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远征军-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美军。滇缅路上,满载着军用物资的汽车,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 

                         六、制定反攻缅甸计划 
                                       
    日军侵占缅甸全境及滇缅边境的一部分,中印公路也被切断。为了尽快 
打通中印公路,1942 年 5 月 25 日,史迪威就初步制定了收复缅甸的具体计 
划,其中要求美国政府派 1 至 3 个师参加作战,他认为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 
定性的重要意义,美国不向这一地区派军队是错误的。6 月,史迪威到重庆, 
多次面见蒋介石,汇报在印度训练 10 万中国军队和在云南装备训练 12 个中 
国军与收复缅甸的计划。 
    1942 年 7 月 18 日,史迪威送给蒋介石一份备忘录,正式提出“反攻缅 
甸计划”,其要点是:英军 3 个师、美军 1 个师、中国队 2 个师由印度阿萨 
姆渡亲敦江入缅,向瑞波、曼德勒出击;中国 12 个师由滇西出击腊戍后与由 
印入缅的中、美英联军会师,挥师南下仰光;陆上部队开始进攻后,英国海 
军进攻安达曼群岛并在仰光登陆。 
    蒋介石接此备忘录后批交参谋总长何应钦及军令部核议,不久,军令部 
提出“中、美、英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大纲指出反攻缅甸的理由有 4 
个:其一,收复缅甸可以建立反攻日本的基地,使盟国今后作战更加容易。 
其二,可以巩固印度,彻底击破轴心国(德、意、日)会师远东的企图。其 
三,打通中印公路,使美国援华物资大量输入及完成中国总反攻的准备。其 
四,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之不能再开辟新的战场。因此,为了反攻缅甸, 
中国陆军以 15 至 20 个精锐师,准备以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攻击日军, 
英美陆军以 5 至 7 个师的兵力及一部降落伞部队,与中国驻印军联合,准备 
以主力由印度陆地正面、一部由仰光登陆攻击日军;英美联合海军以主力舰 
3 至 4 艘、航空母舰 6 至 8 艘为基干,再加潜水艇,控制孟加拉湾,掩护陆 
军在仰光登陆,英美还要准备空军等措施。 
    7 月 29 日,史迪威进一步提出“太平洋前线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在云 
南完成 30 个师的装备训练后,于 1942 年 11 月 15 日至次年 4 月间发动进攻, 
由英军 3 个师、美军 1 个师、中国军队 2 个师从印度的曼尼坡出发,分别经 
过卡里瓦、达木、霍马林进攻曼德勒;同时由滇西出动 12 个师进攻腊戍、八 
莫,与由印入缅的中、美、英联军会师曼德勒。然后成扇形展开南取缅甸南 
部,当英军空降及两栖部队夺取仰光后,再集结以上各军向东夺取泰国和越 
南,到达沿海;与此同时,滇越边境的 9 个师进占河内,尔后再夺取香港、 
广州、海南岛;另由美军分两路向新几内亚、帝汶、新不列颠岛以及西南太 
平洋其他岛屿进攻,阻断日军的增援,摧毁台湾、菲律宾的日本海空军基地。 
8 月 4 日,史迪威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前往印度,考察印度的兰姆伽中 
国驻印军训练中心并与英方代表韦维尔商讨进攻缅甸计划。 
    10 目 15 日,史迪威在印度与韦维尔进行了 3 天的会谈,韦维尔最初坚 
持旨在保印、而不愿打通中印公路的方针,英军只愿向阿哈布进攻,后又同 
意进攻缅北。 
    11 月 3 日,史迪威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与英方商谈的结果,决定把反攻 
的计划暂定为 1943 年 3 月 1 日前后。英军 1 个师、印缅军 6 个师,其中 3 
个师自英帕尔经卡里瓦渡亲敦江夺取杰沙、瑞渡一线,另 1 个师占领阿哈布 
后东进,留下 3 个师作为机动;中国方面派出若干个师,自滇西进击腊戍, 
夺取八莫和曼德勒,以一部兵力占领旁克吐、南曲依,并在 2 月 25 日前完成 
出击准备;中国驻印军以列多为基地,经胡康河谷到孟拱、密支那与英军会 

师杰沙。 
    11 月 10 日,蒋介石令军令部次长林蔚、刘斐及第一厅厅长张秉均同史 
迪威就反攻缅甸计划进行谈话,主要内容是对泰、越、马、缅方面日军陆海 
空力量的估计,以及中、美、英联军反攻的目标,双方一致同意对泰、越取 
守势,对缅甸取攻势。 
    11 月 28 日,国民政府军令部颁发了“部署联合英、美反攻缅甸作战计 
划”的训令,训令决定在滇西方面以 3 个军及 1 个师沿滇缅公路及其以北地 
区攻夺腾冲、龙陵后,以一部分兵力向密支那、八莫,主力向畹町、腊戍方 
向攻击前进;以 1 个军沿滇缅铁路便道协同主力向腊戍方向攻击前进;以 1 
个军沿车里、佛海大道及双江、猛脑道协同主力向雷列姆、景东前进,威胁 
日军的侧背。 
    1943 年 1 月 14 日至 23 日,英、美首脑丘吉尔、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举 
行会谈。这次会谈是在德国元帅隆美尔统率德军在非洲大败、盟军在突尼斯 
登陆在即、攻夺西西里势在必行、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对德军 
的反攻取得重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转折点的基础上召开的。由于 
战胜德、意已大有希望,英、美双方遂将在东亚对日军作战列入议事日程, 
反攻缅甸是对日作战的主题,会议形成了收复全缅甸的“安纳吉姆”作战计 
划。会后,美国空军总司令安诺德上将、英国迪尔元帅、美国空军补给司令 
朔莫维尔中将奉命飞往重庆,向蒋介石通报“安纳吉姆”计划,2 月 6 日, 
蒋介石批准了这个计划。 
    2 月 9 日,宋子文、何应钦、安诺德、史迪威、朔莫维尔、韦维尔、迪 
尔等在加尔各答集会,商讨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决定由 
中国驻印军经胡康河谷夺取孟拱、密支那、八莫;中国滇西 11 个师强渡怒江, 
分取龙陵、腾冲后攻夺腊戍、八莫、密支那,与驻印军会师;英军 3 个师攻 
缅北,主力攻若开,并在仰光登陆,然后会师曼德勒。后来因英军主力在若 
开惨败,使“安纳吉姆”计划不能顺利实行。 
    5 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会谈,讨论欧亚战略问题,韦维尔、 
史迪威、陈纳德、宋子文参加,会议继续讨论“安纳吉姆”实施计划,中国 
代表坚持实行以收复全缅甸为目标的“安纳吉姆”计划,英国则主张采用“绕 
过缅甸,进攻苏门答腊,最终收复新加坡”的长炮计划,遭到了马歇尔、史 
迪威等人的反对,在罗斯福的建议下,缩小了“安纳吉姆”计划的作战目标 
和范围,大大削减了英军在反攻缅甸战役中应承担的义务,使反攻缅甸的作 
战任务主要由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承担,英军只担任助攻。作战目标主要是 
收复缅北和打通由列多经胡康河谷、密支那、八莫连接滇缅路的中印公路。 
    8 月,美英首脑在魁北克举行会议,再次商讨收复缅甸的作战计划,经 
过协商决定:于 1944 年 2 月为反攻缅甸日期,以夺取密支那、兰里岛等地为 
目标。会后成立了东南亚盟军统帅部,由蒙巴顿和史迪威担任正、副统帅。 
    10 月 2 日,蒙巴顿等人到重庆向蒋介石通报会议决议案。19 日,蒋介石、 
何应钦、商震、蒙巴顿、史迪威等人在黄山开会决定:1944 年 1 月 15 日开 
始反攻。 

                       七、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 
                                      
     当盟军积极准备收复缅甸之际,日军也不断地向缅甸增兵,以加强缅甸 
的防务,并寻机进攻印度,摧毁中印空运基地和反攻缅甸的作战基地。 
     1943 年 3 月 27 日,日军设立缅甸方面军,由河边正三任司令官,接着 
将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五十四师团、第四十九师团、 
第五十三师团和独立第二十四旅团相继调到缅甸,使缅甸的日军猛增到约 11 
个师团近 30 万人。日军在缅甸的部署为: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中将率第 
十五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及“印度国民第一师”位于曼德勒 
西北地区,实行对印度英帕尔的进攻;第二十八军司令官樱井省三率第二师 
团、第五十四师团、第五十五师团,位于缅甸西南及沿海地区,实行对阿恰 
布的进攻;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村率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第五 
十三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独立第二十四旅团。其中第十八师团部署在密支 
那、孟拱、孟关地区,专门对抗中国驻印军,第五十六师团部署在滇西怒江 
西岸,专门对抗中国远征军,其它师团、旅团分别担任阻击中国驻印军于缅 
北,阻击中国远征军于滇西的持久作战任务。 
     就在中、美、英首脑机关制定反攻计划的同时,中国驻印军就为打通中 
印公路作出了诸多的尝试。 
     1942 年冬,新编第三十八师曾派遣一个先头团配属一个炮兵营进入列 
多,并以 1 个加强连的兵力深入缅甸。不久,日军开始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以 1 个营的兵力包围了这个连达 40 天之久,双方经过几次交战,日军伤亡惨 
重,知难而退。这个先遣连为以后的部队反攻取得了进行丛林战斗的一些经 
验。 
     当时在原始森林中作战是一种特殊的战斗,看不到人烟,在茫茫林海中 
前进,全靠每人一把砍刀开路。树高林密见不到太阳,就要靠特别的指北针 
修正方向,一天也走不了几里路。日军的防御阵地,都设在要路两侧的密林 
中,形状为圆圈形,里面挖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还在大树上用沙包筑成一 
些小碉堡。面对日军的这种阵地,驻印军只有先用各种大炮进行全方位的轰 
击,把日军阵地的森林炸得枝叶尽秃,只剩下一根根枯焦的木桩后,日军的 
阵地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在炮击的同时,步兵挖掘沟壕前进,围绕日军阵地 
构筑包围工事,然后用迫击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机枪、手榴弹一齐向 
日军阵地射击,这样,才能彻底消灭日军。 
     新编第三十八师陆续进入野人山区的第一一四团和第一一二团,掩护 
中、美工兵修筑中印公路。1943 年 10 月,驻野人山的第一一二团,由防守 
转为进攻。根据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为了在缅北前线建立空军补给基地, 
第一一二团从塔家普出发,向新平洋推进,掩护工兵部队修建飞机场,作为 
反攻基地。为了确保新平洋基地的安全,部队必须向东南推进到大龙河和更 
的温江的右岸一线,建立沿河据点。 
     第一一二团进驻新平洋后,只留下一个连担任警戒,团主力向临干萨坎 
以东以南的于旁、加滚、卡道和大龙河与塔卡内河的交汇点前进。当部队进 
入于旁附近 600 米的高地时,发现高地前面有一块东西长 600 多米、宽约 100 
多米的林空,部队停了下来,并派出尖兵连搜索前进,当尖兵连越过林空进 
入森林之后,进入了日军的一个加强排的埋伏圈,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 1 个小时的战斗,日军全部被歼灭,而尖兵连除有几个重伤兵幸存下来 

外,也全部牺牲。 
    日军的主阵地在于旁林空以北森林中的东西两侧,约有 2 个连的兵力, 
他们的炮兵阵地摆在大龙河的南岸。于旁位于大龙河的右岸,是孟拱到新平 
洋的必经渡口,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一天傍晚,日军 1 个营的兵力,突然包围了于旁后面的驻印军阵地。这 
是第一一二团指挥所,但只有一个特务排的兵力担任警戒。在日军的猛烈攻 
击下,于旁高地阵地被突破,第一一二团的李克己营的第二连、迫击炮连的 
1 个排被困在长约 200 米、宽约 10O 米的范围内,粮食、弹药、饮水都成了 
问题,官兵们就想方设法就地找水,战斗中千方百计地节约弹药,打退了日 
军一次次的进攻,坚守阵地 50 多天,为部队的反攻赢得了时间。 
    12 月,孙立人率第一一四团增援于旁,第一一四团彭克立营第三连担任 
占领于旁高地的攻击任务,在空军的支援下,飞机连续几次向日军阵地投弹 
后,各种火力的炮火集中轰击高地的日军阵地,日军的火力点和掩体被驻印 
军的炮火摧毁,经过 4 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高地的日军被歼灭。第一一二 
团李克己营第二连,奉命攻击日军最后的主阵地,他们也采用集中火力摧毁 
日军火力点的办法,歼灭了主阵地之敌,取得于旁大捷。 
    1944 年 1 月,新平洋飞机场修好了,中印公路通车至新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