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帝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不妨,三天前你的电报道了之后,我就想到这一层。早已上了折子给李老中堂,弹劾他十条大罪,此时应该有佳音回报了吧。”

唐绍仪心里一惊,嘴上说不出话来,半年不见怎么袁世凯行事竟然如此狠毒,看袁世凯的眼光就有些不快。

袁世凯见了也后悔自己失言,却找不出话来圆场。只好拿起茶杯喝茶,这时外面有人大声禀报:

“大人,京城有消息了。”

袁世凯一喜,“好,快念。”

“昨日太后亲自下旨,赵刚升任金州知府……。”

啪的一声,青瓷花的茶杯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赵刚此时正在上书太后,历数自己为了防止奸人谋害太后,千里追踪人赃并获,都是奉了太后的宏福。自己并无寸功,不敢接受金州知府一职。

笔锋一转,历数袁世凯未经朝廷允许,私自调离自己下属平虏军一事诉起苦来。“袁不过一小吏,竟敢私鼓动国家军队调动,形同造反罪当诛戮。”

最后加了一句,“不将袁就地正法,则国法何在?”

赵刚看完叫人写清楚用六百里加急送了出去。这时门外有亲卫通报,有人来访。赵刚一愣,实在想不出谁会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拜访自己。

朝鲜的崔海月又一次拜访了赵刚,上次的武器运到朝鲜之后教主十分满意,还想继续购买。但是七拼八凑也只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就想问问能不能以人换武器,赵刚看看崔海月,不过几个月不见,崔海月又胖了,显然暗地里捞了不少好处。

“崔海月,你们想用人换,可以,但是准备用什么价格换呢?”

崔海月低头说道:

“赵刚大人,我听说贵国卖到外洋的民工1个100两银子,我们觉得这个价格就行。“

赵刚听了勃然大怒,一脚踢飞桌子,拔出佩刀指向崔海月

“混蛋,竟然把握天朝上国的子民与你们这些国家的子民相比,你有几颗脑袋!“

刀光胜雪,暗红色的刀槽发出的杀气将崔海月吓的魂飞魄散,一下子软倒在地上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人知错了。“

赵刚也不屑真的教训他,见他谦卑的样子就不再追究

“一个壮年人作价十两银子,老弱病残的不要,没有降价的余地!“

说完话,赵刚立刻走出门,家中养病的妻子还需要自己的温情,不值得为这个没有实力的家伙浪费时间。

崔海月虽然吃了一惊,但毕竟是完成了任务,屁颠屁颠的回朝鲜邀功去了。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六节 … 因祸得福 上

袁世凯听闻赵刚升任金州知府之后,一时失态,把茶杯打的粉碎,唐绍仪听了也十分吃惊,不由问道:

“袁公,这该如何是好?”

袁世凯面色已经平和下来:“绍仪不必惊慌,此事我一力承担,不会让你们有任何牵连。”

唐绍仪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前一段的猜疑让他觉得自己实在是个卑鄙小人:

“袁公不可,此事有我而起,应该我来曾担责任。”

唐绍仪说完,拿出纸笔将事情经过写在纸上,写完之后盖上自己的指印递给袁世凯。

袁世凯看着墨迹未干的宣纸,人一动不动,仿佛连精神也飘到了天外,良久才抬起手。

“唰”宣纸被袁世凯一份两半,扔到一边,袁世凯微笑着对唐绍仪说:

“绍仪不必如此,今天我就动身去找李老中堂,他向来呵护我,这次也一定会帮我渡过这道难关的。只是朝鲜之事,还需要绍仪你坐阵,就请你辛苦几日,你看可好?”�;唐绍仪热泪盈眶,拜伏于地:

“袁公待唐某人天高地厚,唐某一定竭力以报!”

袁世凯扶起唐绍仪:

“绍仪不可如此,我一向视你如兄弟,我们来日方长,现在我要赶快动身,就不多留你了。”

唐绍仪也知道事情紧急,早一分过去就多一分的希望,就不再客套直接出了书房。

袁世凯见唐绍仪走得远了,吩咐下人:“马上去找一个好的裱糊匠过来,另外如果唐绍仪来见,就说我走了,不要让他进府。”

第二天一早,袁世凯就乘轮船去天津,到了天津也不休息骑了快马飞奔,终于在掌灯时分见到了李鸿章。为了博取李鸿章的同情,袁世凯把责任全部推到唐绍仪头上,而自己成了全然不知情受害人。

“李老中堂,这是唐绍仪亲笔写的认罪书,你看!”

李鸿章仔细看过之后,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加上他对袁世凯特别看重(从袁的叔祖父袁甲三起,一直到嗣父袁保庆,还有叔伯袁保龄、袁保恒,不是李的同僚朋友,就是李的将领部属),认为这事情袁世凯并没有错,错在唐绍仪。

“慰亭,此事我知道了,过两天我让赵知府到京述职,顺便帮你们调解一下。这唐绍仪、吴俊升十分可恶,明天我就下令将他们绑了交与赵刚,所带之兵也尽数交还。”

袁世凯暗叫不好,如果这样的话他就白费了力气,还搭上个唐绍仪,得罪了太后,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老中堂,属下有个不情之请,还请李老中堂成全。”

李鸿章笑着说:

“既然是不情之请,你还敢说。”

虽然这么说,但是话语中却没有威严肃杀的味道,对这个淮军的后起之秀,李鸿章打心眼里看重,早已把他看作自己的传人,自然不会过于严厉。

“大人,那唐绍仪和吴俊升虽然可恶,却是投奔卑职帐下效命,如果这般被当众缉拿,以后哪还会有人投奔卑职。所以还请李老中堂给属下半分薄面,让他们现在帐下效命几个月,等过了这段卑职寻个差错开销了,也算是没打破卑职的面皮。”

李鸿章见他说的无赖,心中不喜,但还是勉强点点头:

“行,但是赵刚那边却要想办法说和了,我看他虽然是一介武夫、杀人盈野,但是打起仗来还有几分凶气,以后也是一员虎将,又受太后提拔,到是不能疏忽了?”

李鸿章一摆手,对袁世凯说道:

“慰亭,此事我自有主张,你远来疲惫,还是早些休息吧。”

袁世凯不敢多话,连忙退了下去。

袁、赵不和,使李鸿章颇伤脑筋。朝鲜四战之地,俄国始终都有染指之意,近来日本也跃跃欲试,朝鲜能保持十年和平,主要还是靠袁世凯足智多谋,不能撤袁世凯;赵刚在盛京附近打仗多时,地形熟悉,而且受太后恩典,也不能调换赵刚。赵刚勇猛,但头脑简单;袁世凯打硬打不行,但权谋之术十分厉害。二人要携起手来,才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早十几年,李鸿章处理这样的事,必定采取强硬的措施,要末强迫袁世凯听赵刚的命令,要末断然调离赵刚。但现在的李鸿章,不想用这样生硬的办法了。他温语安慰袁世凯,留他住下,一面派人去盛京找赵刚。

几日之后,赵刚只身前来,因为李鸿章是私人召他进京,所以着一身白衣,越发显得风神无双。李鸿章眼前一亮,本以为赵刚是一个赳赳武夫,没想到竟然是个学子,不由对赵刚高看一眼。

李鸿章客气地接待赵刚。寒暄毕,赵刚问:“不知大人召卑职有何要事?”

李鸿章神色严肃地说:“倘若没有大事,将军军务繁忙,鄙人怎能打扰。”

说罢,吩咐下人:

“把那封匿名信件取来给多将军看。”

下人进到内室,不久捧出一封信函来。李鸿章接过,双手递给赵刚,赵刚不解其意,打开看了,一看竟然楞住了,这封信说驻守在朝鲜的的军队战功显赫,赵钢应计首功。”

“大人,这是为何?”赵刚其实心里已经明白了,但还是假装不知道。

“赵知府,这次你毅然调动万余精兵入朝,本中堂十分欣慰。”

“大人!”赵刚刚想分辩,李鸿章笑着摆摆手:

“赵知府,这里还有一封信。”说话之间,下人又从里屋拿出一封信。

赵刚一看却是说自己的军队在朝鲜花天酒地,赵刚看完之后心里更是气愤

“大人,卑职前日所说袁世凯擅自偷兵之事,不知大人如何处理?”

李鸿章见赵刚心情激动,起身对赵刚说:

“这件事我知道,过在唐绍仪吴俊升二人身上,袁世凯不过失察而已,等过一段会把唐吴二人送到你处,任你处置,你看这样可好?”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七节 … 因祸得福 下

赵刚第一次面对李鸿章,交谈片刻已发现李鸿章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言语中暗藏机锋,几句话似乎都大有深意。可自己却丝毫不解其意,眼看着被李鸿章绕了进去却毫无办法。看李鸿章大有偏袒袁世凯之意,如果等到李鸿章开口说情,自己势必无法驳了这位大清首辅的面子。(其实赵刚如果不是太后亲自下旨封官,李鸿章甚至不必招自己进京,只需一个折子就能解决。)想到这里,赵刚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老中堂,吴唐二人不过是受人蛊惑而已,此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

“够了,赵知府,老夫说过此事是由吴唐二人而起,也由吴唐二人而终,赵知府难道不知道吗?”

二十年来,李鸿章见过的总督,巡抚不下百余,任他是皇亲贵胄还是世代权贵。见到他无不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忤逆。没想到面前的年轻人竟然敢置自己权威于不顾,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心下不悦二十年来形成的首辅威严不经意间已经流露出来。

虽然只是少许,但是对面的赵刚已经感觉到了,面前的和蔼老者适合一刹那间变成了一个手执千军万马,随时可取人首级的大将军。等赵刚从李鸿章令人窒息的威压下挣扎出来时,再看李鸿章的面容已经恢复了笑容,似乎知道赵刚必然接受自己的建议。屈服吗?赵刚问自己。

赵刚肃容、离座、面对李鸿章双手平伸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

“请大人明鉴!”

“你你你,好!”

尽管只是一顶便帽,但是其中含义双方都明了,李鸿章没想到自己苦口婆心,最后竟然换来赵刚如此激烈的反应,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刚见李鸿章一怒而去,也不害怕,将那顶便帽轻轻出了吹灰尘,放在了桌子上,也就回去了。

李府的书房里,李鸿章十分烦恼,本来自己不需介入此事,却因为故人之子而插手。没想到赵刚竟然如此强硬,竟是宁折不弯,真要是赵刚不与妥协,干出了什么滔天的祸事,把袁世凯给灭了,那自己说不得也只好告老还乡了。

门口处有人通报:“宋太医求见。”宋太医原为太医院医正,慈禧因为李鸿章多病,特旨让宋太医在李鸿章处为其行医,李鸿章对他十分看重。李鸿章想请他为赵刚说项,想必这位老友不会拒绝。

李鸿章站起来将书房门打开:“宋太医快请进。”

等宋太医坐了。李鸿章问道:“宋太医,不知你可知道赵刚这个人?”

宋太医表情有些惊疑,半响方道:

“中堂大人,赵知府名振东北,我自是知道,不过…。”

“宋太医,不过什么?”

“李大人,此子鹰视狼顾,乃一代枭雄之像。观他几次用兵,无攻不破,守必成,打仗竟是越打越轻松,由此观此人绝非常人能及。”

李鸿章听了心里终于放下一块石头,也跟陈太医打趣起来:

“宋太医,不必多滤,你想他再厉害,能比得上鲍超,我这里只担心将不勇,却不担心他有野心,像当年恩师如果不是一力栽培,我哪有今日之成就,说到底我们都是国家的臣子,要为国惜才。”

本来李鸿章想要宋太医为自己说项,但是看宋太医话语中竟然有构陷之意,李鸿章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敢把这件事交给他做,只是跟他闲聊。

又聊片刻,宋太医告辞,李鸿章便去看赵刚。

第二次见面,李鸿章不由对赵刚高看一眼,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住袁世凯,为了平息赵刚的怒火,也许只有将旅顺交给赵刚了。当然,李鸿章也希望赵刚能知恩图报,投到自己门下,那样的话旅顺等于还是自己的。

“赵知府,如此良宵,岂可虚度,你我闲聊月下如何?”

“李大人,末将学问疏松,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哪里话,赵知府,我将旅顺交给你,弥补你的损失,另外将吴唐二人降为平民,永不录用,你看这样可好。”

赵刚感到满天的朝霞都在对自己笑,旅顺!东方之雄港,东方第一要塞!!!

而且旅顺军港的名声,不仅仅在于他是著名军港,更在于他见证了中国的近

代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这里惨烈爆发。

有诗为证:“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在原来的时空里,旅顺成为中国痛苦近代史的见证。

如果将旅顺要塞要交给自己,那么甲午战争的屈辱遭遇还会出现吗,想比起来自己的损失显的如此的微不足道,为国平寇的愿望压倒了一切。

赵刚立马谢恩:

“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