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作者:布赖恩·克罗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传 作者:布赖恩·克罗泽-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九路军中有很多革命者。其中也有托洛茨基分子和共产党人。陈铭枢就是一个所谓的“第三党”的领导人,“第三党”是1927年初蒋介石夺取上海之后,在反对蒋介石“白色恐怖”的愤怒风暴中于1927年成立的。在最初的革命热情中,他们处决土匪(先设下诱饵,再把他们送上刑场),修造公路,废除许多额外的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保护农民免受各种负担。在无政府和混乱的年代里,这是农民们盼望已久的事。

  在福建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在改革中,全部土地国有化并被公平地分配给耕种土地的人。这听起来很像是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是两者有很重要的区别:孙中山的想法是使个体农民占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而福建的改革是使上地的所有权归政府。

  福建改革也并非完全模仿共产党的,因为“第三党”根本不区分贫农、中农和富农。

  福建的革命者很快就要公开反对蒋介石了,但与此同时,北方的事态也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力。1933年初,日本军队不再满足于东北这一个地方了,他们越过长城进入热河。日军没有遭到多少抵抗,就迅速占领了整个热河省。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的签订表明了日军的胜利。

  对于少帅张学良来说,热河的丢失意味着他的政治前途到了尽头。他把他的部队交给了蒋介石,做了失败的军阀所能做的事,并开始到国外长期旅行,在出国途中,他住进了上海一家医院,治疗他的鸦片毒瘾。

  从这些事件中。冯玉祥看到了一个重振名声的机会。5月1日,他离开隐居地,宣布建立“人民抗日同盟军”。7月,当他的军队把日军赶出察哈尔省时,荣誉果然向他走来。

  在南京,蒋介石用一种嫉妒的眼光看着事态的发展,他还不准备抗日,他要先消灭共产党。而冯玉祥同日军发生的战斗搅乱了蒋介石的生活。

  蒋介石不需要过分担忧。冯玉祥的性格古怪且反复无常。

  8月,他解散了他的抗日军队,重新在神秘的泰山上隐居起来。

  日军再次侵犯察哈尔。

  大约在“塘沽协定”签订的时候,有关福建即将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显然陈铭枢是起义者的领袖,他秘密从上海经香港到欧洲,然后又返回南京。5月底,陈铭枢回到福建,欢迎的场面异常隆重,彩旗招展,欢迎这位“民族英雄”。

  孙中山的保守的追随者胡汉民很可能支持了福建事变,其唯一原因是他憎恨蒋介石。

  从另一方面讲,毛泽东后来告诉埃德加·斯诺:共产党没有和福建军队联合起来,这是当时所犯的一个重大错误。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将比各自为战给南京政府造成更大的威胁。

  霍灵顿·唐是蒋介石本人认可的他的传记作者。他是这样贬低1933年底发生的事件的:“所谓的福建事变的真正原因是无业的政客对金钱的迫切需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933年11月20日,在一次群众集会之后,起义者宣布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大约在此前一天,陈铭枢以私人身份打电报给蒋介石,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并要求蒋下台。在另一封电报里,起义军请求广东和广西政府联合出兵推翻蒋介石。

  他们声称:“蒋介石的独裁和民族危机已经持续了六年,全世界人民都对他的丑恶和不正当的行为深恶痛绝”。

  11月22日,起义者进一步发表声明,怒斥蒋介石“不顾民族的愿望,倒行逆施”,结果是“中国人民就要成为日本的奴隶”。

  在起义者发表这些情绪激昂的声明之后,十年来的一次巨大的反蒋高潮随后到来了。

  福建军队刚刚宣布他们的主张,蒋介石就马上下令发动全面进攻。他的军队分三路进攻福建,蒋介石到闽西亲自指挥。

  起义部队放弃了福州,南京政府的空军从温州和株州的临时机场出发,用空袭骚扰起义军。两个多星期后,起义部队被击溃。

  福建的政治领袖们匆忙地从福州撤走。

  蒋军收集起义军残部,重组十九路军,英雄的十九路军成了历史。



蒋介石传第十三章 毛泽东的崛起



第十三章 毛泽东的崛起

  长征是一篇史诗,岁月的更替,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不能使之失色。

  毛泽东给了农民最想要的东西:“土地和同多年来压迫他们的地主们算帐的机会。”

  1934年间,蒋介石把共产党赶出了他们在南方的根据地,发动了一场“民族复兴”运动。

  他认为他已经彻底并永远地打败了共产党。他希望他的“新生活运动”能够像他赢得战争一样“赢得和平”。

  但是,他没有赢得战争,他只是把共产党赶跑了;而他的“民族复兴”政策也由于没有引起普遍的注意而石沉大海。

  到1933年中期,蒋介石已经同共产党打了6年的仗。作为一个军人,他不断遇到挫折。他已经对共产党苏区发动了四次“围剿”——每次取得的胜利都是区域性的。

  他的决心不断增长,这一点可以用数量来衡量。在1930年12到1931年1月的第一次“围剿”中,他动用了10万部队;在1931年5月至6月第二次“围剿”中,动用了20万作战兵力;第三次战役是从1931年7月到10月,出动的军队达30万;第四次“围剿”从1933年4月到10月,这一次出动了差不多50万的军人;第五次“围剿”从1933年10月开始——几乎是第四次“围剿”一结束就开始了——蒋介石动员了90万军队,其中40万立即开始了行动。

  与此相比,红军的兵力比估计的要多一点,但双方在武器上相差悬殊。

  受到正面进攻的江西红军动员了大约18万人,还可以加上20万游击队和赤卫队。但是这38万人只有不足10万支枪,手榴弹和装备的供应也不足,而且没有重型大炮。

  蒋介石的40万作战部队拥有重型武器并有一支装备有近400架飞机的现代化空军。红军设法缴获了几架飞机、甚至俘虏了几个有经验的飞行员,但他们无法供应汽油,也没有维修人员,因此,共产党没有轰炸机。

  蒋介石的作战部署是根据他求胜的需要及迫切的心情制定的。蒋发动第五次“围剿”不只是因为六年来的失败让他难以容忍,还有一个新的紧迫性——因为这时蒋介石认为中日之间的决战已不可避免。

  蒋介石有几年是依赖德国军事顾问的。

  1933年当希特勒取得权力时,蒋介石邀请了一个著名的德国战略家塞克特将军来华。

  就是这个塞克特设计了第五次“围剿”的战略。为了帮助蒋介石,他接替了原常驻中国的德国顾问的职务。希特勒显然认为他在中国工作是有好处的,因为1934年初,在他回德国不久,希特勒就派他到中国担任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大约在柏林——罗马轴心延伸到东京以前的七年——纳粹就明显地支持蒋介石的首先消灭国内共产党,而任日本人畅行无阻的政策。

  塞克特的战略听起来不错,但代价昂贵。

  在他的指导下,蒋介石修筑了几百英里的公路。在苏区外围用混凝土修建的包围圈上,到处都是小型的防御工事。埃德加·斯诺称它为“一种长城……它逐渐地向里伸”。掴民党军队乘坐坦克和装甲车,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在江西、福建、湖南、广州和广西等地的外围一次向内前进几百码。然后,他们就去修建新的工事。牢固的包围圈不断收紧。

  最初战争打得很艰苦,也很残酷,国民党在闽赣边境取得了两次胜利,击退了红军的抵抗。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共产党损失了7至10万人,军队分散进入山里。后来十九路军开始在福建起义,出现了几个星期的平静。毛泽东失去了同福建军队联合行动的机会,只好带着他的人撤到赣南一个新的临时根据地。随着“围剿”的进行,国民党杀掉了所有被俘的红军领导人。残酷的经济封锁阻断了苏区和邻近各省的贸易。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饥荒,埃德加·斯诺引用“国民党自己”承认的数字说:“在对江西苏区发动的战争中,大约有100万人死于饥荒和战火。”他还引用了周恩来的话说:“红军伤亡超过6万人。”

  1934年5月,战争已经持续了七个月,蒋介石决心孤注一掷。当时,中国卓越的战略家、保定陆军学校前校长蒋百里对蒋的影响很大,他使蒋介石相信中日战争的爆发已迫在眉睫。

  他和蒋介石都认为,战争一旦爆发,他们所面临的必然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蒋百里制订了一个全国防御计划,准备把多山的湖南省作为备战的中心地区,而云南省府昆明将成为主要的空军基地。接着,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进行“围剿”。

  最后蒋介石认为他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战争进行近一年时,共产党领导人在江西苏区腹地的瑞金召开紧急会议。

  曾身患疾病发着高烧的毛泽东此时已恢复健康,参加了10月2日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

  会议做出了重大决定:红军将放弃江西。

  会议结束后,红军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行动起来。1934年10月16日,经过不到两个星期的准备,长征开始了。

  大约10万人参加了长征,其中包括男女老幼。红军的工厂都被拆毁,机器由骡子和驴运走。红军携带的东西包括银币、步枪、机枪和弹药。在参加长征的妇女中有毛泽东正在怀孕的妻子和朱德的夫人。

  国民党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红军的先头部队发动进攻,占领了湖南和广东的国民党防御工事。随着国民党地方军的溃退,西面和南面的道路被打通了。

  长征是一篇史诗,岁月的更替,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不能使之失色。

  的确,它不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远征”,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种先例。研究中共问题的法国历史学家吉约姆曾列举了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类似事件。

  尽管如此,长征仍然是激动人心的。它使红军在经过严重的创伤之后恢复了元气,使毛泽东在多年以后同蒋介石的较量中反败为胜。

  关于1934年的长征也不乏优秀的宣传家,埃德加·斯诺在树立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土地改革者和英雄主义的形象方面比任何人都热心,他这样写道:

  长征的过程中充满了冒险、追求和发现,人类的勇气和怯懦,狂想和胜利,苦难、牺牲和忠诚,数千个青年不灭的热情和希望以及令人惊讶的革命乐观主义像一团火一样燃烧着。他们不承认人类和自然带来的任何失败——所有这些和更多的品质只有奥德赛的远征故事里才会有,而在现代社会却是无与伦比的。

  毛泽东用诗记载了这一英雄的历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的红军一路作战,损失很大。他们把枪支弹药和银子埋在了途中。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亚洲最宽的河和最高的山峰,但是,他们一往无前。一年后,毛泽东率领2万多名战士和随从到达了中国西北的陕西省。在陕西,他们和1万名共产党游击队会合了。这些游击队在陕西已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的苏维埃政权。江西红军长征的全程为六千英里。

  虽然毛泽东和红军保存了实力,但是对蒋介石来说,第五次“围剿”不能不说是一个胜利——尽管不是彻底的胜利,它使共产党在几年内不再是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蒋坚定地执行了德国顾问制定的战略计划。在1934年10月红军出人意料地突围之前,国民党进行了有效的经济封锁,共产党无法获得枪支弹药。经济封锁加重了红军的困难,而国民党军的安全系数则相对提高了,而且红军对敌人的活动也缺乏了解。

  蒋介石的国民党领袖地位第一次确立起来了,结果地方军阀们不得不比过去更卖力地对付共产党。

  不仅如此,两个最重要的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正忙于重建战乱后的广西,这样蒋在战争中就不再有后顾之忧了。蒋认为他对一切都了如指掌,但他没有预见到共产党会突然决定放弃苏区进行转移。

  截至1934年初,在近七年的时间里,蒋介石一直试图完全用军事手段来对付共产党。他的办法是“封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