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风-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在书房中又谈了一会儿,王静辉就起身告辞了,他还要准备一下明天面圣地时候怎么来对付免役法方面的难题,而王韶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反正王静辉把王韶带到这里来就是让他和赵顼搞好关系的,所以在王静辉的劝说和赵顼的挽留下,王韶就暂时留在颍王府邸和赵顼继续讨论西北军情。而他自己则赶回驸马府去了。
  当王静辉回到驸马府的时候,天色都有些黑了,蜀国公主还没有回来,听驸马府的下人说,蜀国公主每天都要进宫去配太后和皇后,回来的都很晚。有时候就干脆住在宫中不回来了。王静辉知道历史上蜀国公主深受皇室宠爱,就是嫁给王诜后,由于王诜有老母需要照料,而皇室给她地赏赐也是接连不断,在病重的时候连高太后和神宗赵顼都要跑到王诜的家中来看望蜀国公主,可见蜀国公主在皇室成员中的地位。
  王静辉阻止了下人入宫通报,蜀国公主自从嫁给他后就很少入宫了,以前在汴都当驸马的时候到还好说些,但出任楚州军州事后,这样让她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便少了许多,让王静辉心中颇为自责。想到自己还有一年多地任期,王静辉觉得卸任后就回到汴都来做个闲职,躲在幕后给老丈人赵曙当个参谋,顺便来保障英宗赵曙的身体健康。毕竟王安石已经到汴都登场了,不管今后的历史怎么发展,他对王安石还是非常有戒心的,就是为了王安石,他也不可能在跑到地方上去担任地方官了,否则司马光他们绝对还要重演历史。
  王静辉并没有走进书房而是走向厨房,此时天色已经黑下来了,驸马府的仆役们也开始准备晚饭。老丈人赵曙器重他,赏赐给他的驸马府也是够大,但王静辉向来不讲究享受,仆役完全都是蜀国公主陪嫁过来的,但也只有三四十人,现在他在外地担任地方官,驸马府里面留守的人就更少了,在汴都这样权贵云集的都市中算是少的了。
  王静辉来到厨房让在这里的三个厨师感到手足无措,他朝厨师们打了个招呼,说道:「各位师傅,这一年也让你们辛苦了,往日都是你们来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今天我回来就给你做顿饭!」
  三个厨师哪里见过这个架势,不过王静辉从来对所有的仆役都很宽待,驸马府所发放的薪水也不是走朝廷官内钱,而是由驸马来支付,十分优厚,虽然王静辉曾经对他们说过,如果谁要想脱籍回乡,他不会阻栏甚至还会赠钱百贯,但驸马府的仆役一年多都没有一个离开。
  王静辉见厨师还是对自己有些拘束,干脆就放下他们,挽起袖子在一旁准备起材料了。驸马府现在仆役虽然有一半还在楚州没有回来,但还是剩下了十几个人留守在这里,要是做炒菜的话也是比较麻烦,他干脆告诉那些厨师今天晚上大家一起吃火锅。
  这个时代火锅可还没有大行其道,但王静辉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都是选择这个廉价又有气氛的方式来庆祝,现在他手里的辣椒已经存下不少了,足够他「挥霍」几次了,自然想到的是做火锅和仆役一起吃。
  在王静辉的劝说下,所有的仆役都聚集在大厅当中围成两座,他也和仆人们坐在一起开始吃火锅,但在这之前他还是幽默了一把:「王福,把大门锁好,放出狗来,不然让御史台的人来了,明天准要参老爷我一个帷簿不修的罪名,那可就不好了!」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所有的人终于放开了一起学着驸马的样子涮羊肉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退让
 
  蜀国公主还是知道了王静辉今天已经到汴都开封的消息,这是颍王赵顼进宫面圣的时候给她传的信。知道王静辉回来后,她便向曹太后和高皇后请辞,匆匆赶回家,这个时候驸马府早就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王静辉正坐在书房中写奏章呢。
  蜀国公主一向温柔贤惠,因为王静辉在这个时空中无父无母,所以她的全部精力和贤惠都用在了王静辉身上,把他的生活安排的妥妥贴贴,这是一个贤内助。王静辉见蜀国公主走进书房,便好奇的问道:「娘子,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要在宫中陪伴太后和皇后吗?」
  蜀国公主走到他的身旁说道:「夫君来了怎么也不让人到宫中告诉我一声,晚饭吃过了吗?太后和皇后那边一群人正在下跳棋,还嫌多出一个我呢?!」
  听了蜀国公主的话后,王静辉心中也是好笑不已:他常常设计出一些小游戏,交给徐氏来生产,这些小东西平时往颍王府邸送,而蜀国公主在汴都的话便由她直接带进宫中。那些整天闲的无聊的后宫上至曹太后,下至宫娥太监都被一网打尽,整天盘算着蜀国公主下次进宫能够带些什么新奇玩意儿来见识见识。徐氏知道自己制作的东西是往宫里面送的,所以不惜工本制作的极为精制,每次都是五六套的往里面送,但僧多粥少架不住人多,宗室子弟或是地位显赫的妃子便可以向蜀国公主索要,但大多数人还是使用比较简陋的替代品地。徐氏当然发现了这里面地市场。从宫中流传出去这些游戏的玩法很快便风靡了汴都上流社会地那些女眷和孩子们。底层市场徐氏是不屑去占领的,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一套彩色玻璃跳棋、象棋几乎是所有的官宦人家必备之物,这东西可没有王静辉「限产保价」之说,价格虽然比玻璃器具低地很多,只有三四贯但架不住量大。简直就是个小金矿。
  王静辉说道:「我在外任地方官,也让你跟着受苦了,趁着回京的机会多陪陪父母也是好的,等我的任期一到,返回汴都的时候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我倒是吃过了,你呢?如果还没有吃饱,我做几道新鲜的菜给你品尝一下?」
  蜀国公主笑着说道:「这段时间在宫中太后和皇后都很疼我,生怕我吃少了,哪里还会饿?你在写些什么?」
  王静辉说道:「这次回汴都面圣,我想圣上一方面会对我前段时间和王韶写的那份奏章有关系。还有便是免役法在京畿路和楚州试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吧,现在我写的这份奏章便是想如何来解决这件事的。」
  蜀国公主拿起王静辉还没有写完地奏章仔细看了看,她在汴都已经有段日子了,当然知道免役法在京畿路试行情况远不如在楚州那里好,随着吕公著的隐退,现在已经有些官员已经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丈夫,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不过好在御史中丞司马光大人对驸马联系比较多,知之甚深,再加上楚州那里的效果完全和京畿路不同,所以尽力为驸马延誉。
  王静辉看到蜀国公主的秀眉微微皱起,笑着说道:「娘子不用为此事而烦心,无论什么事情遭到别人的反对那是肯定的。谁也不是神仙,哪能够担保自己就是一定正确呢?不过事有轻重缓急,该退就退,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真正地能够变成百姓称颂的良法!」
  王静辉这道奏章中主要是主动承认错误,因为自己是免役法的发起人,虽然在自己的地头上做的红红火火,京畿路发生的事情与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他还是必须站出来承担他自己地责任,这总比被那些好事的御史给揪出来要好的多。他虽然不喜欢政治,但身处这个环境下政治却选择了他,对于王静辉来说,必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万万不能走王安石那条老路,退让一步又不会让自己掉块肉,避避锋芒又如何?
  蜀国公主刚才皱眉头是因为她觉得王静辉太受委屈了,明明是个好办法,但在京畿路搞砸了,却是自己来顶缸。奏章还没有写完,蜀国公主还以为王静辉心灰意冷不想继续实行免役法了,但刚才夫君的一席话才让她才明白过来这不过是暂且退让罢了。
  虽然知道蜀国公主生于帝王家,要想完全忽略这些微妙的政治因素是不可能的,但王静辉不愿意让蜀国公主碰这些事情,免得她烦心忧虑,他要保护自己的妻子永远快乐和一尘不染,所以便从蜀国公主的手中拿回奏章,安慰的说道:「娘子,不要想这些烦心事了,这些东西我都已经做好的安排,以后你会看到的。不过咱们两人好久没有下棋了,今晚对弈一局如何?」
  蜀国公主自然明白驸马的心意,心中也感到一阵温暖,便从书架上取下棋具在旁边的一张矮几上摆开,在这还略显寒意的初春夜色中,驸马府的书房中传出一阵阵悦耳的笑声……
  第二天垂拱殿当中,文武百官按照等级划分都排列站好,英宗赵曙端坐在御案之上,殿中躬身站着的便是刚刚回到汴都开封的王静辉。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是中国最开明的时期,虽然宫殿规模上没有王静辉在北京故宫看到的太和殿等建筑那么庄严宏大,但站在这里的官员在说话的时候是不用下跪的,只用躬身礼,他距离皇帝也不过五六米远,在福宁殿议事的时候距离会更近,他的心中不无恶意的想到当年包拯用唾沫给仁宗洗脸的场景,心中就感到好笑。这里的一切让他感到了一种自由的空气,虽然还要遵从一些礼制,但要比王静辉想象中那种森严要宽松多了。不知道以前那个时空中电视里地清宫戏大臣跪在地下不敢抬头地情节是真是假。但王静辉知道。宋朝以后的大臣已经再也出不了用唾沫给皇帝洗脸地大臣了。
  现在讨论的便是关于免役法试行的问题,王静辉在大殿中用坚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叙说着免役法在楚州试行地情况。并且还带来了楚州免役法有关的账册和楚州上下各地官员的一些说明材料,来证明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
  账本和材料由太监接过送到英宗赵曙的案头,赵曙也只是象征性的翻看了几页,刚才王静辉的发言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免役法在楚州不仅没有扰民。而且处理了一千多厢军,每年财政收入增加一万贯。相比京畿路的成绩来说,免役钱倒是收地不少,每年有十三万贯之多,处理的厢军也就是不到两千,最麻烦的便是在民间激起了民怨,都说免役法不好。两地都实行同样的法令,但效果却是截然不同,连吕公著的开封府都给辞了,赵曙和殿上的众位大臣也都感到莫衷一是。
  英宗赵曙说道:「驸马。你怎么看免役法在京畿路和楚州试行中出现的不同呢?」
  对于英宗赵曙的问题,王静辉以为老丈人不会就这样在百官面前提出来,而是放在福宁殿这样地小圈子里面来讨论,比较更合适些,这样就算自己指出了问题的焦点也不会折了吕公著的面子。就是这样,王静辉在准备好的奏章中也没有明确的指出其中的吏治问题,毕竟他身在楚州,在职权范围上也轮不到他说话。若是单单一个驸马身份倒是可以说说,否则就会被御史弹劾成「越权」地罪名。
  王静辉只能将袖子中早就准备好的奏章收起来,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圣上,这是在下的罪责!」
  王静辉的话让殿中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因为但从条例上来说,以公心来推论。这免役法确实是良法,要不然也不会在楚州试行过程中这么顺利而且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京畿路把事情办砸了,那也是吕公著无能,落得请辞的下场也是应得。
  英宗赵曙好奇的问道:「爱卿又有和错?楚州试行免役法不是成绩斐然吗?」
  王静辉说道:「免役法只是臣综合仁宗朝期间两浙转运使李复圭和越州通判张诜的做法来提出的,也算不得独创,但毕竟是臣总结后献上的,免役法在京畿路试行出现问题,臣之责任难逃!臣也曾想过,看似利民之法,不见得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和给百姓带来实惠!」
  英宗赵曙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爱卿为朕想出免役法乃是为国分忧,至于在京畿路试行中出现问题也非爱卿之错,这点朕还是清楚的!不过爱卿刚才所说的『利民之法为何不能利民』是为何故?」
  王静辉答道:「臣只是总结出了一个总的纲领,但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特殊情况,具体地区必须具体分析才能够实行,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必然会导致免役法在京畿路试行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楚州来说,免役法是在臣考察过楚州的实际情况后结合前人的经验才做出来的,但如果放在京畿路恐怕就不合适了。京畿路云集天下财富,尤其汴都其居住人家的生活水平和其他州县明显不同,如果还是按照楚州住户等级划分的标准,那自然会多出许多富户。实际上在汴都开封居民生活水平很高,但消费也不菲,居住的人家就是每个月所得八十贯钱,其生活水平也不过相当于楚州那里月收入五六十贯的样子,两者之间如果生搬硬套,自然会在户籍等级上发生比较大的差别,使得百姓困苦不堪,从而生怨来抵制免役法的推行,这也就不稀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