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神奇的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家出了个10岁的大学生张炘炀,这事在盘锦、辽宁省乃至在全国弄得挺轰动。我和我爱人一夜之间也成为了“神童”的家长,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希望我们能介绍点“宝贵经验”,让大家多多少少在考试和学习上有点收获。要说经验,确实有那么一点。要说宝贵,我觉得谈不上。    
    因为一五一十都讲出来,我们家的经验既不高级,也不讨巧,顶多算是民间的土方偏方。    
    我相信对张炘炀这个例子感兴趣的人,希望能讨点经验的人,也不是真的都来准备让孩子10岁上大学。我让孩子10岁上大学的想法也是高考那一年才形成的,我那时候觉得考分他没有问题,这才同意他去试一试——就是考不上咱们也有退路啊,我一直保持着这么一个顺其自然的心态。    
    我儿子张炘炀是1995年7月8号出生的,张炘炀正式参加高考的时间是2005年6月7号,离他的满10岁生日还差一个来月,在他的同龄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学业参加高考并被顺利录取。    
    这个年龄上大学据说是创了建国以来高考历史的记录,媒体公认张炘炀是年龄最水的大学生。    
    填报志愿时张炘炀的估分在490分至500分左右,最后公布的高考成绩证明:这个估分还是相当准确的。张炘炀的各科高考成绩分别为:语文74分、数学81分、英语109分、文理综合241分。总计505分,辽宁省的录取线是458分。    
    我的儿子最终到底能不能成才,现在还没有定论,张炘炀学得比别的孩子快,这么早就“蹿”进大学,对这个事,有人有不同看法,有这样那样析担心,这些我都是理解的。我的教育方法公布出来,免不了有人会有不同看法,能不能借用,适不适合用,建议针对具体情况冷静分析。    
    在张炘炀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他的辅导老师的角色,张炘炀童年时期的家庭辅导主要是由我来完成的。张炘炀从2岁半开始学认字,从那个时候起算,他的学知识的时间已经有8年多时间了。这些年来,他的学习特点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总结——    
    学制缩短:从“超慢式”教育中突围,加快进度。学过的知识绝不反复“嚼”,把省下来的时间花在学新知识上。    
    量化为先:不怕别人指责“务实主义”,绝不脱离课本知识空谈提高素质。我实行的是农村会计式的“量化”标准,字汇、单词,知识量的积累,往多里捞,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求博不求尖:在学习战略上搞知识领域的广度发展,不搞“纵深突击”,只要分数名次不出现大的滑坡,班级名次稳居中前列,就视为合格达标。永远不追求满分,把“停业整顿”的时间腾出来学习新的课程。    
    也不离开正常教学目标盲目开发,不全线作战,不搞“名校战略”,只注重知识赶超,合格即可,不求名次。    
    这些特点,我觉得核心就是一个“快学”当先。    
    可以看看他的“快进”路线:两个月念完小学一、二年级,4个月完成三年级学习。跳级学小学五年级,两个月完成。六年级正常进度,同时预先学初中内容。一年时间完成初一初二课程,接下来自学高中学业,直接跳级高三,参加高考。这里面的大跨度跳级,并不是为了造就新闻效果,而是省略了不必要的过程,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跳级不是跳过知道,而是主动掌控学习的节奏,从超收式教育的无谓消耗解脱出来。


我的家教偏方对“学制要缩短”的“活学活用”(1)

    有的街坊对我说:你这个孩子就是神童。我说其实不是,这绝不是谦虚,我的孩子我还不了解?街坊说:那孩子得感谢你这个当爹的教育得法。我乐了:我也不指望他怎么谢我,要感谢就感谢毛主席吧。    
    我这个话还真不是开玩笑。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思想是比较传统的,毛主席当年的这句话“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实事求是地说,我从这句话里受益匪浅,我在我的孩子身上把这句话化为了行动。    
    我长期以来就抱着这么一个信念:学校有学校的教育大纲,我也有我的教育大纲。我的教育大纲就是一个知识的统盘的量。比如小学的教学大纲,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然而通过我的“解剖麻雀”之后在我眼里它就是几个硬性任务:小学应该掌握多少字词,数学应该掌握多少个知识点,算的技能应该到什么程度。    
    我的教学大纲是一个简化的大纲,我的检测标准就是:小学阶段孩子认多少字,会做什么类型的题。    
    这样一说,有人肯定摇头:哎呀,张会祥呀,你这个说法有点狂呀。照你这么一说:德智美全面发展没有了,素质教育也不管了,你这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了吗?    
    我是这么看的: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所谓素质教育对他来说就是认字记词做题的能力的提高:认字越多,做题越顺,信心提升,素质首要。其他的,比如“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知性”“情商”之类——我承认本人这方面比较欠缺,但我至少做到一点:管孩子不是拘束孩子。用我们良好的单纯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照样可以让他健康发展。我认为这种理解并不片面。    
    实践也证明:张炘炀人格性情方面,并不是有人想像的那样古怪封闭,见过这孩子的人都说:他阳光得很,活泼得很,也不自私(从小起就没有护着自己的东西不让别的小朋友染指的习惯)。事实证明:现在的他能正常应对大学课程和大学环境,虽然有一些小脾气,但我认为无伤大雅。达到这个效果,我是比较满意的。    
    素质教育和多学知识不是对立的,某种程度上,在张炘炀这个年龄,学得快,能冒尖,挺充实,成绩好了就是身心健康发展之源。我这个道理科不科学,欢迎批评。有了比较好的情绪,其他方面(如心理、人格)能够顺利解决。我觉得咱们应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假如你的孩子总是考班上后几名,你还一味的说“孩子你真棒”,孩子能相信吗?你自己都不相信。离开学业你空谈什么全面发展,素质当先,那肯定不行。    
    因为我有了这么一个信念,就自作主张把小学的知识点来了一个合并简化,我这个人的特点是理科思维,用曲线图来表示张炘炀的学习历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线性发展过程。    
        
    这个表列里,语文课识字3000多,是在学前白赚的。四年级跳过去,这也是老师们建议的,小学四年级基本上是一个过渡阶段,停在那里没啥意思,所以四年级我一笔带过。    
    当然这不是什么固定模式,张炘炀也有他特殊情况(学前识字特别优异),还有我这个全职辅导在旁边陪着。因此我认为对简化缩短感兴趣的家长,在协调好学校老师关系,并有条件请家教(或者自己可以身体力行)的前提下,不妨尝试试验一下把6年尝试缩短为4年制,当然,我们不一定追求在形式上跳级,总的进度可以跟着课程走,但在英语学习和数理化补习方面可以利用时间差开一下小灶,怎样具体操作,我下一步会详细分析。    
    我这个缩短学制的思路只供参考,如果有兴趣尝试,首先一定得有个全面衡量。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学校、家庭的环境也不一样。我认为,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你还是选择按部就班地学——    
    一、孩子的记忆力中下等水平,隔日检测遗忘率比较大(比如一天学十个生字第二天忘记一多半),阶段性累积检测遗忘是个递进状态,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但也不排除智商有问题(我相信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我对测智商不感兴趣,但小小年纪出现递进性遗忘现象,大人应该警惕,到底是情绪问题还是智商有问题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谓遗忘率比较大那是有个前提的,拿记单词来说,每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强化训练班打广告,号称能让你“一天记住一百个英语单词”,你要是真相信了进去了,那我保证你的遗忘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什么呢?它违背客观规律呀,一天别说掌握几百个,几十个都难。要是因为你遗忘了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九别人就下结论:背了一天单词,一百个才记住了五六个,智商有问题。那我告诉你,就是神童到了这种班,他的“智商”保证也要出问题!所以你要是看到这种广告,听得有人夸这个海口,你绝对不能相信。    
    二、孩子有其他艺文专长,比如偏爱写作,想当作文小天才,想通过“青春写作”一夜成名的,这也是一种选择。但家长必须明白这是一个耗时耗情的过程,孩子又要赏花吟月又要数理化全面突击,这么做有点冒险盲动,最好不要全线作战。    
    三、家长全无精力,做好了择校工作的。    
    学校按部就班的统一教学虽然有他的依据,但重要的是我有我的依据。学校的方法虽然好处多多,但不适合我的孩子。那我就没有必要随大流,没有必要让我的孩子跟着差生的进度慢慢晃悠。我这样说不是看不起差生,但老师不温不火的教,学生不温不火地学,说穿了,它的最大好处就像张艺谋拍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说的:把孩子都管住了。这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是挺公平,对有希望冒尖的孩子来说,就不那么公平。    
    我首先明白了这个形势,所以才没有让张炘炀去随大流的。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你要理顺一些关系:学校配合,老师配合,同学关照。还有一点,我这个当家长的不能图省事。有了这么一个前提,缩短学制才有可能。


我的家教偏方对“学制要缩短”的“活学活用”(2)

        
    学制要缩短,有它的现实意义,对很多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适用。现在的小学教育过程确实过于漫长,这早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了,有的专家都管咱们这个小学教育叫“超慢式教育”——还不是一般的慢,是“超慢”。学校这么办可能是有他们的考虑,要考虑到均衡发展嘛。大部分家长感觉没有什么:不觉得慢呀,现在这么慢还在嚷嚷学习负担重,还要给孩子减负,再来一个快,那孩子哪里受得了!    
    我觉得负担重的根源恰恰就是因为慢,因为慢,所以才让孩子“嚼”——嚼来嚼去,嚼得孩子已经反胃了,还怕孩子知识不巩固。慢慢吞吞,恶性循环,题海战术,原地转圈。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你又在这里装好人——你的孩子不给增压不大量做题,怎么可能10岁就上大学?    
    我说的负担重,指的是学习上的无谓的负担。我有一个比喻:“教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现在的问题是:有的老师的习惯思维就好像是盖一层装修一层。在一节课的内容上嚼来嚼去,生怕学生领会不深,还美其名曰“巩固”。这样做,本身就是一个负担:老师有负担,一节课的内容三下五除二讲完了,家长知道了会不会说这个老师不太负责任?校长教务主任会不会有看法?于是,一刻钟就能教会的知识,我拉拉杂杂讲上两课时(做题的时间更长),这才叫负责,这才能对家长对领导有个交待:你看,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我够敬业负责的吧?    
    依我看:这种教书方法恰恰是对学生不负责。学生思维本来挺简单:比如说圆心半径直径这个概念,老师本来讲的挺清楚,噢,原来这么简单。可是老师后来的连续作战,那意思好像是其实刚才讲过的内容没有那么简单——有些老师的做法,就好像存心不让学生觉得接受知识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心。无形当中互相折腾,学生心理上觉得任务实在是艰巨,老师讲得多不容易啊,我开始的觉得挺简单的想法是不是太轻敌了?于是我就没信心,越没信心就学的越慢。    
    其实学习负担重最大的根源就来自这种教与学的心理负担。一定要皱着眉头学,一定要拿出吃奶的劲来学,一定要去抠死每个环节去学。结果并不讨好,主观愿望是养成学生认真刻苦不要遗漏的好习惯,客观事实上却让学生心理疲惫:哎呀,学习原来是这么繁琐,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是快乐的,我怎么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呢,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呀。一旦学生有了这么一个逆反心理,你再做多少思想工作都是白搭。    
    我不是主张一点都不要有负担,预习,记识,测验,大量做题,这都是不能省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