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物主义理论和关于国家的学说,批判了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和知识分子 

  所热衷的“教育救国”论,在批判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以前,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不朽》和《实 

  验主义》两篇文章,宣传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改良思想。1919年7月,胡适配 

  合杜威在华演讲再次发表文章,推行以教育为手段的社会改良论,反对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他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指责 

                                                                                 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针对 

  胡适的这些观点,李大钊明确指出,企图以教育去点滴改革是达不到目的的, 

  必须经过工人阶级的联合行动,依靠阶级斗争才能改变经济基础,改造社会。 

  这场“问题”与“主义”的论争,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解释教育和政治经济关系的典范。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他反对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宣传 

  实在论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张东荪发表了许多文章,极力推崇罗素的理论。 

  他说:“中国第一宜讲教育,使无知识的有知识,使有知识的更进一层。第 

                                                                    ① 

  二是开发实业救济物质生活。至于社会主义不妨迟迟。”针对这种情况,陈 

  独秀发表 《独秀致罗素先生底信》,指出发展教育与工业是非常重要的,这 

  不必讨论,但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发达的教育与工业,却带来了社会上的 

  贪鄙欺诈刻薄以及战争,中国应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与工业,不能再走欧 

  美的错路。当时,毛泽东、蔡和森等也有类似的论述,批判以教育为工具的 

  改良主义道路,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站在工人阶级与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提出改革中国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劳苦大众争取教育权的斗争。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社会 

  政治经济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的虚伪性,主张教育上人人机会 

  均等,劳动者应有受教育的机会。在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上,他们主 

  张知识阶级应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鼓励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去,走与工农相 

  结合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 

  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已经萌芽,从此中国文化教育战线的斗争开始由旧 

  民主主义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阶段转变。 

       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最早开始于1912年,当时蔡元 

  培等在北京成立“留法俭学会”并设立了预备学校,四川、上海也建立了类 

  似的机构。他们希望“兴苦学之风”,“留学泰西”,“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① 

  以“造成新社会,新国民。”1915年,法国政府从中国招募大量民工。6 

  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成立“勤工俭学会”,提出“勤于工作,俭 

                                              ② 

  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知识为宗旨。”他们采用半工半读的办法,使工人能 



① 《中国现代史史料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140 页。 

① 见《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1921 年。 

① 《北京留法俭学会简史》,见《新青年》第二卷第二期,1917 年。 

② 《留法勤工俭学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11 页。 


… Page 67…

  够以工助学。1916年3月,巴黎成立了“华法教育会”,该会后来成为负责 

  大批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总机关。十月革命胜利和“五四”运动爆发后,越 

  来越多的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据统计,1918年3月到 

  1920年底参加赴法留学的青年达1600余人。 

       赴法勤工俭学的成员中,以中学生为最多,此外还有小学生、师范生、 

  大专学校学生、教师、工人等,他们在法国就读的学校有30多所,所入的工 

  厂达六七十处。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有不少积极组织并参加了留法勤工俭 

  学运动,李大钊、毛泽东、吴玉章等都是这一运动的组织者,周恩来、邓小 

  平、陈毅、聂荣臻、邓颖超等都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1921年,周恩来、 

  赵世炎、王若飞等发起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旅欧学生和工人中积 

  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批中国青年,远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到西方最“民主”的 

  资本主义国家法兰西共和国,进入资产阶级学校,深入法国工人之中,过着 

  一种“勤工”与“俭学”相结合的生活。他们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 

  工不忘学,学不误工,工学并进。他们在同法国工人的共同劳动中,学到了 

  技艺,同时也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他们认识到,中国不仅要摆脱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而且要和整个剥削制度决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经济极度困难,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 

  学生也陷入了欲工不得、欲学不能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华法教育会不仅 

  不支持他们,而且用种种办法限制他们,1921年1月还宣布与勤工俭学学生 

  脱离经济关系。在这种背景下,1921年2月28日爆发了勤工俭学学生向巴 

  黎公使馆要求向北京政府转达他们争取“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斗争, 

  这就是“二八运动”。同年6月和8月,又开展了两次拒款斗争,抗议中国 

  政府秘密向法国政府借款。9月以后,掀起了要求将里昂中国大学和中比大 

  学改办工学院,解决勤工俭学学生求学问题的斗争。这三次大的斗争都在中 

  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的联合迫害下失败,大批学生被强行遣送回国。至此,留 

  法勤工俭学运动告一段落。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这以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者。 

        (2)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 

       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关于教育运动的决议案》。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讨论 

  通过了《关于教育运动的决议案》,具体规定了青年团在教育工作中的任务。 

  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在青年无产阶级中组织俱乐部、学校、讲演会,发展他 

  们的知识和觉悟;政治教育方面,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学校教育方面,要 

  改革学校制度,使一般贫苦青年得到初步的科学教育,并建立普遍的义务教 

  育,让学生参加校务管理,取消一切不平等待遇。决议案提出了当前要开展 

  的六种教育运动。它们是:“青年工人和农人特殊的教育运动”;“普遍的 

  义务教育和免除学费的运动”;“男女教育平等运动”;“学生参加校务运 

  动,打破这种官僚式、或牢狱式的学校制度”;“非基督教学生在基督教学 

                                                                    ① 

  校内的平等待遇运动”;“统一国语和推行注音字母的运动”。 



① 《先驱》第八号,1922 年5 月15 日。 


… Page 68…

       ②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教育纲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 

  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且提 

  出了目前奋斗的七项具体目标。有关教育的规定,内容有:“废除一切束缚 

  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 

                                                                 ② 

   “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保护女工和童工”。 

       ③新三民主义教育政策。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 

  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发表了大会宣言。这个 

  宣言成为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关于教育方面,宣言规定:“于法律上、经 

  济上、教育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历行教育普及, 

  以全面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整理学制系统,增高教育经费,并保障其独立”; 

                                             ③ 

   “施行军队中之农业教育及职业教育” 等。 

       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教育已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学校和工农教育运动 

       ①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 

  主义,培养革命干部,开展工农运动,先后开办了少数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 

  主要有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平民女学等。 

       湖南自修大学是毛泽东于1921年8月在湖南长沙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让 

  党团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团结社会进步青年。学校的主持人是何 

  叔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教学方式以自学和讨论 

  为主。学生24名。自修大学还附设了补习学校,补习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大 

  多是自修大学的学生。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也 

  是中国无产阶级举办的第一所革命大学。它的办学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都与传统的旧大学有本质的区别。自修大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革命干部 

  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湖南地区许多党团干部如毛泽东、杨开慧、夏明翰等 

  都是这所大学的学生。由于学校的革命活动,1923年11月被湖南军阀赵恒 

  惕强行封闭。接着,党又创办了湘江学校,继续培养革命干部。 

       平民女学是中国共产党人于1921年10月在上海创办的,目的是培养妇 

  女革命干部。课程有《共产主义ABC》、《反杜林论》等。 

       ②工农教育运动。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 

  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并派许多党员深入工矿开展工人教育。这 

  以后,北京、上海、武汉、湖南、广东等地都办起了工人补习学校。比较著 

  名的有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等。工人教育运动的发 

  展,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兴起的先声。 

       与此同时,农民教育运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广东海丰是农民运动最早 

  开展的地区,1922年组织了海丰农民总会,设教育部主办农民教育,教农民 

  记数、写信、办农会,很受农民欢迎。其它地区如湖南、湖北、江西、福建 

  等地,农民教育运动也发展起来。 



②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 



394 页。 

③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现代史资料先编》(2),第14 页。 


… Page 69…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议通 

  过了《工人教育决议案》。决议提出,工人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唤醒工人的阶级觉悟,二是训练工人的斗争能力。与此同时,各省也召开农 

  民代表大会,如广东、湖南都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对农民教育作了 

  许多具体规定。从这以后,工农教育在全国各地更为广泛,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