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针灸资生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33-针灸资生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关二穴。在阳陵泉上二寸。犊鼻外陷中。针五分。不可灸。千云、关阳。(一云关 
中渎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灸五壮。针五分。留七呼。 
环跳二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五十壮。针一寸。留十呼。忌同。 
明下云、在砚子骨宛宛中。灸三壮。甲乙云、五壮。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陷中。疗冷痹脚胫麻。腿膝酸痛 
。腰重起坐难。(明下) 
予冬月当风市处多冷痹。急擦热手温之。略止。日或两三痹。偶谬刺以温针。遂愈。信 
乎能 
。将其本不全耶。 

针灸资生经第一
足太阴脾经左右二十二穴
属性:r足太阴脾经左右二十二穴pf…f33。bmpr 
隐白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宛宛中。针三分。今附。妇人月事 
过时不止。 
刺立愈。明云、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大都二穴。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注、本节内侧白肉际。 
太白二穴。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云、足大指内侧。 
公孙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灸三壮。针四分。 
商丘二穴。金也。在内踝下微前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明云。内踝上八寸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昔 
宋太 
子善医术。出苑。逢一妊妇。太子诊曰∶女。令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针之。泻三阴交 
。 
补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言。故妊娠不可刺。千云、内踝上八寸骨下。(又云∶内踝 
上三寸。) 
漏谷二穴。亦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三分。明下云、灸三壮。 
地机二穴。亦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三壮。针三分。明 
云、膝内侧转骨下陷中。伸足取之。 
阴陵泉二穴。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针五分。当曲膝取之。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灸三壮。针五分。千云、白肉际二寸半。注云 
、一作三寸。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在阴股内。一云、上起筋间。灸三壮。 

针灸资生经第一
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
属性:r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pf…f34。bmpr 
厉兑二穴。金也。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内庭二穴。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陷谷二穴。木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 
壮。 
冲阳二穴。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针五分。灸三壮。素注、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刺 
三分。千云、跗上五寸骨间。去陷谷三寸。(一云二寸。) 
解溪二穴。火也。在冲阳后寸半腕上陷中。(明下云。在系鞋处。)针五分。灸三壮。 
素注、在冲阳后二寸半。 
新校正云、刺疟注作三寸半。二注不同。当从甲乙经作寸半。 
丰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下云、七壮。 
下廉二穴。一名下巨虚。在上廉下三寸。当举足取穴。针八分。灸三壮。明云、上廉 
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蹲地坐取之。针六分。得气即泻。甲乙云、针三分。灸三壮。主 
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灸亦良。日七七壮。素注、足阳明 
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针三分。 
手阳明亦有下廉。此乃足下廉也。 
条口二穴。在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针五分。明云、在上廉下一寸。针八分。灸三壮 
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在三里下三寸。当举足取之。灸三壮。针三分。甄权云、治脏 
气不 
中。针八分。得气即泻。灸大良。日七壮。下云、三壮。素注、在三里下三寸。又云、在膝 
手阳明亦有上廉。此乃足上廉也。 
三里二穴。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一云∶ 骨外大筋内。)当举足取之。秦 
承祖 
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 
。所以三里下气也。(明同。)灸三壮。针五分。明云、针腹背每须去三里穴。针八分。留 
十呼。泻七吸。日灸七壮。止百壮。素注、刺一寸。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两筋肉分间(指云 
按之太冲脉不动。) 
手有三里。此亦曰三里。盖足三里也。铜人云、在膝下三寸。明堂素问注皆同。人多不 
能求 
也。予按明堂有膝眼四穴。盖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也。又按铜人等经有犊鼻穴。盖在膝膑下 
侠罅大筋中也。又按铜人有膝关二穴。盖在犊鼻下二寸陷中也。而新校正素问注巨虚下廉 
云三里在犊鼻下三寸。则是犊鼻之下三寸。方是三里。不可便从膝头下去三寸为三里穴也。 
若如今人之取穴。恐失之太高矣。(千云∶灸至五百壮。少亦一二百壮。) 
犊鼻二穴。在膝膑下 侠解(明堂作罅。)大筋中。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膝膑肿溃者 
。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先以洗熨。即微刺之愈。明云、针三分。灸三 
按素问刺禁云、刺膝膑出液为跛。犊鼻在膝膑下 。用针者不可轻也。 
梁丘二穴。在膝上二寸。(明云三寸。)两筋间。灸三壮。针二分。明云、五分。 
明堂作三寸。铜人千金皆作二寸。千金注谓或云三寸。姑两存之。 
阴市二穴。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针三分。不可灸。明下云 
三壮。千注二十卷云、在膝上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又云。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 
铜人云。不可灸。明堂乃云灸三壮。岂以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耶。 
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针五分。不可灸。明 
云、妇人八部诸病。通针三分。 
髀关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针六分。明云、灸三壮。 
膝眼四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主膝冷疼不已。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 
有人膝肿甚。人为灸此穴。遂致不救。盖犯其所禁也。) 
铜人无此四穴。明堂有之。故附入于此。 

针灸资生经第一
足少阴肾经左右二十穴
属性:r足少阴肾经左右二十穴pf…f35。bmpr 
涌泉二穴。木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壮。针五分。无令出 
淳于意云、汉北齐王阿母患足下热、喘满。谓曰∶热厥也。当刺足心。立愈。明云、灸不 
及针。若灸、废人行动。 
下云、在脚心底宛中白肉际。灸三壮,素注、刺三分。千注肝脏卷云、在脚心大指下大 
筋。 
(史记济北王阿母足热而懑。淳于意曰。热厥也。刺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已。病得 
之饮酒大醉。) 
然谷二穴。火也。一名龙渊。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不宜见血。 
素注、刺三分。 
刺此多见血。令人立饥饮食。千注妇人方云、在内踝前直下一寸。 
太溪二穴。土也。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大钟二穴。在足跟后冲中。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 
水泉二穴。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灸五壮。针四分。 
照海二穴。阴跷脉所生。在内踝下。针三分。灸七壮。(千云∶在内踝下四分。)明 
上云、 
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宛中。针三分。灸三壮。下云、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中。灸三壮。 
千云、内踝下容爪甲。 
明堂上下经有阴跷穴。而铜人无之。惟有照海穴。亦在内踝下。与阴跷同。而未知其故 
。予 
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跷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跷所生。则与铜人照海穴合矣。则是阴跷 
即照海也。故附阴跷于照海之末。 
复溜二穴。金也。一名昌阳。一名伏白。在内踝上二寸动脉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 
五壮。明云、七壮。 
交信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前筋骨间 。灸三壮。针四分。留五呼。 
下云、内踝上二寸。后廉筋骨陷中。素气穴论、踝上横二穴。注云、内踝上者、交信穴也。 
按素问气府论阴跷穴注云、谓交信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 。 
窃意 
阴跷即交信也。至气穴论阴阳跷穴注乃云、阴跷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跷所生。则是阴 
跷乃照海。非交信矣。故明堂下经既有交信穴在内踝上。又出阴跷穴在内踝下。上下不同。 
盖二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自异。学人毋信其一注。而不考其又有一注也。 
筑宾二穴。在内踝上 分中。灸五壮。针三分。明云、在内踝上。灸三壮。 
阴谷二穴。水也。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取之。灸三壮。针四 
分。留七呼。 

针灸资生经第一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三十六穴
属性:r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三十六穴pf…f36。bmpr 
至阴二穴。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二分。灸三壮。 
通谷二穴。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灸三壮。针二分。 
束骨二穴。木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针三分。灸七壮。明云、五壮 
。素注、三壮。 
申脉二穴。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针三分。千云、申脉在外踝下 
陷中 
。明上云、阳跷二穴。在外踝前一寸陷宛中。针三分。素气穴注、阳跷穴是谓申脉。阳跷所 
出。在外踝下陷中。新校正云、按刺腰痛篇注、在外踝下五分。缪刺论注、外踝下半寸容爪 
甲。 
明堂上经有阳跷穴。而铜人无此穴。惟有申脉二穴。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与阳 
跷穴 
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跷穴注云、阳跷穴是谓申脉。阳跷所出。在外踝下陷 
中。以与铜人申脉穴合。是则阳跷即申脉也。故附明堂阳跷于申脉之后。 
金门二穴。一名关梁。在外踝下。灸三壮。炷如小麦。针一分。 
仆参二穴。一名安耶。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针二分。灸七壮。明云、三壮。 
昆仑二穴。火也。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素注。细脉动应手。)灸三壮。针三分。明 
云、上昆仑针五分。下昆仑外踝下一寸大筋下。 
明堂有上昆仑。又有下昆仑。铜人只云昆仑而不载下昆仑。岂铜人不全耶。抑名不同。 
未可 
知也。但上经云、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下经云、内昆仑在内踝后五分。未知其孰是。予谓 
既云内昆仑。则当在内踝后矣。下经之穴为通。上昆仑在外踝故也。 
跗阳二穴。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穴同。千金亦同。)阳跷 、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 
阳跷 
之。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明下云∶跗阳在外踝上二寸。(恐二字当作三。)后筋骨 
间 
宛宛中。灸五壮。素气府论、阴阳跷各一注云、阳跷谓跗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 
阳后。筋骨间阳跷之 。 
按素问气府论阳跷穴注云、谓跗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 
跷即跗阳也。及考气穴论 
阴阳跷四穴注云、阳跷穴是谓申脉。阳跷所出。则是阳跷乃申脉。非跗阳矣。故明堂下经既 
有跗阳在外踝上二寸。上经又有阳跷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二寸既异。是跗阳阳跷各是一穴也 
。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相背耶。 
飞扬二穴。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九寸。(明堂千金并云七寸。)针三分。灸三壮。明云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伤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中。灸一壮。针七 
明云、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七七壮。下云、五壮。(一云。在腿肚下分 
承筋二穴。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中。灸三壮。禁针。明云、在胫后从 
脚根后到上七寸 中央陷中。针三分。千云、从脚根上七寸 中央。不刺。 
铜人千金皆云禁针。明堂乃云针三分。亦可疑矣。不针可也。 
合阳二穴。在膝约中央下二寸。(千作三寸。)针六分。灸五壮。 
委中二穴。土也。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今附。委中者、血 也。热病汗不出。足热厥 
。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明云、甄权云、在曲 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令人面挺 
腹地而取之。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甲乙云、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注、在足膝 
后屈处。 中央约文中。又骨空论云、在膝解后曲脚中。背面取之。 
委阳二穴。三焦下辅 也。在足太阳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扶承下六 
寸。灸三壮。 
针七分。素注、在足 中外廉两筋间。千云、足太阳前少阳后。 
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壮。针五分。 
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针七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