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申论考试-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作研究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工作研究报告,一般包括标题、署名、正文三部分,正文又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一、标题

  工作研究报告的标题多种多样,有的标明研究的问题,有的标明基本观点(揭示主题),有的标题采用提问的方式,有的则用陈述句标题。工作研究报告的标题要求直接、具体、明确、尖锐。

  二、署名

  署名即在标题下面或右下方,写上工作研究报告的作者姓名。

  三、正文

  正文基本上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文路构成的。它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1。前言

  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形势,提出研究的课题,介绍课题原有研究情况;简述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全篇的基本观点等。前言部分要简明扼要,一般用一个自然段完成。

  2。主体

  主体是工作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大体按摆出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法和设想的“三段式”步骤展开思路,组织安排材料。对于问题的分析研究,既可以将它分成几个相关的部分,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探讨;也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一气呵成地写下去。

  主体部分类似调查报告的写法,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相当于论文的写法,尤其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多用议论和论证,理论色彩较浓。

  3。结语

  结语以少量文字强化主题,概括总结全文,或者点明意旨即可。有的工作研究报告无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工作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来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是它的逻辑结构线索。涉及到具体的研究对象时,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往往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侧重于分析原因,有的重点写办法和措施,有的较多表述存在问题的多种形态,有的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写。具体安排应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来确定。
决定在实践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具体用途,正文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常见的组成形式有这样儿种:

  第一种最简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几句话。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谁,于何处,根据或为了什么,确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确定召开会议、人事任免、设立机构、参加或脱离组织的决定,以及一部分履行法定审定批准程序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种比第一种稍复杂一些,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目的或根据;对所针对事物或问题性质的分析、评价;有关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方法、注意事项等)。用于表彰或处分,命名,撤销有关议案或其他公文,以及赋予、剥夺、免除有关对象的权利义务、能力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则更复杂一些,主要组成部分有:根据、目的、意义或原因;分条列项陈述有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在各条项上附加小标题,以概括揭示各自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要写出:措施的性质、种类以及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人员范围、步骤、方法、条件、组织领导保障、政治思想保障、与其他措施的关系、有关的政策界限、执行要求等。用于确定实施重要政策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四种形式适用于确定并表明原则立场的决定。其特点是除了以简要文字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之外,还有较多的议论、推理方面的文字,以讲清道理,驳斥错误观点。 

事故通报是批评性通报的一种,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况(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对事故性质、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说明;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原则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应记取的主要教训。有时还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上述内容可以直接叙述说明,也可以转发有关事故报告等公文的形式间接转述有关情况(以这些报告等为附件)。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绍先进典型经验,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先进事迹(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或经验(单位及所处的客观条件、主要作法、规律性的认识等);评价分析(性质、意义、经验所在及适用的条件情况,经验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决定事项(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何种称号或其他精神的、经济的奖励),以及提出一些学习先进事迹、借鉴吸收典型经验方面的要求或号召等。

  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用以批评坏人坏事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错误,其正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主要的错误事实(单位、人物、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等);分析评价(错误性质及原因、严重后果);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以及要求各方面从中记取的教训。有时还提出请检查上报有无类似问题、汇总有关反映等方面的要求。

  情况通报。用以报道、传达重要情况和有关精神,其正文有两种组成方式,其中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除此外还对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诚信问题(一):原因及对策

  问题:

  1。不依法履行承诺、不及时兑现政策,且有时承诺不够具体而显得假、大、空。

 
  2。政策的制定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

  3。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各种“假大空”的失信行为,阻碍了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

  4。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乱收费乱摊派。

  原因:

  1。没有摆正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位置。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极少数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因而可以享有不守信用的特权,以至于滥用公共权力。

  2。没有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常常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以致牺牲诚信,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没有准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以致为着所谓的“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不负责任、不求实际地大干、盲干,乱许愿、乱承诺,甚至弄虚作假最终失信于民。

  4。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体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对策:

  1。建立社会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政制度,以获得社会对政府的信任。

  2。政府的决策要科学化(包括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两方面)。政府的决策,特别是重大的决策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程序来完成。

  3。政府的决策要民主化。政府的决策尽量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公众的作用。

  4。加强监督制度。探讨党内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监督形式合作的可能。对不讲诚信问题进行曝光,形成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

  5。重视诚信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例如,可以开展建设“诚信海口”活动,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诚信问题。

  6。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恣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公务员应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建立公务员守信规则。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加强纪律约束。

 
  诚信问题(二):大学生诚信问题

  问题:

  1。拖欠学费

  虽然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新生入学时,为争取延交学费、免交学费、贷款等,隐瞒家庭情况,加大了贫困生工作的难度。每年交学费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

  2。“枪手”替考

  “枪手”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开始流行开来。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小到期中、期末测验,大到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的做法既让学习头痛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又让成绩好的学生赚了额外的生活费,看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所以,这种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在学校“蔓延”开来。

  3。简历注水,签约草率

  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把“注水”这招用到了自己的简历中。大学四年虚度光阴了之后,发现别人的简历比自己的要厚很多,看看自己薄薄的没有任何含量的简历,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竭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夸大其辞,甚至不惜造假;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证书,虚假文凭、虚假学生会主席满天飞。然而,不负责任草草签约又毁约等等情况已不属个别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都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原因:

  1。历史原因

  (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约失范,是产生社会诚信危机的历史原因。

  (2)当前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革、转型的时期,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和伦理迷失,导致行为秩序混乱。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能够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表现。所以说,诚信危机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是转型期社会道德问题的历史积淀程度必然爆发的结果之一。

  (4)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对外的窗口越开越大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糟粕也混在先进技术之中进入了中国,而校园是接受新鲜知识和前沿学科的先锋,但是我们相应的抵御措施却缺少变化。道德建设的滞后让众多国人坚定的信念轻易输于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拥护金钱至上“真理”的人越来越多,诚信的地位越来越低,这种状况越来越对原本宁静的校园产生冲击。

  2。教育原因

  (1)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诚信问题的集中反应。

  (2)大学生群体从家庭中来,家庭的熏陶对学生的素质有着绝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期处于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不少在骄纵中长大的大学生,于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常常不认为是错误的。“这是独生子女一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通病”,这也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3)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大学是学生诚信道德培养的温床。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二是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

  3。现实原因

  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信用危机。北京的舆论界称此为“诚信”危机,而这一危机已经涉及到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府到媒体的公信力,从体育到教育,再到金融界。大学生诚信在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下和充满诱惑的价值观下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

  对策:

  1。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