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菜根谭的智慧-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由于受不了你的刻薄而离去;交友不可太轻率随便,如果这样,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你,来到你的身边。
  孔子说:一个人办事聪明,行为合乎礼教,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交,也可亲如兄弟;如果办事不聪明,行为不合礼教,与别人住在对门,别人也不愿和他来往。《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司马牛的哥哥桓为人很坏,在宋国谋反,宋景公要他的另一个哥哥向巢却率兵去讨伐,但向巢却带着军队和桓一起叛乱,最终两人都失败逃亡在外。司马牛是不赞成他两个哥哥的行为的,这时在宋国也呆不下去了,拿出封地和圭玉买了一条命,四处流亡。有一次,很感伤地说:“别人都有好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听到了这句话,劝导他:“我听老师说过: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一个人做事为人,严肃认真,不出差错,与人相交恭谨有礼,这样,天下之大,到处都不缺朋友,何必为没有好兄弟而伤心呢?”这实际上是说,在恭敬礼义这些共同原则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和谐相处,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可以说目的全在这一点上。他们就是要在共同的人生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天下一体,人皆兄弟。

//


敬畏君子 敬畏百姓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的人。
  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抱有敬畏的态度,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有敬畏的态度,因为敬畏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主的人,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桓公仰而视天,不得其意。管仲说:“我所说的天,并非苍天。君主,应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就能安宁;百姓辅佐,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国君而国家不亡,那是没有的事。”齐王派使者到赵国去聘问威后,威后未及打开书信,便问使者:“今年收成好吗?你们的百姓好吗?齐王也还好吗?”使者很不高兴,不解地问道:“我奉命出使赵国聘问威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如何,而先问年成与百姓,这岂不是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摆在后面了吗?”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丢开根本而去问细微末节的呢?
  荀子说,马惊车了,坐在车内的人就不安稳;百姓惊惧政事,君主在职位上就不安稳。所以,做君主的就不能不爱民如子。

//


怨尤自消 精神自奋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拂逆:不顺心不如意。
  怨尤:把事业的失败归咎于命运和别人。
  怠荒:精神萎靡不振,懒惰放纵。
  当事业稍不如意处于逆境时,就应该想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怨天尤人的情绪就会自然消失;当事业顺心很如意而精神出现松懈时,要想想比自己更强的人,那你的精神就自然会振奋起来。
  事业上没有向上之心难以成功,修养德性,不多与他人的长处相比,则难以完美自身。一次,子夏问孔子:“颜回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仁德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端木赐的口才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仲由的勇敢比我强。”又问:“子张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颛孙叔的矜庄比我强。”子夏便离开座席而问道:“那么这四个人为什么来做您的学生呢?”孔子说:“别激动,坐下来我告诉你,颜回虽然仁德却不懂得通权达变,子贡虽有辩才却不知收敛锋芒,仲由虽然勇敢却不懂得畏怯,子张虽矜庄却不懂得随和。以他们四人的优点来和我交换,我也不会答应的。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的原因啊!”孔子这种不以师长自居的精神,正是为人师表的风范。

//


人多弊端 一一警惕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生嗔:生气。嗔,发怒。
  鲜终:鲜,少的意思。鲜终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不要乘着高兴的时候对人随便许下诺言,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随便乱发脾气,不要乘着一时称心如意不加检点惹事生非,不要因为疲劳时疏懒而有始无终不把事情做完。
  人有许多毛病往往是不自觉的,特别是高兴和酒后的时候,这些毛病更容易显露出来,关键是当别人点破时能否立即醒悟并予以纠正。
  《列子?说符》中记叙了一则故事:
  晋文公想同别国国君会见,共同攻打卫国。公子锄仰天大笑,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邻居一人送他妻子到娘家去,路上看见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便跟她搭讪。但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妻子,也有向她招手的人。我就笑这个。”文公明白这话的用意,于是停止进兵,率领军队回来,还没到国都,就有攻击他北方土地的人了。

//


吉人安详 恶人杀机



  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吉人:心地善良的人。
  作用安详:言行从容不迫。
  梦寐神魂:指睡梦中的神情。
  声音笑语:言谈说笑。
  浑是杀机:言谈间流露出害人的迹象,杀机是指令人感到有杀人的恐惧感。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论言行举止总是镇定安详,即使在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祥和之气;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狠毒,甚至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杀气。
  孔子说:要做个仁者,就要具备以下五种品德:恭敬、宽厚、诚信、敏捷、慈惠。恭敬不易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诚信才会被人重用,敏捷工作效率才高,慈惠才真正可以领导人。
  这五个方面,第一是恭,也就是人要有人的仪表风度,它的反面是嬉和亵。一个人,衣服整洁,该看的看,该说的说,与人打交道、办事情,严肃认真,对人有礼貌,不苟且,不嬉狎,这样别人就不会来调戏欺辱你。相反,歪帽趿鞋,赤膊袒胸,说话高一句、低一句,漫不经心,随便动手动脚,任意取笑戏弄人,常常会自取其辱,被人瞧不起。孔子说:恭近礼。在现代生活中,人的日常生活随便多了,但“恭”仍是人必须的品德。我们会朋友、谈生意、出门办事,甚至上趟街,都要打扮一下,照照镜子,这是自己起码的面子,也是对人起码的尊重。讲面子而尊重人,就是恭。

//


省事为适 无能全真



  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如无能之全真。
  钓水:临水垂钓。
  柄:权力。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
  喜事:好事。
  全真:使心灵不受损。真,灵魂。
  静坐水边垂钓本来是一件高雅的活动,然而在这活动中却手握对鱼的生杀权力;对坐桌前下棋本来是一种正当高雅的娱乐,但是在这娱乐中却存在争强好胜的战争心理。可见好事就不如无事那样悠闲自在,多才就不如无才那样能保全纯真本性。
  “无为”是老庄思想中的重要命题,它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既深且远。庄子在《人间世》中假托南伯子綦的一番对树的感慨,阐明了:“喜事不如省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全真”的道理。他说: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带游乐。看见地面长着一棵出奇的大树,上千辆驾着四马的大车,荫蔽在大树树阴下歇息。子綦说:“这是什么呢?这树一定有特异的材质啊!”仰头观看大树的树枝,弯弯扭扭的树枝并不可以用来做栋梁;低头观看大树的主干,树心直到表皮旋转着裂口并不可以用来做棺椁;用舌舔一舔树叶,口舌溃烂受伤;用鼻闻一闻气味,使人像喝多了酒,三天三夜还醒不来。子綦说:“这果真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木,以至长到这么高大。唉,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就像这不成材的树木呢!”

//


梦中之梦 身外之身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梦中之梦:比喻人生就是一场大梦,一切吉凶祸福更是梦中之梦。
  澄潭之月影:虚幻之月,由此可悟出一切事物皆虚幻。
  身外之身:肉身以外涅槃之身,此指人的品德、灵性。
  夜深人静,听到远远传来嘹亮的钟声,可以惊醒人们虚妄中的梦幻;从清澈的潭水中观看明亮的月夜倒影,可以发现我们肉身以外的品德、灵性。
  普化和尚在街头向俗人化缘,乞讨一件僧衣。奇怪的是有人给他僧衣时,他却拒不接受。于是临济和尚命院主买了一口棺材。普化回庙时,临济告诉他:“我为你做好了一件僧衣。”普化扛起棺材就走,到街头喊叫道:“临济为老衲做好了僧衣,老衲即在城东死。”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跟着他到城东。普化说:“今天我不死,明天我到南门去死。”这样的在街头持续叫喊了两三天,谁也不相信普化的话了。第四天,没有一个人出来尾随他了,于是他一个人独往城外,自己进入棺中,委托过路的人钉死了钉子。这件事马上就传遍了全城,人们争着赶往城外,并开棺验看。只见棺中普化的全身业已脱去,棺中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闻空中有清脆的银铃声,正渐渐远去。

//


传心之诀 见道之文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传心:指心灵的领会。
  花英:英当动词用,是开放的意思。花英指百花开放。
  见道:佛家语,初生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智,照见真谛者,即见道。
  天机:本指天道机密而言,此指人的灵性智慧。
  胸次玲珑:胸次是胸怀,玲珑本指玉的声音,此处作光明磊落解。
  鸟的语言和虫的鸣声我们虽然听不懂,但都是表达它们之间感情的方式;花的艳丽和草的青葱我们固然都能看到,但其中还蕴藏着大自然的奥妙文章。所以我们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使灵智清明透澈,必须使胸怀光明磊落,这样跟事物接触时,才能达到豁然领悟的地步。
  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读书的人,世间一切都是书:山水是书,鱼虫是书,花月也是书。一般人只会读有字之书,却看不见世上这些无字之书;一般人只听见琴弦之声,却听不见天地弥漫着无弦之声。唐代大画家韩干,天宝年间被召入宫中充任供奉。当时朝中有位画师叫陈闳,以善画马知名,于是,唐明皇命韩干师从陈闳学画马。一天,唐明皇见到韩干所画之马,觉得骏逸飘洒,四蹄生风,与老师陈闳画风不同,十分诧异,问其原因。韩干奏道:“我自然有老师,陛下马厩里的马,都是我的老师。”原来,韩干重视写生,常久驻马厩观察马的习性动静,所以他画的马达到了高妙传神的境界。唐代还有一书法家,名叫张旭,擅长草书,大凡喜怒、哀乐、穷窘、忧愁、怨恨、思慕、娱乐、酣醉、无聊等不平之情,必在草书中抒发出来。他静观世间万物,默察人间万象,凡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雷电、天地万物的变故,凡能唤起高兴、惊异之情的,都一一寄寓在书法之中。所以,张旭的草书,变化万千,如鬼斧神工,不着痕迹。他以此终其一生而名垂后世。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敞开心灵,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人就会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风云变幻,神出鬼没,充满喧哗与骚动。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文守和尚自幼聪颖,遍览诸家及古今公案,十九岁时就自称天下没有他的教师。一次,他听说一代名师泽庵和尚在南宗寺,就忙赶去求他印证。他对泽庵说:“我已经参透了从古至今的诸家公案。”泽庵听后哈哈大笑:“什么狗屁公案。我这里没有那种佛法。把一些没有用的葛藤、过时的公案摆出来,搬弄是非;把无聊的公案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