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德华滋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爱德华滋传》 Ⅱ复兴的表现

    复兴的表现    
    让我们来看一下在北安普敦所发生的大事。    
    1734年12月,社区中一个因做“陪伴女郎”而声名狼藉的年轻女人承认自己的罪并且来寻求救恩。    
    1735年早春,复兴达到了顶峰,半年的时间里,这个镇上有300人悔改。    
    1736年复兴传播开来,爱德华滋所点燃的火,燃遍了很多地方。像是一阵猛烈迅疾的风, 这种热情席卷了整个社区。牧师的家昼夜门庭若市,得救的和未得救的人都来向牧师咨询、寻求帮助。邻里之间互相认错……隔阂烟消云散了。对于爱德华滋来说,这次复兴显然是排山倒海式的。    
    1730年代末期,复兴结束了。    
    爱德华滋的灵性也似乎进入了一个低潮。然而,人类灵性事务复兴的泉源从来都不是倚赖于某一个人。1740年,在康涅狄格河谷,一股为属灵之事忧伤并渴望基督及其救恩的浪潮开始出现。    
    一场更大的复兴即将来临。这一次的点火人是25岁的怀特菲尔德。农场主内森·科尔和妻子共骑一马去赶布道会,马跑累了,他就“跟着马一起向前跑,等到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就再骑上马。……因为我们两个人要骑一匹马在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内跑完12英里。”他纪录了怀特菲尔德召开布道会时的盛况:    
    “我在高处远远地望见前面有一团云在升起。开始我以为这团云是从大河里升起来的雾气。接近大路的时候,我听到了像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隆隆声——原来那团云是马奔跑时扬起的灰尘。我……看到了在云中闪动的一团一团的人马。我再走近一看,发现了一条由马和骑在马上的人形成的平稳地向前流淌的洪流。……”    
    “我们冲过去加入了那条洪流。整整有3英里的路程,一路上我没听到有人说一句话,但每个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当我们到达那所旧教堂的时候,发现那儿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据说有3、4千人。……河岸上、陆地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和马。在我所看到的沿途12英里的地里没有一个人干活,好像人都跑光了。”    
    这个镇上的一个人向自己的朋友讲述了发生在韦瑟菲尔德这次聚会中的事:“整个镇都震动了……上星期一晚上主的灵从天堂降临在镇子教区的一次大聚会中。整个聚会都充满了忧伤,受伤的人们发出的呻吟、呼喊声如此巨大,以至我的声音别人根本无法听到。”    
    大复兴运动被认为是18世纪中叶美国生活中最有力、最具建设意义的力量之一。有学者认为它横扫北美,促进了各殖民地的合一,为此后美国的独立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所强调的天赋人权和平等的理念更深入地影响了美国此后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爱德华滋传》 Ⅱ这个人留下的榜样(1)

    这个人留下的榜样    
    最后,我们要提到爱德华滋个人独特的地方。    
    其一,他在教义与经验上的平衡。    
    正确的教义,是信仰的重要根基。钟马田博士认为,新教在1860年代后对宗教改革教义的抛弃是此后复兴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爱德华滋是一个非常重视纯正教义的人,他自己曾经对上帝主权拣选的教义产生过怀疑,但是在10多岁时,他自己说“我的心已经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日复一日地,我变得越发尊重有关上帝主权的教义。” 这成为爱德华滋信仰的转折点。    
    我们在信仰上很容易走极端。但是爱德华滋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平衡能力。他有纯正的教义,但也有丰富的心灵体验。更独特的是,他用活泼的心灵去感受教义中恩典的甘甜。教义与心灵的这种一致是令人惊叹的。他自豪地说:    
    “我所传讲的教义是有生命力的、令人欣喜的,因为这些教义是我们已经亲自经历过的真知。最高的教义是,那位不可测知的、永不改变的、令人仰慕的上帝是真切存在的,而不是一种臆测。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和这位对我们本没有义务的上帝之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依赖关系,不管我们的行为和理性如何反对这一点。”     
    爱德华滋也特别强调圣灵的超自然之工在人们信仰中的作用。有的教会历史学家认为他思想的精华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中来,那就是收录在本书附录中的    
    《圣灵将上帝超自然之光直接照彻人心,乃合乎圣经和理智的道理》。


《爱德华滋传》 Ⅱ这个人留下的榜样(2)

    其二,他学习很勤奋。    
    爱德华滋一般早晨4时起床,他常会一天花上13个小时进行神学和其他学习。勤奋的学习,使他作为一个牧者在讲台上可以对听众有丰富的供应。而他对于当时的思想动态也非常了解,洛克的作品就是他深爱的。钟马田博士评论道:“爱德华滋是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人人都同意这一点”,“这位在200多年前去世的人物,现在还在对美国人的思想产生强大的影响。”     
    也许对于爱德华滋这一点的重视可以使中国信仰者中的反智倾向有所纠正。    
    第三,他有很好的品格修为。    
    关于爱德华滋在品格上的自我陶造,我们亦可从他的《立志》里略见一斑。保罗说自己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而中国先人则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爱德华滋也是这样实践的,读爱氏传记,我不由得想起中国先人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可以说,爱德华滋借着信仰,对于自己生命品格的磨砺也到了“止于至善”的地步。    
    最后,我们要提到他所受的苦难。在北安普敦20余年成功的牧会之后,他为了在圣餐问题上持守真理的立场,最后被自己的教会赶走。于是他远走边陲的斯托克布里奇向印第安人传福音。而正是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得以写下好几部最重要的著作。    
    当他得到机会重返文明世界时,1758年被召唤去就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然而,他只在这个职位上呆了很短的时间,不久就因参与天花疫苗的接种试验被感染,离开了世界。据说交待完后事后:爱德华滋“环顾了一下四周,说:‘现在,我永不会失败的真朋友拿撒勒人耶稣在哪里?’”    
    爱德华滋在纪念他那未及与自己的女儿成婚就辞世的女婿大卫·布兰纳德(相关资料见《在班扬的马背后》,北大出版社2004年出版)时这样说过:    
    “我们这些人也是蒙召作同样的福音事奉的,这些事激励我们竭力追求,好叫我们与他一样对事奉忠心,能受同一的灵所充满,同样地被上帝纯全火热的爱所激励,同样地迫切推展国度和主我上帝的荣耀,为锡安的昌大而努力……”    
    在这里,我们用这样的话纪念爱德华滋也是合宜的。


《爱德华滋传》 Ⅱ复兴的盼望

    复兴的盼望    
    然而,我们在当代纪念这个人,最关心的还是与他相关的复兴主题。    
    其实北美的大觉醒运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Wesley M。Gewehr,在《1740-1790年间弗吉尼亚的大觉醒》(The great awakening in Virginia; 1740…1790) 中指出:“18世纪是宗教运动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福音复兴时期,这场复兴在规模上是国际性的,并且各教派都共有的(international and interdenominational),在德国以虔敬派的复兴为代表……在不列颠威尔士表现为卫斯理和怀特菲尔德的伟大的卫理公会的复兴……在美洲(America)以大觉醒的名义,作为一种宗教热情的潮流横扫从新英格兰到佐治亚的殖民地。”    
    此刻,也许我们可以重温亚伯拉罕·凯波尔博士的话:“历史上,信仰生命的脉搏有时很微弱,有时很强劲。16世纪的西欧各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信仰的主题主导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历史也由于此信仰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像今天的新历史是从法国革命的不信开始一样。信仰生活的这种周期性所遵行的是何种规律,我们无法明确定义。但是很明显,这种规律是存在的。信仰高潮来临时,圣灵在人们心里的工作是不可抗拒的。”(引自亚伯拉罕·凯波尔《加尔文主义讲座》,见《加尔文传》附录)    
    钟马田博士认为,自1620年代到1860年代,教会历史上复兴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其冲击波影响自欧洲直到北美。这以后人们对复兴的观点改变了,这就成了历史的分水岭,于是以后鲜有这样的复兴浪潮。钟马田博士指出:“1860年以前,人都本能地想到复兴。遇上教会荒凉的时候,又或是发生了不如意的事,信徒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不该来一次谦卑认罪,呼求上帝来临到我们当中吗?’”    
    钟马田博士在《清教徒的脚踪》中分析了复兴史后,呼吁人们再次重视复兴,并且为此献上我们的呼求。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他的著作。    
    当此混乱和充斥罪恶的时代,再一次回首在新英格兰所发生的这一切,也许能坚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可以举目望天。深信有一使人灵魂更新的力量,也是历史更新的力量的源泉。他独自行作万事,他的旨意不可测度。因此我们盼望新的复兴。


《爱德华滋传》 Ⅲ敬虔传统何以延续

    敬虔传统何以延续?    
    冀玉静    
    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侍奉上帝    
    在中国,有一个令人担心和痛心的现象,就是很多热心侍奉的传道人的下一代难以继承他们先辈的信仰。有的传道人下一代甚至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仅传道人,普通基督徒的信仰是否很好地传递给了下一代的人,也是存在疑问的。    
    仅仅是因为在中国侍奉太辛苦吗?我们可否从以往教会的历史上得到借鉴呢?    
    阅读一些属灵伟人的传记之后,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些前辈属灵生命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之所以能对后人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都出生在一个敬虔的家庭之中,他们的先辈把这一伟大的传统传给了他们。他们从小就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教导,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信仰就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后书》1章中说:“我感谢上帝,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侍奉的上帝。……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让我们回顾这些属灵伟人生命早期的经历,看看敬虔的家庭给他们整个的生命带来了怎样有益的影响。    
    旧约中经常说到:“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这本身就是对上帝信仰的延续。我们知道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雅各在救赎历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忽视,相比而言,我们看到圣经对以撒的记载要少得多。但是,从救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是对上帝信仰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他从父亲亚伯拉罕那里领受了对于上帝的认识,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顺服,完全顺服上帝对自己的引领。亚伯拉罕的上帝真正成为以撒的上帝。这绝对不仅仅是出生在一个有信仰的家庭中就可以做到的事。


《爱德华滋传》 Ⅲ奥古斯丁的故事

    奥古斯丁的故事    
    教会历史早期著名的教父奥古斯丁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我们知道他并不是从小蒙恩的。他的父亲是异教徒,但母亲莫尼卡却是虔诚的基督徒。母亲的祈祷在她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为全家人的得救恳切祈祷,更是以自己的好行为来见证上帝的道。她从不背后说人的坏话,也尽力阻止别人这样做。如果阻止实在不能奏效,她就会尽量说这人的优点。她的见证影响了不信主的丈夫,对奥古斯丁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视。虽然我们说人的改变和归正是上帝亲自做的工,但是他往往也借着他的仆人和使女在地上为他做工。耶稣教导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就是让我们不要效法世俗的恶行,反要以我们的行为来影响世界,来改变世界黑暗的景况。正是在莫尼卡的影响和祈祷之下,奥古斯丁后来终于认识了救主,成为教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他被上帝大大使用,成为当时大有能力的基督教护教者。奥古斯丁的神学奠定了西方正统神学的根基;而且他在许多领域的成就都是杰出的,在语言学、哲学等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爱德华滋传》 Ⅲ爱德华滋和司布真的故事

    爱德华滋和司布真的故事    
    北美大觉醒运动中著名的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