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③法国人的忌讳。法国人最忌讳初次见面时询问对方的年龄,尤其是对 

女子。另外,人们还普遍忌讳数字“13”,一般很难见到此数字,多用“12B” 

或“14A”来代替“13”。 

     法国人还忌讳核桃,认为它是不吉利之物。 


… Page 32…

                           三、亚洲的近代习俗 



                         1。亚洲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在亚洲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 

部, 

               3 

 占全洲人口的 。其次为白种人,多分布在亚洲西部,中部和南部。另外 

               5 

有部分黑人和棕种人。 

     传统上,亚洲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几个地区, 

每个地区又分布着不同的民族及其国家。 

     东亚的人口约占亚洲人口的近一半,包括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四个 

国家。在蒙古、朝鲜和日本,分别以蒙古族、朝鲜族和大和族为主体民族; 

而在中国,则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除汉族外,有维吾尔、藏、回、满、 

彝、苗、瑶、壮、土家、哈尼、傣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地域要占中国领土面 

积的一半以上。 

     东南亚,指亚洲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布有缅甸、泰国、柬埔寨、 

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里 

民族分布较为复杂,除各国的主体民族外,另有一些少数民族。 

     南亚,又称南亚次大陆,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印度、 

孟加拉、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南亚各国多为多民族国家,除主体民族 

外,另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如锡克族、泰米尔人等。 

     西亚的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共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有阿富汗、 

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 

林、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西 

亚地区多沙漠和戈壁,人口较少,各国的民族较为单一,但在伊拉克和土耳 

其境内也有库尔德人等少数民族。 

     中亚,位于亚洲中部腹地,近代以来被沙皇俄国占领,20世纪早期并入 

苏联版图,20世纪90年代各国又相继独立,包括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 

     北亚,位于亚洲北部,19世纪时为沙皇俄国吞并,现为俄罗斯联邦领土 

的一部分。这里的土著居民多属于黄种人的蒙古利亚人种,民族较多,但人 

口稀少,分布稀疏。 



                    2。殖民主义对近代东方社会的冲击 



     从16世纪开始,亚洲各国受到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英国、法国、 

荷兰殖民者的侵略和奴役,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至1849年, 


… Page 33…

英国殖民者完全占领印度全境(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三国领 

土,占南亚次大陆土地面积的绝大部分),这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至19世纪,在东南亚各国中,除泰国以外,其余各国都相继沦为西方 

国家的殖民地。 

     此时,沙皇俄国也积极向东推进,不断拓殖领土,将中亚和西伯利亚地 

区纳入其版图,并不断通过战争手段从中国割取土地,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 

大陆的殖民大帝国。 

     1840—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 

国在俄、美等国的支持下发动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日本 

挑起、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 

联军侵入北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亚洲各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压迫与殖民掠夺的同时,在社会文 

化方面也受到了严重的殖民入侵。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被焚毁和破坏,许多 

珍贵的文物被掠夺。殖民者为便于推行殖民统治,在各殖民地推行奴化教 

育,摧毁和禁止当地的民族文化。这样,在殖民主义的冲击下,近代东方的 

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迫使人们的生活 

方式向近代化转变。但对亚洲腹地的各落后地区而言,仍然受到传统习俗的 

制约和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依旧。 



                                3。亚洲婚俗 



     亚洲大陆的各族人民,大都有着各自传统的婚姻和家庭习俗,它们反映 

着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和社会传统。 

      (1)中国人的传统婚俗 

     在19世纪的中国,结婚仪式,从议婚、行聘、过庚、迎娶直到合卺, 

有着完整的礼仪。行聘之礼,北方男家备礼送于女家,南方则女方备礼送于 

男家。送礼当日,主人出迎接礼,摆在堂前,行礼,由夫妇携老人开盒,收 

礼。当日男家设宴款待。 

     满族的婚娶礼仪也很典型。在满族社会中,很少指腹为婚,一般都是成 

年聘娶。先由男家主妇到女家问名,相女年貌,满意则赠如意或钗钏等,作 

为定礼,称为“小定”。然后再择吉日,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 

名。由年长者致词,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 

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然后由女家致谦词答 

谢,定婚,由新婿拜神位及外舅、父母。改月择选吉日,由男家下聘,用酒 

筵、衣服、绸缎、羊鹅诸物,进行“过礼”。女家款待。男家赠银,延请巫 

师跳神示喜。婚期前一天,女家送嫁妆,新婿骑马回谢。到次日五更天,男 

方用鼓乐娶妇到家,当日彻夜笙声不绝,谓之响房。新妇到来时,新婿要拿 


… Page 34…

弓矢对车射之。新妇抱宝瓶进入屋内,坐向吉方。吉时到来时,宗族中的年 

高望重者来到祭庭中,奠羊、酒等,然后以刀割肉,致吉祥词。礼毕,新人 

登床,行合卺礼。男女争坐被上,以为吉兆。第二天五更拜天地、神像、宗 

祠。公婆坐而受礼。三、五日后,新婚夫妇返女家省亲,女家设宴款待。 

      (2)沙特阿拉伯人的婚俗 

     19世纪时沙特阿拉伯人的男女婚配是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的, 

而且必须是门当户对的族内婚,即要么是姑表亲,要么是叔伯亲。议婚伊始, 

首先由媒婆登门撮合,到了一定程度,男方的母亲、舅母、婶姆及姐妹等便 

到女家相人,然后再由未来的新郎本人前去相亲。相亲当天,姑娘可以出来 

送茶或咖啡,但男女双方不许交谈,更不许接触,只能以眉目传情。 

     在通常情况下,结婚仪式要举行两天。第一天的地点在女方家,其亲朋 

好友都登门庆贺,主人则杀鸡宰羊,大宴宾客。第二天,新郎在其亲友的陪 

伴下前往新娘家迎亲。新娘过门后,新郎家也要宰牲设宴,热闹一番。宴席 

上吃抓饭、烤全羊。宴席结束后,新婚夫妇入洞房。 

      (3)巴基斯坦人的婚俗 

     19世纪时巴基斯坦男女青年的婚事全由父母作主,结婚前男女双方不许 

见面。而且,人们提倡近亲结婚,姑表、姨表兄妹之间可以结婚,堂兄妹之 

间也可以结婚。巴基斯坦人的婚礼一般在男方家里举行。届时,男方出钱雇 

彩车将新娘接到家里,新郎新娘分别在两个客厅里接待男女宾客。即使进入 

宴席阶段,男女宾客也被截然分开。婚礼特别隆重,还有乐队伴奏,往往直 

到深夜才能结束。 

     按照伊斯兰教习俗,男子可以娶四个妻子,在19世纪时,巴基斯坦社 

会的上层中多妻现象较为普遍,而民间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4)印度人的传统婚俗 

     按照印度人的传统习惯,女孩子长到十四、五岁就得结婚。在农村,十 

一、二岁的女孩子结婚的事也屡见不鲜。19世纪时,印度由于实行种姓制度, 

因而婚姻很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注意种姓内婚。为了保持高种姓人的血统, 

一些高种姓之间还未等婴儿出世,就由双方父母订了婚。 

     当时婆罗门种姓的婚礼最豪华、最讲排场。在婚礼仪式上,新郎要把一 

条昂贵美丽的项链给新娘戴在脖子上,新郎家邀请宾客,搭起彩棚,大摆宴 

席,场面异常豪华。有钱人家在这一天还请几名身材魁梧的男子为婚礼队伍 

开道,新郎新娘骑马或骑象,坐轿紧随其后。婚礼队伍沿着大街马路,吹吹 

打打,走走停停,并不时散发钱币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5)日本人的婚俗 

     在19世纪,日本的青年男女交往是通过媒人介绍,在相处一段后觉得 

情投意合,就可结为良缘。婚礼一般择吉日举行。在婚礼这天,一般都要举 

行酒宴,招待亲朋好友。新郎新娘还要到神社参拜,双方的至亲也在这一天 

互相认识。新娘在这一天要穿白色和服,打扮得非常漂亮。在隆重的婚礼之 


… Page 35…

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6)喀尔喀蒙古人的传统婚俗 

     喀尔喀蒙古人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19世纪时,在其社会内 

部,家族以父系为主,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一血缘的男女不能结婚。牧 

区的结婚仪式很有特色。结婚当天,男家在所住蒙古包附近另设一新蒙古 

包。清晨,新郎身穿红绸长袍,腰束金黄色宽带,脚蹬高统马靴,负弓带箭, 

由媒人、伴郎陪同,前往女方家迎亲。到女方家蒙古包后,新郎要向所供奉 

的佛像叩头,然后向新娘的父母献“哈达”、烧酒等赠品,向亲友呈鼻烟壶 

问安。新娘则戴珠宝头饰,蒙红面纱,着桃红色蒙古袍,在迎亲的祝酒歌声 

中,与新郎乘马围蒙古包绕行3圈,然后向父母和亲友告别,前往男方家。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新郎在下马前,也要先在蒙古包外环绕3圈。下马后, 

拿着马鞭,双双跳过两堆旺火,以示避邪消灾。走入蒙古包内,新郎新娘要 

向佛像和新郎父母跪拜,接着新人与亲友们相见。婚宴开始后,新郎手执酒 

壶,新娘捧盘,向客人们逐一敬酒。人们一面畅饮,一面高歌,年青人则和 

着琴声翩翩起舞。 

      (7)朝鲜人的传统婚俗 

     19世纪时,在朝鲜半岛上,按照传统习惯,男女婚配都由父母包办,除 

男娶女嫁外,还可招上门女婿,也可收童养媳。在习惯上,女子出嫁后,不 

能提出离婚,也不能改嫁。 

     朝鲜人传统的婚姻礼仪很繁琐,从提亲到结婚就有六种礼仪。礼仪之一 

是“纳彩礼”,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正式求婚时送的礼物;礼仪之二是“问名”, 

是男家在求婚得到女方家同意后,要把写明小伙子的“四柱”(生辰八字) 

的纸条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则把女儿的“四柱”与小伙子的“四柱”相对照, 

如果“宫合”(八字相合),就将女儿的“四柱”通知男方家,称为“问名”。 

第三道礼仪是纳吉,是男方家接到“宫合”的通知后,择好吉日通知女家。 

第四道礼仪是“纳币”,是新郎家给新娘家送聘礼。第五道礼仪是“请期”, 

是新郎家把选定的结婚日期以书面形式送至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定出具 

体的日子后,再通知新郎家。第六道礼仪即是“亲迎”。在“亲迎”这一天, 

新郎由自己的爷爷、叔叔等长辈陪同,骑马到新娘家去。在新娘家,要举行 

 “献木雁”仪式,由新郎将从家中带来的一只木雁放在铺在地上的席子上, 

然后推至台阶下,由新娘的母亲将雁收起。“献木雁”仪式后,新郎和新娘 

被送到醮礼厅。新娘着五彩罗衫,站在东侧,新郎则站在西侧。双方站定后, 

新郎首先向新娘作拜,并敬上一杯酒;新娘行跪拜礼接酒,然后再递回给新 

郎。随后,婚礼喜宴开始。在新婚的头三天,新郎新娘要在女方家度过。新 

婚第四天,新郎告别新娘和岳父、岳母,回到自己家中,着手择吉日前去迎 

接新娘。届时新娘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