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危机管理-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    
    第五,象平常那样从银行里取钱 。不要急着从银行里取走您所有的钱,这样会导致银行的混乱。我们的财政体系很强大,并且富于弹性。    
    第六,运用运输系统 。象以前那样照常工作、旅行。如果你要旅行的话,尽快订机票,以此显示你对我国航空、新安全检查和公共安全体系的信心。    
    第七,存储能源 。这条建议将帮助我们稳定物价和供应。    
    第八,写信给您所在州和地区的议员,向他们申请更多的资金,以发展    
    绿色燃料的研究。如果美国决定采取军事行动的话,我们的石油供给将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减少了,我们的政府就可以做出必要的行动。    
    第九,出一份力。团结您的邻居,联合您所在的社区。为了对抗恐怖主义,我们需要用一个声音说话。为了对付恐怖主义恶魔,我们必须走到一起,采取联合行动。不管恐怖分子的信仰和背景如何,他们对我们人民的暴力行为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第十,恢复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尽量恢复您的正常生活。遵守机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新安全措施,不要抱怨。支持机场警察的工作,让他们知道您以他们为荣。    
    细细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篇文章的“温存”背后,包含着报社为了与政府的工作配合而采取的积极态度——“为了对抗恐怖主义,我们需要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隐藏着政府的某种暗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团结起来,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去对抗危机。”通过一篇很简单的文章,媒体把政府的意图和政策巧妙地转换成公众的日常行为规则,既起到了诠释政策的作用,又引导了公众的日常行为,对危机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美国政府引导媒体联合民众力量的做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媒体在政府危机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当前,我们的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就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矛盾和问题,如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社会治安、假冒伪劣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时刻刻在考验着我们政府的能力,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容易引发公众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危机。有专家预测,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危机频发时期。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能力,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首先,政府要保持信息渠道的沟通顺畅,充分认识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媒体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就是公共资源的浪费。    
    其次,政府要引导媒体增加责任感,不断提高危机沟通的水平。一个媒体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话,它就不可能对自己报道的情况持有负责的态度,而是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去夸大事实的负面作用,极尽炒作渲染之能事,这丝毫无助于危机的解决,反而是在给政府解决危机添乱。所以,政府在引导媒体时,一定要让其明白,这场危机不仅是政府的事,而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都要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不能在公众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引导,媒体肯定会客观事实地报道危机事件。    
    


第六部分 寻找黑暗中的灯光第43节 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颇有独立意识的近乎完美的英雄,其惟一的致命缺陷就是他的脚后跟。据说他在出生后,被他的妈妈海洋女神抓住脚后跟倒拎着在冥河里浸过一遍,全身得以刀枪不入,而没有浸到冥河之水的脚后跟就成了他身上惟一的弱点。在后来的特洛伊之战中,所向无敌的阿喀琉斯终于被一支阿波罗之箭射中了脚后跟,从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后来,人们就用“阿喀琉斯之踵”来形容令人致命的弱点。    
    在我们的政府危机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就是对危机事件的预防。2004年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密云县密云公园中发生的严重的游人踩踏事故,用37人死亡、15人受伤的惨痛代价说明了这一点。    
    谁也没想到,就在元宵节之夜会发生如此惨剧,原本热闹喜庆的迎春灯展竟然会夺走37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当中大多是女性与孩子!    
    其实,事故原因并不复杂:元宵节观灯游人骤增造成密云公园人员拥挤,一位游人在公园桥上不慎摔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踩踏,最终酿成37死15伤的悲剧。    
    事故发生之后,中央领导马上做出重要批示,北京市领导亲赴现场指挥部署,各单位部门火速救援。政府部门在事故发生之时回应如此迅捷,说明政府对于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已经比处理“非典”危机要成熟稳健的多。但是,这场恶性事故仍然暴露出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极大的“阿喀琉斯之躔”,即缺乏对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的足够重视。    
    这场悲剧给我们的警示与发生在2003年的SARS危机给我们的警示一样深刻。在不少人眼中,成功的政府危机管理只是意味着在危机事件爆发之后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应对,殊不知,当代政府危机管理的精义在于危机的预防与准备。    
    根据国际经验,当代政府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个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四部分组成的循环。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意味着采取前瞻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危害,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则指在危机爆发之后采取措施缓解危机的破坏力并减少损失。当代危机管理的实践证明,随着危机可能危害的日益膨胀,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力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密云踩踏事故虽然是突发性的,但却是可以预见到的。此次密云灯展从2004年正月初十开始,2月5日元宵节之前平均每天的游人数为3000左右,而元宵节当天游人数突破3万。事故发生地点彩虹桥既长又窄,最窄处不过3、4米;人数骤增十倍加上彩虹桥特殊的路况,便大大增加了踩踏事故的发生概率。问题是,元宵节游人增加是可以预见的,彩虹桥的路况是可以勘察的,踩踏事故也并非百年一见的稀罕事,但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预先想到人员拥挤可能造成踩踏事故呢?答案很简单:有关政府部门根本没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他们更不会知道事先该采取什么样的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措施。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每当举行大规模的文化娱乐活动,政府中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都会事先采取措施(如安排疏导人员、增设临时通道、准备消防急救设备等等),防范因为人员拥挤可能发生的种种突发性危机事件。而在我国,春节、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往往是大规模文化娱乐活动密集的时期,也是踩踏等类似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段,相比之下,我们的危机预防与准备工作则显得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密云有关方面在举办灯展活动的同时做足防范工作,事先多了解一下展览现场的状况、多增加一些疏导人员、多安排一些临时通路、多准备一些急救设备,或许这场恶性踩踏事故就不会发生。    
    然而,悲剧终究是发生了,死去的人终究不能再活过来,若干个家庭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痛定思痛,我们只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吸取此次惨痛的教训,及时消除危机预防与准备这个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建立一种有效的危机防范和准备机制。    
    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和准备机制,组织者(管理者)首先要把可能的结果往“最坏处”设想。越是在欢乐的时候,越要这样做。一座桥很窄,不能以为“应该不会有事吧”,而是要多想想“出事了怎么办”,中国人多,向来喜欢热闹,从众心理比较强,这样的国情、民情要求组织者在举行公共活动时必须考虑到最坏的结果,不容有任何的侥幸和马虎。在当前和以后,政府应对所有的公众聚集场所开展全面检查,要查相关活动是不是按照有关规定批准或者备案,要查有没有周密的活动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要查各项安全保卫措施是否健全和到位,要查活动场所的设备、设施运转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和准备机制,还要有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2004年年初,北京宜家家居接到警报:宜家家居内有爆炸物(后来证明是一场虚惊)。接到报告后,该商场立即启动了执行代码为1000的行动计划,很短时间内,在员工的指挥下,顾客得以有条不紊地撤离,上千名顾客、员工在疏散过程中无一受伤。我们期待,每个公共场所、每次大型公共活动都有像“宜家”这样的紧急预案,从应对“万一”出发,把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在前面,把可能采取的各项措施做在前面,让实施预案的监督检查走在前面。当突然事件发生后,能够立即拿出一套现成的、已经演练过的方案来应对,不至于手足无措,加剧损失。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思之。愿密云惨剧中37条生命的消失为我们敲响久鸣的警钟。    
    


第六部分 寻找黑暗中的灯光第44节 一根救命的稻草

    2004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清单”之后,公众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质疑、追问就不绝于耳。无论审计报告怎么表述,其中所传达的信息足以令公众对有关部门产生不信任感,并引起是否存在贪污、受贿、挪用资金等诸多猜疑。如果这种不信任感在民间任意酝酿和发酵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最终的结果将是伤害政府公信力,引发针对这个政府部门的危机。因此,如何应对危机,化解压力,考验着政府及其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    
    2004年7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国家体育总局就国家审计署“审计清单”中“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的答问。从这份答问来看,审计报告中“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的表述并没有太大问题。我们现在暂且不论这份答问能否彻底消除人们心头的疑问,而是从体育总局的表现来分析政府部门危机公关能力薄弱的地方。    
    从“审计清单”公布到7月5日回答记者提问这10多天里,体育总局一直没有对“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问题予以正面回答。工作人员甚至说:“我们认为这个没有更多可说的。”于是,有一些媒体在不甚了解情况之下,将“动用”升级为“滥用”、“贪污”,并由此引起国内外媒体的连锁报道,种种混淆概念的提法越来越多。可以说,事态这样发展,责任并不完全在媒体,主要还在于当事方正面解答的动作太慢,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从答问报道来看,直到有记者带着海内外读者来信来电走访体育总局时,有关人士才对“审计清单”中的问题予以解答。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没有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广而告之,仅仅是发表了一篇文章,其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的。由此可见,在信任危机面前,体育总局不仅缺乏化解的主动性,相关的技巧也不娴熟。    
    我们都知道,政府机构是由人来组成的,政府的决策与政策的落实,都要靠人来实施和完成。既然人无完人,人非圣贤,那么,政府的决策失误、违背民意、侵犯民权等错误和过失自然就在所难免。当政府机构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理所当然会受到职能部门的问责、具有良知和理性媒体的质询,以及公众的批评指责。这种公众的不信任,无疑会动摇和影响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从而使政府机构面临着政府危机。怎样应对这种危机,采取何种手段和措施,平息事端,驱除疑惑,实行自我拯救,自我完善,委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如果只是一味逃避,不主动进行危机公关,那么政府有可能被拖入尴尬的境地。而体育总局无疑已经尝到了这种尴尬的滋味。    
    政府在危机面前解答群众的疑问只是政府危机公关的一个细节,一个政府真正的危机公关行为,应该是政府机构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公众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行政活动。在政府危机公关活动中,政府公关不仅是充当政府发布公共信息的“宣传部门”,它的积极作用还要表现在: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和传播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