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周星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就爱周星弛-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导演的心声!    
    1996年,《食神》大卖,港产电影王座无片出其右。正当其时,香港掀起一片好莱坞热潮,但凡在香港具有知名度的电影人都受到好莱坞的邀约,周星驰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不管是《食神》的好莱坞版,还是金凯瑞的合作案,或是美国电视影集《过江龙》,计划都一一告吹。是不合理的合作条件?还是大媒体财大气粗,让合作变得毫无尊严?恐怕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真正的答案。只是,合作不成,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任谁都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拍一部扬名立万的好片,惊天动地,既保里子又保面子,所有要说的、要呐喊的,统统都省了。    
    但是下一步该怎么走?该怎么拍?    
    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遇上的难题。    
    我想谈的是:在这过程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活下来?    
    容我作一大胆假设:“周星驰用了一种方法叫——李小龙!”    
    什么方法叫“李小龙”?    
    且让我们从以下的片段开始:    
    周星驰在《97家有喜事》中做了一个表情。乔宏说:“不要再做了!你已经重复很多次了!”周星驰答曰:“有吗?我不觉得!”“就是自己不觉得,那才危险!”    
    那一年,我在新加坡录制广东唱片《世界由你我开始》的《月满》。    
    偌大的录音间,空洞得近乎寂寞,冷清得让人想哭。我戴着耳机,看着远处玻璃后的工作伙伴。已经是第几次的录音?录到我快发疯了!    
    到新加坡来录音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可以躲掉很多无聊的会议;第二,我要找Kin Lone编曲;第三,会有工作上的新鲜感。    
    然而劳师动众出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还不是一样!密闭的空间,10个小时后离开,一样的路程,不一样的只是白天变成黑夜。    
    眼看着手上这一张唱片,有无限的力量,就是发不出来,就是使不上力……    
    总是觉得如何如何会好一点……如何如何该变一变,到头来,很自然的,又会变回从前的旧模样……心力交瘁!    
    之前的《朋友》、之后的《有故事的人》都是一样的遭遇!    
    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去新加坡录吧!好了,人在新加坡了,又有什么改善呢?    
    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我还有什么方法?    
    《现在周华健》里的《动心》,我一共做了4个不同版本,现在大家听到的版本是最好听的(当然了!)。换言之,前面3个版本,都是我努力过的创新。很显然,都输给第4版。但是回头去比比看,你会发现第4版跟《小天堂》非常接近。    
    我该怎么办?    
    心力交瘁是一种怎样的状况?让我告诉你……    
    一天下午,公司同事来找我,他们希望我能为一个汽车广告演唱李宗盛的名作《希望》。我突发奇想看着对方,“我写一首新歌如何?”    
    商业上的考虑如下:    
    1.我既然在制作《现在周华健》,为何不让广告推广我的新歌?    
    2.我只要写出一首合乎家庭车的概念,又吻合男女之情的情歌,那一定是双赢的局面——既卖汽车又卖唱片。    
    3.歌曲要有帮助别人的功能(工具歌)。一群朋友正要在卡拉OK买单之时,一定会有这么一个春心荡漾的男孩,想要借歌寄意,他应该会对着心仪的女孩唱出《送你回家》。    
    不到3天的时间,《送你回家》的雏型出现了。


第二章  少林足球第12节 李小龙精神

    1999年9月21日凌晨,1点前后,1分钟的《送你回家》大致完成。“我疼你,我爱你——”心里反复哼唱着,一首我认为几乎等同于天籁的作品即将面世。    
    其实,我已经累得快不行了。    
    时间相当紧迫。当时我心里还有一两个想法,我要尽快把它修好,送给汽车广告商。没时间了,如果不加快脚步用作品去说服他们换歌,他们要去找苏永康唱《希望》了!所以我必须做得又快又好。    
    “让我送你回家……在这路上,我照顾你,我呵护你,我疼你,我爱你……”只要说服了广告商,有了大量的广告,用催眠式的推销,我又多一首代表作……一切的成功因素都有了。    
    心里万马奔腾!精神紧绷到快不行了。    
    我筋疲力尽,刚好坐下,突然停电。    
    接下来的地动山摇,我想不用再细表了。往后的三四天,我反而被迫真的好好休息了几天。但是从各种不同的新闻来源,得知灾情之惨重,我的心更累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实……还有,地震的当下,我居然还在拼了命要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而家里的大人小孩,既惊且恐,情何以堪?!    
    我已经累到无力去想些什么,我没有什么病,可是我想住到医院去,去一个可以隔离一切外界的烦嚣,自己又觉得很安全的地方。    
    1分钟的《送你回家》交给了广告商没有?我一点都不在乎。反正连出唱片,我都觉得有点厌烦、有点罪过……心里的结,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纠缠。    
    正式录《送你回家》时,其实定错了key,有点太高,who cares?    
    改为苏永康唱的汽车广告,正如我所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效应,who cares?    
    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孤独,好像什么人的话对我都没用。我该怎么办?    
    我已经变得不相信自己。    
    我已经变得不知所措。    
    而世界却越来越糟糕。    
    我所属的唱片公司遭逢大气候的侵袭,好不容易的一番霸业!好不骄傲的一间中国人唱片公司!却并没有获得该有的尊重。    
    我写不出情歌……因为心里想不出情话……我要合上报纸心里才稍作宽松,因为太多的坏消息,让人无所适从……只不过想要安分守己、不问世事,只求这样而已,好像都很难……    
    心乱如麻,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解决的方法叫——“李小龙”。    
    其实我还需要再去解释“李小龙”精神吗?在绝处中再突破、再超越。    
    我相信不管我如何努力,也无法写得比任何其他“李小龙”专家或坊间已有的“李小龙”精神研究,来得专精、来得详尽。    
    我只知道在某一瞬间,当一切已经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李小龙” 可以帮我找到出口。    
    不用问、不用想,只有一个朋友叫——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帮我变得更好。    
    我要突破!    
    我要超越原来!    
    所以我心里想着“李小龙”。    
    神经兮兮的,经常在气温4°C时,奋不顾身跃入泳池,导致长期的气管不适。今年暑假,小海(《摆渡人》的制作人)与我拼命录制《青红皂白》的同时,我居然可以戴着帽子,穿着两件厚T恤,外加防风外套,在大太阳底下的正午12:00爬山去,结果中了暑,之后一路针灸、拔罐……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心里嘀咕着。    
    所以,每天入睡前我都需要安眠药。    
    王祖寿(民生报资深记者及唱片乐评人)说得对!李宗盛做的这一张唱片,是找到华健的位置了。不像上一张,脚步凌乱。如果这一张还是我做的,我保证,我无法发现问题在哪。    
    李小龙当年练功之惊人!他会知道吗?    
    看来,周星驰是知道的。    
    在周氏闹笑片的风格已经饱和后,李小龙的毅力与精神促使了周星驰再度发奋图强。    
    而且,周星驰在科学化与有理化的路上找到了一个出口,成功创造出《少林足球》,连李小龙本身都冲不破的迷思,居然被周星驰化解了。    
    李大师泉下有知,应备感欣慰!而周星驰并没有居功,在《少林足球》中,到处可见“李小龙”的踪迹,就是明证。    
    周星驰所遇到的瓶颈细节如何?我根本不想知道,只确定他一定凭着不屈不挠、万夫莫敌的恒心与毅力过了这一个关。但讽刺的是,下一关又怎么办?    
    我不会怀疑他的能力,只是人生就是如此残酷无情。    
    于是,我在《少林足球》里,看到了如此多的“李小龙”,而《少林足球》居然提醒了我,恒心和毅力是需要加上理性的。    
    在漫无头绪的生活里,我诚意邀请了李宗盛做我的唱片。于是东一块、西一块,我慢慢四处捡来很多浮标。我继续写了很多的歌,做了很多的音乐实验……慢慢从连音乐都不碰,专心去重新定位“我是谁”?    
    特别要从一个不是歌手的“我”开始。    
    我定期在家的后山爬山,我的体力与膝痛,居然不药而愈。    
    一直到那天,我正式踏上舞台,我正式告诉大家:《忘忧草》已经做完了。一张又一张的笑脸,一句又一句鼓励的话语……没错,我仍然是一个歌手,可是打从我心里,我清楚,我是另外一个人了。    
    P。S。1  看完了《少林足球》,我很想写一篇《从<少林足球>里看到的李小龙》,结果写出来的反倒是过去几年来的心结……以今天的年纪来算,我比李小龙还大。我看到的与体验过的可能比李小龙还多。换一个角度说,若李小龙今天在世,我真的很好奇、很渴望听听看,他会如何解决他的瓶颈。再换一个角度说,你同不同意他其实是很幸运的?    
    P。S。2  这一篇文章我们不谈李小龙曾在好莱坞受过多少气;不谈好莱坞用高超计算机特技打压世界其它地方的电影业;不谈好莱坞如何用钱、用名去买垮世界各地的电影工业;更不谈周星驰带来了香港动作片的新革命,让原来拍动作片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包括我那些专拍动作片的好朋友。    
    P。S。3  苏永康的歌声,独具风格。那咖啡广告歌,真是迷人。    
    本文原刊载于周华健个人的网站。    
    wakin/2_0_frame。htm


第二章  少林足球第13节 星爷的自虐

    《少林足球》:星爷的自虐      
    娅子(媒体记者)    
    自虐真的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自虐是一种心理习惯。    
    自从私刑和奴隶制取消之后,自虐就逐渐上升为一种流行与时尚,并被艺术化为所谓的行为艺术。在《少林足球》中,当周星驰穿着露脚趾的破鞋,身上背着两捆庞大的城市垃圾向我们走来时,他脸上的笑容和精神的自虐同时开始了。    
    早先对周星驰的电影并没有什么感觉,有时甚至感到恶心——为着片中不可或缺的令人作呕的镜头。直到《武状元苏乞儿》,当周星驰和吴孟达落魄为乞丐,忽然心里就有了一点微明的感动,仿佛有个从未到达过的角落被照亮了。    
    而后,在周星驰的每一部片子里,我都看到了他的自虐。当一个人习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一定心里有着一个非此不可的原因。也许,自虐是他的一种生存智慧;也许,自虐是他对无法摆脱的往事的一种纪念方式。    
    周星驰的自虐有两种。一种是极乐的破灭,人生突然掉到命运最为黑暗的底层。在《整蛊专家》里,周星驰所饰演的古晶一开始春风得意,被他“整蛊”过的人疯的疯、傻的傻,他似乎能把所有人的命运玩于股掌之上。他也几乎玩死了吴孟达和刘德华,无奈心中那一点善良不由自主地生长出来,被敌家找到了破绽。周星驰骤然间失去了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位置,他和吴孟达被玩得惨不忍睹,流落街头。《九品芝麻官》中,同样由于一点爱怜和同情心的滋生,周星驰遭人陷害,从豪夺巧取的一方之霸变为身陷囹圄的阶下囚,风流富贵立刻烟消云散。在底层,周星驰几乎尝尽了命运的所有流离与悲苦:酷刑、背叛、白眼、饥饿、寒冷、伤痛、无能为力、家破人亡……    
    一种是小人物自身的悲渺,在努力向上的过程中遭遇重重阻遏。最经典的是《喜剧之王》,有人认为这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一部影片,折射出周星驰从宋兵乙走向“喜剧之王”的困苦历程。《少林足球》沿袭了《喜剧之王》的路子,同样是身怀绝技的小人物,甚至更困顿、更萧条、更局促,却要执意地实现不可能的愿望、创造不可能的奇迹。周星驰的自虐里包含着一颗微小的火种,如果金庸是借意古代的时间背景来构建“成年人的神话”,周星驰则是在现代社会的背景里构筑起成年人的神话。    
    《少林足球》并不算一部特别经典的星片,明星们大而不当的启用及沸沸扬扬的选角颇现炒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