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素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的素质-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乎任何一个地方就都能从本世纪一连串的灾难之中恢复起来。而恢复的前提人人可见,不管是否愿意仔细思考,总是引人注目。中华帝国的任何地方。无论城镇乡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群的中国儿童,正如查尔斯·兰姆'注'对那些过分骄傲的母亲颇不以为然地说的那样:“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每一条死胡同”。当今中国社会的奇迹之一,便是靠什么供给这么多小孩子衣食,我们必须记住不少孩子“衣食”无着;换言之,极端的贫困并没有明显地减少中国的人口。
  唯一足以持久而有效地阻止中国人口增长的,是沉溺于鸦片,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同战争、饥荒、瘟疫一样能带来死亡的敌人。我们完全不必为了接受中国人繁殖能力很强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而去假定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别的国家,即使按最低估计两亿五千万人口来算,繁殖能力很强这个观点也可以成立,因为问题不仅在于人数,而在于增长率。由于没有可靠的统计,我们只能满足于靠大致估算得出的结论;不过,幸运的是,这样算来也几乎不可能出错。中国人年龄很小时就结了婚,除了爱钱之外,传宗接代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导思想。
  与中国人口处于任何情况下都明显增长相对照的,是法国的人口。在欧洲,法国的增长率最低,最新的报告表明,法国人口数量正在下降。这些事实引发人们对这个伟大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而中国人,没有更多迹象表明其人种要比盎格鲁一撒克逊人退化。记载中上帝给人类最早的命令是要人类“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注'。正如一位富有学识的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个命令“人们眼从了,这是人们唯一眼从的上帝的命令”,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地道。
  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华帝国无论从经度或纬度而言都是地域广袤,几乎拥有所有的各种土壤、气候和物产。至此,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副热带和副极带以及两者之间的地域,都同样昌盛繁茂。我们看到,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别,完全取决于这个地域本身的特点,取决于它养活人口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适应能力。出自广东、福建两省小地方的中国移民;无论移居何地,印度、缅甸、暹罗、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西亚'注'、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我们反而听到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的团结和凝聚非同一般,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中国人滚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大规模地移居海外,这对于其他民族的心情平和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幸运。如果东亚现在全是不可征眼的人,渴望着把自己的能量发散到这个星球的其他地方,如同中世纪的中亚那样,我们很难想象我们双方会变成怎样,也无法想象适者生存的原则会怎样!
  由于完全没有任何一种统计,因此,要谈中国人的长寿问题,除了最笼统地来谈之外,别无他法。或许所有的观察者都会同意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没有一处老年人不是特别多的。老年人总是深受敬重,高寿更是被视为一种荣耀,“寿”列于“五福”'注'之首。出生的日子,乃至时刻,都确切地记了下来,以便需要时能确切地报出,尽管如前所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如此粗略。墓地的碑文上总爱刻上死者的年龄,但除了产石头的地方有石碑,其他地方坟上就很少有石碑,无法从这些见证者那里得出什么推论,因此,石碑实际上没有价值。
  很少听到中国人有活到百岁以上的,但不足百岁的老人却随处都有,假如提供足够的营养,我们一定认为还会多得多。的确,如果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严重缺乏营养的穷人考虑在内,我们会奇怪,这么多的人是怎么挨到如此高龄的。众所周知,本世纪所有西方国家的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增长。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生命的规律,改进防疫方法,完善治病手段。而中国,我们必须记住,与哥伦布发现美洲之时相比,生活状况没有多大变化。如果社会科学和医学能作用于中国,如同过去五十年来作用于英国,那么,中国的老人数量肯定会急剧增加。
  不讲究卫生,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此特点。他们甚至不把已经了解的卫生规则当回事。这一切,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知道。外国观察者心中一直有一个问题;由于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和轻蔑,所招来的各种疾病,为什么没有灭绝中国人?中国每年都因为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而的确死了不少人,其实患病的人肯定还要多,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人具有神奇的能力,足以抗病和康复。中国人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豁出命去,这与他们不放弃生命一样,都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我们已经经常遗憾地提到,在没有紧要的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依赖外国人的观察记录,由于外国药房和医院的不断增多,这些记录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更有价值。
  为了说明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分析整理年度医学报告是很有用的,肯定会呈现出新鲜而有说服力的结果。然而,我们只能满足于仅仅描述几件事例,其中两件是笔者知道的,第三件事情是从天津一家大医院发表的报告中找出来的。这些事例的分量在于它们的毋庸置疑,这些事实完全不是孤立的或例外的,而是同我们众多读者的观察完全一致。
  几年前,笔者与一个中国家庭住在同一所房子里,有天下午,听到窗下有人惨叫起来,窗子那里有个很大的马蜂窝,窗子是用砖坯砌成的,窗子底部有个洞。一个十四个月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以为这是个方便玩耍之处,就鲁莽地爬了进去。小孩的头发剃得光光的,露出红红的头皮。蜂窝里的马蜂或许是被这种异常的侵袭惹恼了,或许是把孩子的光头误认为是一朵大牡丹,立刻飞到小孩的头上叮了起来。孩子在被抱出来之前,头上已经被蜇出三十多个包。这个孩子只哭了一小会儿,就躺在炕上睡着了。手头没有任何一种药,皮肤上也就没擦任何东酉。整个晚上,孩子根本没哭没闹,第二天,头上的包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878年,北京有一个外国家庭雇用的一个马车夫得了流行的斑疹伤寒,很多人已经死于这种病症。到了第十三天,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这个重病号突然狂暴了起来,几个人都制服不了他。派了三个人守护他,但他们已经弄得精疲力竭了。这天夜里,这个病人被绑在床上以防逃跑。在守护人睡着之际,他设法松开绑绳,一丝不挂地逃出了房子。凌晨三点,人们发现他逃跑了,就仔细搜查了这所房子,包括几口井,怕他会跳进去。最后在院子的围墙那里发现了痕迹,这堵墙高约九至十英尺,他是先爬上一棵树再逃走的。跳到墙外地上,他立刻走向城墙内的壕沟,就是这堵墙把北京的鞑靼人的城与汉人的城隔开的。两个小时之后,人们把他找到了。他的脑袋紧紧地卡在了墙下用于阻止壕沟通行的两根铁栏杆之间。他曾经早就迫不及待地想来这里凉快凉快,看样子,他已经卡在这里很长时间了。正要把他带回家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已经完全不发烧了,尽管他的两条腿还有点风湿,但后来也慢慢地而又理所当然地康复了。
  一个天津人,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以在中国军队进行军事训练的训练场附近捡那些废弹壳为生。有一次,他捡到一颗炮弹,当他试图拆卸炮弹时,炮弹爆炸,炸烂了他的左腿。他被送进了医院,截掉了左腿膝盖以下部分。这个人非但没有放弃这种提心吊胆的危险的谋生方式,反而很快重操旧业,六个月之后,又是一次类似情况,爆炸之后,左手手腕,连同手腕以上的两英寸胳膊被炸飞,右臂的上半截被火药严重烧伤,鼻梁和上嘴唇炸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弹片也击伤了他的右脸颊、右眼的上眼睑、额骨的后侧以及右腕,右股骨也被深深地切开,骨头都露了出来。受了这样的重伤,这个人半昏迷而又无助地躺了四个小时,忍受了太阳暴晒。这时,一位官员碰巧看到他,命令几个苦力抬他去医院,官员本人也陪伴了两英里路程。抬他的人显然是抬累了,等这位官员一走,就将这个可怜而又不幸的人扔进一条沟里让他等死。虽因失血过多而极度虚弱,这个人还是设法爬出了沟,单脚蹦跳了五百码,来到一家米店,找到了一大筐子吃的,便用一只尚听使唤的手臂侧身爬进了这只筐子。为了把他弄走,米店店主就把他连同这只筐子送到了医院门口。这家医院使他免于死亡。尽管由于大量失血,他身体状况几近崩溃,脉搏也十分微弱,但并未神志不清,还能清楚地讲话。他曾经沉溺于鸦片,这不利于康复。不过,除了第五天和第六天有点腹泻,还有点轻微疟疾,这个病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什么坏症状,四个星期后,他带着他的假腿离开了这家医院……
  如果一个民族能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身体素质,就可以从战争、饥荒、瘟疫和鸦片的作用之中生存下来,如果他们再注意生理学和卫生学的规律,食物得当,营养充足,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单是这样一个民族,就可以占领这个星球的主要地区,乃至更多地区。
  中国人的素质
  第十七章  遇事忍耐
  “忍耐”一词,具有三个截然不同的含义:它是一种能够长期等待而不抱怨,不生气,一切随它去的行为或品质;它又是一种默默而镇定自若地忍受一切苦难的能力或行为;它还是“坚忍”这个词的同义词。显而易见,此处提及的这些素质,对于具备这些素质的人们的生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人的各项特点进行分别考察时,遇事忍耐这个特点最为明显地成为一个不利因素。中国人遇事忍耐的特点,同他们的“麻木不仁”和“漠视时间”紧密相关,尤为相关的是“辛勤劳作”,正是通过“辛勤劳作”,才明显地、有效地体现了遇事忍耐这个民族性格。我们先前就这些话题进行过的讨论,有助于表明“遇事忍耐”是中国人的一个主要素质,但先前星星点点的偶然提及,需要补之以更为全面的展示。
  在类似中华帝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生活水平很低,实为“为生存而斗争”。要生存就得有物质,得拼命去获得这些物质。有人说得好,中国人已经“把贫穷化为科学”。极端的贫穷和艰苦本身并不会让任何人勤劳起来,但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具有勤劳的天性,极端的贫穷和艰苦便成了一种条件,能最为有效地使人们勤劳起来。这种条件也会促使人们节俭,正如我们所见,节俭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素质。这种条件也同样能够磨练出忍耐。猎人和渔夫,明白自己是靠暗中行事和小心翼翼来谋生的,而他们等待时机所用的耐心,是偷偷摸摸、谨慎小心而又不厌其烦的,不管他们自己是属于“文明人”、“半文明人”,还是“野蛮人”。中国人多年以来经常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谋求生存,因而学会了把最为文明的民族的积极的勤劳同北美印第安人消极的忍耐融为一体。
  中国人愿意为了一点很小的报酬,去干很长时间的活,因为报酬再少总比没有好。多年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白,勤劳并不能成为通向更多的机会的进身之阶,但这在我们西方人看来,勤劳自然能带来那样的结果。之所以是“自然”结果,是说只要有合适的条件,那样的结果就会如期而至。不用看就知道,每平方英里五百人,这肯定不是一个理想条件,无法验证“勤劳和节俭是能够带来财富的双手”这样的格言。但是,中国人满足于为这点报酬而苦干,正是这种满足,体现了中国人忍耐的美德。
  据已故的格兰特将军所述,在他环球旅行即将结束之际,有人问他:在旅行中所看到的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什么?他马上回答说,所看到的最不寻常的事情,便是一个中国小贩用精明的竞争赶走了一个犹太人。这番话真是意味深长。如今谁都知道犹太人的素质,正是这些素质使他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犹太人毕竟只是人类的一小部分。而中国人,却占了这个星球总人口的相当大的比例。那个被中国人赶走的犹太人,或许在本质上与其他犹太人没有任何不同。哪怕换个人,竞争结果恐怕还是这样,因为可以肯定,那个胜利的中国人与千百万可能碰到这机会的其他中国人是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的。
  至于“默默坚持”这个特性是举世无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