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常道-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矛盾转移”法。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资借鉴。 

让刁难者进退两难 

  ●让刁难者进退两难 

  有四个青年,看到有一个旅客坐在旅店里歇息,身上穿的衣服很好,就商量着想把他的那身衣服骗过来。 

  这四人走到旅客身边说:“我们一起来打个赌好不好?每个人讲一个自己生平遇见过的最奇怪的事,谁要是听了不相信,就得做讲故事人的奴隶。”那人正好闲着没事,就同意了这个建议。这四个年轻人暗自得意,认为他们离奇、难以置信的故事一定会使那个傻瓜旅客脱口而出: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当然他们只是想得到他身上的漂亮衣服,并不是真的要他当奴隶。四个青年请来村长做证人,都使出浑身解数讲述他们胡编的故事。可每次那个旅客都会点点头,表示相信。 

  轮到旅客讲他的经历了:“几年以前,我有一块很大的棉田。有一棵棉花长得十分高大,颜色又红又艳,闪闪发亮。可是有很长一个时期,它既不长叶,也不长枝,后来,终于长出四根枝条,枝条上不长叶子,却结了一个果子。当时,我采下四个果子,把它切开了,每个果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年轻人。因为他们是从我的棉花树里长出来的,所以我就叫他们在我的棉田里干活。可惜他们都是懒骨头,过了几个星期,都从我的农场里逃走了。我就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这四个奴隶,直到现在才给我找到了。可爱的小伙子们,你们心里也挺明白吧?你们自己就是我那四个寻找已久的奴隶。好了,故事讲完了,快跟着我回我的农场里干活去吧。” 

  这时,四个年轻人全都傻了,因为他们明白,要是说相信他的话,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旅客的奴隶,要是他们说不相信,那么根据打赌的条件,他们也要做他的奴隶。 

  村长作为公证人一连催问了三次,问他们到底信不信旅客的话,这四人无奈,最后只得承认失败。旅客笑着说:“你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属于我的,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奴隶。快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我马上就能给你们自由。” 

  这四个青年人原是想骗取旅客的衣服,这时却只能把他们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了。聪明的旅客深知对方的计谋及面临的困境,于是将计就计,使对方陷入很深的矛盾中。相信与不相信,结果都一样。他们最后没有得到衣服,反而把自己的衣服送了出去。 

  古希腊有个国王,他想处死一批囚徒,当时,处死囚徒流行两种方法:一种是砍头,一种是上绞刑。怎样处死这批囚徒呢?他决定让囚徒自己选择黄泉路。挑选的方法是:囚徒在死亡前各留下一句“临终遗言”,如果说的是真话,就上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结果大部分囚徒不是因为说了句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句假话而被砍头。 

  当时,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囚徒,当轮到他选择时,他说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得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把他砍头,只得把他放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囚徒的临终遗言是“要对我砍头”。此言一出,可把国王难住了。如果真的把他砍了头,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而说真话,按照规定是要采取绞刑的;但如果把他上绞刑,那么他说的话又变成了假话,而说假话,按照规定又是要被砍头的。无论是被绞死,还是被砍头,都违背了国王原来的决定,结果国王只得把他放了。 

  国王这喜欢刁难的家伙提供的两种方法,无论你如何选择都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如果你只盯着前方,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你不妨抬头瞧瞧,看看是否有插翅的机会。 

最公平的砝码 

  ●最公平的砝码 

  英国的一个村庄里,有个面包师一直从他的邻居——一位老农民那儿购买做面包用的黄油。同时,老农民也一直购买他的面包。因为互为邻居,他们相互之间无论黄油或是面包,从不当面称一下分量,因为买卖双方都不好意思。因此从来都是对方说多少就是多少。 

  可是,这名面包师却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每次买回黄油以后,都要亲自称一称。一开始,他觉得黄油的分量还是比较充足的,可是后来他渐渐地发现越来越不够分量了,也就是说,每次他都要多付钱给老农民。 

  这件事长时间地折磨着面包师。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很委婉地向老农民提出了这个问题。谁知道老农民一听,指天发誓说绝对不会少给他分量。两个人话不投机,最后居然闹翻了脸。面包师一不做二不休,将老农民告到法官面前。 

  审理案件的时候,法官自然要向老农民提出问题:“你每次卖给面包师的黄油都称准了分量吗?”“当然是的,”老农说,“我有一架最准的天平。”“天平?有核准的祛码吗?”“不,我不需要祛码,但保证准确。” 

  “那么,你凭什么说,能够称得很准?”法官很奇怪。“这太好办了,”老农民说:“我每次从面包师那儿买来面包,就放在天平上做祛码,再以同样的分量卖给面包师黄油。如果这个祛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 

  一番话说完,法官立即明白了,当众判老农无错。倒霉的面包师只好承担了全部的诉讼费用。 

  这位农民以面包师的面包作为自己“天平”的祛码,可谓一绝,他与面包师之间的买卖,只有用这种天平作交易才是最公平的,据此,面包师自然无话可说。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人像上面说的面包师一样希望自己比别人得到的多,而他们借以发难的口号就是“公平”。北宋时,皇帝的亲戚们认为财产分配不均,轮番到皇帝面前去告状,直搅得皇帝寝食难安。 

  皇帝为此很是烦恼,就让丞相张齐贤来解决这个问题。张齐贤想了想说:“这些纠纷不难解决,但要请陛下允许我全权处理。”皇帝准奏后,张齐贤就把所有告状的人都找到相府里,问他们道:“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分得多,而你们自己的分得少吗?”皇亲们都回答“是的”。张齐贤当场让人把这些皇亲们的意思记录下来,并由本人签字画押。然后召来了两名官员,分别将甲家的人带到乙家去,又把乙家的人带到甲家,人换地方而一切财产都不移动,只是将分财产的文书作了交换。 

  这样一来,双方都无话可说了。第二天,张齐贤把处理的情况奏明皇上,皇上对张齐贤快刀斩乱麻的做法称赞不已。 

  人动而财产不动,只是将位置对换了一下,就迅速地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可借用。人总会有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说法。其实,世间事物都有两重性,绝对平均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谁,都应学会“换位思考”。 

聪明人的懒办法 

  ●聪明人的懒办法 

  有一个村庄盛产土豆,每到收获的季节,土豆堆积如山,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着分拣土豆。因为,按照收购规定,必须把土豆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可是,这个村子里偏偏就有一个单身汉,他收了土豆以后一直堆放在家中,别人忙得要命,他却到处闲逛,村里没有人不认为他懒惰的。 

  可是,等到人们一起去城里送土豆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单身汉不知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早已经将土豆分好了等级,更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和大家一起从平坦的大道到城里,而是专门拣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 

  直到有一年,一个有心人为了弄清这里面的缘由,和这个单身汉走了一回,才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单身汉看起来很懒,其实很聪明,他走这不平的道路,是为了分他的土豆。不平的路一路颠下来,小的土豆就筛到了下面,大的土豆被抖到了上面。 

  后来,全村人都学会了这种筛选土豆的方法,再也不用全家辛苦地用手来挑选土豆了。这人看似懒笨,却实为聪明。 

  我们常说“懒人有懒办法”,可懒办法也能够显示出人的机敏与智慧。 

  一位建筑师为某个单位设计了一群办公楼。盖好以后,为修建楼与楼之间的人行道而大伤脑筋。这些办公楼相互交错,楼与楼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频繁,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的生活中,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赶时间,因此,楼与楼之间的人行道必须设计得合情合理,简洁明快。然而,由于楼群布局复杂的特殊性,如何才能做到合情合理,是光靠主观设计很难解决问题的。 

  这一天,一位公园管理员朋友来访,看见了这位愁眉苦脸的建筑师,正面对着楼群发愁。朋友说道:“这个非常好办,你先让人在楼群之间的空地上种上草,等夏季过去以后,您的最佳方案就出来了。”接着将理由说了出来。 

  建筑师听了朋友的一番话以后,不由得赞叹这位公园管理员的聪明了。 

  原来公园管理员发现,人们走路的时候有一种直觉的习惯,放着坦荡的大道不走,却偏要去走抄近的小路,要找到一条通向自己的目的地最近的道路,这也是为了节约时间。在楼群之间种上草以后,人们果然在上面踩出了许多小道,走得多的印迹明显,走得少的就不大清楚。到了秋天,建筑师根据这些痕迹设计出了人行道,果然大受欢迎。 

  老子曰:“我无为而人自化”。这里所谓的无为,并不是引之不来,推之不去,也不是偷懒,什么事也不做,而是遵循规律办事,顺应自然之势。上面的故事提示我们:当一个问题很难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自己的主观意见搁置起来,创造条件,让事物遵循规律自然行进,再顺势而为,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罗斯是闻名世界的大化学家、百万富翁,他买回了好多幅精美绝伦的世界名画和一件件珍贵文物,将这些价值昂贵的东西一一布置在宽敞的客厅里,供客人欣赏。 

  这事给一个嗅觉特别灵敏的小偷打听到了。这家伙想去偷几件卖掉,使自己一辈子享用不尽。 

  某日深夜,他悄悄摸到罗斯家中,环顾四周,发现室内无人,就大胆地摘下了一幅价值二十多万美元的名画,抱起桌上的一件古色古香的文物,便欲溜出门去。这时,桌上一瓶绿色的酒吸引了他。酒液清碧,还散出阵阵扑鼻的酒香,撩拨着他的胃口。这小偷爱酒如命,马上拧开酒瓶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大口大口地灌进喉咙。忽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小偷马上放下酒瓶,夺路而逃。 

  接到报案后,警长乔尼在屋里细细观察,没发现罪犯留下的任何指纹、脚印。“这罪犯,准戴了胶质手套,穿了特种鞋。”这时罗斯的仆人告诉他,放在客厅里的酒少了半瓶,定是那窃贼贪酒,喝了几口。乔尼听了心生一计,吩咐罗斯:马上写一份声明,在当天的晚报上登出,那窃贼一定会寻上门来。第二天,那窃贼真的来叩罗斯家的门了。罗斯打开了门,躲在屋内的警察马上冲出抓住了那窃贼。 

  罗斯登报声明写了什么内容,竟使小偷自投罗网?罗斯的登报声明内容如下:“我是化学家罗斯。今天回家,我发现家中桌子上绿色酒瓶里的液体给人喝了几口。那不是酒,是有毒液体。谁喝了快到我家服解药,否则两天内有生命危险。请读者诸君阅后,相互转告。万分感谢!”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位名叫卡尔的学者是这家图书馆的常客。可遗憾的是,他列出的书单常常有些书籍借不到,为此他常望书架而兴叹。 

  一日,卡尔写一篇论文需查证一些资料,可惜一本书也没有借到。卡尔想,这家图书馆徒有虚名,便去找馆长提意见。 

  馆长是位和蔼的老头,听完卡尔的陈述,马上打电话叫管理图书的负责人来到办公室,询问究竟。那位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不错,这些书全有。可都在读者手中,有的借了好多年仍不归还。为了催书,我各种办法都试过,就是不奏效。现在逾期不还的图书已经有5000多册了。” 

  馆长大吃一惊,对卡尔说:“卡尔先生,十分抱歉,今天没能满足您的要求。可是如果您不着急的话,过一星期您再来,我保证您能如愿。”馆长送客走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催书办法。他立即把秘书叫来,交待了一番,秘书依照他的吩咐去办了。这一招果然见效,在短短的几天内,逾期借书者争先恐后地将书还给了图书馆,其中居然有一本书是在1927年借的。 

  一个星期后,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