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道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名道姓-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族的老姓,除皇族爱新觉罗外,还有,关(瓜尔佳)、马(费莫)、富、傅(富察)、那(那拉)、郎(钮祜禄)、赫、何(赫舍里)、索(索绰罗)、佟(佟佳)、赵(伊尔根)、何(赫舍里)、董(董鄂)。
    依汉族人的认识,满族人用的是复姓,辛亥革命后,满族大都改为汉族式的单字姓。改姓的方式,有的是取首字与汉字的谐音,如,瓜尔佳的“瓜”与汉字“关”音近,就改姓关;乌雅的“乌”与“吴”音近,便以吴为姓。有的是直接以首字为姓,舒穆兰改为舒姓,赫舍里改为赫姓。爱新觉罗是皇族,以百家姓的头一个姓“赵”为姓,有一部分爱新觉罗氏以清朝始祖“金”为姓。有些姓改成了不同的汉族姓,如瓜尔佳,多数姓关,也有一些姓了汪、白、石、鲍、金、顾、胡、常。所以从姓氏上很难说清满族人的亲属关系。
    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黑龙江流域民族,取姓与满族基本相同。赫哲族人口少,只有毕、何、吴、尤、齐十几个姓。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姓氏比较复杂。回族的姓与汉族看上去差不多,有李、周、金、刘、陈等。有的姓如马、洪、丁、沙等,回多汉少。有些姓却是回族所独有的,如撤、忽、闪、纳、哈、萨、海、黑等。回族是来自中亚、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与汉族等融合后形成了民族,所以回族姓的来源很有趣,这些姓氏都是有来历的。马姓是回族中最为普遍的姓氏,马姓回族遍布全国。据说,云、贵、川三省回族“二十七族姓马,同姓不同宗”。在全国各地回族聚居区,有的整个村、寨、巷都居住着马姓回族,并且以马姓命名村庄。如马家庄、马家湾、马家寨等等。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现在译作“穆罕默德”,但是历史上曾把“穆罕默德”译为“马合麻”、“马哈漠德”等等。回族多以马为姓,是源自穆罕默德。西北地区是回族马姓集中的地区,当地回族取汉姓也多以马为姓。明代朝廷对回族赐姓也多赐马姓。由于这样几种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回族马姓越来越多。有的回族以祖辈的名字分为数个姓。元代名臣赛典赤·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其后代分别以纳、速、喇、丁为姓,据《元史·纳速拉丁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曾亲自宣布过“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的命令。赛典赤·瞻思丁的后代共有9子13孙,分为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本、苏、黑13姓。有不少回族姓氏是皇帝赐予的,其后代就延用此姓。如李、达、答、张、沐、陕、郑、朱、金等姓都是皇帝赐姓。也有以地名为姓的,如回、杨、锁等姓。汉族等民族融合于回族后使用原有姓氏。如汉族姓周、刘、陈、孔,蒙古姓铁、脱、朵、妥、火。
    回族集中的地区,至今仍流行为婴儿起经名(即回族名)的习俗。婴儿出生后,请教长或阿訇来家给婴儿起宗教名字,择取伊斯兰教先知、圣人、贤哲名字的原来读音,如男性用尔撒、努海、阿里,女性择取法蒂玛、阿伊莎、赫蒂彻。上学时,再起一个汉文名。有些回族在汉文名字前冠以经名,采取汉文姓名和经名联名制,如穆罕默德·阿里·马杰。
    海南省的黎族也是有姓的,但姓与名在一个音节内,辅音是姓,元音是名,如“ei”,“”是姓,“ei”是名。其他民族取名多要求有意义,而黎族取名却最忌有意义,可是没有意义的音节只有200多个,也就是说黎族人的名只能有200多个。黎族人在父母去世后,要改名,父亲去世了,改为“工把”意为找父亲,母亲去世了,改为“色开”意为孤儿。现在黎族这些习惯渐渐很淡了。
    广东凤坪的蓝姓畲族,从6世纪到13世纪生前的字辈为“友、元、奕、世、德、如、真、金”,死后则以“千、万、大、小、百”五个字辈称呼。死后另立字辈,这是畲族字辈与汉族字辈的不同之处。如蓝氏一世祖叫蓝千七郎,二世祖为蓝万五郎,三世祖蓝大二十三郎,四世祖蓝小大郎,五世祖蓝百一郎。到六世祖又循环到千字上,如蓝友权,死后称为蓝千六郎。从第九代起,去世后改以谥号,如九世祖蓝世亭,谥纯谨蓝公;十世祖蓝德桥,谥性善蓝公。这套姓名制度,显然是认同了汉族文化的变异字辈谱。
    蒙古、藏、傣、高山、裕固、门巴、布朗、拉祜、普米等民族,只有名没有姓。
    蒙古人没有姓,但有把父亲名写在自己名前的习惯,不知情的人以为这就是姓。蒙古人取名时比较慎重,往往请长辈和喇嘛给孩子命名。人名大多数是表示幸福、吉祥、长寿、健康的祝词。巴特意思是结实、坚强,巴彦意思是富裕,贺喜格意为幸福、吉祥,乌勒吉意为长寿、吉祥,德勒格尔就是丰富、茂盛,巴特尔、铁木尔就是勇士,那仁就是太阳,乌云就是智慧,巴德玛就是莲花,那仁花就是向日葵。由于适合命名的词有限,蒙古人中重名的人很多,于是常在名前加上“大”、“小”、职业、地名加以区别。
    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受到从西藏来的喇嘛教的影响,许多人名与藏族差不多。
    藏族原来也没有真正的姓,但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多数有房名,实际就是部族的称号或领地地名。古藏语称姓氏“锐”、“日”。“锐”意为骨血,“日”意为族系,是家族系统的称号。藏族祖先有四姓氏、六姓氏、十八姓氏等不同说法。这些氏族与其他部落融合后,派生出许多姓氏。这些姓氏仅仅表明家族关系与社会地位。阿沛·阿旺晋美的“阿沛”就是房名。汉族文化的影响,有些藏族地区,藏汉名混合使用,即在藏名前加上汉姓,如李尼玛、杨邓珠、张达娃等。
    藏族人名多是请寺院的喇嘛从佛经中选择表示吉祥或祝福的词作名,如,旦增意为圣教主宰者,多吉意为金刚,卓玛意为圣母。有的活佛把自己名中部分音节加在孩子名中,如活佛叫旦增曲杰,他为孩子取名时就叫孩子旦增多吉。许多藏族人名是出生的日曜(星期),星期日生的叫尼玛,星期一生的叫达娃,星期二是米玛,星期三是拉巴,星期四是普布,星期五是巴桑,星期六是边巴。
    有的藏族名用父名中的两个音节与母名中的音节合成自己的名,父亲叫多吉次旦,母亲叫格桑卓嘎,孩子可以叫次旦卓嘎。
    藏族同名者极多,为了区别常常在名前加上地名或职业。为了表示尊重,在称名时,后面常加上“拉”。
    傣族本无姓,明朝皇帝赐其贵族以“刀”为姓,后代西双版纳的土司多在名前加上“刀”、“召”,有些加上“多”、“方”,但是傣族平民还是不用姓的。
    傣族男子一生中多次改变名字,孩子初生必须请佛寺的大佛爷取乳名,乳名依性别、地位、排行而定。平民男子首字多用“岩”,女子多用“玉”,贵族男子首字多用“召”、“召孟”,女子用“喃”、“孟”。这些字后面是排行字,老大用“应”,老二用“次”,老三用“约”,老四用“当母”,老五用“爬”。叫岩次的人,一定是男子,而且是平民,排行是老二;叫召约的人,一定是贵族男子,排行第三。
    云南还有一些民族与傣族姓名相近,但又有区别。崩龙族采用汉姓,以排行为名,称李老大、何老三。傈僳族也以排行为名,长子称“大”,次子称“聂”,三子称“沙”,女孩称“妹”。生活在高黎贡山的独龙族,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其取名也很简单,他们把居住地名置于名前,排行放在其后,就组成了人名,孟起、孟不拉、孟敦,“孟”是村寨名,“起”是老大,“不拉”是老二,“敦”是老三。
    像傣族、独龙族这样的名,只是表示身份的称呼,并不算严格的名。

第三部分
1。少数民族姓名百花园

    联名制又称连名制,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采用的姓名制度,联名制就是在本名之外附加上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世代相联,表示血缘的用名方式。联名制比姓更能直接显示出血缘,但不能追溯久远,采用联名制的民族多数不用姓,或使用姓很晚。
    怒、哈尼、佤、景颇、珞巴、基诺和部分苗、瑶,历史上的白、蒙古、纳西等民族,在本名前加父名。如,云南碧江的怒族一家几代人名是:茂英充、充罗并、罗并者、者茂特、茂特朋,他们依次是五代人。彝族的父子联名制,如,阿普居木、居木登伦、登伦乌乌、乌乌庚兹、庚兹庚研、庚研阿益、阿益阿曲、阿曲里布。再举哈尼族的例子:初未与、未与则、则学吾、吾里源、源马登,他们也是五代人。
    历史上的大理国是以白族为主的政权,白族国王是有姓的但也采用联名制,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这是三代父子国王。
    基诺族取名一般都采用父子联名制,但是孩子有病,久治不愈,可以中断父子连名另外取名。若是幼儿,就与巫师连名,据说巫师的名字可以震慑恶鬼。但与巫师连名并非连巫师本人的名字,而是连巫师的通称——“白腊胞”。具体的连法也与通常的不同,它连的是白腊胞的前两个字——“白腊”。孩子出生前有兄、姐夭折,便中断连名,用“婆”作为孩子名字的开头读音,如“婆白”、“婆舍”等。认为“婆”命硬,用了它孩子就能长命。
    新疆的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俄罗斯等民族,高山族、部分苗族,采用本名在前,父名在后的联名制。
    新疆的联名制民族,除俄罗斯族外,与西亚、中亚、北非的阿拉伯、伊朗等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民族一样,不使用姓。维吾尔族的买买提·吐尔迪,“买买提”是本名,“吐尔迪”是父名。塔吉克的艾沙·肉孜,“艾沙”是本名,“肉孜”是父名。高山族的摩那·罗达奥,“摩那”是本名,“罗达奥”是父名。摩那·罗达奥的长子应该叫大太·奥摩那,次子叫拔沙·奥摩那,意思分别是:这人是罗达奥的孙子,摩那的大儿子;罗达奥的孙子,摩那的二儿子。
    哈萨克和贵州台江的苗族,采用本名、父名、祖父名三节联名制。哈萨克族的阿不拉·努拉利·卓勒齐,依次为本名、父名、祖父名,但有时祖父名可以省去。台江苗族人也休斗,“也”是本名,“休”是父名,“斗”是祖父名。在庄重场合,连曾祖父的名也要加上。如晨室九讲,“晨”是本名,“室”是父名,“九”是祖父名,“讲”是曾祖父名。
    云南的布朗族、拉祜族,还存在母子联名制。布朗语“依”是表示女性的词,如果母亲叫依南庄,子女名中必须加上母亲名中的“南”。有时还加上外婆的名。布朗人称这种联名叫“迈种”,翻译过来是:跟着妈妈叫。拉祜族只有长子、长女与母亲联名,其他子女则没有这个权利。
    怒族采用的是外甥与舅舅联名,名叫充付标的,“充”是舅舅名,“付标”才是本人名。云南碧江县怒族男子一生中要命名三次:男孩一出生,祖父、父亲或伯父给他取的名字为“正名”,这是终身使用的名。十四五岁后,由同伴或情人取“青年名”,只在男女同辈间称呼。结婚时再由父亲命名,将父亲名字的最末一字或最末二字冠于自己名之前,例如本人名“砍杜”,其父名为“偶凡寿”,组合后的名为“寿砍杜”。怒族男子结婚并连父名之后,便可以享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同时也承担起承递世系的任务。
    母子联名、甥舅联名,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遗迹。
    少数民族的人名多取自自然,如维吾尔族妇女名多为花名。“阿娜尔古丽”是石榴花,“塔吉古丽”是鸡冠花,“齐曼古丽”是红莓花,“热依罕古丽”是罗勒花,“提拉古丽”是金钱花,“耐力古丽”是馒头花。
    少数民族的姓名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使用姓名也不尽相同。比如,苗族分布于云、贵、湘、桂、川、琼各省区,越南、老挝、美国也有苗族,各地使用姓名的差异是很大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是历史上一直进行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各民族使用姓名的习惯日趋一致,许多少数民族采用了汉族的姓名方式,许多少数民族同时有汉名与本民族名。日本人有姓不过一百年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日本人有姓不过一百年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这事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可是在日本就确实有过这样的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