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石坚还到皇宫,与刘娥谈了会心。他要求现在还不能将范仲淹、折惟忠、种世衡以及山遇惟永调回来。一是龟兹回鹘的事情没有了,二就是结束了也暂时不能动他们,因为还有许多后继工作要做。如果现在就象那些大臣所谏一样,有了功劳,怕他们在地方形成势力,就立即调动,到时候换了官员如果好还罢了,坏有可能都会功亏一篑。
    但现在陕西路已经不能叫陕西路,因为地域太大了。石坚谏议再分出一个宁夏路,统管原来西夏的地方。如果几个月后,顺利地将龟兹回鹘拿下,还要分成一个高昌路。
    但如果多分出一路,那么肯定要增派官员,刘娥征求石坚意见时,石坚想也没有想就推举了庞籍、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
    这几个人除了欧阳修,刘娥感到有点意外,其余几个人她都感到满意。在历史上欧阳修还要到明年才考中进士,但因为受到石坚接待,居然让他更加发奋,竟提前了三年,于前年宋朝殿试时中进士。但只是第二等,刘娥也没有留心。但现在石坚提到这个人,刘娥还是信任的,至少目前为止,石坚罕有推荐人的时候,但一推荐必会胜任。可她还是说道:“会不会太小?”
    这几个人除了庞籍外都是小青年,做事难免会有点不稳重。所以刘娥才有此问。不过随后她笑了起来,如果说起岁数,那个还有石坚小,从他十五岁进京时,就开始进入朝廷,处理大事,而且有条不紊,反正从石坚进入世人眼睛时,一切都乱了。
    可是石坚心里知道,刘娥地话不能没有道理。这些大臣都是宋朝历史最耀眼地大臣之一,可都经过无数的煅练,才有地本事。现在破格提拨,是有点拨苗助长了。
    他说道:“可让他们先到范大人和种大人手下做副职,煅练一段时间,反正这事不急。几个月下来后,相信他们应当学会许多东西。”
    刘娥也认为这样做很稳妥。而且今天石是对前来私谈,她很高兴,虽然她在刻意弹压着石坚,但也想石坚继续为朝廷效力。更不希望石坚一怒之下,不管不问。并且这五人当中虽有石坚“三哥”富弼,可也有庞籍,他可是夏竦的好友。这才是真正地任人不避亲仇。
    于是几天后,刘娥下旨,分出宁夏路,这一点也不出大臣意料。毕竟不象是大洋岛,大多是无人之地,现在的陕西路太大了。但随后五个人地任官,引起了哗然,这五人都被任做各路副总管,以及副经略,明显看出来,他们是准备接手范仲淹、山遇,现在暂时是培养阶段。
    现在看看这五人目前的情况吧。庞籍还要好一点。他毕竟现在四十出头了,同时也是殿中侍御史,完全有资格到陕西任命。可下面几个人,富弼,二十六岁(按照古人传统,虚岁),现在只是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惟一他是晏殊的女婿。文彦博,今年二十四岁,本来姓敬,后避晋高祖石敬塘改为姓文,虽然在地方有政绩,可什么地方,只是一个小小的翼城知县。韩琦,出身不错,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是一个官宦子弟,可今年只有二十二岁,现在破格让他通判州就已经不错了,可现在还嫌不够,一下子成了宁夏路副经略。至于那个欧阳修,众位大臣问了半天,硬是不知道来历。
    最后还是吏部一个官员说出,这个欧阳修是吉安永丰人,二十三岁,现在担任西京留守推官,一个小萝卜头官。可现在成了什么,泾原路副总管知兴庆府。
    这都什么与什么,难道现在宋朝成了青年时代?(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两个学生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1…9 21:40:51 本章字数:4884

      
    然是刘娥的意思,可还是有许多官员反对。岁数小因,二也是他们资历浅。当然资历与才华无关,可是没有了资历,处理事务的经验就会不足。
    而且陕西与宁夏之地还与内陆不同,因为蕃汉杂居,并且蕃人占据的数目还不小,这也等于是一个个隐秘的炸药包,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听到众人的议论声,刘娥有些不乐意了,这次是她主持让这几个青年上台的,而且这几个青年都有才干。当然欧阳修她就不知道了,至少前四个人她在宫中都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并且看好他们。
    最主要石坚这次藏在幕后,那么这次破格重用的鼓励,就会落在她头上。以后就多了五个对大宋忠心耿耿的能臣。
    她在帘后说道:“众位爱卿,就不要争执了。英雄出少年,他们都二十多岁了,完全能够胜任此职。相比于石爱卿与晏爱卿,他们已经大了许多岁了。”
    诸位大臣都露出古怪的神情。晏殊是十几岁就开始做官,可那是闲职,就好象石坚十二岁进京时一样,这些如职务没有多少实权和处理实事。然后晏殊才一步步爬上位的。至于石坚,大家自动无视了。这算人吗?无论宋朝人说他是神仙也好,还是元昊与契丹人说他是妖怪也好,反正是非人的一类。
    刘娥又说道:“况且不要说他们俩个文官,就是狄将军、折家兄弟、朱家兄弟,还有那个种家兄弟,他们不都是十几岁就领兵一方?”
    听了刘娥的话,一些会拍马屁的官员开始不吭声了。但是还有一些大臣想发表议论,但被王曾用眼色制止住。王曾是多机灵的人,他一下子听出来这是石坚保举地。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没有看到石坚推举那个官员失误过。
    这只是石坚提出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便是将苏仕国调回来。虽然他现在等于闲隐在家,可是他也可能坐看天理教掀风鼓浪,但现在他的身份确定了他不方便出面。因此,他需要一些帮手,而且还是智慧型的帮手。
    申义彬没有办法调回来,毕竟龟兹回鹘没有定下来,还需要他出力。但有了申义彬的帮助,还有范仲淹、种世衡、折惟忠以及山遇惟亮。这四名大臣虽然武力值未必可行,但智慧值都是一流的。并且正好两蕃两汉,也好灵活机动处理事务。这样西北大事可定。
    因此苏仕国完全可以抽回京城来。那么有了苏仕国、萧小一、梅道嘉这些人物地帮忙。他就可以掌握一些天理教地走向。并且还有一个商议地人。毕竟对付这种妖魔鬼怪。未必科学就能够将他们歼灭。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掌握地。
    当然他现在不管政事了。向刘娥说得也比较委婉。说苏仕国立下大功。而且知书识礼。应当调到京城做一个官员。这样让他在京城里煅练几年。以后又是一个良官。
    这点小事。刘娥当然不会拒绝。至于天理教。她也许会生气。毕竟在她看来。现在宋朝国泰民安。乃是千古没有之事。这不是在她脸上抹黑吗?但对天理教地危险性还是嗤之以鼻。
    随后刘娥又问了一下西北地事务。毕竟石坚回京。刘娥也担心西北会有闪失。当年西北之地也是属于宋朝所有。或者名义是属于宋朝统治。可就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让李继迁最后成势。
    石坚答道:“启禀太后。臣离开西北时。具体事务全部交待下去。范大人、种大人他们也是名臣。相信他们会办好地。等到一两年后。龟兹事情已定。只是朝廷派去地大臣不作大地变动。相信也没有大事发生。”
    他说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些傲然。那意思我制订了方针。朝廷以后不要胡来。还是按照我地民族融合政策去做。那么西北就会没有事情。更没有大规模叛乱发生。只要萧规曹随就行了。
    他确实有这说话的资格。现在宋朝文明太超前了,本身对各个少数民族政策就象一块磁铁一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只要朝廷不对他们,他们也不会有异心。并且石坚地融合政策发展下去,最后少数民族越来越少,想翻浪也翻不起来。
    这也是必须的,如果一味地让这些民族独立尊重,最后只会有更大的灾难发生,就是说石坚的前世,那些国家的分裂,无不是民族的因素在作怪。在这一点上,石坚同样有着巨大的视野和见识。
    第二层意思也淡淡地透露出,我在离开西北时,就算到我会被再次被逼退出朝政,因此而没有话语权,所以将一切都安排妥当才离开的。
    确实,相比于真宗来说,刘娥对石坚不是很好。那次老太太被丁谓吓死,与宋真宗也没有关系,当时他也是好心,怕耶律焘蓉不利,谁知道丁谓借机篡改旨意,抄他地家。后来临危时,还让石坚做了中书侍郎,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关健还是实职!这个中书侍郎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直接就作为了右相的存在。
    但刘娥呢,可好,让他做了参知政事,同样还是正二品。当然如果比较起来,参知政事目前作为副相,在现在比中书侍郎实权要大。但石坚戴了好多顶帽子,太子少傅、参知政事,有从一品还有正二品,可都是虚职。也就是说他功劳越来越大,可官在越做越小。现在好了,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个驸马都尉。
    虽然后来史书称,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在石坚的事上做得很小家子气。但想想也是,一石坚已经有了功高震主地资格。二比起男子来,女子性格总是阴柔得多。无论武吕,还是刘娥或者是后来的慈禧,朝中都有许多阴暗地事。其中最仁慈的刘娥也容不下一个寇准,非要把他害死才心甘。
    石坚对官职虽没有什么想法,但刘娥再二连三地搞,就是泥菩萨也会生气。其实,他与刘娥之间已经产生一条裂痕。
    刘娥怎能听不出他话外之音,老脸上也是一红。讪讪地和石坚拉了一会家常,才结束
    。
    但石坚并不是象外人所看到的那样,真正撒手不管了。他坐在家中,还在悄悄安排或者准备许多事。他这不是对赵家怎么忠心,而是对自己地族人着想。在这世上,他只和李楠交淡过一回。因为李楠那种人淡如菊的风采让他信任。其他人就包括赵蓉都没有说过。
    除了写书,他还教导他学生们的一些难,另外开始买田。一开始人们得知这个消息还不相信,难道石坚这么年轻就想做一个富家翁了?可后来看到他买地田更加奇怪。
    石坚买的田地,都是在山区里的山谷里。主要地要求必须禁闭,也就是除了这块山谷,附近其他地方再没有耕地。后来人们才知道他的用意,他在搞什么粮食杂交技术。其实也就是粗笨的杂交技术,至于袁隆平的那种技术石坚可没有想过。他在这些田里种植各种粮食疏菜以及其他农作物,然后让两种不同的母本在一起授粉。为了保证授粉的质量,和得到具体的数据,所以才挑选这些封闭地山谷。
    然后他开始高价雇佣农民,还聘请识字的人,将他写的薄薄一本农业杂交技术,向那些农民传授。也就是说他买下这些田地是在做一件很亏本的买卖。但事情传开以开,就包括刘娥也深深叹息,这才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但石坚认为正好现在没有官职在身,所以这件事必须去做。别看现在宋朝到处都在喊人少。可以现在的生育速度发展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就象石坚前世,建国之始只有四亿人,还经过史上最搞笑的大跃进,饿死了无数人,后来还有计划生育,可是只是一眨眼地功夫,就变成了十三亿多人。
    当然现在婴儿成活率还是很低,可是人们生活富足,还有朝廷的补助,可以想像人们会疯狂地生养子女。这是由于中国人的传宗接代造成的,还有在农村,无论现在还是前世,人们还是在许多时候用武力粗暴地解决问题。村霸、乡霸、路霸和官霸本身就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家中子女多了,别讲欺负人,至少不会被人欺负。
    如果以这种生养速度发展下去,就是再有更大地土地,也终有一天养育不了更多的人。就是到了那一天,世界上只剩下汉人,空间也会有不够地时候。那时怎么办?计划生育?或者再来一个全世界汉人大起义,将人口基数迅速减少?
    石坚可不想,所以还得必须在粮食产量上绕圈子。(很是推崇钱学森与袁隆平两位大师,他们对中国的贡献超过了许多政客)
    最好还有化肥,但这技术也不会太远,随着各项技术渐渐推广,科学技术有了深厚地底子,就是开采石油、推出各种石化产品以及内燃机,石坚相信这一辈子还是能够做到的。
    然后到了梅道嘉地府上。石坚是经常与他联系。但外人没有品论,一是别看梅道嘉现在主掌机速房,可在京城的官员眼里只是一个小官。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