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 钱穆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 钱穆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话,可能是夸张,一个人不能有这么大的威风。不过,也可见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兴风作浪,他们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可以影响到政治上某些方面。 
  我说影响到政治上某些方面,意思是说,并不限于外交一项,政府要推行一个政策,知识分子也会加以批评。所以,秦始皇时代有所谓〃以古非今〃。上面有政策定下来,大家就举出古代各种例子,批评说这个是不应该的,那个是错误的;或者是〃偶语〃,就是大家私下聚在一块骂。这种骂我相信也是有的。所以,士的自由,发展到后来影响到政治上的安定。因为影响到政治的安定,所以秦始皇决心加以收拾。今天不能讲太多历史,不过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证据,说明当时言论自由,对于政治的稳定,确有一定的威胁,尤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觉得学术自由对他的政府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要加以控制,要恢复〃学在官府〃的旧办法。当时统一思想不限于政治方面,在学术方面,也有这个要求,譬如《吕氏春秋》就是想要综合各派思想,因为思想界太乱了。但思想上的统一是很难的。大家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说法,怎样才能统一起来?如《庄子·天下篇》就说〃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道术将为天下裂。〃就是学术太分歧,不能回到原来的〃统一〃,不能回到原来的和谐,才发生这种感叹。所以我们讲战国时代的学术自由,也许到了孟子、庄子之时,已经有些流弊了。因此逐渐发生思想统一的要求。这个要求采取两个方式,一个是用政治力量来统一,这在秦始皇是成功的。一个是想在学术上综合。早期的《吕氏春秋》、稍后的《淮南子》都有这个综合意义,综合之中自免不了也有折中。学术上的统一只能通过综合和包容来进行,这和用政治强力来统一思想不同。这些话是要说明秦代的焚书也是有历史背景的,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忽然发此奇想。另一方面是对于士游士,也要管制,因为他们常常〃捣蛋〃。 
  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学术自由,才有战国的百花齐放。许多新的观念都出现了,并且发挥了实际作用。我们可以承认秦代对中国有贡献,承认统一是好的,法家的政治理论也有其正面意义,但我们必须记得这些都是百花齐放的结果。那么,这样说来,学术自由的好处已是史有明证了,那么,没有学术自由有没有坏处呢?我们也可以举几个例子。过去有些历史学家说秦汉两代在学术上太专制了,其实在思想上的专制秦汉不及后来的明清。大家又说汉代尊崇儒家,以儒家的价值为价值。儒家定于一尊后,中国学术思想从此没有了活力。姑不论这个说法可不可靠,至少汉武帝不是第一个提倡儒家的帝王。我再补充一点,最近看到几篇大陆的文章论非儒尊法。我想有一点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秦始皇不仅政治上运用法家,而且在社会观念方面同时也利用儒家。我说他利用儒家,并不是说他曾采取儒家的封建论,而是说在社会统制方面,秦始皇利用儒家。我们看他的本纪,他到处跑,走遍天下,到每个地方便刻个石碑,留作纪念。从他留下的刻石可以看出来,他主张贞洁,主张孝道,这是他接受儒家思想很明显的表现。这一点郭沬若早就讲过。不只郭沬若,远在17世纪顾亭林也已特别指了出来,可见秦始皇也有他儒家的一面。因此一般的说法以为秦始皇思想里只有法家,没有儒家,显然和事实不符。当时百花齐放的结果,各家思想交流,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什么,你要讲秦始皇是法家,可是他下面的儒生博士还是很多,比如伏生,他后来在汉代传尚书,也是秦博士。李斯、韩非是法家,但是他们又是荀子的弟子,荀子当然是儒家,荀子思想里也有法家的成分,所以事实上没有纯法纯儒。因为学术自由流通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要把天下事情,都看得全是黑的,或全是白的,没有这样简简单单的事。秦始皇你说他是法家,在某些方面确是如此,你说他是儒家,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也有儒家的成分。在政治上他偶语弃市,这是儒家吗?这当然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他以吏为师,这又是古代政教合一的旧传统。在社会思想方面,他却是儒家,譬如讲贞洁、孝顺这一套。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秦代社会的复杂性。秦代政治引起的新问题之一,就是在学术上不再给人自由,不给自由,结果怎么样?就是学术思想贫乏化。 
  秦汉的政治压力,在学术思想上有什么后果呢?这主要是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敢对政治的问题正面发言。如果发言,就得要用歌颂的方式。就以汉赋来说吧,汉赋是铺张冗长的。赋的主要用处就是歌颂皇朝,歌颂统治者。(当然,其中也偶有讽谏的意味。)现在大家捧王充,说王充有批判精神,他怀疑孔子,怀疑孟子,批孔,刺孟,怀疑古书的可靠性,所以有《书虚篇》。但他也如其他汉代知识分子一样,主张歌颂皇朝,因此又有《须颂篇》。连最有批判精神的王充都不免如此,其他可想而知。为什么要歌颂当代?王充说歌颂当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这就是学术上没有自由,政治控制学术所产生的必然后果。所以知识分子歌颂皇朝,歌颂当代政治,从秦汉学术自由消失以后便逐渐形成一种传统。这个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有很深远的影响。我不是说歌颂当代就一定要不得。王充说,为什么不应该歌颂本朝呢?如果本朝真好,就可以歌颂。可是,如果政府只容许歌颂,不容许批评,那么,新的思想永远不能产生。 
  我说秦汉在学术专制、思想专制上不及后代,最明显的例子是明代清代。大家讲文字狱,都讲清朝的文字狱,其实明代的文字狱也不少。顾颉刚曾有文章讨论过。尤其明太祖这个人,影响很坏。现代人骂的八股文,骂的用朱注四书取士,便是在明太祖手上确定下来的。虽然科举考试以朱子《四书集注》为标准,其实在元朝已开始了。明太祖强调朱子四书的重要性,可以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注四书的那个朱夫子与他是本家。这个原因今天听来很可笑,其实古已有之。唐代尊老子,封他为玄元皇帝之类名号,因假定老子是姓李的,跟唐代的皇帝是本家。古代的人认为本家是很重要的。朱元璋绝不是什么儒家的人物。他是个很怪的人,也许可以说一方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领袖。他的许多作为现代已有人研究过了。吴晗的朱元璋传是写得相当生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来,朱元璋这个人对学术自由是绝对不容许存在的。他最怕的,就是孟子,他最恨的,也就是孟子。他到了孔庙见到孟子像,就要拆掉,为什么?因为孟子说〃君为轻〃,这还得了?《孟子》这部书在朱元璋时代被删改好多次。据学者研究,删改有近百条之多。《孟子》中具有现代认为近乎民主的思想,譬如〃民为贵,君为轻〃这一类的观念,他又讲〃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所谓tyranicido。这一类观念在《孟子》里相当的多。可是朱元璋认为这些都是《孟子》里面的坏东西,一定要删掉。所以根据近人校勘的结果,发觉所删的全是我们所谓的民主思想。这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学术自由是有意的控制,对古代典籍则进行审查,而审查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消灭民主观念,使人不得怀疑君权至上。明太祖的摧残学术自由,给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有人说明代三百年政治不上轨道完全由明太祖一手造成的,其实何止政治方面,学术文化方面一样也有坏影响。因为他的控制压迫,使知识分子没有发挥创造力的余地,多数人是在写八股、考科举中消耗了一生。所以明亡之后,有人写一张帖子,说大明江山一半是由八股文断送的。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真是没路可走,你要走到反对的路,或者你从下面造反,加入白莲教,但这是大逆不道,要砍头的。或者你要想在思想方面有所创新,在明太祖时代是绝对不容许的。不单明太祖不容许,稍后在明朝也不行。明代开始有所谓明伦堂卧碑,卧碑上列的很多条戒律可以看出明代对知识分子有特殊的控制,如生员不许向政府建言,就是说知识分子不能干涉政治,没有言论自由。卧碑还特别要生员监视自己父母,如有胡作非为便当加以劝止。这个卧碑到清朝变得更厉害了,生员不但不许提意见,更不许结社。但另一方面,如果知识分子听话,政府可以养你,给你钱,给你奖学金,还可以给你官做。明太祖运用太学生也是出名的。明初监生(国子监的学生)很受到优待,可是这种优待,只是要你去做工具,做爪牙,你只能照他的指示去办事。例如监生到各地去丈量,在中央编土地册、户口册等等,为什么这样大量用监生呢?因为明初官员数额有限,又经过好多次政治风暴,清除了不少人,所以只好用年轻学生来搞政治。在政治上用小孩子,可以说是从明太祖开始的。明太祖利用知识分子又同时防范知识分子,一方面以高官厚禄来收买你,一方面拿严刑酷法来控制你,你要听他话,那么你就有好处,如果你不听他话,那么,结果可以弄得家破人亡。明代的文字狱和控制知识分子绝不在清代之下。 
  大家以为清代统治者是满洲人为了防汉人革命,才有专制,在异族统治下,中国知识分子才没有自由,中国才没有学术自由。事实上,这个说法是很不可靠的。如果我们肯撇开民族的偏见,撇开大汉族主义的观点,撇开汉族自大的观念,然后整理历史,我们可以发觉清代的皇帝不一定比明代差。〃文化大革命〃以前,大陆出版的《历史研究》上有篇文章是研究康熙的,我已记不得是谁写的了,但写得相当好。康熙有他的长处。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少见的好皇帝。当然,康熙统治的61年内,也发生了文字狱,发生许多不好的事情,不过,就皇帝讲,明太祖没有康熙好。明太祖本身当然有功有过,可是从改善一般人民的生活来说,就此不上康熙。至于雍正就此他父亲差多了。他用各种阴谋夺得帝位,所作所为十分残酷。不过,他也很能干,这是可以肯定的。今天我们看到〃明清档案〃,雍正的手批有很多保留了下来,可以看见他对每件事情都是很费心的,是用思想的。至于他在压迫知识分子方面,是不是特别厉害?我们可以说是比康熙厉害得多。不过就清代两三百年而言,知识分子的遭遇是不是一定比明代的知识分子悲惨,则尚待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清代特别专制,是受了近代中国人反满的影响。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清末知识分子大量宣传满清文字狱。现在是每个人都接受了,根本就不再怀疑。如果让我作客观的评判,是不是清代一定比明代坏得多,更没有学术自由,这个问题至少还需要考虑。例如,在明代中叶,王阳明是一个最有创造性思想的人,也是明代思想界的中心人物,可是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就受到很大的压迫,后来16世纪时张居正更封闭学校,王阳明一派的讲学就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明代不一定比清代有更大的学术自由。当然,清代中国人在民族意识上受压迫,满清在民族意识上确确实实给中国人很多痛苦。可是在这一点以外,在一般学术来讲,如果离开民族意识不谈,不骂夷狄,不谈夷夏问题,就并不见得比汉人政权更专制。因为一谈夷夏问题,满清人就有一种〃心理结〃,怕汉人看不起他们,怕汉人要起而反抗。所以在这方面讲,清朝是更压迫学术界的。不过我们今天讲学术成绩,讲到清代,我们还有许多花样可讲,在学术史上还占上光辉的一页。可是讲到明代,除了王阳明一两个例外,除了理学是有光彩的以外,学术研究方面,明代没有清代那样有活力。我们说专制政治压迫学术自由,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必须以明清两代为例子。至于宋代,那是比较好的,唐代也是比较开放的,六朝更是比较自由。但明清两代所产生的后果,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消失。   
  整个明清两代在学术方面给知识分子很少很少自由,这就养成知识分子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就像在清代大家搞考据,搞考证,搞校勘,搞那些不牵涉到思想性的东西,清代学术绝大部分是不直接触及思想问题。只有少数例外,譬如戴震,他除了考证工作以外,在思想上亦有发展。但多数人不能这样。另外一种是走现实主义的路,所谓现实主义的路,就是写八股、考试、做官,而并不想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