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荣革命”,终于使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巩固下来。尽管这些革命带有新兴资产 

阶级对地主贵族的妥协性,革命结果是实行两个阶级的联合统治,作为基本 

革命力量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并没有得到真正好处,但毕竟新的政治权力已明 

显有利于商人、银行家、资本主义农场主和工业资本家。1689年颁布的《权 

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力大受限制。这也是英国历史上为限制君主权力所进 

行的长期斗争的结果。从此,国王再没有权利中止法律的效力或对法律作解 

释。当时代表两大势力轮流执政的是托利党和辉格党(1830年起分别改为保 

守党与自由党),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利益,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但由于辉格党当政时期较长,通过了不少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法案。另外,英 

国的宪法和惯例,在理论上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实际上由于政府的借 

债和下院的腐化,而逐渐让金钱和金钱持有者把持了这个国家。 

     英国18世纪的议会成员主要是地主、乡绅、律师、军人、银行家、政府 

合同承包商和一些文职官员。当时的一些企业家、巨商在议会里都有他们的 

代表人物,在制定经济政策上,这些议员对议会有足够的影响力。在工业革 

命前,企业主和金融家通过税收政策和国债大大加强了资本原始积累。 


… Page 12…

     1755年,政府关税收入超过150万英镑,消费税超过350万英镑,与1688 

年相比,关税收入增加近一倍,消费税则几乎增加了五倍。据当时估计,18 

世纪中叶,英国人每20先令的开支中,有10先令以消费税形式纳入国库。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在公债发行中政府是主要债主。1749年,英国国 

债达到8100万英镑,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开始时,国债高达12200 

万英镑。金融资产阶级年债息收入达500万英镑。至于英国通过殖民与贸易 

所攫取的原始积累,直到1759年应该说还是极为有限的。 

     与此同时,议会的立法和经济政策扩大到了爱尔兰和苏格兰。17世纪通 

过博纳战役,英格兰再次征服了爱尔兰,爱尔兰的遭遇无异于一个殖民地。 

苏格兰通过1707年的和平同盟合并于英格兰。自此,英格兰的经济政策便成 

为大不列颠的经济政策。 

    ②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因为它具有当时 

大陆社会所缺少的制度上和经济上的优越条件。资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便 

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营造起一个足以 

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概括来说,这些优越性表现在政治稳定、社会协 

调和有一个厚实的经济基础。而所有这些,又是与一个民族的特性或素质分 

不开的。 

    英国 17世纪内战结束后,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即表现出很大的妥协性。 

1689年出台的谷物条例,使土地贵族得以谷物出口补贴,来抵偿捐税提高和 

羊毛出口禁令所造成的收益减少。而土地贵族也开始以商业的眼光来看待土 

地,如果他们不能顺应资本主义的转变,那就会被新兴力量所排挤。对于一 

个注重实利的民族,他们懂得在上层保持利益均衡是重要的。 

     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能得到保障。英国虽 

说是欧洲行会组织最先没落的国家,但在整个17世纪里还向许多行会颁发特 

许。如1605年的造船业,1622年的淀粉制造业,1629年的纺丝业,1638年 

的玻璃制造业、枪支制造业、肥皂制造业,直到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后的1656 

年的制针业,1670年的锡盘制作业,等等。行会不仅垄断一个行业的生产加 

工权,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还往往将这种权利滥用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垄断 

权。这一历史现象从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直延续到查理二世统治时期。一些 

史学家认为,工业革命能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行会的衰微。英国早在 

立法取消对行会的任何保护之前,工场手工业已经享有普遍自由。 

    英国早期的政治与行政的统一,有条不紊的法律,加上统一的货币、税 

收和关税制度,为工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和宽松的自由竞争环境。 

    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上,也许有一种观点最适合于解释英国工业革命前 

的社会心态,那就是社会要求增加财富的欲望是财富增加的最必不可少的条 

件。18世纪的英国社会正在向高度世俗化方向发展,人们对17世纪教义方 

面的论战已抱冷漠态度。相反,英国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却对英国人素质 

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禁欲主义不允许人们做任何可能导致挥霍金钱的 

事,而要求人们不断积累资本,因为据说,在虔诚与富有间有一种奇特的联 

系。马克斯·韦伯对加尔文教派的伦理学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曾作过 

精辟的分析。尽管它的作用往往被夸大,但确实,资本主义精神在这里找到 

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到18世纪中叶,这个民族尽量过着节俭生活,以便把省下的钱去作资本 

投资。利润动机模糊了阶级和职业界限。人们可以对这种心态下这样或那样 


… Page 13…

的定义,但英国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在长时期内保持对邻国的经济优势。 

    从16世纪到工业革命前,毛织品生产和出口始终是英国财富的真实来源 

和经济支柱。英国上议院议长的座位是一个羊毛袋子,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17世纪末,毛织品的产值为700万镑,在英国总出口额中,毛织品出口额差 

不多占 1/2。英国其他许多出口商品都需要仰赖外国原料,英国能保持巨大 

的贸易顺差,就因为有毛纺织业的深厚基础。从17世纪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到七年战争,战事连绵不断,然而战争没有妨碍经济发展。在历次战争中发 

行量愈来愈大的国债,不但未造成危害,反而通过英格兰银行信贷的扩大变 

成了内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动力。这种奇迹的出现,除了英国必须是常胜国外, 

还必须具有经济实力。 

    ③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条件。17—18世纪,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与 

英国工业革命有密切联系。人类历史上有两次重大技术革命。第一次约在公 

元前8000年,以农业为开端。第二次从10世纪开始。17—18世纪的许多技 

术并非新的起点,而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然而,要有发明,就不能离开科 

学的专门知识和特殊工作方法。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在上升的资本主义影 

响下和资产阶级对当时存在的伪科学思想进行革命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使 

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具有新的特点:它再不是那些无数的、微小的技术改革, 

而是在人文学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基础上的技术革命。 

     以蒸汽机为例,蒸汽机利用蒸汽在汽缸内膨胀,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而 

发生巨大热能。蒸汽原理早已为人所知,但蒸汽机活塞、联动齿轮、螺旋线、 

轴承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传动部件,无不要求精密科学的计算和装配。可以 

说,在需要科学的地方,科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还在16世纪末,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就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那时有大批 

医生、牧师和商人去欧洲大陆进修。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 

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 

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 

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 

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一些研究,曾分别 

在《科学家杂志》和《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他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 

了重大作用。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 

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促使纺织工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水力机和走锭精纺机,与科学没有多大关 

系。然而,布匹的生产必须通过化学处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漂白。传统 

漂白方法中一个重要过程是酸处理,酸剂通常使用奶酪。以后由于奶酪的缺 

乏而改用硫酸。但由于硫酸在工业上用途很广,18世纪初对硫酸的需求已超 

过生产的潜力,当时的生产方法是在钟形瓶下燃烧加硝的硫磺,使产品凝结 

在水里。1736年经过沃德的改良,以容积约40加仑的大玻璃球代替钟形瓶, 

使硫酸价格从每磅30先令降到2先令。1746年,化学家罗巴克知道铅是不 

怕酸蚀的极少数物质之一,突破了由于玻璃易碎性而对生产规模的限制。1746 

和1749年,他的两家工厂先后在伯明翰和苏格兰开张,使硫酸价格下降到3 

个半便士。英国18世纪经济和技术的平衡,使大批企业家(不管本人就是发 

明家或最初只是个工人)对于通过技术改革获得利润的敏感性达到了高峰。 



     (6)工业革命过程和早期的技术成就 


… Page 14…

     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经济革命。英国最早研究工业革命 

的托因比,把1760年定为工业革命的起点。本书所涉及的年代属于工业革命 

的早期。 

     18世纪制约英国工业发展的两个瓶颈是木炭的短缺和纺纱机的落后。整 

个重商主义时期的工业生产,使森林在所有西欧国家逐渐消灭。当时树木不 

仅是造船业和民用建筑的原料,而且是工业燃料,因为只有木炭才能产生高 

温。早在17世纪,英国多次尝试用煤炼铁,但没有取得有效结果。所以这个 

岛国只能出口煤,但不得不进口铁。其次是,18世纪初由于棉织机的革新, 

纺与织之间生产严重失衡,以至出现“纱荒”,导致织造部门停工待料。工 

业革命的巨大浪潮,就是在上述两重困境中开始的。 

    ①轻纺工业中的技术革命。英国轻纺工业中的一连串技术革新,是沿着 

一条由织机的革新推动纺纱机革新,纺纱机革新又推动织机革新的路线前进 

的。 

     1733年,机械工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其目的在于推动当时更为重 

要的毛纺织业。过去,梭子在织机上两边对掷,因限于手臂长度,织物的门 

面不够宽。飞梭能使梭子在经线上自由往返,不但可织较宽的织物,而且可 

提高生产率一倍多。但这项发明在毛纺织业中的直接效果并不显著,工人害 

怕失去工作,制造商企图无代价使用。直到18世纪50年代,由于棉纺织品 

市场迅速扩大,飞梭才在兰开夏普遍推广。棉纺织业是个后起的工业部门, 

传统的阻力较小。 

    纺织业有纺与织两个部门,以前需要3—5名纺纱工才能供应一名织工所 

需棉纱,飞梭的应用打破了织与纺的生产均衡,导致严重的纱荒现象。1751 

年,英国皇家学会悬赏征求“发明一架能同时纺6根棉纱而只需一人照管的 

机器”。于是出现了一连串旨在改进纺车生产能力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的纺纱工人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种多锭 

纺车,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珍妮”机。哈格里夫斯不愧为机械方面的天 

才,一天他不慎将纺车碰翻,可是纺车轮子仍带动锭子转动。他由此而得到 

启发,在一个长方形木机的框架上装置一排垂直的锭子,最初为8个,1770 

年增加到16个,1784年又发展到80个。珍妮纺机发明于1764年,1768年 

投入使用,1769年获专利权。到1788年,英国至少已有珍妮纺机2万架。 

    珍妮机只能安装在农民或织工的屋子里,仍然以人力为动力,而且只能 

纺出用作纬线的软线。它只是缓和了传统手工织布机所需的纺纱生产。1769 

年,早年的理发师理查德·阿克赖特制成水力纺纱机。阿克赖特本人既不从 

事纺织,又不懂机械,1770年冒充钟表匠,取得了专利。后经人揭发,法庭 

宣布专利无效。但阿克赖特深知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便在诺丁汉郊区建了 

一家工厂,利用德文特河的湍流作动力,他的纺纱机因而被称作水力纺纱机。 

阿克赖特本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