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川云:“肝主血,肝着即是血粘着而不散也,血生于心而归于肝,今着于胸前隔膜中,故欲蹈其胸以通之也,故用葱白以通胸中之气,如胸痹而用薤白之例,用旋复花以降胸中之气,如胸满噫气而用旋复花之例也:唯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正是治肝经血着之要药。”此方另加陈皮、茯苓,取其和中化痰。叶天士医案常以此方随证加归须、桃仁、泽兰、郁金之类以治胸胁板着胀痛,收效良好,可资临证参考。

(四十八)鼓胀

例一林左。年近花甲,思虑伤脾,脾阳不运,浊湿凝聚,以致大腹胀满,鼓之如鼓,小溲清白,脉象沉细,脾为太阴,湿为阴邪,当以温运分消。熟附子块3克淡干姜2.4克生白术9克陈皮3克制川朴3克大腹皮6克鸡金炭4.5克炒谷芽12克陈葫芦瓢12克清炙草1.5克二诊:前进温运分消之剂,脐腹胀满略松。纳谷减少,形瘦神疲。小瘦清长,腑行不实,脉沉细,良由火衰不能生土,中阳不运,浊阴凝聚,鼓之如鼓,中空无物,即无形之虚气散逆,而为满为胀也,乃拟益火消阴,补虚运脾,亦经胄塞因塞用之意。炒潞党参9克“熟附子4.5克淡干姜2.4克清炙草1.5克陈广皮3克大砂仁(研)2.4克葫芦巴4。5克炒补骨脂4.5克煨益智4.5克陈葫芦瓢u克

(丁济万整理:思补山房丁甘仁医案续肿胀门,《中医杂志》16:22,1925)

例二高xx、女,55岁。初诊:肝肿硬半载,近日气郁不达,面色晦黯,面浮足肿,肝痛气逆,喘促,大腹膨胀如鼓,按之绷急而痛,肢胀已成,治为难矣。甜葶苈1.5克龙胆草3克老苏梗9克青陈皮各6克茯苓皮15克干蟾皮9克九香虫9克大腹皮9克鸡金9克砂仁1.5克麦芽9克车前子12克(包)川椒目3克7剂另小温中丸120克,早晚各服6克二诊:药后,膨胀明显缩小,按之腹软而平,大便解下畅通,面晦转黄,惟近有低热。拟再疏肝调气,清热化湿。广霍香9克防己风各9克自薇前各9克白芍15克陈皮6克茯苓皮15克砂寇壳各1。5克泽泻9克车前子12克(包)川桂枝3克焦茅术5克7剂。

(《黄一峰医案医话集》)

例三关姓,男肝郁已久,邪气内逆,气运闭塞,使脾土受湿而不能制水,小溲极少而赤,大便溏秘不匀,肤色黯黑,目白睛浑黄,唇紫而焦,舌苔白腻,形冷,痞满膨胀,四肢微肿,气机不畅,俯时尤甚,右侧胸膺胁际环引腰肢均感刺痛。西医诊谓“肝硬化”“脾脏肿大”,治之数月未效。近呈膨胀之象,腹隆起而腰挺直不能俯仰,脉弦滑而数,亟宜柔肝化瘀、和中利水、化湿清热以建中央,而兼顾肾气治之。荆三棱15克蓬莪木15克炒二丑各9克北细辛1.5克川椒目1.5克生桃仁9克赤小豆(布包煎)30克干百合(苏叶2.1克同水煨)15克瞿麦12克萹蓄12克云苓皮9克旋复花(布包煎)12克代储石12克川萆薢12克生知柏各9克汉防己9克煨木香4.5克犀黄丸9克(冲服)禹余粮丸9克(冲)金匮肾气丸(布包煎)3克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共诊30余次,服药114次,所患基本痊愈,后经医院检查,脾大已消,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孔嗣伯介绍:孔伯华先生学术经验简介,《中医杂志》715,1962)

例四段××,男,37岁,住院号:165437。1975年5月初诊:××总医院诊为“乳糜胸水、腹水”一年余,兼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代偿期”。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见减退。现症:胸腹胀满,气短不舒,纳呆食少,苔白腻,脉缓。证属脾运失职,水湿停聚。拟胃苓汤治之。方药:苍白术各1O克川朴5克陈皮10克茯苓皮10克泽泻6克猪苓10克大腹皮10克桂枝3克生姜皮2克甘草5克每日1剂。二诊:上方服20余剂,胸腹胀满减轻,惟尿量尚少。拟宗原方去苍术、川朴、甘草,加桑白皮,每日1剂。三诊:患者服药40余剂,诸症均减,乳糜胸水已痊,乳糜腹水明显好转,脉细退,舌苔自,阴阳皆虚,拟济生肾气丸作汤出院服用。上方服40余剂,症状皆除。

(段荣书整理: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中医杂志》2:10,1981)

【评按】鼓胀系指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又称“单腹胀”。据其病机又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之别。西医所谓肝硬化腹水属于本证范围。

例一脾阳不运,浊湿凝聚以致腹胀如鼓,证属阳虚气鼓,治以温运分消之剂,续以益火消阴、补虚运脾,亦即《内经》所谓之“塞因塞用”。

例二腹胀肢肿,面晦低热,湿热偏胜,故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化痰利水而获效。盖鼓胀之因,因水、因血、因湿热均能导致肝脾损伤,气血凝滞,脉络瘀阻,水气泛滥遂成鼓胀。其病虽一,其因则异,故立法遣方亦有区别。

例三诊为肝硬化,孔氏认为:“西医所谓肝硬化病之后期者,即中医之膨胀病属也。……乃肝郁恚怒不节,气逆伤肝,渐蚀及脾,损于胆胃是其国也,至于瘀滞久而‘肝硬化’者,是其果也。盖肝伤则脾伤,气机滞阻,郁而为热,热留为湿,久之脾阴大伤而运化失司,运化失司则血行乖戾而络塞,络塞则‘肝可硬化’……渐至肝失所藏,脾失所统,水气泛滥遂成膨胀,若以疏肝化瘀、理脾调气、和脉达络、通调水道,则可清热化湿、逐瘀从

(生)新,使腹膨消失,肝硬变软……”。孔氏即按此法施治,获得基本痊愈。

例四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诊为乳糜胸水、腹水,又有心脏病,虽经中西药治疗而未效。证情较为复杂,董氏谨严遵守中医辨证法规,拟以健脾利湿为治。方用胃苓汤。本方原载《丹溪心法》,主治中暑伤湿,停饮挟食,腹痛泄泻等证。本案从脾论治,药证十分投契,并妙用桑白皮泻肺清热以推动水之上源,颇堪令人玩味。后以主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之济生肾气丸方煎服以治其本,确属高见。

(四十九)消渴

例一朱xx,男,初诊日期:1973年10月27日。近几年来,善饥能吃,1972年发现糖尿病。一年来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口渴思饮,一天约喝10磅水左右,多尿,控制饮食日服八两左右,时感饥饿,后背搔痒,易生疖疮。血糖240毫克%,尿糖四个加号,血压130/90毫米汞柱,舌质偏红,脉缓。证属气阴两伤,肺胃火炽。拟益气养阴,清热为治。方药:生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石斛各15克太子参、花粉各30克生地、熟地各15克芡实米、知母、黄柏、乌梅各9克天冬、麦冬各9克枸杞子12克10剂。二诊:服药后,诸症均减。口不太干,饮水减少,只觉腿软无力,唇色暗,舌胖,苔白,脉缓。前方去石斛、乌梅、枸杞子、知母、黄柏,加五味子9克,功劳叶12克10剂。三诊:服药后,疲乏好转,“三消”症状全减,仍控制饮食。原方继服10剂。四诊:又服30剂,诸症显好,空腹尿糖阴性。但因饮白酒一斤,次日空腹尿糖两个加,口干思饮,大便溏,苔白,脉滑。方药:生黄芪、苍术、元参、太子参各15克山药12克五味子9克金樱子6克天冬、麦冬各9克生地、熟地各15克肉桂3克10剂。五诊:服药后尿糖转为阴性,血糖为100毫克%,“三消”症状消失,改服丸药。

(即上方加四倍量,研末,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后服6克)。患者服药一料后,血糖、尿糖正常,已不控制饮食,血糖、尿糖均正常。

(祝湛予:对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新医药杂志》5:36,1976)

例二岑××,男,46岁,初诊日期:1974年1月13日。素患夜间盗汗,全身尽湿。两个月前体检发现血糖175毫克%,尿糖三个加。证见两胁窜痛,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口于思次,大使偏溏,纳食差,皮肤搔痒,脉沉弦细,舌红。证属阴虚生热,气阴两伤。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山栀、柴胡、白术、茯苓、当归、麦冬、五味子各9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4克生黄芪15克山药12克生麦芽30克二诊:服上方6剂后,盗汗减少,手足心热消失,仍口于思饮,脉沉弦,舌质红。方药:生黄芪30克天冬、麦冬各9克山药、太子参、元参、苍术各15克生地、葛根、天花粉各15克五味子9克乌梅6克茯苓12克肉桂3克绿豆12克三诊:上方连服13剂,除口稍干,微有盗汗外,其它症状全消。检查血糖已正常,尿糖

(…),脉沉弦,舌质偏红,改用丸药巩固。二诊方加四倍量,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饭后服6克。

(祝湛予:对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新医药杂志》5:37,1976)

例三卢xx,男,59岁,住院号:58011,入院日期:1964年12月28日。12月9日,突然发冷发烧,头痛头昏,曾诊为感冒。服药后病势转重,恶寒战栗,体温38℃。服西药后,体温梢降。12月16日渐觉口中干渴,每日饮水2~3暖瓶,腰隐作痛,小溲频数,每日十余行,每次300~500毫升,尿色微黄,茎中微痛。检查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检查月身体丰腴,面色赤若浮肿,舌绛,苔白厚而腻,苔心有黄苔,芪促善太息,脉象实大。化验:大便潜血(++),尿蛋自栅,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上皮细胞(+),尿搪(+),血糖240毫克%。辨证:心火亢盛,肾水亏耗。治法、补肾水,泄心火,清肠胃。方药:生石膏27克知母15克白人参6克甘草6克花粉9克山药12克川贝母9克4剂。1月5日:药后口渴心烦明显减轻,仍有腰痛,尿道微痛,心悸气短,全身乏力,四肢酸沉,舌质绛,苔白腻而厚,舌根黄苔,脉稍缓和,改以补肾扶正为主,方药如下:生地9克熟地12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丹皮6克茯苓6克泽泻6克寸冬9克五味子3克枸杞9克3剂。1月9日:腰痛减轻,但心悸气短,全身无力,血糖208毫克%。改用下方:生地12克山药6克山萸6克茯苓6克丹皮6克泽泻6克寸冬6克知母6克元参6克黄芪15克花粉6克1月14日:面色红润,除心烦气短外,别无所苦,脉微见滑数,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直至2月7日,复查尿糖

(…);血糖130毫克%,继服前方18剂、3月2日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扶其正气,增其津液,以巩固疗效,方药如下:熟地12克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药9克茯苓6克粉丹皮6克泽泻9克知母6克枸杞子6克花粉6克元参6克石菖蒲6克寸冬6克黄芪18克红人参6克共服24剂。5月3日停药,自觉症状完全消失,5月14日,血糖定量88毫克%,近期痊愈出院。

(高仲山主治,赵子明等整理:治愈糖尿病一例报告,《黑龙江中医》1121,1966)

例四张x,男,49岁。1971年发现糖尿病,尿糖(++++),血糖232毫克%,症见多食多尿,口干口渴,脉数,苔薄自。辨证属消渴,治法: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生石膏18克熟地45克当归15克菟丝子30克党参30克元参12克枸杞子15克二冬各9克川连6克乌梅12克泽泻12克花粉12克红人参9克每日:剂水煎服,共服30余剂,上述症状消失,血糖下降为156毫克%,连用药四个月,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尿糖可疑,血糖下降为136毫克%。为巩固疗效,制成片剂继服。

(《赵锡武医疗经验》)

【评按】《临证指南》明言:“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阳亦虚,或素体阳虚,病后亦可兼见肾阳不足证候。

例一证属气阴两伤,肺胃火炽。祝氏认为:“其病在肺、胃、肾,而根在于肾,病理是积热伤阴,所以一般都取滋阴清热法”。他结合其师施今墨氏的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生黄芪配山药、苍术配元参为主方,治疗本病,疗效尚好。本案即在上述主方的基础上加强养阴清热之品。

例二阴虚蕴热。且有肝郁之征,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之。通过上述二例不但简要阐明其治疗消渴的经验外,还介绍了施氏的心得体会。如生黄芪配山药、苍术配元参均有降血糖的临床效应。一般均认为苍术性燥,不宜选用,但施氏体会苍术有敛脾精作用,其性虽燥,如配用元参,可制其短而扬其长。

例三系因感受冬温时邪,又因素体阴虚,外表邪热失于清解,内传肠胃,引动心火,益伤肾阴而致消渴。始用参白虎加味,清肠胃、生津液,急治其标。待烦渴解除,用麦味、知柏、杞菊地黄之辈加减,培元滋阴补肾缓治其本。

例四治以滋阴清热,益气生津之法而获效。赵氏认为:消渴“临床多见热盛伤阴之证,且阴虚与燥热二因互为因果。”其治疗法则:早期多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纯用养阴益气为主,后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候,相应施治。本案的特点是在于辨证精当,方药简洁,标本兼顾,竟一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