长歌关外去,车如飞电马如流。”    
    在群山环绕中的严关,地势险要,道路迂回、曲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元军南下广西就在严关遇阻。历经岁月的侵蚀,古严关已经成为断壁残垣,到崇祯十一年(1638),在古严关的废墟上再次修建严关。已经在煤山自缢而亡的崇祯如果地下有知,恐怕也不曾料到严关居然成为南明军队重创清军的战场。    
    孔有德在六月二十六日得知宝庆失守后,便意识到广西局势危急。但他已经来不及把主力撤回,立即令得力将领孙龙——也就是孔四贞未来的公公,抢在李定国的前面奔赴严关。可惜棋差一步错,严关已经被李定国拿下。深知其中利害的孙龙率将士夺关,关未夺下,却被杀得全军覆灭。孔有德竭力要夺回严关,在孙龙败归后,又亲自率领军队扑向严关,两军在严关下再次展开激烈的争夺,李定国的象阵杀得孔有德措手不及,孙龙等人也都阵亡。李定国在击败孔有德后,乘胜追击,奔向桂林。    
    在六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少不更事的孔四贞也感到危机的降临,桂林就要沦为战场。好在她的父亲在向桂林撤退的路上进行了狙击——六月二十八日的夜晚,孔有德在大榕江组织了一次狙击,那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清军的火器因雨水淋湿不能发挥威力,而李定国的大象却风雨无阻,苦战了一夜,清军横尸遍野,孔有德也面部受伤,只有撤回桂林。    
    生离死别 桂林城依山而建,许多地方山比城高,一旦李定国的军队占领了山上的制高点,桂林就很难守住。虽然孔有德对援军的到来还抱有一线希望,但他必须做最坏的准备——万一援军未到桂林就已经陷落,他本人作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国理所当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没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须趁李定国的军队还未包围桂林,把后事安排妥当,否则就真的来不及了。    
    同父母的生离死别就发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败而归的孔有德把两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对两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国的决心,希望两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暂避一时。但两位夫人不肯舍夫而去,最后决定由两个保姆带着孔廷训、孔四贞随同难民一起逃到城外乡间。看着已经换上难民衣服的儿女,孔有德的夫人流着泪对保姆说:“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下场有今日也。”也许是时间来不及了,也许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本来就不可能同儿子一样,在此生离死别的关头,生身的父母竟然没有一句叮嘱孔四贞的话。但她还是泪流满面,为生死难料的父母,也为自己难以预测的未来。    
    逃到城外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两位保姆就各自带着一个孩子去寻找避难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两个保姆带两个孩子在一起的确很扎眼。就这样,孔四贞同兄长也分开了,而且永远地分开了。    
    就在孔四贞和兄长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国兵临桂林城下。躲在难民中的孔四贞目睹了李定国军队的阵势“甲仗耀日,旌旗布野,钲鼓之声震天地,军容之盛,罕与为拟”,还有那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大象——用大象攻城、用大象冲乱敌军的阵势,这的确是李定国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七月初二,李定国开始对包围三层的桂林发起进攻,激战持续了三昼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贞,也能清晰地听到隆隆的枪炮声与象群冲撞城墙所发出的咚咚声,每当听到夹杂在其中的坍塌声,她的心就缩成一团……七月四日,一股浓烟从桂林城里升起,没过多久就冒出冲天的大火,她本能感到:桂林已经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无情的烈火所吞噬……


载不动许多愁:孝庄皇太后义女孔四贞扶柩北上

    顷刻之间孔四贞就从王女变成了孤女,惟一的兄长还不知身在何处。从此时起,她就要强迫自己学会处理一切。她决定继续藏在乡间,等清军收复桂林后打听兄长的下落,收殓父母的遗骸。在过了将近一年的难民生活后,缐国安的军队终于收复了桂林,然而她得到的却是兄长被李定国俘虏的凶信。在缐国安的主持下,孔有德及两位夫人的遗骸均已入殓,事实上已经成为孔门惟一后人的孔四贞承担起孝子的责任,一身缟素的孔四贞扶柩北上。    
    从桂林到北京行程数千里,而且两湖还是抗清军队出没的地区,主持军务的缐国安派了最得力部将、最精锐的部队护送孔四贞扶柩进京。在军营中长大的孔四贞,一下子就被将士们当作孔有德一样尊敬,对一个10多岁的孤女来说,一切都变得太突然,也颇有点匪夷所思。    
    生于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的孔四贞哪里晓得,父亲同部下有着情同手足的关系。早在明万历末年,矿工出身的孔有德就投身行伍,在辽东抵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进攻。大约在明天启初年,已经无法在辽东立足的孔有德,带着弟兄们逃到皮岛(今朝鲜椴岛),投奔在那里抗击后金的大将军毛文龙。    
    崇祯初年,袁崇焕被任命为蓟辽督师,以五年平辽自许的袁督师非常重视皮岛的战略地位,开始对皮岛进行整顿,已经当了多年土皇帝的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孔有德是个讲义气的人,在毛文龙死后不久就带着部下离开皮岛,另谋出路。对这支不愿接受约束的军队,几乎没有人敢收留,最后还是由受天主教影响很深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收留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并授予孔有德登州游击一职。    
    孔四贞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孙元化这个名字,她从父母嘴里知道自己家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孙元化给带来的。平心而论,孔有德对孙元化的感激之情比起对毛文龙有增无减,但一件突发的兵变,却使得孔有德成为置恩公于死地的罪人。    
    崇祯五年(1632)皇太极直逼与锦州互为犄角的大凌河城,并将该城围得水泄不通。孔有德、耿仲明等奉命出关援助被围困的大凌河城的守军。时值寒冬,军饷不能按时拨到,将士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行至新城(山东淄博),一个士兵把当地一家豪门大户的鸡狗杀掉偷吃了。本来这些士兵就没读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一类圣贤之书,更何况他们又是开赴前线,所面临的是九死一生,都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如果这位有钱人能大度一点,就当把几只鸡狗犒劳军队,事情也就了结了。可生在富贵之家的人,怎能体会到饥肠辘辘的滋味,他们甚至强迫孔有德必须处死偷吃鸡狗的士兵。豪门的霸道终于引发激变,士兵把豪门的全家都给杀了。如果当地的地方官员能公正地上报此事,也许还能把已经骚动的士兵给安抚住,遗憾的是地方官员的上报所导致的是对饥寒交迫军士的镇压。尽管孔有德不想造反,但在官军的围剿面前,已经别无选择。    
    最不该受到牵连的就是孙元化,可为此付出生命的恰恰就是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仿造西洋大炮的人。为了能从海上逃走,孔有德、耿仲明攻陷孙元化所在的登州,并掠走孙元化所试制的几百门新式大炮。尽管孔有德释放了孙元化,但孙元化却因失守城池而被明朝政府处死。孔有德以孙元化的死换来自己的生,他带着孙元化的大炮从登州突围,逃到海上,最终投奔了皇太极。孙元化所制造的大炮,就是孔有德在后金立足、发迹的资本。在当时,后金在同明军对垒时最缺的就是火炮,特别是射程远、可以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