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俄罗斯文化之路-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自然的动态与旋律,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情。在此之后,他还创作了《村道》、《虹》、《冬天的道路》、《伏尔加河畔的坟墓》等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佳作。萨弗拉索夫长期从事风景画课程的教学工作,把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热爱大自然的精神灌输给他的学生。受惠于他的后辈画家中包括19 世纪末叶达到俄罗斯风景画顶峰的大师列维坦。萨弗拉索夫的同辈人伊·伊·希什金(1832—1898)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专注于描绘俄罗斯森林的壮美。70年代,他创作了《松林》、《密林深处》等优秀的风景画。在自己的艺术成熟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柞树林》、《松林中的早晨》。这些作品比较强调光线的作用,色彩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希什金也是一个出色的铜版画家。他的铜版画线条灵活,层次变化细致入微。为了突出所塑造的形象,他常把铜版画制成不同的形状。
  在瓦·德·波列诺夫(1844—1927)题材广泛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艺术才华的是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是以对俄罗斯大自然的质朴而富有诗意的理解、有机地插入风俗内容、细致地表现光线和空气以及严整的构图为特色的,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莫斯科的小院》、《祖母的花园》、《杂草丛生的池塘》等。阿,伊·库英吉(1841—1910)的主要作品《草原》、《乌克兰之夜》、《桦树林》、《第聂伯河之夜》等,充分地表现了大自然的诗意和美感,具有欢快、乐观的情调;画面充实、饱满,有一种开阔的全景气息,阳光和月光的效果十分真实地得到了反映。
  历史画
  在历史画方面,巡回派画家中建树最多的是瓦·伊·苏里科夫(1848—1916)。他是1869 年从边远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来彼得堡上美术学院的。1875 年毕业后,致力于从俄罗斯过去的历史中发掘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油画。在对俄罗斯生活的细致观察中,他看到了沙皇政权所进行的改革的正面和反面,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惊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这种矛盾。
  1878年,苏里科夫开始了绘制巨幅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紧张工作。这幅完成于1881 年的作品描绘的是彼得一世活动中最富于悲剧性的情节,即1698年平息近卫军暴乱后对他们行刑前的最后时刻。在坚定、自信的彼得及其周围的外国人和贵族面前,站着临刑的、然而仍旧坚强和英勇的近卫军。这幅高度现实主义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国历史发展的矛盾冲突和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1881—1883年创作的《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描绘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缅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别廖佐夫后的情景。一座简陋的木屋成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生活终点。画面上缅希科夫和他的孩子们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儿在读书外,其余人都在沉思。身躯强壮、神色严峻的缅希科夫紧握拳头,仿佛在回忆当年的岁月、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彼得改革的前途。静态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画家从缅希科夫的失势中揭示了民族和时代的悲剧。
  苏里科夫反映改革与传统的冲突这一题材的名作还有《女贵族莫洛佐娃》。这幅1884 年动笔、1887 年完成的油画,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时代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题。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会分裂体现了俄罗斯在转向西方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内部的抵抗。苏里科夫画中的莫洛佐娃是个真实的人物,她是显赫的波雅尔,又是旧礼仪派的忠实信徒,曾向旧礼仪派领袖阿瓦库姆提供物质帮助,1671年根据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后死于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苏里科夫所描绘的是这位女贵族被押解通过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画面上的莫洛佐娃纤巧动人,她的面部既因为激动而显得很美,又由于狂热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瘪陷和灰白而显得可怕。画家通过这样一个历经苦难但仍坚信自己是在为俄罗斯斗争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历史发展中的悲剧。
  苏里科夫的其他传世佳作有《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和《斯捷潘·拉辛》等。
  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是巡回派的主要成员,19 世纪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
  列宾出身于哈尔科夫省一个军屯区移民家庭,少年时代曾跟随圣像画家布纳科夫学画,1863 年到彼得堡,先后在绘画学校和美术学院学习。通过同克拉姆斯科伊和斯达索夫等人的交往,他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思想。从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即以《伏尔加河纤夫》这幅概括当代俄罗斯生活的油画奠定了自己在俄国美术界的地位。为了创作此画,他曾两度到伏尔加,对纤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并画了许多习作。这幅作品在暴露人民所受到的野蛮压迫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民中间蕴藏的力量。在被艰苦劳动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纤夫们身上,可以看到卓绝的精神美。
  列宾曾在1873 年到1876 年游学意大利和法国。这一经历使他熟悉了古代和当代的欧洲艺术。回国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库尔斯科省的宗教行列》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同时也对受欺骗的人民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幅描绘人民蒙受的贫困、屈辱和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出色地表现了复杂和矛盾的俄国生活。列宾是一个艺术家,但他在思想上是与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他的许多作品直接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反映了它的力量和弱点。草稿《押送·在泥泞的道路上》描绘了被押送中的革命者形象。《宣传员被捕》一画赋予宣传员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这位还没有被人民所理解的革命者的孤立感,生动而又形象地表现了革命民粹派的牺牲精神和悲剧命运。《拒绝忏悔》揭示了一个面临死亡毫不畏惧、对自己的事业抱有坚定信心的革命者的性格。黑暗的牢房与被一束光线照亮的死囚在画面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作品具有非常动人的艺术效果。《不期而至》则描绘了流放归来的革命者与亲人相会的场面,入微地刻划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感受。以如此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再现革命运动,在俄国乃至世界绘画中部是鲜见的。在列宾历史题材的油画中最为著名的是《索菲娅公主》、《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扎波罗日人写信给苏丹》。他还绘有深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肖像画《祭司长》、《穆索尔斯基》、《斯特列别托娃》以及许多素描和水彩画。列宾作品的思想性、人民性和卓越技巧使俄罗斯绘画艺术发展了一大步。
  巡回展览画派是改革后俄国绘画艺术的主流。巡回派画家们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描绘了改革前后的俄罗斯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受到许多进步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俄国北方铁路的建造者马蒙托夫把自己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座房子提供给巡回派画家作为聚会和工作的场所。莫斯科富商特列季亚科夫经常购买画家们的作品,并建起了一个收藏颇丰的俄罗斯绘画陈列馆,这就是日后苏联最大的美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前身。
   雕塑
  马·马·安托科尔斯基(1843—1902),是一位与巡回派画家关系十分密切的雕塑家。早在美术学院求学期间,他就同克拉姆斯科伊、斯达索夫、列宾等人接近,拥护民主主义的美学观点,并在创作活动的初期就摆脱了美术学院通常采用的宗教、神话题材的束缚,从民间生活和普通人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后来,他的兴趣转向历史题材,在1871 年完成了《伊凡雷帝》。这座雕像的构思独具匠心:伊凡雷帝身着普通僧衣,陷于沉思之中。作品在当年的巡回展览协会举办的展览上展出后,受到屠格涅夫、斯达索夫等人的高度评价,美术学院也因此而授予他院士称号。1872 年,他又创作了大型雕像《彼得大帝》。这件作品既表现了这位伟人的坚强性格、远见卓识和旺盛精力,也揭示了他作为专制君主的特征。随后所作的《编年史家涅斯托尔》、《叶尔马克》等也都是他有代表性的作品。
  由于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安托科尔斯基在70—80 年代有很长时间居住在罗马和巴黎。在那里,他创作了一些以道德哲学为主题的雕塑,其中以1874年的《基督降临人间》较为有名。作者力求把这一宗教题材作为表现社会伦理的手段,把基督塑造成一个争取公正、真理、仁爱和自由的形象。但总的来说,当他脱离他那无可比拟的俄国历史题材创作时,就削弱了自己独特而又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如《苏格拉底之死》、《斯宾诺莎》等作品未免失之于空泛和一般化,与安托科尔斯基同时代的主要雕塑家还有阿·米·奥佩库申(1838 一1923),他以创作纪念碑而闻名,其中最受赞扬的是作于1880年的莫斯科的普希金纪念碑。

六、科学和教育
  社会科学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刺激了俄国社会科学的进步。“在纯粹理论领域里也出现过一种批判思想和奋不顾身的探讨,这是无愧于产生过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民族的。”以恩·弗列罗夫斯基的笔名闻名于世的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别尔维(1829—1918),是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70—80 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之一。别尔维从小就在父亲——喀山大学的生理学教授——的藏书室中贪婪地汲取自由思想,1849年从喀山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由于他力图用自己在法律、经济和历史科学方面的知识来减轻被压迫者的困境,司法大臣曾取消了他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1861—1862年间,他先后两次为警察镇压示威学生和政府逮捕特维尔自由派贵族而上书沙皇,要求停止这种独裁和压迫行为。从此,别尔维遭到了接连不断的厄运。他先被关进疯人院,在被医生确认为是精神健全的人后,从1862 年3 月开始,直到1890 年为止,他多次被捕,多次被流放。但无论把他驱逐到哪里,他都随时随地在人民中间进行反抗剥削和压迫的宣传,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
  别尔维的兴趣极为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和政论方面都很有成就,著有50 余种关于社会政治、哲学、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和许多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1869 年出版的《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和1871 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入门》这两部巨著,使别尔维成为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尤其是《俄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是别尔维在研究了无数统计资料并进行多年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对社会思潮发生了直接的、巨大的作用,其影响不亚于拉甫罗夫的名著《历史信札》。
  署名恩·弗列罗夫斯基的《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在俄国知识界和文化界获得广泛的好评。当时,在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还处于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俄国的经济思想也还是十分幼嫩的。而弗列罗夫斯基全面地研究了俄国的经济状况,描述了工人和农民的贫困和无权状况以及剥削阶级的种种专横行为,对改革后的俄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作了尖锐的批判,并令人信服地指出,造成劳动群众贫困的根源是农奴制残余和高额赋税,是社会制度。
  《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在国外学术界也引起了重视。马克思在1869年末见到这本书后,认为它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并为了了解它而从1870年初开始自学俄语。1870 年2 月,马克思向恩格斯谈了他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这是第一部说出俄国经济状况真相的著作。……可以看出,这个人曾亲自到各地作过旅行和观察。对地主、资本家和官吏有烈火般的仇恨。没有社会主义学说,没有土地神秘主义(尽管赞成公社所有制形式),没有虚无主义极端。有时也有些善意的空谈,但这是适合于这一著作的那些人的发展水平的。无论如何,这是继你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作问世以后的最重要的一本书。”3月下旬,马克思在给第一国际在日内瓦的俄国支部成员的信中又一次提到:“几个月前,我接到从彼得堡寄来的一部弗列罗夫斯基的著作《俄国工人阶级状况》。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发现。在大陆上甚至被一些所谓革命家散布的俄国乐观主义,在这部著作里被无情地揭露了。如果我说,从纯粹的理论观点来看,这部著作在某些地方还不是完全无可非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