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听我丢了书,惋惜地说:'我这儿也没有了,不然就可以送给你了。怎么办呢?还是让我想办法给你补偿吧!'。。。。。。〃
  〃补偿?他怎么补偿?〃
  〃背给我听!〃
  〃啊?〃
  〃你不要觉得奇怪,他是完全做得到的。因为拜伦是他所偏爱的诗人,他太熟悉了。他说:拜伦的诗和拜伦本人一样,是天地精灵的化合,是造物主对人类的特殊赐予,读他的诗,就可以感到他胸中的激情,就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中喷发,像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海岸!他佩服拜伦的'才气大,力气大,口气大',说没有这三'大',就不可能成为大家!。。。。。。〃
  陈淑彦听傻了!
  〃我们就在湖岸上慢慢地走着,走着,他把那本书里的诗一首一首地背给我听,〃新月闭着眼睛,仿佛真的正在未名湖畔漫步,〃他先用英语,然后再用汉语,是我们的严教授翻译的。他已经不是背诵,那是诗句的泉水自然地涌流:
  海黛没有忧虑,
  也不要对天盟誓,
  因为她从未听过
  谁会欺骗一个纯情少女,
  或者
  结合还需要诺言的仪式;
  她像一只小鸟真诚而无知,
  快乐地飞向自己的伴侣,
  从未曾梦想到中途变心,
  所以不必提忠贞二字。
  。。。。。。
  天地和大气是这样舒适,
  海黛和唐程没有想到死,
  不要抱怨时光,
  只怕时光流逝,
  他们是一对无可指责的情侣;
  相对而视,
  每人就是对方的镜子,
  蕴藏在眼底的无限深情,
  化作闪闪发光的宝石。
  〃他就这样给我轻轻地朗诵,把我心里的烦恼冲走了,把遗憾弥补了,我甚至庆幸丢了那本书,才意外地得到了这么丰厚的补偿!。。。。。。〃
  新月喃喃地诉说着,往日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不是梦,那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是她亲身经历过的,永远也不会忘的。十七八岁少女的心,纯净得像一面镜子,印在上面的影像,将会记一辈子。。。。。。
  陈淑彦听得醉了!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一对知心姐妹的娓娓夜谈停止了。陈淑彦睡着了,她梦见了天星,她逼着天星给她背诗,两人差点儿打起来。。。。。。
  深夜,韩子奇一觉醒来,发现西厢房窗口那早已熄灭的灯光现在竟然又在亮着,就走出上房,来到西厢廊下,轻轻地问里边:〃新月,淑彦,你们怎么还不睡?别熬夜,千万别熬夜!〃
  里边灯光亮着,却没有人应声。
  韩子奇不安了,脸上冒出一层冷汗,担心会出现不测!他的心怦怦地跳,推开门走进去。。。。。。
  新月在安然熟睡之中,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手靠在枕边,拿着展开的译文手稿《铸剑》。
  韩子奇舒心地笑了。他轻轻地把稿子从女儿手中抽出来,关上了台灯,然后走出西厢房,回到自己的书房兼卧室,睡意全无,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桌上的台灯,摊开那份手稿??那位青年学者的译著,韩子奇继女儿之后,极有兴致地做第二个读者。
  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这棵石榴树,今年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霜降之后,青铜色的石榴皮胀得裂开了,露出一颗颗宝石似的籽儿。〃榴开百子〃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天星和陈淑彦的喜期到了。
  是日,曙光初露,姑妈已在洒扫庭除。她怀着满心的喜悦,尽自己既是仆人又是主人的职责,自从她来到〃博雅〃宅,二十五年来,还是头一次操持喜事儿。她不是为自己喜,这位六十岁的孤身老人,今生今世再也没有喜事儿可办了,她那亲生儿子不知流落何方,如今也像天星这么大了,也该娶媳妇了,当妈的却没有这个份儿。不,姑妈在这个大喜的日子,不去想海家的、马家的伤心事儿,她把梁家、韩家当成自己的家了,把吃她的奶长大的天星当成自己的儿子了,这些日子她也深深地感到,陈淑彦把她和韩太太一样都看成〃婆婆〃了,她为此激动不已。今天,她比往常起得还早,做完了晨礼,把厨房里的肉案子、菜案子、刀、笊篱、锅、碗、瓢、勺都归置得利利索索,就去打扫院子了,其实,那也已在昨天就扫得干干净净了,再扫一遍,她心中就多一分愉快,她高兴啊!
  书房兼卧室里,韩子奇也已经穿戴齐整,一身藏青色呢制服,呢帽,穿惯了的布鞋也换上了皮鞋,还仔仔细细地刮了脸,显得年轻了不少。他有意把呢帽戴得低一些,让帽沿遮住额头上那块伤疤,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他不愿意让任何人想起不愉快的事,让喜气把晦气冲得干干净净!
  西厢房廊下,走出了梳洗已毕的新月,她穿着咖啡色上衣,黑色长裤,都烫得笔挺,脚上的黑皮鞋擦得锃亮。
  〃新月,天儿还早,你还不多睡会儿?〃姑妈跟她说,满脸的笑容。
  〃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怎么还能睡得着呢!〃新月笑着说,伸手就去抢姑妈手中的扫帚。
  〃去,去,哪能让你扫?〃姑妈推开她的手,〃累坏了你,可怎么着?你歇着,好好儿地看喜就成了!〃
  〃我不能袖手旁观哪!〃新月说着,就奔东厢房去,敲着窗户喊,〃哎,新郎官儿,快起来喽!〃
  里面传出天星瓮声瓮气的声音:〃我还困着呢。。。。。。〃
  新月快活地擂着窗棂,嚷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还困?快起来吧,我给你贺喜了!〃
  天星慢腾腾地下了床,开开门,睡眼惺忪,嘟嘟囔囔:〃大早起来,就折腾我。。。。。。〃
  韩太太笑盈盈地从上房廊下走过来,伸手揪着儿子的耳朵:〃新鲜!不折腾你,折腾谁呀?瞧你这个德性!儿啊,从今儿起,你可就真成了个男子汉了!还不快点儿漱口、洗脸,把新衣裳换上!〃韩太太嘴里毗儿着儿子,可每个字儿都是那么甜!
  〃快点儿吧,〃新月催着哥哥说,〃待会儿我负责好好儿地打扮打扮你!〃
  这时,韩子奇从上房里拿着一叠〃喜〃字出来,新月一看就迎上去:〃爸爸,我来贴!〃
  〃好!让你姑妈打点儿糨子,咱把它贴到门上去!〃韩子奇笑眯眯地对女儿说。
  大红〃喜〃字贴上去了,上房,东、西厢房,垂华门,倒座南房、厨房,所有的门上都贴上了,韩子奇要进门见喜,出门见喜,抬头见喜,让〃博雅〃宅满院是喜。最后到了大门外,韩子奇不去覆盖〃玉魔〃老人的遗墨,在大门两旁的门脸儿贴上一对斗大的〃喜〃字,又踩着凳子,在门媚上贴上了一大排〃喜〃字,连成了一串。古往今来,没有这样的贴法儿,是韩子奇贴糊涂了吗?不是,他就是希望喜上加喜,喜气盈门;心中的悲太多了,愿从今以后,都换成喜!
  阿訇请来了,是韩家的〃门头师傅〃??婚丧嫁娶时节固定前来的阿訇。
  喜棚下,阿訇以抑扬顿挫的优美音韵,高诵〃平安经〃,这是婚礼的第一项仪式:为梁家提念亡人,祈求阖府平安,穆斯林永远不忘祖先。
  韩太太虔诚地跪在喜棚下,心中悲喜交集。她想起先父梁亦清,一辈子清苦,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想起先母白氏,心地善良而又懦弱无能,在贫病中早早地结束了生命。他们在世的时候,没有享过一天的荣华富贵,没有料到奇珍斋会有日后的复兴和鼎盛。如今,奇珍斋虽然不在了,但是〃玉器梁〃的后代还在,父母生前见都没见过的满室的藏玉还在,藏在这座父母没有住过的〃博雅〃宅里。现在,〃玉器梁〃的子孙又长起来了,天星要成家立业了,子子孙孙将在这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大喜啊,她要向父母、向祖辈亡人报喜!她想起三十六年前自己的婚礼,那是灾难中的婚礼,一贫如洗的婚礼,没有嫁妆、没有宴席、没有宾客的婚礼,那时她什么都没有,梁家的女儿,两手空空地嫁给了韩子奇,韩子奇两手空空地做了梁家的上门儿女婿!这些往事,韩太太从不向任何人提起,包括天星、新月和他们的姑妈,都不让他们知道,但她自己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她的伤痛,她的耻辱,她的遗憾。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她从不去参加任何人家男婚女嫁的喜事儿,〃随份子〃,随就随吧;送礼,送就送吧,她打发别人去,自己不去,她不愿意把自己那连要〃乜帖〃的都不如的婚礼和人家的相比!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想起终身大事的遗憾,还和年轻时候一样动心,不禁潸然泪下!几十年来,她一直怀着强烈的愿望,要把这个遗憾补上,当然不是补在自己身上,而是补在儿子身上,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
  但是,偿还夙愿却也是不容易的。不是因为穷,韩太太这个〃无产阶级〃有足够的财力办好儿子的喜事。是因为时代的改变。如果依照韩太太的愿望,她要把自己多年没办到的全补上,给儿子置办全新的、全套的〃百年牢〃硬木家具,从儿媳妇的娘家浩浩荡荡地抬过来十二抬、二十四抬嫁妆,让儿媳妇穿戴着凤冠霞帔和大红盖头,乘坐八抬大轿,鼓乐喧天地娶进门来。。。。。。好好儿地体面一番,把儿子的终身大事办了,也就把自己心中的遗憾弥补了,这样,她才能安心。但是,中国已经进入20世纪60年代,要按照三十多年前的规格、习俗来办这件事儿,不可能了。首先,要给儿子置办全新的硬木家具,已经没地方买去了,即使能买到,儿子也不喜欢,家里现在使用的硬木家具,天星就早已〃腻味〃了,凡是在东厢房里的,这次都让他给〃请〃出去了,按照他的意思,买了新式的大衣柜、五屉柜、双人床、床头柜,一律是米黄色的,水曲柳的骨架,三合板包镶,刷清漆。这哪比得了榆木擦漆百年牢又结实、又是样儿?可是儿子喜欢这样儿,有什么法子?在东厢房外间,过去摆着八仙桌的地方,也换上了米黄色的独腿圆桌和蒙上灯芯绒靠背的椅子,比硬木雕花的〃太师椅〃便宜得多,可儿子偏要这样儿的!其次是花轿、凤冠霞帔、旗罗伞扇、笙萧鼓乐,现在都没地方赁去了,即使能赁来,儿子、媳妇也根本不要!再其次是女方的陪嫁,如今的风气大变,娶媳妇花钱都是男方的事儿,光听说谁家谁家送给了女方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甚至是多少多少现款,哪儿还能指望从女方〃贴〃进来多少多少〃抬〃的嫁妆?联想都别想了!何况,韩太太爱的是陈淑彦模样儿标致、心眼儿厚道,爱的是她的〃玉器世家〃出身,明知她如今家境不佳,人口多,进项少,她爸爸顶着个〃小业主〃的成分儿,不敢铺张,韩太太也就不忍心难为亲家了。面临着这种种不利因素,她不得不一样儿一样儿地退让。按照时下很流行的说法:〃新事新办〃,但〃新〃到什么份上呢?总不能没有边儿,总不能让淑彦从西屋搬到东屋就算成了亲,总不能只买点儿糖块儿散众就算完了事儿。那样儿,钱倒是省了,可是面子也没了,面子得花钱买,花高价,〃困难时期〃样样都贵,面子也跟着贵了,韩太大不怕,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出去,她的退让是有限度的,她只能允许某些形式做适当的变动,原则却不可动摇。她还是在院子里搭了喜棚,老年成的棚匠早已洗手不干,被她央告来了,重操旧业,兴奋得什么似的。她要在喜棚底下设宴请客、举行婚礼仪式。几十桌席面,单靠老姑妈的两只手是应付不了的,她请了南来顺退休的两位老师傅,韩子奇是南来顺的常客,韩太太让他出面去请,一句话的事儿,人家就答应了:〃擎好儿吧您哪,您把牛、羊肉,鸡、鸭,海味,青菜,佐料。。。。。。都预备好了,我们当天十二点之前准到!〃报酬是每个人二十块钱,这是多大的面子!此外,她还请了懂礼仪、善言辞的好事者当〃茶坊〃,既像佣人又像司仪的角色。她要把迎亲的仪仗搞得热热闹闹的,没有花轿不碍事,用小汽车,除了借用特艺公司的,再花钱雇它几辆,早早地都打好了招呼,保证到时候误不了事儿。提前好几天,韩太太就不让陈淑彦住西厢房了,让她回娘家去,梳妆打扮,等着迎娶。咱得正经八百地娶!。。。。。。
  念完了平安经,韩太太满面春风地站起来,由她担任总指挥的这场战役,开始了。
  喜气溢满〃博雅〃宅,贺喜的宾客纷纷来临。特艺公司的,五四一厂的,文物商店的,韩子奇在玉器行里的知交故旧,还有一些远房亲戚。韩家在北京没有任何亲戚,都是梁家的,而且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久已不来往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们都乐于为〃博雅〃宅锦上添花。韩家敞开大门,欢迎所有的客人,这可不仅仅是花几块钱贺礼来〃吃〃的,是来〃长脸〃啊!
  来宾中的穆斯林,进门便向主人道〃唔吧哩克〃,教外的人,说声〃恭喜〃,这意思是一样的,主人殷勤招待,各屋里都坐满了,说话儿,喝茶,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