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建党的骨干力量;第四,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第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第二,有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第三,从属于新的世界革命范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本知识点在2000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10题和2004年单项选择题第7题中考查过相关内容)    
    【识记】(1)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发生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由无产阶级(也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基本点是:第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第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第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革命。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的突出贡献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无产阶级同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问题。    
    (5)1928年夏季举行的中共六大重申1927年以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7)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完整的概括,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纲领;并将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本知识点在2003年单项选择题第8题考查过相关内容)    
    【运用】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才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才能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才能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才能发展现代工业,实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形式上、表象上看,主要是搞军事、搞政治。在革命战争条件下,军事、政治是第一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正如毛泽东在1944年的一次讲话中所分析的:“我们搞政治,搞政府,搞军队,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政府、旧军队。日本帝国主义占了我们的地方,我们还有什么生产力可以发展?这是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因此,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而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学过社会科学的同志都懂得这一条,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政治、军事的力量,是为着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政治、军事的基础,政治、军事是上层建筑。地基是经济,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经济。政治、军事之所以放在第一,是因为如果没有它们,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就没有可能谈其他问题。”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政治、军事同经济的关系,也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的旧政治、旧军事,才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能在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现代工业,实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这样的理念,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1)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毛泽东选集》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第一句话。    
    (2)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与其相联系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领会】(1)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它的目的,绝不是要使封建主义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司法、领海等主权,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收入,等等。反对帝国主义,是指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但是,由于各个阶段形势和主要斗争对象不同,主要反对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也会有所不同。    
    (2)封建主义的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如果不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解放也是不可能的。封建主义的剥削制度,既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又是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剥削制度,使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是指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推翻封建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考生要注意本章第一个大问题中关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同这里所讲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特殊复杂的情况,即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也相应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又称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本知识点在2001年文科单项选择题第7题考查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内容)    
    【识记】(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除了作为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之外,主要包括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且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对于革命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3)小资产阶级一般包括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个体劳动者,诸如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属于劳动者阶级。    
    (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妥协性、不彻底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是由其天生的软弱性所决定的。    
    【领会】(1)近代中国的农民又可区分为贫农(包括雇农)、中农和富农几个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对他们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贫农,连同雇农,约占农村人口的70%,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决,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左右,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之一。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富农经济带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色彩,是农村的资本主义因素,富农一般地可能参加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