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哲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点中国哲学-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每当有客人来,
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论三皇五帝、尧舜汤武。士大夫们都称赞他“专精于述古”。

    那时候,当了博士就可以自己招收学生。为了扩大名声,传播儒学,他不辞
劳苦地筹办起一间学堂来。学堂就设在他家里。他在家里挂起帷幔,便在那讲起
课来。当时,许多人听说董仲舒要招收徒弟,都纷纷赶来就学。于是,小小的学
堂,门庭若市,热闹非常。他的学生前后有几百人,其中吕步舒、殷仲、赢公、
褚大等人是他的得意门生。由这些学生又转相传授,因此,董仲舒的声誉也逐渐
提高起来。

    /* 146 */ 第三部分:无神论斗士王充

    王充,字仲任,东汉上虞人,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倾毕生精力写成
巨著《论衡》。全书八十五篇,共二十余万字,内容涉猎天文、物理、史地、文
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王充是一个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在东汉前期谶纬神学猖
獗的年代里,他以“重效验”、“疾虚妄”的求实精神,对“天人感应”、谶纬
神学等迷信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抨击。在哲学上,他提出了以“天道无为自
然”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和当时自然
科学研究的成果,否定了天有意志,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天人合一”的
欺骗性。他还抨击了“人死为鬼,有知,能害人”的迷信邪说,对后世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王充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 岁开始识字读书,8 岁被送入本乡私塾。
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
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
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
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

    为了写《论衡》,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几间屋子,房间的窗台上、书架上都
放着写作的工具。他闭门谢客,拒绝应酬,用了几年的功夫才写成。这部著作的
主要内容是宣传科学和无神论,对迷信进行了批驳。比如,当时有些人讲这么个
故事: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只水蛭。如果
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下
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时,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而且原来肚子疼的病
也痊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说这是“善有善报”的证明。

    而王充批驳了这种说法,他的解释是:因为人肚内的温度高,水蛭经受不住,
热死了,所以被排泄出来。又因为楚惠王肚内有淤血,水蛭恰好吸血,在水蛭还
没热死的时候,把他肚内的血都吸走了,所以楚惠王的病自然会好了。这是巧合,
而不是“善有善报”。

    王充精通儒家经典,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他敢于说话,不愿
恪守一家之言、章句之学,甚至敢于议论经典之书、圣贤之言的是非得失,这在
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

    /* 147 */ 第三部分:龙种与杂种

    王充还根据元气自然论批判谶纬迷信的种种荒谬说法,提出了否定鬼神迷信
的无神论观点。为了把帝王加以神化,谶纬迷信往往把帝王说成是人与异物交感
的产物,例如尧被说成是尧母与赤龙交感而生,刘邦被说成是刘母梦中与龙交感
而生,等等。王充指出,只有同类的东西之间才能交感施气,可是龙与人不同类,
“何能感于人而施气”。龙其实不过是兽类,把帝王说成是龙种,那就等于把帝
王说成是禽兽生成的杂种。

    他认为,天道自然,风雨变化自有其时,企图通过祭祀来改变天气是徒劳无
益的;对祖先的祭祀只是怀念祖先的一种仪式,并不是说通过祭祀就真的可以得
到祖先神灵的保佑。因此,用祭祀求助于鬼神是没有效果的,重要的还是依靠自
己,“夫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祀无补;论巫祝,巫祝无力。竟在人不
在鬼,在德不在祀,明矣哉。”(《解除篇》)

    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之后变成鬼,鬼有知、能害人。王充否认这种说法。他
认为人和物是一样的,既然物死之后不能变成鬼,那么人死之后也不能变为鬼。
他又用精神依赖于形体(身体)的关系说明人死无知、不能为鬼。他说:“人死
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又为鬼?”(同上)就是说
人死之后精气消失,形体腐朽,精神不复存在,那又何来有知之鬼?既然鬼根本
就不存在,那么自然也没有所谓鬼能害人之事。最后,他指出,鬼的观念完全是
由于人的疾病所导致的幻想,说人有病的时候就容易恐惧,“畏惧则存想,存想
则目虚见”(《订鬼篇》),所谓活见鬼不过是这样一种“虚见”而已。

    王充用细微无形的元气说明万物的构成,和以往人们把某种有形的物质形态
作为万物本源的世界观相比,在理论上更为圆通。他的元气自然论为后来以气为
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

    /* 148 */ 第三部分:天怎么能惩罚人呢!

    王充向君权神授说进行公开挑战,把封建帝王从天神的怀抱里拖出来,还他
们以人的本来面貌,而且疾虚妄不避当今皇帝的祖宗,充分反映了一个唯物主义
者的大无畏精神。

    对于“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福祸之应皆天也”的说法,王充指出,这
是“圣贤欲劝人为善”而不为地编造出来的,一般人由于无知,对某些偶然巧合
的事情无法解释,也就信以为真了。其实,天怎能赏善罚恶呢!他以雷击杀人为
例,深刻地指出雷不过是一种火,所以被雷劈死的人,中头则须发烧焦,中身则
皮肤灼烂,到尸体旁边就能闻到火熏味。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阴阳二气相激
而形成的。人在树下屋里被雷劈死,完全是一种偶然事件,如果说成是天神发怒,
有意惩罚有过失的人,那真是胡说八道。

    他针对社会现实发出质问:如果天能赏善罚恶,为什么谋财害命、鱼肉百姓、
发荒年财的人,不但未受天罚,反而飞黄腾达,富贵安乐?为什么恶人之命不短,
善人之年不长?他幽默地说,只要天能用雷电惩罚人,那么也能用雷电诛杀那些
无道昏君,可是,自古以来,无道昏君那么多,而最为无道的夏桀、商纣、王莽
等,他们都不是被雷电劈死的。吕后砍断戚夫人的手,挖去她的眼,把她关在厕
所里,当作“人猪”,这是故意犯的大罪,可是上天并没有用雷电杀她;无意中
把不清洁的东西给人吃了,这是小过,却用雷电去加以惩罚,上天办事多么荒谬
啊!

    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如君主高兴天气就温暖,君主发怒天气就寒冷;
邹衍受冤,呼天而霜降;杞梁战死,杞梁妻哭而城崩;汤自责祷雨而雨降;晋景
公穿着丧服哭天山崩而被堵塞了三天的黄河,河水因此流通;仓颉创造文字,上
天就降下谷子等等说法,真是不一而足。

    王充坚持用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观点逐一加以批驳。他指出,寒温是天
地节气,春温夏暑,秋凉冬寒,四季自然如此。水旱灾害的出现,自有一定的周
期。无论城、雨、霜、水,它们都是无知的,其变化都有自身的规律,决不会因
人的主观感情而改变。他比方说,瓜果在前,离口一尺,单凭心意,不用手取,
是吃不到的。水火在前,光凭哭泣,是不能通水灭火的。他质问说,君主喜怒时,
连自己的体内的温度和屋内的温度都不受丝毫影响,怎么能影响整个国境之内的
温度呢?他还用科学知识解释说,河水被阻,是由于山刚刚崩塌土石堆积造成的。
三天之后,河水流通,是因为被堵的河水越聚越多,而土石却逐渐松散崩溃的缘
故,与晋景公的哭泣毫不相干。天上落下谷子来,是因为成熟的谷子掉在地上,
被暴风卷到天上,风小后又落下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与仓颉造字没有任何必
然联系。

    王充十分肯定地指出,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至诚感天的说法,即使真有那么回
事,也不过是人们的行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偶尔巧合而已,和人的至诚与否毫不相
干,更不是什么天神的有意安排。

    /* 149 */ 第三部分:圣人也是凡人

    王充指出,让一个人隔墙说话,圣人能知道他的皮肤颜色、身材高矮、籍贯、
姓名和家族渊源吗?水沟里的死尸,沼泽中的枯骨,圣人能知道他生前的职业和
死亡的原因吗?圣人不知道,并非圣人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不目见口问”,离
开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古书上说,孔子问公明贾才知道公叔文子为什么不言、不笑、不取;孔子掌
握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全靠别人告诉他;孔子把颜渊捡吃被尘土弄脏的饭说成
是窃食;孔子不能及早避开匡人的包围;孔子误认颜渊被匡人害死;孔子有意不
见阳虎,却反而在路上碰到了他;孔子让子路向长沮、桀溺打听渡口;孔子不知
父墓在防山,而将母棺殡于路旁;孔子从弟子嘴里才知道父母的坟头被大雨冲垮
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白费力气到处游说那些不会采用自己意见的君主
;孔子不知龙和老子;虞舜去淘井,使父亲和弟弟背上了谋害他的罪名;周公通
过卜三龟去了解天意;孔子问晏子才知道他在鲁国所行礼节的内涵,周公不知道
哥哥管叔会背叛,让他去监视武庚。

    这十六个事例充分说明,圣人的“耳闻目见与人无别,遭事睹物与人无异”,
“圣人不能先知”,因此不能说他们“神而卓绝”!

    /* 150 */ 第三部分:人性有善有恶

    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性与教育、与环境的
关系,充分地肯定了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人性的问题上,王充不同于孟子的“人性善”,也不同于荀子的
“人性恶”,更不认同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而是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

    王充认为,由于先天禀气之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他说:“实则
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实际上,人性有善有恶,就像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又说:“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由于时代的局限,尤其是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王充所说的气还谈不上就
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遗传素质,但却包含着这种意思。不管怎样,王充对人性问题
的认识是唯物主义的,是比较科学的。

    在承认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下的基础上,王充首先阐发了教育与人性的关
系。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
勉,使之为善。”意思是说,人性虽然有善恶之分,但是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
这种“性可教而为善”的观点明显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影子。

    其次,王充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他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
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也就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王充把人性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形象的比喻说明,充分强调环境在人成长发展
中的渍染影响作用。

    王充在充分肯定了环境、教育对人性的影响作用的同时,提出要通过法律手
段,运用政权的力量保障学校教育的实施。他说:“是故,王法不废学校之官,
不除狱里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义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朱’之
志,亦将要勉。”

    在这里,王充还提醒统治者,对百姓,既要通过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和文化
修养,又要加强法律的约束,只有“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才能收到治国化
民的社会效应,教育虽然能够“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但却不是万能的,社会
的稳定光靠教育是实现不了的,它必须配合法律的手段,通过政权的力量才能充
分地发挥作用,这一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它使王充没有陷入教育万能论中。

    /* 151 */ 第三部分:一步一鬼?

    王充首先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