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联生活周刊 十年-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的事;〃全北京媒体精锐者联合起来〃是另一回事,是一件无须争取、无须竞争的很现实的事。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它很可能成为一种动物,而且是一个新物种或者是它把谁咬死,或者是它把自己咬死。    

  春末的时候,周刊招聘记者,记得是老陶、钱钢主持面试,陈西林、杨浪参加。西林的原则很强硬:男的要周正,女的更要周正。这和他的唯美有关。但西林也有走眼的时候:毕熙东后来送给他一条狗,据称是英国约克名犬。此狗最初长得贵族似的,半岁以后毛色渐杂,饮食起居行径向土狗靠拢,最不能容忍的是头皮毛发左右偏分,类似抗战时期的小汉奸。后来西林在北京四中对面一个小楼里整出了一本讲述狗的世界观和狗对未来事物发生、发展的判断的成人漫画集,可能和这条叫〃约克〃的说不清来历的狗有关。    

  有关西林的故事极多,比如他演《沙家浜》中的刁小三,由于结巴,把〃我还抢人呢!〃念成〃我还……还……,抢……抢……〃被定性为〃破坏样板戏〃。可单独成书。    

  新记者到位后是培训。我被要求给他们讲了一两堂课,讲的是什么实在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最后蜕化为聊天、侃山、调侃。带头闹事的是苗炜、石正茂,黄集伟是敲边鼓的,我记得在讲到采访时,我说〃不用记录,你忘掉的总是不重要的〃。这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教程中的一句话,好像被很多人记住了。除此之外我没有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我希望的状态就是开心,无论是在一本刊物的编辑部,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    

  后来,苗炜踏进了足球评论的泥淖之中。但他是清醒的,也是开心的;黄集伟告诉别人怎样读书并自己写书,一如他与生俱来的别样视角,极力使自己和读者开心。与石正茂在央视见过一面,仍是一副天下无贼夜不闭户的大快乐面孔,很令人难忘的一个女孩。她最终嫁给了贺延光,应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先人教诲。贺延光永远是正气凛然的一条汉子。何笑聪、刘君梅、刘晓玲、钦峥……多年不见,可好?可开心?可记得11年前在新华社附近一家饭馆请大家吃酸菜鱼?最后喝晕了三个、喝哭了两个?    

  《三联生活周刊》开始运转,进入新车磨合。我的本性开始暴露,大尾巴狼是装不下去了。我极力煽动办〃百姓经济〃(或者叫身边经济)版块,没有得逞。后又推出〃百姓广场〃栏目,这实际上是一种非主流玩法。我列出了几条,其中有:    

  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特里普为出书所用,需中国50年代末〃除四害、讲卫生〃宣传画;〃文革〃期间印发的〃八个样板戏〃招贴画;6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的〃点心票〃、〃瓜子花生票〃以及中国老鼠夹子照片一帧。    

  二、有出让1932年北平民众印刷所出版《京民起居图》者与九江陈鲁先生联系。另,索求北方居民晨漱用〃舌刮〃一副。    

  三、如有出让50~60年代产〃小蜜蜂〃、〃春耕〃、〃大刀〃、〃拖拉机〃、〃宫女〃和上海产绿〃牡丹〃蓝〃牡丹〃香烟盒,幸甚。保定刘鑫。    

  四、有1968、1969年城镇印发〃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奖状者,愿以全套《百科全书》交换。深圳毕达烨。


第二部分:PART 2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2)

  五、家藏民国初年江南羊皮箱,有〃陈老大祖制〃烙印,转让。浙江杨豹仁。    

  你不能想像200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能刊登这路东西,我爱逛旧货市场的毛病被带到周刊来,这绝对是个错误。要么新闻,要么深度新闻,实在没有,就分析新闻。总之,一本堂堂正正的综合新闻周刊不能沦落到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去。    

  但杨浪对此大加赞赏。后来他对这个业余项目也乐此不疲,曾经在甘肃莫高窟遗址抱回来一捆柴禾并著文叙述之曰:〃唐柴〃。果真是唐代的柴禾,那他是公然招供顺走国家地上文物。唐朝距今多少年了?中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日子里一捆拿来就可以煮饭暖身的柴禾焉能留待你杨浪顺手牵羊?后来杨浪愈发胆大,居然收到了东海某海域军舰航道及潜艇水下通行区域图例。在他香山居所的阁楼上,全是大比例的军用地图以及罗盘、比例尺等军用品,还有一架军用望远镜。只是从这个阁楼探望香山密林草丛之中掩映的,没什么军事,只有民事。    

  杨浪尚武,一颗军人的心时不时地激荡跳跃。    

  季元宏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国际问题主笔。他的洞悉力在他洞悉之后表现出的平静和无所谓面前倒显得次要了。如果有一天早上他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然后漫不经心地告诉你:〃今天凌晨6点半……,你吃早饭了吗?……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我靠!〃你一点儿也不要认为他是在说谎。我俩之间有一句见面肯定要说的话:〃打是打不过了!〃他在《三联生活周刊》期间结婚,娶的是一位武警的特警军官,专管强行登机击毙劫机者解救人质。高大的季元宏从此打消了在家一夫当关的念头。    

  胡舒立在经济上的洞悉力在她洞悉之后表现出的虐杀性和诛九族的斩草除根面前倒显得次要了。她锐利得像一把曼彻斯特切腌肉的刀子,每当刀子被拿起,你都会看到刀子上还有前一回她切下去时那个倒霉鬼留下的遗迹。她总是〃道破〃或〃撕破〃社会经济问题的一层层窗户纸,但在我看来,她其实更愿意一脚干脆连窗户都踹开,整出个透亮或叫大白于天下。胡舒立曾是一个军医,可能是外科的。她爱争论并长于引发争论,她是一个话语霸权者。    

  《三联生活周刊》有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不要与陈西林讨论版面问题,他能把你绕进去,最后你持他的观点与他争论;二是不要与胡舒立讨论经济问题,她能把你搞得头大,最后你都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了;三是不要和李伯飞讨论任何问题,他能和你上下五千年的旁征博引,最后你都不知道你们最初争论的是什么问题。比如讨论城市的公交系统,一个小时后,你们会为明式家具腿儿的样式差点打起来。    

  到《三联生活周刊》后认识了陶泰忠。他最初使我想到了30年前当兵时的教导员,标准的军人做派。但是他却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鉴定者(对文字,对文学,对新闻)。他准确,准确到锐利,边缘部分切割得极干净利落。他指出问题时总是商量的口气。但你能知道,这是要害。他并不指望你一时半时能领悟并有所改变。他后来不再说什么了。他是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大内总管。他手下似乎只有一兵,阿芳。有一期封面上用了阿芳手的特写,手放在了几叠人民币上。是一个封面故事,好像是讲中国百姓的存款问题。素手无暇,极东方。好像是叶研说的:〃这手应该上保险。〃    

  再有就是何志云兄了。到三联后我们在一起喝酒。从永定门喝到净土胡同居委会办的小饭铺,后又扩展到鼓楼周边地区。参加喝酒的有一彪人马,其中也有闻丹青。一次喝酒,喝出了闻丹青、杨浪曾经是一个幼儿园的园友,谁跟谁又是一个学校的小学不同级校友。后来就喝乱了,酒队扩大,不能喝的也跟来,记得女士中有石正茂、刘君梅。饭桌是最老少咸宜的地方。志云请我们去他家,三里屯中青的宿舍,他做得一手的好菜,首推干烧鱼。他家养了一匹猫,这猫能独自跳到抽水马桶上亲自方便,让人叹为观止。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在志云处,鱼与老猫可兼得并交相辉映。    

  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图片负责人是陈小波。她曾经是山西的自行车运动员,敏感且敏锐。她在〃三联〃时写过一篇文章,对人过中年的男人们提出了宽厚仁慈的忠告,笔法像卡布其诺上面那层奶沫,无比细腻丰盈。你含在嘴里,它无声融化。它在咖啡的苦味上面却也不甜,分寸拿捏得极适度。陈小波时有伤感,这是她在人性捕捉后的一种无奈。这从她在新华社及至〃三联〃编发的图片中可以领悟到。一次从宣武门路过,那天可能风大、寒冷,我竖着衣服领子走,她看到了,没有打招呼,只是在年末的一张贺卡上写了几句话给我,她愿我身子骨硬硬朗朗的,一路平安。这让我感动。    

  今年9月中旬我出差回来,夫人告诉我说;〃三联〃的人打电话邀请我们写一写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时的事情。其实她也在周刊做过,负责资料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她就是刘晓春。    

  《三联生活周刊》正式出刊到现在十年了,好像相关的人们认为这十年中的〃佳话〃之一是我在〃三联〃认识了刘晓春同志并霸占为妻,这是〃误传误导〃。刘晓春在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时我就认识(黄集伟在该刊的第一篇书评就是她编发的),她到《三联生活周刊》是马智介绍的,马智是她大学同学,又是钱钢做《减灾报·蓝色周末》时的编辑。这是一个圈子,很小,但又很宽泛。


第二部分:PART 2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3)

  这么说好像有极大的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直说吧,虽然相识有日,但我们是在一次酗酒后相知的,大约喝了16瓶啤酒,想说的话和说出来的话是两码事;想走的道儿和实际走的道儿是俩地方。酒逢知己了!传说中的女酒仙就在眼前!这其实很不严肃(但愿她不要删掉此段),因为她现在几乎不喝酒了。最初的时候她说是〃仰视〃我,现在她倒是没说〃俯视〃这个词,她换了两个字:〃民工〃!    

  但有一点,我与三联的种种关系是依靠她维系的:三联的书、三联的杂志以及三联的新人老人,不断地接触。说到书,在《三联生活周刊》时,有一个关于礼仪的选题,让我写一篇卷首语(我不知道是谁在陷害我),写过后,大家认为非但不礼仪,简直是反礼仪。于是董秀玉给了我一本三联出的《西方礼仪史》,是一个很老的版本,让我参考。我一个连领带都不会系的人看这种书无异于让一条土狗对着一盆青菜沙拉。这本书至今还在我处。    

  后来涉及的《三联生活周刊》的两次事情都有刘晓春,一次是1995年她搞了一个整版关于《三联生活周刊》的专题,逼我写一篇东西(不能算文章),于是我又一次被迫装成大尾巴狼,把东西弄得很深沉、很哲理、很反思。    

  《三联生活周刊》不是黄埔军校,但据说陆续有260多人先后进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知道〃三联〃的渊源、品位和她不可更改、更替的主旨,你就可以想见这260人是何等人物,抱着何等信念意志进入〃三联〃,于是从〃三联〃出来的人成了何等人物是不奇怪的。    

  我祝愿《三联生活周刊》,不仅仅为了我曾在这本刊物呆过。


第二部分:PART 2杨浪:”生活” 漫忆(1)

  杨浪 现任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1980年到《中国青年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1993年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副主编,1994年任《中国青年》杂志副总编,1999年任《财经时报》总编辑。2002年任现职。新闻从业期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    

  对我来讲,这一切是从钱钢那个兴冲冲的电话开始的。    

  那时候钱钢还住在《解放军报》那个不大居室,我在那里第一次兴致勃勃地听着《三联生活周刊》准备复刊的这个重要消息。那个时候,我们对于〃市场化〃的感觉还很朦胧,但〃投资〃、〃新闻周刊〃、〃三联书店〃、〃市场化〃这些字眼真的是让我们很沸腾了一下。大约是1993年初,故事的开始估计这部书里会有人说到。到我这里已经是实际地开始准备干了。    

  豪华阵容    

  〃一笔钱,一帮人,一个思路〃那时候我和陈西林等几个人已经到处帮人家策划报纸,经常说的就是这句话。这会儿;〃钱〃和〃思路〃都有着落了,要聚的就是这帮人。好在当时还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媒体机会,而且三联的这面旗帜真的是有号召力,没几天的功夫,一个初步的阵容就聚起来了:    

  钱刚,原《解放军报》采访部主任,著名记者、作家,拟任主编。陶泰忠,原《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主任,名编辑,拟任〃社长〃。何志云,时任《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文艺评论家,拟任文艺部主笔。贺延光,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拟任摄影部主笔。毕熙东,时任《中国青年报》体育部主任,拟任体育部主笔。杨迎明,时任《中国体育》画报主编,著名体育评论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