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3-日本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2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发动全面战争的细节问题:“保护上海和青岛的日侨都成问题。到那时,希望不撤退侨民,而采取现地保护的方针,妥善处理。海军方面也认为有必要征召预备役,海军机场预定设在旅顺的周水子。”为执行杉山元、米内光政等中央军部首脑扩大侵华战争的指示,香月清司在上任的第二天就写出了《7月13日中国驻屯军情况判断》报告,做出野心勃勃的扩大战争部署:    
    一、中国驻屯军连同第一次增加之兵力,应尽快完成必要时在战略上一举消灭第29军之基本配置,并做到随时可以开始作战行动。以上态势预定于7月20日前后完成。二、在上述准备期间,严密监视中国军队是否破坏协定进入卢沟桥附近永定河左岸地区,一旦发现不履行协定之情事,即认定第37师为无诚意,要求该部立即向河北省南部地区撤退,如被拒绝,则行使武力,以贯彻要求。在此情况下,第29军其他部队如与第37师采取共同行动时,即使之一并撤退。    
    香月清司就这样杀气腾腾地提出了侵华日军华北作战的设想:先进攻平津,再占领保定,然后向石家庄、德州推进。香月清司后来承认,这样一来,“其结果要变成全面的战争”。当天下午,杉山元根据香月清司的扩大战争计划,为把在中国军队包围中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河边旅团“从被歼灭的悲运中救出来”,指使陆军中央军部制定了《处理华北事变方针》,玩弄“不扩大事态”的缓兵之计。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对日本的险恶用心洞若观火,在7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    
    在现阶段,在内阁、军部、外务省、新闻和工商业者之间,对于无论如何也必须制止日本在华北地位的继续衰落,似乎已经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但是,中国当时在华北的最高长官宋哲元却误中日本侵略者的缓兵之计,竟下令从7月14日起北宁铁路列车运行正常化,在日军准备大举进攻的情况下解除北平戒严,释放被俘的日本官兵,严格禁止与日军发生摩擦。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见状大喜,为获取在卢沟桥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马上派参谋专田盛寿去见宋哲元,气势汹汹地提出7项无理要求,作为继续谈判的基础:    
    (一)彻底镇压共产党的策动;(二)罢免排日要人;(三)撤去驻在冀察的排日的中央系统各机关;(四)从冀察撤去排日团体;(五)取缔排日言论、宣传机关和学生与民众的抗日运动;(六)取缔学校和军队的排日教育;(七)北平市由保安队担任警备,中国军队撤出城外。    
    宋哲元原是冯玉祥的部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抗战热潮推动下,他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就通电与侵华日军作战,1933年率领所部官兵在长城抗击日军的进攻,“卢沟桥事变”中又率部奋起抗战,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声援和拥护。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原来就是唱给宋哲元和第29军的:


第一部分临命第400号指示(4)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到来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蒋介石“固守宛平,就地抵抗”的消极作战方针指导下,宋哲元觉得日军提出的7项要求苛刻得令中国人难以接受,但又慑于日寇大军压境,在犹豫、矛盾的心理状态下竟表示原则上无异议,只希望延缓执行。在日寇一再催促下,宋哲元只得派第38师师长张自忠、华北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常务委员齐燮元、北宁铁路局长陈觉生与日本方面继续谈判。齐燮元、陈觉生都是汉奸,明目张胆地为日本侵略军说话,张自忠虽据理力争,但日方态度强硬,最后双方达成如下妥协:立即实行撤兵;取缔抗日分子;处罚卢沟桥抵抗的中国营长;张自忠的第38师担负北平城防任务。日军谈判代表提出要宋哲元出面道歉,张自忠尽量讨价还价,改为由秦德纯代表道歉。日本侵略者利用这个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运兵。7月15日,日本陆军省根据第58、59号临参令下达了组成临时航空集团向华北派遣的命令,动员各机种共18个中队,派到山海关、锦州、大连地区。同一天,香月清司命华北驻屯军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以第29军中抗日意识最强烈的冯治安的第37师为主要作战目标,分两期扩大战争:第一期,“在作战行动开始时迅速以武力讨伐当地驻防的第29军,首先扫荡北平郊外之敌,将其赶到永定河以南”;“第二期作战,根据情况,以现有兵力进入保定、任丘一线,以增加的兵力进入石家庄、德州一线,准备与中央军决战”。7月16日,奉命增援华北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率领下,经古北口抵达密云。日本陆军中央大部分人估计,到7月19日,侵华日军可以完成作战部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因而在7月16日制定了《就地限期谈判作战方案》:    
    一、规定7月19日为履行期限,最低限度提出以下要求:(1)要宋哲元正式道歉;(2)处罚责任者,包括罢免冯治安;(3)撤退八宝山附近的部队;(4)在7月11日提出解决的条件上,改为由宋哲元签字。二、中国方面在上述期限内对日方要求事项不予履行时,我军即停止现地交涉,讨伐第29军。为此,下令动员在规定期限期满时需要的国内部队,并立即派往华北。    
    杉山元对香月清司上报的《就地限期谈判作战方案》非常满意,7月17日主持军部会议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首先动手“击破第29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通过“全面的战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日中间的问题”。在其后举行的五相会议上,杉山元声称形势紧迫,催促通过了现地谈判限期的决定,同时决定动员40万军队,迅速派往华北。会后,日本当局命日本驻华使馆参事官日高和日本驻华武官今井分别向中国政府提出通告,实际上发出了最后通牒。增援部队到达华北后,日本侵略军决定分三路入侵华北:第一路由关东军派铃木、酒井两混成旅团,经热河向北平北侧地区前进;第二路由朝鲜驻屯军派遣川岸之第20师团入关,向北平南侧地区前进;第三路以平津驻屯军河边旅团为基干,从北平东侧地区,对北平包围攻击。又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加速经朝鲜入关,会同日本海军围攻天津,还在天津附近集结200架飞机,随时准备参战。日寇在华北集结5个师团、10万大军之后,便在7月20日,从通县、丰台等地相继发起挑衅和进攻。日军先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宛平城和长辛店,再派步兵依仗炮火和坦克、铁甲战车,向宛平城猛冲。一发发炮弹射向宛平城楼,一队队日寇蜂拥而上。团长吉星文率领该团士兵奋勇反击。吉星文身先士卒,头部三处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时,华北日军尚未最后完成集结,就又玩弄缓兵之计,诱中方与其进行停战谈判。宋哲元和冀察当局也向日方让步,基本上满足了日军的要求,使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失去了借口。杉山元不管这一套,7月21日晋见裕仁天皇,要求从日本国内向华北派遣3个师团。裕仁天皇    
    担心师出无名招致在国际上陷于被动地位,忧心忡忡地问道:“现在(华北)事件已经解决,如果对方一切都实行的话,怎么办呢?”杉山元理屈词穷,只好回答:“如果是那种情况,派兵就没有必要了。”在此情况下,日本内阁通过了暂停动员的命令。杉山元对日本内阁暂停动员的决定十分不满,暗中与华北派遣军司令官香月清司联系,让极端好战的华北派遣军参谋和知鹰二从天津赶回东京,向杉山元和军部首脑反映前线将士狂热的“求战呼声”:“中国驻屯军自军司令官至士兵,正为贯彻不扩大方针极力忍耐着。在平津地区的中国军民中,充满着第29军胜利了的气氛。所以,我第一线的官兵吵嚷说司令部软弱,杀气腾腾。南京中央军已经进入河北省,破坏了《何梅协定》。因此,不要再死抱着不扩大方针,现在已到了必须转换局面的时期!”杉山元见和知鹰二说出了中央军部首脑的心里话,便马上表示支持说:“虽然要避免惹起全面战争那样的大事件,但根据事实与情况,毅然给以反击,也是必要的吧?”杉山元和日本军部首脑召唤主张扩大侵华战争的和知鹰二回国,就是为了对付东京和华北两地扩大侵略战争的反对者。杉山元借此向和知鹰二授意,“所谓不扩大,就是避免全面战争”,因为在杉山元和日本军部战争狂人口中,华北战争仍是“局部战争”!果然,在杉山元授意下,和知鹰二回天津不久,就让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平津地区制造了廊坊和广安门事件。廊坊是北平和天津之间的重要战略据点,从天津攻北平,必占廊坊。这里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时,义和团在清军董福祥部配合下,在这里向外国侵略者发动进攻,令八国联军败退天津。


第一部分临命第400号指示(5)

    1937年7月25日,满天阴云,天气闷热,从朝鲜派到华北作战的日军第20师团的一个中队,乘火车突然由天津开到廊坊,借口修理天津至北平的电话线,下午4时30分在廊坊车站下车,公然驱逐车站闲杂人员,布置警戒,禁止站外行人进站。驻守廊坊的第29军113旅旅长刘振三即派226团副官吴明海前去交涉。日军中队长伸手打了吴明海两个耳光,要求中国军队撤出营房,将吴明海逐出车站。刘振三急忙向38师副师长兼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李文田请示处置办法,得到的回答却是:“要忍耐,不要扩大事态,这里马上就派员偕同日方人员乘车到廊坊去。”中国军队眼睁睁看着廊坊车站被日军强占。中国驻军再三交涉,日军拒不退出廊坊,双方发生冲突。香月清司7月26日下令日军进攻廊坊。日军在几十架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营房被敌人炸成废墟。中国守备部队奋起还击,后来奉命撤退。日军抢占了廊坊,又向平津地区移动。这就是廊坊事件。7月26日下午2时,日军华北驻屯军第2联队第2大队长广部带领日军500余人,从天津经廊坊到达丰台,又换乘26辆大卡车开往北平。下午7时抵达广安门,谎称是日本总领事馆车队野外演习归来,横冲直撞要进北平城。被中国守军关闭城门拒绝后,日军竟摆出攻城架势。宋哲元忍无可忍,指示中国守军备战迎敌。中国守军为诱敌深入慢慢打开城门,日军蛮横地一拥而入。中国军队上前阻拦,日军轻狂动武。中国守军凭借有利地形猛烈开火射击,歼灭大量敌人。这就是广安门事件。香月清司利用日军制造的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叫嚷扩大战争的时机已经到来,7月26日晚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定37师于48小时内撤出北平,否则就要进攻北平城。不等中国方面正式答复,7月27日,日军参谋本部便经裕仁天皇批准,下令向中国第29军发动攻击,并下令从日本国内增派3个师团到华北参战。    
    于是,日军从7月27日3时开始向通县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骑兵也在日本飞机掩护下进攻团河。中国军队奋起应战,但日军炮火猛烈,中国守军节节失利,损失惨重。到当日中午,通县、团河均陷敌手。7月28日上午8时,香月清司指挥华北日军在航空兵团配合下,分别向驻守北平的北苑、西苑、南苑的中国第29军发动猛烈进攻。南苑是北平的门户,为通往北平的咽喉要道。日寇企图先控制南苑,借此控制北平南郊,再长驱直入永定门,占领北平,为此制定了“从正面摧垮,一举攻占南苑”的战术,从7月28日开始进攻南苑。宋哲元派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方面指挥官,严阵以待。香月清司知道中国指挥官是当年夜袭喜峰口的赵登禹,不敢贸然直接进攻,先派飞机狂轰滥炸,再用炮兵轰击,然后指挥步兵从东面、南面同时向南苑阵地发起进攻,另派一部日军切断南苑至北平的公路交通。霎时间,南苑阵地上硝烟升腾,大火熊熊燃烧,日军步兵趁机攻了上来。赵登禹对日军作战规律了如指掌,指挥部队从战壕中跃出,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敌我相持不下。赵登禹亲自率领一个团的生力军投入战斗,杀退日军,不料大批日寇冲来,赵登禹率部奋战,光荣牺牲。副军长佟麟阁英勇冲杀,光荣殉国。中国守军腹背受敌,奋战突围而出,南苑沦入敌手。日军攻占南苑后,又分兵进攻长辛店,另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