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政治理论基本教程-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自己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等措施,充分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五反”运动等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实现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具体情况出发,实现了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知识点2003年辨析题第33题考查过有关社会主义改革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的内容,1999年文科原论述题第33题考查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内容)    
    【识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所说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从1956年开始的。    
    【领会】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与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关联。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相反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运用】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随着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剥削制度被消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于坚持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到1956年,已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设想,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总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    
    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涉及本章的考试内容。今后仍将是命题的重点之一。    
    第一,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多种过渡形式,有关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以及和平赎买、定息、“四马分肥”,等等,有可能出选择题。    
    第二,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点和终点、主要矛盾,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体两翼”,有关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特点及性质,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和高级形式,有关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联等,可能会出分析题。    
    第三,有关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关对农业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深远意义等,一般是分析题的命题范围。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择。)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A临时互助组B常年互助组    
    C初级合作社D高级合作社    
    3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定息B“四马分肥”    
    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    
    4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    
    A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B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    
    3属于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有()    
    A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辩析题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2.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三)分析题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那末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取国家权力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第一,法国纲领的原理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的,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帮助。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使小农懂得他们本来现在就应该明了的好处。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    
    材料2    
    我们的党一掌握了国家权力,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这一剥夺是否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是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时的情况,尤其是取决于土地占有者老爷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务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们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够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    
    材料3    
    在我国,既然国家政权操纵在工人阶级手中,既然全部生产资料又属于这个国家政权,我们要解决的任务的确就只有居民的合作化了。……    
    我们许多作实际工作的人们估计不足的正是这一情况。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操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列宁:《论合作制》    
    材料4    
    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发展农业合作社,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根据农民自愿这一根本的原则。    
    必须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来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5    
    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都是必要的,正确的,是符合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    
    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的物质代价。这就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的生产资料,不是采取没收的政策,而是采取赎买的政策。这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3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什么?材料4中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材料1和材料3的观点?    
    (2)材料2中的“这整个匪帮”指的是什么?恩格斯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指导意义?    
    (3)材料5中“这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实行这个政策的“中国特殊历史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Ⅰ    
    1。A2。C3。D4。C(二)选择题Ⅱ    
    1。ABD2。ABCD3。BD(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者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2.【答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