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选择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作的又一次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    
    (3)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社会基本结构运行机制的认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有其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我国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基本结构运行机制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    
    (4)深化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一致性的认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出来。江泽民指出,“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4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领会】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指:就人类总体历史而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生产力推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秩序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2)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是指:就具体国家和民族来说,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不是严格按照上述序列依次演进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跨越某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以“跳跃”方式走向先进的社会形态。    
    (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社会更替的统一性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多样性并不是对统一性的否定,具体国家社会形态的“跳跃”必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前提条件。从人类历史总体来看,封建社会的产生不可能晚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的出现必然早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4)现实的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这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即社会根本性质上的统一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即不同国家,由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差别,表现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具体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同是封建社会,中国和西欧不同;同是资本主义社会,日本和美国又有不同。    
    5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领会】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必然趋势,理由是:(1)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前进性的最深刻的根源;(2)社会发展的前进性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了社会前进的基本趋势;(3)社会形态的更替是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它抛弃了陈旧过时的东西,保留了合理有价值的东西,并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否定社会发展前进性的历史循环论和历史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    
    【领会】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    
    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表现为:曾经是进步的社会形态,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丧失了原有的进步性;某一社会形态从某些方面看是前进了,但从另外方面看却是退步了;新的社会形态产生过程中,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新旧势力在斗争中互有胜负的曲折性;新社会形态建立后,出现停滞、以至旧社会形态复辟倒退的曲折性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前进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而不是抽象的、纯粹的;新旧阶级和势力力量对比及其变化;新的阶级和势力犯了错误。    
    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通过曲折性表现出来;复辟和倒退是暂时的,终究改变不了社会发展过程前进性的必然趋势。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1)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生物生理属性等)和意识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中渗透着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但人突破了自身自然属性的某些限制而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人的意识属性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社会决定的。人正是在创造社会劳动中创造了自己,并在社会关系中体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社会本质。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关系和各种具体关系。现实的人总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活动着,都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体现着人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又是最基本的关系,只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全面考察人的社会关系,才能把握人的本质。(2001年理科多选题第18题考查过)    
    (3)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其一,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具体的特殊本质。在阶级社会中,人处于特定的阶级关系之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其二,人的社会性是历史的,即发展着的,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    
    2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领会】人的价值的含义和特点    
    人的价值是指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其基本特点是:(1)创造性。人的价值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人之贵就贵在能够创造价值。(2)自为性。人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和占有价值,是为自己的。物的价值是从属于人的。(3)主体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人自身既是目的又是工具,人作为价值主体是目的,是价值的享用者和占有者;人作为价值客体是工具,是价值的创造者。人只有作为目的,才能推动自己去创造价值;同时,只有把自己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才能实现人的主体价值。目的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    
    就人类整体而言,人既是目的又是实现目的的工具,两者是直接同一的。就人类个体而言,个人虽然既是目的又是工具,但不是直接同一的。因为个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总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往往相互冲突,个人虽然不断创造价值却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人的价值主要是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说明个人的价值,其实质是人和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指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自我价值指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    
    【领会】人的价值的实现    
    (1)人的价值的实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由于所处条件不同,人的价值的实现情况十分复杂。有些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但在许多情况下,因缺乏借以实现的条件而受到限制,以至于泯灭。    
    (2)人的价值的实现又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中首先是价值目标即价值取向的确定对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前提性决定性意义。个人的价值目标只有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以及所具备的现实条件相一致,才有意义,也才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无视社会需要,不顾现实条件,一味“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不仅不能实现价值目标,反而有可能损害他人和社会。    
    【领会】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1)衡量的根据。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据在于人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和主体性价值的辩证统一。其一,人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工具性价值,这是对人的价值进行评价或衡量的基础。人不能创造价值,就表明他不具有主体性价值,没有价值;其二,人在实现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是否实现了主体性的价值,即是否他的工具性价值真的成了实现主体价值的工具,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人只是创造价值而未能实现自身的目的,表明他只是作为工具而存在。    
    (2)衡量的尺度。其一,是自我价值尺度。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也就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程度;其二,是社会价值尺度。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大小。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的尺度。这是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社会才实现的,只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若想占有和享用价值,必先创造价值。从总体上说,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为现实前提的,而个人得到来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总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的。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趋势看,个人向社会奉献得越多,社会就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运用】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现实生活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作为它的两个具体表现形式的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个人和社会、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历史地变化着的,在不同的社会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社会、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倡导和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原则,树立和发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不断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和合理、积极的要求,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只讲自我价值否认社会价值的个人主义特别是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3。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社会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基于人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倡导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作为历史观是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特别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作为价值观,是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关怀人、依靠人、解放人、塑造人和一切为了人。作为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强调坚持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以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根本目的和标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原则,它体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三)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识记】自由的含义    
    一般来说,自由就在于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打破束缚和克服限制。自由是同不自由即受限制和约束相对而言的。自由和解放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包括不断克服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从自然界、社会关系中获得解放和自由,以及同这两方面相联系的从自身中求得解放和自由,即思想解放,把人们从旧思想、旧观念、旧知识结构和旧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自由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领会】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必然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由是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