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下参看,应该会得到不少启发。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章是孔子自述一生学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立,四十岁便无所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从别人话里听出微妙的意思,到了七十岁,心里怎样想就怎么做,都不会超出规矩。”
  《集注》引程子的话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读这一章,就不要只记住三十称“而立之年”云云,要反身自省,脚踏实地地学习圣人,学习如何做圣人。


为政第二(2)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是三家中的孟孙,早年也是孔子弟子,后来因为政治斗争中抗命,后人就不承认他是孔门弟子了。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要按照礼来事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来安葬他们,按照礼来祭祀他们。”
  乍见无违二字还以为是无违父母之命,下面转出无违于礼来,真是柳暗花明的感觉。这样的篇章不单是学义理,当作小文章读也很可玩味。
  有人说,三家僭礼,所以孔子便讲无违于礼,可是孔子有必要绕来绕去让人转达么?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担心子女的疾病。”
  父母爱子女,无微不至,唯恐子女身体生病。作人子女的要体谅父母,以父母之心为心,不但保养身体,而且修身严谨,这不就是孝吗?
  也有人认为是人子担心父母之疾为孝。
  第一种说法意味深长一些。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子,就是能养活父母而已。然而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那和养狗马有什么分别呢?”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里边是有歧义的,上面说人养犬马,也可解成犬马养人、犬马相养,还可解成养父母之犬马。其中还是以犬马喻人子之无知较为得体。孟子说:“食而不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这是人养犬马的意思。一般来说,以《孟子》解《论语》是比较好的,但是这里稍微差一点。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儿子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就算是孝吗?”
  另一种解释区别在“色难”上,他说色难是承顺父母之颜色,也讲得通。
  色难这一章是说养口体不如养志。
  《孟子》上有一段: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色难这一章,《孟子》这一章,再加上前那一章,三章参看,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孝了
  色难,或解作,给父母好脸色看,这是接着下文讲的,也通。
  《礼记》说,孝子之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一章有另一种句读: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区别不大,后一种好一点,毕竟说一天话是挺累的。
  如愚,是很不错的一种状态。我小时候也常被人夸聪明,现在想来真是浅薄。《金刚经》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为什么不直接译过来?据说就是“以浅薄故”。智慧尚且浅薄,何况乎“聪明”?聪明之失不止于浅薄,还记得《红楼梦》上的话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然,“笨”也不好。
  《古诗源》有一首古诗: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
  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最好是聪明而浑厚,这不正是“如愚”吗?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不是讲“患不知人”么,这一章便是讲如何知人的。
  孔子说:“看一个人,要看出他的动机,观察他的过程,考察他的归宿,这样的话,谁能隐藏得了呢?谁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得比较透了,孟子另有一种看法。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他讲话,再观察他的眼睛,他怎么隐藏得了呢?”
  相书讲,问贵在眼,择交在眼,颇有道理。
  想要知人,先要自知。先拿看人的法子来看一看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心地,方式方法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把自己看明白了,责己再严厉一些,再去看别人,自己不怎么样,哪里有看人的资格?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章是很熟悉的了。不过我读《论语批注》读出了问题。此书成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O级工农兵学员之手,基本是谬论,这一章批判得倒是很有意思。他说:“温故而知新”是根本错误的。新的正确认识、观点,只能从实践中来,只能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来。整天埋头在古圣先王的陈腐说教中,是根本不可能获得新的正确的思想的。
  所以现在仍把“故”解释成旧的知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解成“己所素习”就好一些。
  读到这里,可以再回头看看“学而时习之”章,理解可能就会深一层。
  说到这里想起有人解《论语》,考据历史,揣摩语气,逐章说是孔子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说的,这是件费力的事,我想恐怕也不会很讨好。


为政第二(3)


  2。12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不要像器具哪样?
  有人解释不器就是说君子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要限于一材一艺一用而已。我想说一点,多材多艺多用仍旧是个器。《易》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还说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我想不器应该就是上达的意思。
  树木长得好,就被砍了做木材,长得不好就长于山野,而母鸡,下蛋就养着,不下蛋就杀了吃了。《庄子·逍遥游》篇末有类似的意思。杜甫有首诗说:古来材大难为用。所以有用好还是无用好,这个问题实在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最大之用则是无用之用,也就是君子不器的意思。
  有用无用,是个辩证的问题,是不是惠施对庄子说,子言无用,你说的话没有用,庄子就说,地球很大,人所用的只是放脚的地方,但是如果只留下放脚的地方,还有用么?惠施说,无用,庄子就说,然则无之为用也亦明矣。有用无用是相对的,是变化的。
  这一章直译是:君子不是东西。一笑。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长于言语,孔子教他先做。做完了之后再说。这是教人不要言过其实,里面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意思。
  还有一种句读: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古人认为不朽事业有三种:立德、立言、立功。这一章是说君子立言,后世从之。譬如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这是“先行其言”,列宁“而后从之”,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样解释多少有点绕了,不过也不能说讲不通。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朱子《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言简意赅,注得很好。
  周和比相差有多远?公私一念之差,就分出了君子小人。所以“吾日三省吾事”,还是很必要的。
  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近及远。小人只有迁怒的时候才由近及远。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章初中语文里都讲过了。当时讲“殆”是“怠”,精神疲殆之意。
  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拙者疑殆。殆是疑的意思。《公羊传·襄公四年》注:殆,疑也。下文有“多闻阙疑,多见阙殆”,殆也是疑的意思。
  可见殆作疑讲是比较好的。《集注》作危殆讲不用驳了。
  这一章告诉我们学与思不可偏废。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一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攻,可解作攻击,《诗经》上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也有治的意思。异端,有异端邪说之意,也可解作另一端,事物的另一方面。“已”字也有两解,可以解作停止,也可以当作助词,这些解释合起来,就太麻烦了。
  这样麻烦,就要先正本清源,用《论语》用语之例来判断。《论语》有:小子鸣鼓而攻之;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都不训治而训为攻,所以应当解为攻击。用“已”字的有:末之也已,可谓仁之方也已。所以应当是助词。孔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杨墨之说的出现也得等段时间。孔子又不太可能排挤道家,所以异端解成异端邪说就不对劲了,解成诸子百家之说就差不多。
  后面有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诸子百家之说,就可以说是小道,君子止于不为而已。如果党同伐异攻击起来,必然是非蜂起,这就成了世道人心之害了。而夫子之量,是海纳百川,无所不容。
  所以这一章的意思是:攻击其他的学说,这就会造成祸害。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实在在的一句话,偏偏就是很多人做不到。
  我们求学,最终是求一个真知,有了真知做人明达圆通,这件事情也是瞒不了人的。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说马背肿,只会是为智者笑。


为政第二(4)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干禄,一般解作求俸禄。《尔雅》训禄为福,干禄就是求福,这样解好一点。不过,解为治生之道最为妥贴。
  子张问如何治生,孔子教他修德之道,言行无失,禄在其中了。孔子的话听起来很迂腐。但道理确实就是这样,不外乎此的。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老百姓才会服呢?”孔子回答道:“把正直之人放到枉曲之人上面,老百姓就服了,把枉曲之人放到正直之人上面,老百姓就不服。”
  这里的错译成措,而不译成废置,诸译成之于而不译成众,因为枉者直者无论何时都废不干净。下篇还有“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才是用人之道。
  因为答尊者问,所以不是“子曰”,而用“孔子对曰”。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道理好,文章也好。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敬上,尽忠又努力,应当怎么做?”孔子说:“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尊敬你。对父母孝顺,对儿女慈爱,他们就会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